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20316 皈依(七)

2022-03-16

20220316 皈依(七)

  • 皈依會再上兩堂課,再進入業果
  • 今年秋天,大家會升到增上班
  • 增上班可以上居佛營
  • 成佛是一層一層,一個一個階梯,真的是有成佛的路
  • 明年可以上淨智營

在因地中種下正因

音檔 |6B  00:54 ~ 02:2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79-LL1~P180-L11

《是故一切至言,悉皆攝入成佛大乘道支分中。》

這個是什麼原因?所以所有的佛的教法,統統包含在這個成佛那條大路當中,這是很清楚、很明白。假定說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的當中說,我學這個、那個不對,我學這個、那個不對,你在因地當中就已經偏了。所以我剛才一再說明,不是說叫你現在一口氣馬上要廣學一切,可是我要曉得在因地當中,那個因種非常重要。說我現在的能力不夠,可是我的目的是如此,這是第一個。正因為目的如此,一定你有下腳的地方,下腳的地方是必然是跟你相應的,那個時候你說參禪就參禪,念佛就是念佛,但是呢你最後一定要圓滿的,不圓滿不能成佛。你現在做不到,因地當中應該先把那因種放下去。反過來,我們現在不了解這一點的話,我們因地當中先排斥它,那個時候你的因種種的什麼?欸,障礙!這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這個就是我們的所留下來的識種,那個識種到那個時候它就啟發現行的,這個是所以這個地方的真正的圓滿教授告訴我們,大家了解不了解?

  • 在因地中種的是對的還是不對的識種子,不對的是障礙
  • 我們是否每天都在種障礙?
  • 我們現在做不到,但要先種因
  • 下腳要跟自己相應

不要成為自己在因地上的障礙 

廣海明月409講 07:51-09:12

這個因種,請問:要種什麼樣的因種呢?(要遍學一切。)(自己相應的這一步,還有發願廣學一切。)說:我現在的能力不夠,但是我要曉得我要廣學一切,對吧?所以師父把它放在第一個,就是這個人有一種覺悟,他已經覺悟到:我的目的就是要廣學一切,所以我在因中我一定要種這個廣學一切的因,就是我的發心要這樣。 

但是我現在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廣學一切呢?能力不夠。注意喔!注意喔!能力不夠,能發心嗎?(可以。)很多人認為:我能力不夠我發心是白發!我能力不夠幹嘛我還要這樣發心呢?為什麼我還要這樣發心呢?但是這裡邊教的是說:正因為你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所以才要種一個正因啊!正好跟我們的思路是反的,有沒有發現?所以說佛法教我們的東西,跟我們的經驗、跟我們累積經驗得出來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反的。所以要注意這個對自己的了解:正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啊!不是說: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我不發心。 

老師的叮嚀

聽•我們的現行01 「我學這個,那個不對 。」》 在因地當中就已經偏了!

  • 我們的現行02 「一口氣馬上廣學一切。」 》能力不夠!
  • 要種正確的因種。 》   1.自己相應的這一步  2. 發願廣學一切。
  • 覺悟到:我的目的就是要廣學一切。
  • 有時不是能力不夠,而是心力不夠
  • 寧可向前一步苦,不要向後一步生
  • 相應指跟師長相應,走眼前自己可以走的一步
  • 堅持因心力強大,才發現能力強大

正因為我能力不夠,所以才要發心啊!

◎讀誦經典,佛名要注意,不要增長隨口溜過去之惡習!正因為你忙,更不可讓它溜過去,正因為你了解暇滿難得,更不可輕易溜過!

