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皈依要回到相續和合,只有皈依才能相續和合
- 如以語言學習為例,我們一周大約八個小時英文課,用160小時來忘掉。這是未修中間更加重要之因
- 未修中間要比正修更用心
- 加行是準備
- 法會的學習,每次的結行,就是下次的前行。不是別別
- 淨罪集資是修行的助緣,才能長養善根
20201216 修習軌理(三)
班長陪媽媽參加同學會「姥姥會」,從不缺席,因為珍惜!
今天天冷,大家到學堂上課,非常隨喜大家
供曼達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我們現在學習到「修習軌理」
看了祖師大德,看到出家眾、看到䘫衫,都要恭敬
恭敬三寶、恭敬僧
積集極大福
全廣二282講 07:38- 08:28
今天介紹這一些,大家要想一想:看到袈裟,就會想念佛陀的恩德,想到這些出家人 – 比丘或者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他們延續著這個聖教的傳承到現在,所以我們應該遵守著皈依學處,要恭敬禮拜法師們。可以集極大的福,尤其是可以集證道資糧。不管是在家和出家,如果我們不能夠恭敬三寶、不能夠恭敬出家人,很顯然損福報是非常非常快的!這一點上師們都有非常清晰明確地示現,就是要恭敬僧。大家要好好努力! [08′28″]
師父的叮嚀
有人說我們依止法不夠,我們不開心,但師父反而是
「眼下第一要務:懺罪積資!殷重祈求上師本尊三寶!研閱無垢經論正法。」》文殊三教授
恭敬僧,在七支供養,要淨罪集資,集資時「恭敬三寶」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讃頌「鐵血男兒」
鐵血男兒 壯志為伊人
錦繡山河 氣勢多磅礡
伊人傾城 傾國殷殷
如今這般殘夢殘夢
千里萬里 千生萬世
奔向了一起一起
英雄再聚 莫耽灰飛
只論今朝 誰更虔誠 誰更澄淨
鐵血男兒 壯志為伊人
錦繡山河 依然磅礡
伊人傾城 傾國殷殷
如今這般殘夢殘夢
千里萬里 千生萬世
奔向了一起一起
英雄再聚 莫耽灰飛往事
只論今朝 誰更虔誠 誰更澄淨
大家今天一起學習,絕對不是簡單的事
上課不怕遲到,來回向也是OK
温故知新
生命可以越來越好,按成佛地圖走
我們並不會聽,不會說,要跟對人的學習
自己也要檢視是否是合格的學習者
跟著合格的老師走修習軌理
再來會進入暇滿及道總
依階而上,下士、中士、上士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全廣二 265講 03:41- 04:39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師父一生都在學皈依
學習時除了正行,未修中間更重要
加行是準備、正行是正式做、完結時要做總結
總結是下一次的前行,不斷循環
金洲大師六加行 P41LL4 – 45L2
七支供養
積集資糧
淨治罪障
增長無盡
廣論原文(P44L3-P44L6)
隨喜支者,~不般涅槃。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隨時憶念十方一切眾生,聲聞乘、緣覺乘的有學及無學,一切如來及菩薩,並對這五類眾生所有的善行義利修隨喜心。要隨喜到什麼程度呢?就像窮人意外得到寶藏,那樣的歡喜高興。
勸請轉法輪支者,「十方所有」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現證菩提,獲得無著無障礙智,未經久時,變爾許身,勸請說法。智軍阿闍黎作「現證菩提」而為解釋。
七支供養的第五支勸請轉法輪支,就是「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這一偈頌。這個偈頌是說,在十方剎土中,只要有現證菩提,獲得無執著、無障礙佛智的聖者,在他剛剛證果的時間內,我願立刻化現成同等數量身,到佛面前,請求說法,為眾生轉妙法輪。此處是以智軍阿闍黎的「現證菩提」來解釋這一偈頌。
請住世支者,「諸佛若欲」等一頌。謂於十方剎土之中,諸欲示現般涅槃者,為令發起一切眾生究竟利益,現前安樂,故變無量身,勸住佛剎微塵數劫,不般涅槃。
七支供養的第六支請住世支,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的偈頌。
這是在說十方剎土當中,只要有一佛準備示現般涅槃,為了一切眾生究竟的利益,和現前的安樂,我都願立刻化現成無量身,到佛面前,請求長久住世,如微塵數那麼多劫的時間,不要趣入般涅槃。
