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0
讚頌 – 凝眸
那一天親睹你的容顏
整個世界似乎都消失不見
情不自禁注視著你的眼
好想凝視千萬年 像太陽燦爛光明
又像明月清涼寂靜
如水波光粼粼 如火燃燒熱情
慈悲凝成你柔情的眼
智慧化成你深邃的眼
勇悍變成你威猛的眼
那一雙神秘之眼
當我看著你的眼睛
紛亂的心靈頓時安寧
進入你勝妙的宮殿 神聖光潔
當我又看著你的眼睛
喧雜的心念瞬間純淨
融入你悲智力的體性
你的雙眼 再讓我凝視萬年
終不疲厭 融入你悲智力的雙眼
我要再凝視千萬年 直到永遠
http://www.luciditv.com/2016/10/07/midnight-music-gaze/
班長提策
每當遇境而不易調伏自心時,會習慣地把眼睛閉起來,想著自己可愛的一雙兒女,讓自己從憂煩的境界中離開。但有時,境界的強大,讓自己難以對治時,我會試著憶念起師父的容顏,用具悲智力的眼神關顧著我,而我也在師父的加持下,如同讚頌中所說「當我看著你的眼睛,紛亂的心靈頓時安寧」,這就是師父生生世世對我們的眷顧。
今天邀請到賴錫源學長來到課堂跟同學交流,以下是學長針對同學的幾個問題,所進行的回覆
Q:福智除了廣論之外,為何還要成辦其他的事業?
- 我們來到福智,都是為了跟著老和尚學習,而個人從和老和尚結緣也有近30年的時間,可能因為學習得比較久、時間比較長,因此才會被稱為學長
- 30年前,工作很忙,老和尚希望我生活上可以轉個方向,因為我們都希望離苦得樂,和所有的有情相同。然而,大家僅管都很努力, 但似乎未能得到真正的離苦得樂,也就是想離苦得樂, 但苦並未稍減
- 這是「方向」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可以慢慢離苦、慢慢得樂,最後終得佛果。方向在此,學習也在此
- 我們的痛苦來自我們以自我為中心,並以此而做出來的事;相對的,快樂乃是以利他為中心,並據以行持,廣論即以此為構架,從下中上三士道進行修心的引導
- 這個方向,是師父希望我們努力的方向,從廣論的學習,從自利而利他
- 經由廣論的研討,要朝著心靈的高度走,進而透過實踐,改變原有自利的習慣,轉為利他
- 大多數人宿世由於習性並不習慣以利他為中心,因此需要有歷事練心的機會,因此老和尚才會創辦有這些事業,讓我們在境中練習。如里仁已經有20年,而在最近里仁的刊物上即載明了「利他,讓世界更美好」
- 此外,慈心,也是以利他為方向,除了我們改善個人的生活,也關照所有的有情、環境等
- 師父推展的各項事業,都是透過實踐佛法之所學,藉以改變我們原本的生命。學佛之後,應思惟並實踐,如何努力造善業,對自對他。因此,福智所創建的事業,都是在此目的下而開展出來的
Q:我們大多沒見過師父, 學長在什麼情況下,決定跟著師父走下去?
- 在未遇見師父前,大約在39歲左右,事業很忙,當時很想打坐,到處找,去了一個寺院跟某位法師學習,當下很有感受。其後又陸續找其他法師學習打坐,自己也覺得自己學得不錯,甚至自己也覺得好像開悟了。其後按照師父的教誡,自己其實是在「盲修瞎練」。因為,「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打坐也要老師教,但自己學習太急,而在過程中「氣打了結」,身體很不舒服。其後由小舅子介紹,開始聽師父的錄音帶,十分感動。
- 其後有機會跟師父接觸,從師父的引導中,師父說我打坐錯了,要我先不要打坐,從學習廣論入手
- 廣論是調心次第,而在學習廣論兩年之後,有了跟師父閉關的機會
- 那時,開始跟師父學習打坐,師父說有任何狀況都要跟他報告,報告自己的打坐經驗。頭一兩天,自己覺得坐得很好,以前美妙的經驗又回來了,我沾沾自喜地去向師父報告,師父眼神很嚴厲,說我是枯禪、冷水泡石頭、是一罈死水
- 從師父的教誡中,慢慢理解自己是錯的,自己聽聞有問題,因此,要有病想,要找老師,找醫生
- 從第一次希望被稱讚,到第二次真的想要找醫生,有希求心,真心希望師父教我
- 師父用口述教授,並且交待,在聽聞之後,要照著做。因為以前聽了,都照著自己的想法做
- 照做之後,再去請教師父。第三次戰戰兢兢地跟師父報告,師父說很好,並且寫了三字「淨信心」給我,我大受啟發,並且痛哭出來
- 師父開示說我原本的打坐是對的,是南傳的教授,但後來亂來,所以學錯了
- 自己對師父很敬佩,有了「淨信心」。當時,師父跟我說你有兩條路,一條你這一生就在這裡,不要回去了;一條路回去以自己事業幫助他人,而我,選擇了第一條路,一直到現在
- 選擇,依個人資糧而定,也就是福德和智慧資糧。福智圓滿,即得佛果
- 從和師父的學習中,深切地體會到師父的悲心
Q:學習有其歷程,包含周遭的關係,如何處理,並得到認同?
- 面對任何境界都可以調心,而要影響他人,首先要讓他人感受到自己在學習之後所產成的改變
- 比方說,我和太太雖不吵架,但可以一個星期不講話。學習之後,從一個星期到三天、到更短的時間、到馬上可以調心,就是學習而來的改變
- 我弟弟身上有長年的白斑,建議他十幾年,他一直不願意上廣論。2014年,他終於參加了企業營。在營隊中,他得到很大的感動,回來後會分享觀功念恩的觀念。很奇妙的,白斑的狀況就改善了。我們可以推斷「苦樂在心,改變在心」,而「心轉》業轉》命轉」
- 學長的岳母也是在家人的影響下,從20幾年前起開始學習廣論,從不識字到可以頌般若經,並且發願來世要童貞出家。以下影片即為學長岳母林楊月娥女士的學習影片
- http://www.luciditv.com/2016/04/23/weekend-microfilm-wish-to-be/
Q:學習廣論的目的是利他,但想幫助年輕人,可是怎麼勸說都不聽,要如何對應?
- 利他並不容易,一開始要持續地在心態上保持利他,從他的角度進行思考
- 如同師父一直教誡我們要用常敗將軍的角度,不要一兩次失敗就退,而可以保有常敗將軍的精神,在利他路上努力前行。我們長期舉辦的企業營、教師營、大專營等,也就是希望可以應機地幫助到不同的對象
- 面對境界,安立正確的心態;此外,研討班也是很好的管道,因為可以透過背景相似同修間的交流,把生活上面對的境界,用在身心的調整上
Q:已經做好事,為何還要學習廣論?
- 我們都在自我的概念中,自以為是。以了凡四訓為例,袁黃原本一直相信算命先生的話,而其生涯也如同被鐵口直斷一般,認為一切已經命定。一直遇到雲谷法會禪師,禪師說被命運控制只是個凡夫,而當袁先生問及命運是否可以改變? 禪師答:「可以,從內心改變起」,自此,袁黃依照禪師所言斷惡修善,並且改名為袁了凡。自此,其生命便日趨遠離原本算命先生所說的軌道
- 師父說無限生命是增上生道,是「跨跨跨」的過程,也就是現在比過去好、明天比今天好、下一生比這一生好
本周六、日 (6/2, 3) 在福智學堂有提升營
下周三 (6/6) 下午在上善豆家和嚴心鏞師兄談善果,歡迎大家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