【日常師父法語】

禮佛是自己心向的目標,皈依是我想和你一樣,大班長是佛陀,告訴佛陀我來跟您學習了

師長是十方諸佛總聚體,所以要學習前後要禮敬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淨遠法師領唱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淨遠法師是新加坡籍,新加坡吉祥寶炬寺住持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皈敬頌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鮮花谷 」

  • 學皈依,無比歡喜,如在芳霏谷中
  • 學習中的分享,是至誠的心,是令人感動的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 發心如此重要
  • 自己的煩惱,是自己給自己障礙
  • 增上生,沒有菩提心,也不會有增上環境
  • 沒有好的環境,如何來增上生,所以必須利他
  • 沒有依止善知識,寸步難行
  • 依止法和其他次第,等同重要。沒有依止,就沒有次第

回家功課

「謂於佛像…猶如大師。」師父說,這一點好像大家都會說,但是都做不到。那麼我們應如何努力?

 (手抄#6 P204 L5 – P211L6)

於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廣論原文(P108 LL3- P109 L3 )

若於僧伽, ~  當得如是果。

若於僧伽,或出家眾,持沙門相及於其相不罵不毀,又一切種不應分黨,視如怨敵,云汝等我等,應當敬重,猶如僧寶。《勸發增上意樂會》云,「希樂功德住林藪,不應觀察他過失,不應起心作是念,我是超勝我第一。此憍是諸放逸本,永不應輕劣比丘,一劫不能得解脫,此是此教正次第。」

         3.對於僧伽、出家人、只是身具出家相者,甚至僅是他們的象徵,都不應謾罵輕蔑。勿作自宗他宗的分別,從而敵視他宗行者,應如僧寶一樣,敬重僧伽。《勸發增上意樂會》說道:「追求功德而居住於森林的比丘,不應觀察他人的過失,心想:『我是超勝,我是第一!』不應生起這樣的心念。這樣的驕傲是一切放逸的根源。所以即使超勝的比丘,也永遠都不可輕蔑其他功德低劣的比丘,因為如果這麼做,會在一劫之中無法獲得解脫。這是此教法的次第。」

敦巴仁波卿與大瑜伽師,見碎黃布在行路中,皆不輕越,抖置淨處,如是行持,應隨修學。自能如何恭敬三寶,則諸眾生亦能如是恭敬自故,如《三摩地王經》云,「作集如何業,當得如是果。」

敦巴仁波切與大瑜珈師,每當遇到路上有碎黃布都不會跨越,而是將其抖過再送到乾淨的地方,應當學習這樣的行持。因為自己能多麼恭敬三寶,眾生對自己也就會同樣地非常恭敬,《三摩地王經》中說:「造作什麼樣的業,就會獲得那樣的結果。」

林藪 藏文原意為森林,音「ㄙㄡˇ 」,本指草木集聚的沼澤。

廣論原文(P109 L4- P110 L7  )

共學分六, ~  或佛塔廟 。

共學分六,.初者隨念三寶功德差別,數數皈依者。謂數思惟如前所說,內外差別,及三寶中,互相差別,並其功德。

.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嚼噉之先亦當供養者。如《三摩地王經》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此是以獲飲食為喻,隨自所有一切樂善,悉應了知是三寶恩,由報恩德意樂供養。

共通的學處分六。 第一、憶念三寶的差別與功德而再再地皈依:是指再再思惟上述內外道的差別、三寶彼此之間的差別,以及其功德。

         第二、憶念大恩而恆久地精進供養,在受用飲食的最初也進行供養:如同《三摩地王經》中說:「藉由佛陀的福德獲得了飲食,凡夫對此卻不會報恩。」以獲得飲食為表徵,自己無論擁有任何安樂善妙,應當了知這一切都是三寶的恩德,以報恩的心進行供養。