每次上課都在做六加行和七支供養
隨喜功德是最最划算的投資
隨喜比我們高者,得一半功德,隨喜同樣程度者得相同的功德,比自己差者,得加倍功德
受戒未持,不好做,是明知故犯,不好好學也是犯
師父開示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頌。。。。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廣論: P44L3
•音檔: 23B 07:42- 09:13
這個隨喜,「十方一切……」…。
•手抄: #3 P239L5-P240L2
隨喜支者,「十方一切」等一頌。隨念此五補特伽羅所有善利修習歡喜,猶如貧者獲得寶藏。
這個隨喜,「十方一切 ……」,這個我一下記不住了,你們記得住吧?這個隨喜支,「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就是這個,那就是下面這個五類,對,沒錯,就是這個隨喜。那麼這個隨喜支下面會告訴我們,這個隨喜這個地方好像單單就外面,實際上呢自己也包括在裡頭。自他都在隨喜,固然佛菩薩等等你隨喜,還有你自己做對了你也隨喜。妙咧!做錯了是懺悔,做對了隨喜。我們任何時候,不外乎做錯跟做對兩件事情,並沒有說這個時候,既不錯又不對,沒有這件事情,沒有中立的。
當你迷迷糊糊在癡癡呆呆,這個無明當中,就是錯的時候;雖然是無記的,浪費、損失生命就是個錯誤。所以你一切時都在增長功德或者懺悔業障,然後你把增長的功德、懺悔業障,再加上隨喜,所以任何時候,至少可以得到兩樣完完整整的功德。
隨喜可以增長功德,也可以懺悔自己不如
沒有灰色地帶,不是對就是錯
廣論原文(P44LL5-P45L4)
迴向支者~悉當寂滅。
迴向支者,「所有禮讚」等一頌。以上六支善,表舉所有一切善根,悉與一切有情共同,以猛利欲樂迴向令成大菩提因,永無罄盡。如是了解此諸文義,意不餘散,具如文中所說而行,則能攝持無量德聚。
七支供養的最後一支迴向支,有偈頌:「所有禮讚供養佛,請佛住世轉法輪,隨喜懺悔諸善根,迴向眾生及佛道。」此說迴向時,是將前面「禮敬、供養、懺悔、隨喜、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這六支所做的一切善根,以猛利的意樂迴向給一切有情眾生,希望眾生早日成就無上菩提,且此大菩提因,永遠增長無盡。徹底了解以上七支供養所說的內涵後,要專心一意完全照著這個內涵如法修行,這樣就能夠攝持無量無邊的功德。
此中禮敬,供養,勸請,請住,隨喜五者,是為順緣積聚資糧。悔者是除違緣淨治罪障。隨喜支中一分,於自造善,修歡喜者,亦是增長自所作善。
七支供養當中,禮敬、供養、請轉法輪、請佛住世、隨喜這五支,屬於能積聚資糧的修道順緣。懺悔支,屬於能淨除罪障的去除違緣。隨喜支中可以隨喜別人,也可隨喜自己。若是隨喜屬於自己作的善事,也會增長自己的善根。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迴向支,是使我們積集資糧和淨除罪障所生的微少功德能增廣增多。迴向,又能使眼前感果將盡的善業,變得永無窮盡。總而言之,七支供養總攝了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和增長一切功德乃至無窮無盡這三件事的功能。
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
加行六法的最後一項是供養曼陀羅 (壇城)。先觀想資糧田(也就是皈依的境 )清楚的顯現在我們面前,然後把最好的東西拿來獻供壇城(就是諸佛的住處),而且應以猛利的希求心,多番祈禱,說:「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淨除修行的違緣,從不恭敬善知識的罪業開始,乃至到最後因人我執、法我執而引起的一切顛倒分別,所有的罪障,都能快速的滅除。也希望諸佛菩薩加持我,增長修行的順緣,從親近、恭敬善知識的善業開始,乃至於能通達人無我、法無我的真實義,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都能夠快速發起。以及祈求諸佛菩薩加持我,使內、外一切的障礙因緣(內心當中的煩惱和外在不利的因素等),
回向要認真,因為功德真的很大
平時回向有很多名單,回向的對方可以得七分之一,自己得七分之六
持善止惡,眾善皆起
「三事求加」
四弘誓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討論題
皈依法會發四弘誓時,你的心中現起的是什麼?