嚼噉:戒律中提到五種嚼食:平常作為蔬菜的根、花、果、葉食;戒律中到五種噉食:飯、粥、肉、麵粉、油餅嚼食是指水果等, 噉食是指經加工製造的食物。

此中復二,謂供養事及供養意樂。初中有十 1.供養身者,謂親供養真佛色身。 2.供養塔者,謂供為佛所建塔等。 3.現前供養者,謂前二事,現自根前而設供養。 4.不現前供養者,謂佛佛塔非現在前,普為一切佛佛塔故而設供養。又若於佛般涅槃後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數等,亦非現供。若共此二隨一之時,作如是念而供養者,謂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現前供養此二,亦即供養其餘三世一切諸佛,及供十方無邊佛塔。此是俱供現不現前。論說初者獲廣大福,第二較前獲大大福,第三較前獲最大福。故於一佛,或佛像等,修供養時,應憶法性無所差別,先當遣意供養一切,極為切要。

圓滿供養又分為二(1)供養的行為; (2)供養的意樂。

供養的行為又分為十:1.供養身:指供養真正的佛陀色身。2.供養佛塔:指因為佛陀而供養佛塔等。 3.現前供養:是指供養出現在自己眼前的佛陀與佛塔二者。4. 非現前供養:是指普為供養一切佛陀與佛塔,而供養不在眼前的佛陀與佛塔。

在佛陀涅槃後,為了供養一切佛與佛塔,而製作一尊佛像、一座佛塔等,也是非現前供養。當供養這二者其中一者時,想著:「由於這其中一者的法性即是一切的法性,因此既是供養了現前的這二者,也是供養了三世一切諸佛,以及十方無邊無際的佛塔。」這樣地供養,即是對眼前與不在眼前總體的供養。論中提到供養現前境能獲得廣大幅德資糧,但是,供養非現前境所獲的福德更大,而供養三世一切諸佛及佛塔所獲福德較前二者更為廣大。所以在供養任一尊佛陀或是佛像等的時候,憶念法性無有差別,而想著要供養一切,這點相當重要。

自作供養者,謂非由於懈怠懶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唯自手作。6.教他供養者,謂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諸有情貧苦薄福,無力供養,若教此供,當獲安樂,由悲愍心,唯教他供。又亦勸他共供養者,謂自他俱共同供養。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7.財敬供養者,謂供種種衣服飲食臥具坐具病緣醫藥,供身什物,薰香末香塗香華鬘伎樂及諸燈燭,敬問禮拜,奉迎合掌,唱種種讚,五支遍禮,右旋圍繞,又供田等無盡奉施,又供摩尼耳環臂釧,諸莊嚴具,下至供養諸小鳴鈴,散諸珍奇,纏寶縷線,供養諸佛,或佛塔廟。8.廣大供養者,謂以如是利養恭敬常時供養。此復有七,謂所供物,眾多微妙,現非現前,自作教他,至心歡喜,猛利勝解,而為供養,復將此善迴向無上正等菩提。9.非染污供養者,謂不由輕蔑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養,殷重供養,不散漫心而設供養,不以貪等雜染供養,不於信佛國王等所為得利敬而為供養,以隨順物而設供養。隨順物者,謂諸淨物,遠離不淨,雌黃所塗,酥所灌洗,局啒羅薰,遏迦花等及諸所餘非清淨物。 

自己親做的供養:是指並非出於懈怠、懶惰、放逸而指使他人去做,而自己親手做。 6.勸導他人去做的供養:是心想:「自己還擁有少量財物,如果那些福德微小、沒有能力的痛苦有情能去供養,他們就能獲得安樂。」於是懷著悲憫,單獨讓他人進行供養。另外,勸導後一起供養,是指自他一起共同供養。這三者的福德果報大小與先前相同。  7.財物與恭敬的供養:是指獻上各種衣服、物、寢具、坐墊、療病的醫藥、資具及薰香、香粉、塗香、花、音樂、明燈。還有口說敬語、禮拜、起立迎送、合掌、歌詠各種讀辭、五體投地頂禮、右繞。以及用田產等無盡布施,用珍寶、耳飾、臂飾等裝飾品,乃至於藉由獻上鈴鐺、拋撒錢幣、張掛線網供養佛陀或佛塔。