上星期的地震,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什麼?
皈依時是很感動的,因當場的業力、氣氛
四弘誓之前也讀過,在皈依現場有不同的業力,也有因之而發心並隨喜,希望能繼續學習、成長
皈依之後,和尚要大家常想自己是佛弟子,要皈依佛法僧,自己隔天開始就摸摸頭,就會說三皈依,當有脾氣時也會摸摸頭,念三皈依
地震時有淡定組,因有人覺得有佛菩薩護身或者覺得已來不及;有人一直念阿彌陀佛;有人念堅固經,希望護佑台灣
地震和切身很有關,有祈求佛菩薩,也有人很淡定。自己從事建築,從921的經驗,之前抗震系數不足,921之後興建比較安全。地震時,要有危機意識。安全環境,電梯位置旁邊結構比較安全,樓梯旁也比較安全。一般淡定,不要亂跑比較好。在家裡易掉落的要遮擋
國人要配合改建,比較安全
大家都比較淡定。自己地震後會去關懷同修
皈依法會,覺得很感動,一直哭,看到和尚的大悲願力
有出家人帶領我們穿越生命過程
對四弘誓覺得很殊勝
皈依覺得很感動,時時刻刻都有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常想到,有很多正能量,有很多歡喜心
地震時在地下二樓,一直念南無阿彌陀佛
班長:皈依法會連兩天念四弘誓,跟著和尚的願力,覺得很有力。地震時在備課,但心就散掉了,好像只想到眼前,有點可惜
班長的媽媽每天都抱怨睡不好,但地震時卻沒有被震醒,表示睡得蠻好
環境很重要,地震時,如果在皈依法會,心境是否不一樣
眼前災和究竟災,永遠要把無限生命的究竟要想到
地震時,師父帶著大家頌密集嘛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12/10 – 12/16: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七支行願 供養支 無上供)
每週一句 12/17 – 01/1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
(七支行願 悔罪支)
每週一句 12/17 – 12/23: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四弘誓願)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妻子集會:在家的菩薩都有家庭,會有妻子,和妻子集會的時候,也應該發這個願,
當願眾生:我現在願意一切眾生,
怨親平等:我和誰也不遠、也不近,怨親平等,和我有仇的人,我也待他如同親人。所以佛教是真正的平等,怨親都平等,怨親是一樣的,能看成這樣。不是說自己的妻子,就近一點;其他的人就遠一點,都一律平等相待。
永離貪著:永遠離開這種貪心 – 貪戀自己的家庭、妻子、兒女,執著自己的妻子、兒女。
在師父的開示及佛陀的叮嚀中
開始每一天!
每天早上聆聽師父法音、誦念淨行品
一天一小段、一週一偈,
持之以恆,
都將有不可思議的收穫。
祝福大家。
中士道複習
所謂雖得人天勝位,然仍未能出於行苦,若即於此執為樂性,實為顛倒。故於真實全無安樂,其後定當墮諸惡趣邊際惡故。(廣論P152LL7)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即由此二增上力故。(廣論P153L6)
繫縛:惑 》業 》苦 》惑 》業 》苦。。
解脫:智慧 》善業 》樂 》智慧 》善業 》樂。。。
苦。集。滅。道
徹底了解並體悟六道輪迴裡都是苦
(應知苦諦)
思惟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苦並對治
(應斷集諦)
真正斷了苦因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脫
(應證滅諦)
抉擇用有效的方法達到真正的解脫
(應修道諦)
要抓小偷,要知道誰是小偷
要射箭,要知道箭靶在哪裡
所以要先知道苦的原因,知道我們在苦中,不是在樂中
正修苦諦
思惟生死總苦
思惟別苦
總苦
八苦
六苦
三苦
別苦
三惡趣苦
人苦
非天苦
天苦
從苦諦認識生命的本質
回家功課
「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
證人入罪,是對還是不對?
手抄#3 P232-P235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12/23 如得法師開示集諦 地點在137號4樓之二
2021年2/3 旺年會及廣供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20201209 修習軌理(二)
大家在宗大師六百年誕辰受戒非常殊勝
有同學在路上時,車子出車禍,能得皈依很難得
皎依後就是佛弟子
供曼達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praise/3/433-7-29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希望・新生
第134則 「皈依是永恆的依靠」
皈依,就是在任何危險、孤獨無助的境界之中,有一個永恆保護的力量,那是我們生命深處一個非常非常温暖、紿終會發出力量的依靠。
皈依最重要的是
聽聞《廣論》的善行,成為大乘的資糧!
全廣二212講 00:00- 00:40
在今天的研討開始之前,大家還是要皈依發心,用皈依發心的偈子,讓我們所聽聞《廣論》的這個善行成為聽聞正法的資糧。因為有了皈依之後,如果用一個希求於遍智佛果的發心的動機來聽,它將會成為大乘的資糧。所以要非常非常習慣去串習,每一次聞法或者每一次做善行,甚至每一天起來之後,要有一個大乘的動機活過這一天。 [00′40″]
老師的叮嚀
聽聞《廣論》的善行成為聽聞正法的資糧
用一個希求於遍智佛果的發心的動機來聽,成為大乘的資糧。
要有一個大乘的動機活過這一天。
• 聽聞佛法即為善行
• 淨行品的「當願眾生」就是大乘的動機
• 上課也要有大乘動機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讃頌「蓮花喻讚二」
我以至誠身語意 稽首皈依三世佛
讚嘆無邊功德海 種種香花皆供養
設我口中如有千舌
經無量劫讚如來
世尊功德不思議 最勝甚深難可說
假令我舌有百千 讚嘆一佛一功德
於中少分尚難知 況諸佛德無邊際
假使大地及諸天 乃至有頂為海水
可以毛端滴知數 佛一功德甚難量
我以至誠身語意 禮讚諸佛德無邊
所有勝福果難思 迴施眾生速成佛
迴施眾生速成佛
出自《金光明經.蓮華喻讚品》
• 皈依減損時,要再把皈依體得到
• 學習怎麼學習,就是修習軌理
•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金洲大師六加行 P41LL4 – 45L2
七支供養
• 積集資糧
• 淨治罪障
• 增長無盡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以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的偈頌。提到要以意念去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我們面前,然後我們也化成無量微塵數的身體到每一尊佛前恭敬頂禮。此觀想境乃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妙行所產生的清淨信心,以此清淨信心對每一尊佛發起禮敬。「能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報已經很大,何況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諸佛,這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做的解釋。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有關意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的偈頌。此說每一粒微塵都有一切諸佛安住、一切菩薩眷屬圍繞,應以此隨念諸佛功德,發起信解。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有關語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的偈頌。這是說為了要稱頌諸佛無量的功德和勝譽,我們化現出無數個身,每一身化現出無數個頭,每一頭又化現出無數個舌,每一舌發出無量妙音來讚揚諸佛的功德。
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此處「音」字,是讚揚辭。其「支」為因,指舌根的意思 (這裡和漢譯本稍有出入);「海」,形容眾多。
七支供養義理淺顕
每一微麈都有佛,因佛身語意合一,雖難想像,但如鏡頭或鏡子,可以攝入所有,但鏡頭、鏡子沒變大
我們皈依佛、三寶
普賢二字的意思?