廣大供養:是以這些財物與恭敬長久地供養。其中有供品眾多、 精美、現前、不現前、自己作、請他人作、 以發自內心的歡喜與強猛的信解進行供養,並將這樣的善行迴向至圓滿菩提,共七種。 9.非染汙供養:是指並非出於輕蔑、放逸、懈怠而指派他人去做,而是自己親手供養;恭敬地供養;心不散亂地供養;不摻雜貪念等,不懷染汙地供養;不寄望從信佛的國王等處獲得財物恭敬而供養;以合適的財物供養,共有六種。所謂合適的財物,是指遠離不合適的物品,如塗抹石黃、以酥油沖洗、用安息香薰過,以及遏迦花 (即帶刺植物及有毒花朵) 等,還有其他不合宜的資具。遠離這些即是合宜的物品。

討論題

在工作、生活、學習上,碰到困難時,我會努力突破還是向後逃跑?

堅持不退或向後逃跑,是因為對自己能力有信心,還是心力無敵?

同學分享

  • 工作、生活、學習難免有阻礙、困難。學習前後心態不一樣。佛是一切智慧、福德的化身。我們離佛陀太遠,但師長告訴我們一條路,方向正確,如何可以達到。法師說我們要總結,每天做總結工作、生活、學習,遇到的問題,會把負面的情緒化解。每天做,等流、想法會不一樣。從能力來說雖然不足,但要種成佛的因種,要廣學一切。讓過失斷除,讓功德更圓滿
  • 不是能力夠不夠,是心力的問題
  • 心力無敵
  • 自己會向後逃,自己是錯誤的示範,因為家人在爭執,自己不宜介入,所以向後逃
  • 要想到不後悔、無悔。媽媽過世前跟媽媽說沒陪她去旅行很不對。只想幫媽媽省錢,而不是注意到陪伴。後悔會來不及,所以要進行彌補
  • 今年舉辦文字畫展,並且把畫款作供養
  • 近來看到有師兄辛苦經營餐廳,有很多師兄姐幫忙。但遇到疫情,擔心其能否存活。便把自己的作品護持這位師兄,想用自己的心力幫助他
  • 阻礙不是向後退,而是停下來觀察再前進
  • 我們不一定最有能力,而是有信心要把事情做好
  • 工作上全力以赴,可以突破困難。但對做不到的,會祈求。退休後,在心力上會比較沒衝勁,但仍會反省
  • 任何事全力以赴。反省自己因愛面子、怕失敗,也有點像常勝將軍,能做到的才做。現在要做正確的事,不管難或簡單
  • 自己不是特別努力,但一兩次有成功經驗。自己為自己不這麼努力,但對別人的事會很努力
  • 心力在前,才會產生能力
  • 學習後,覺得心力很重要。學習從四年前,認真是兩年前。之前像聲聞、獨覺,自己好就好。嫁進夫家二十幾年,不太會講台語,但公婆用台語。已有十多年單獨和公婆相處。學習前,就把門關起來,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學習後,發現公婆在吵架。以前當沒看到,但學到父母是具力業門,也要發菩提心,所以開始介入。從婆婆的抱怨,去了解兩人之間的怨㦠。想到對婆婆開始溝通。對公公只能說好。對婆婆說理,從愛孫子、愛孩子的角度,不要因吵架讓孩子越離越遠,應該讓孩子安心。婆婆訴說自己的委屈,過程中彼此可以聊天。覺得自己幸運,因為婆婆照顧家庭照顧得很好。慢慢發現公婆的相處也越來越和睦。這種改變,是從心的改變。不能獨善其身,有同行助伴,也關心並感恩同行及家人。語言不同,心無障礙

班長收攝

  • 總結的心還是能力?應該是心的力量和行相。知道怎麼走,能力就會跟上來
  • 向後退,識種子所種的就是向後?

別忽視起心動念的威力

廣海明月410講 07:43-10:52

然後接著說:「了解這點非常重要。」師父說:「這點非常重要,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沒錯呀!我種的因種就是起心動念,那起心動念會有什麼問題呢?起心動念會留下識種。這個識種有什麼嚴重嗎?到時候的時候它該發芽了!發芽的時候,比如說我排斥廣學、我不喜歡廣學 – 這裡邊包括六度萬行,還有所有佛陀在因地裡的那些菩薩行我都排斥。所以到你該學的時候,你發現你的排斥力非常地強大,有那種干擾波,你一朝那個方向去你就全身都不舒服,乃至你心裡都非常非常不舒服。而別人就像乘著風一樣就飛過去了,你就覺得:啊!要迎著非常強烈的風暴都走不過去。為什麼呢?就是你有障礙了吧!那障礙是怎麼搞的?就是當初沒想開。 

        問問題:為什麼他沒想開呢?就是這個因種是會產生障礙,還是會產生力量,這個因種它是有能力的。

這一點是哪一點?這一點就是:你別小看「你做不到」這個小小的因種,它屆時發揮力量的時候就可以毀掉你,它就是反噬你的力量。就自己在自己的身體裡種一個消滅自己的東西,有一天你想變強壯,人家把你吃光,你想要去成佛的方向,它不讓你去。 

        所以你要注意它這個因種的爆發力,就是你這個心念。注意!你別小看,「欸!我這樣一個起心動念之後,風也沒變怎麼樣,我也沒變有錢,我也沒有突然變得好像生什麼重病。」這個心念放下去是完全地好像無感,他覺得這個心念輕輕地放下去沒事。師父說:到那個時候識種它開始啟發現行的時候,它的種子的爆炸力開始出現了。大家知道懸崖上的種子,一顆種子可以長一棵大松樹,它可以頂風冒雪地在懸崖上屹立千年 – 完全就是一個鳥嘴裡掉下一個種子播下去的,可以成為那樣一棵大樹在懸崖上屹立千年,我們不是看過嗎?黃山松。 

所以,他不了解這個起心動念的識種的威力,他敢隨便下:「欸,我不要這個、我不要那個、我不要這個……。」他以為這樣排拒了沒事,可是到後來你要趣向於大乘的時候,這就是狂風暴雨,甚至完全是你過不去的漫漫黃沙,一去就整個人不行了!因為什麼?你因地 …,那時候好像你感覺你沒排斥、你想去,但是你卻去不了。所以這個識種,識種是叫什麼?起心動念的威力,到緣起現行的時候,那個時候現行的時候是非常地可怕!因為它經過了幾世因果、幾世因果的這樣作已增長業一直潤發、一直潤發,它的力量會極為地強大!而我們說廣學一切的那個人下的種子和這個人下的種子,他們倆都變得極為強大。那你可以想想,這個人廣學一切的時候,那個簡直就是御風飛翔,這個簡直就是搬不動、挪動不了,可能還一直倒退。

  • 向後退時,要想到自己現在在種什麼因
  • 我們要當黄山松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3/10 – 03/16:

【若歸依三寶,是謂正近事,終不應歸依,諸餘天神等。

   歸依正法者,應離殺害心。歸依於僧伽,不共外道住。 】 (廣論P107 L2-L3 )

每週一句 03/17 – 03/23:

【三摩地王經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 (廣論P109 L6-L7 )

《華嚴經》淨行品

第  1偈 ~ 第11偈   十一願明在家    時願

第12偈 ~ 第26偈   十五願明出家戒 時願

第27偈 ~ 第33偈   有七願就坐禪觀 時願

第34偈 ~ 第39偈   有六願將行披挂 時願

第40偈 ~ 第46偈   有七願澡漱盥洗 時願

第47偈 ~ 101偈    有五十五願乞食行道 時願

第47偈~第 58偈    有十二願遊道路  。

第59偈~第 77偈    有十九願所睹事境。

第78偈~第101偈   有二十四願所遇人物。 

淨行品第四十三偈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宣化上人開示

事訖就水:事訖,是大小便完了之後;就水,到那兒洗淨的時候。比丘大小便後,都應該洗淨,或者洗手,或者洗肛門,都應該把它洗淨了,所以這叫「事訖就水」。

當願眾生:又發願了,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要修出世法,要趕快到出世那個地方去,不要留戀在三界火宅裏頭。

你為什麼一直在輪迴?因為你把這件事看反了

廣論原文(P110 LL2- P111 L8 )

第二又若如是財物供養, ~  當隨力能修妙供養。

又若如是財物供養,自無所集無從他求,應於一切世界之中,所有如來諸供養具,以歡喜俱及於廣大勝解俱心,周遍思惟,一切隨喜少用功力,而修無量廣大供養,攝集菩提廣大資糧,恆常於此以真善心,起歡喜心,當勤修學。又如《寶雲經》及《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無主攝持諸華果樹及珍寶等,亦當供養。10.正行供養者,謂於下至搆牛乳頃,精勤修習四無量心,四種法集,隨念三寶,波羅蜜多,及能勝解甚深空性,無分別住,於淨尸羅,起防護心,於菩提分,六度四攝,精勤修學。若能由此十種供養供養三寶,應知是名圓滿供養。

       這些財物的供養,如果自己沒有準備,也無法從他人處獲得,則凡是世間中任何供養如來的供品,都應當以歡喜心、勝解為廣大之心,普遍地緣想而心生隨喜。如此就能透過少許的努力,而以無量廣大的供養,匯聚所有菩提資糧,對此應當始終用安樂歡喜心精進行持。如同《寶雲經》與《建立三三昧耶經所說,沒有歸屬的花果樹木及珍寶等,也應當供養

修行供養:即使在僅僅擠取牛乳的時段中,也應精勤億念四無量心(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以及(一切有為法皆無常、一切有漏法皆苦、一切法皆空無我、涅槃寂靜等)四種法集與三寶、波羅蜜多,勝解甚深空性並安住於無分別,對戒律生起守護之心,精進修持菩提分、六度與四攝法。以這十種供養來供養三寶,即是圓滿的供養。

六度四攝  六度是:佈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般若。四攝是:愛語、

               佈施、利行、同事。 

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簡稱。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合稱三十七菩提分法。

  • 四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及法念住。
  • 四正斷: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已生善令增長、未生善令生。
  • 四神足:欲神足、勤神足、心神足、觀神足。
  • 五根:信、進、念、定、慧五根。 
  • 五力:信、進、念、定、慧五力。
  • 七等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捨覺支及定覺支。
  • 八聖道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由如是等,興供養時,有六意樂,能於三寶隨一之所,少分思惟,而生無量廣大果利。一者無上大功德田,二者無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猶如鄔曇妙華極難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六者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作是思惟而設供養。此等是如《菩薩地》說而正摘錄。恆常時中,於如是等隨應而行,若遇佳節及大時會,當隨力能修妙供養。

(意樂的差別)以這些進行供養時,有六種意樂,能在對三寶任何一者略作思惟時,也產生無量的果報:一.心想是無上的功德田; 二.

想具有上的恩惠;三.心想是一切有情中最為尊勝; 四.心想宛如優缽羅花一般至極稀有;  五.  心想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只出現一位,所以是唯一;六.心想供養三寶是世間以及出世間一切圓滿的根基。以這樣的思惟而供養。這些都是依《菩薩地》中所說而摘錄。(時間的差別)平時這些當隨其相宜地實踐,如果遇到良辰吉日與重大節日,則應當依照自己的能力而獻上精妙的供養。

回家功課

「論說初者獲廣大福,第二較前獲大大福,第三較前獲最大福。 》

師父說,為什麼我們得不到?

 (手抄#6 P237)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