• 法稱論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廣論原文(P43L3-LL2)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並種種義。
供養支中,有上供者,「以諸最勝」等兩頌。最勝華者,謂人天等處,所有眾多希有散華,鬘謂配貫種種妙華。此二種中,皆有一切或實或假。伎樂者,謂諸樂具,若弦若吹,若打若擊。塗香者,謂妙香泥。勝傘蓋者,謂諸傘中諸勝妙者。燈燭者,謂香油等氣香,光明及摩尼寶有光明者。燒香者,謂配眾香,或唯一種所燒燃香。勝衣服者,謂一切衣中最勝妙者。最勝香者,謂妙香水供為飲水,以氛馥香遍三千界所熏水等。末香者,謂妙香末可撒可燒,或積為堆,或畫壇場,支配顏色形量高廣等妙高峰。聚者加於前文一切之後,有眾多義及莊飾義並種種義。
七支供養的第二支:供養支,分為「有上供」與「無上供」兩種。關於「有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兩個偈頌:
1)「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2)「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偈頌中最勝華者,是指人間、天上等處,所有各種珍貴稀有的花朵。
鬘,是指用種種上妙花朵串成的花環。這兩種花朵或花環,有的是用真實的花來供養,也可以用觀想各種勝妙的花來供養。
伎樂者,是指用各種樂器,無論是以管弦吹奏,或是用打擊樂器所發出的音樂來供養。塗香者,是以香料調配的上妙香泥。勝傘蓋者,是供在佛前或頂上方的寶蓋,是所有傘蓋中最勝妙的。
燈燭者,是由香油等點燃,而發出的光明;或是摩尼寶珠等能發光的,都可以拿來供養。燒香者,是由多種香調配而成,或者純粹只用一種香,用來點燃供養。
勝衣服者,是一切衣服中最殊勝上妙的。
最勝香者,是以具有上妙香氣的水,作為飲水,其香氣能遍薰三千大千世界。
末香者,是上妙香粉末,可施撒也可燃燒,或供堆積成壇場;或配上各種顏色當成顏料用來繪製成壇城,形量高廣就如同須彌山一般。「聚」字,可加在前文每一類的供養物之後,有「眾多」及「莊飾」的意義,並且也有「種種」的意義。
無上供者,「我以廣大」等一頌。言有上者,謂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頌後二句,於前一切不具足此二句義者悉應加之,是說敬禮及諸供養所有等起及其境界。(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關於「無上供」,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這一偈頌。前面的「有上供」是指世間一般的供養,這裡的「無上供」是指諸多菩薩們以神通力所變現出來的微妙供物。偈頌中的最後兩句,在前面所有偈頌中,不具足這兩句意義的,都應該加上去,這是說明修「禮敬支」和「供養支」時,我們應具有和普賢菩薩行願力相應的等起心及其所緣的境界。(此與漢文稍有出入)
• 唵啊吽是 清淨、廣大 、善妙
無上供
• 用普賢菩蕯大力
• 雖做不到,但心如能等時而起,心就可以一様大
師父開示
言有上者,為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
•廣論: P43LL4
•音檔: 23A 22:39- 24:27
這個「有上的」是世間的供
養,…。
•手抄: #3 P230L1-P231L8
「我以廣大」等一頌。
說「我以廣大勝解心 ……」就是這個,那個才是無上的。[22:40]
言有上者,為世間供。此中乃是諸菩薩等,神力所變微妙供具。
這個「有上的」是世間的供養,現在的「無上的」是佛菩薩的神力供養。那麼現在我們有沒有這個神力?沒有。不要愁!這個神力是「果」,我們現在能作的「因」,因絕對可以做得到!我們現在真正應該做的,就是因。所以處處地方注意哦!我們現在真正修學佛法的人往往不認識,把握不住這一點,總是離開了因果談佛法,這個是一個修學佛法的致命傷,致命傷。所以我們真正的在眼前的,你只要自己問說:我現在當下一念,是不是在因地上面做?只要做,對了![23:36]
當然這因地當中做,也有迂迴跟直接遠近之分,所以我們現在真正差別的,就是差別這些。第一個,是不是在因地上做對?第二個呢,這個雖然同樣的對,是近、是遠哪;是迂、是直啊;是大、小啊,這一個。所以雖然是諸佛神力,對我們來說,卻也同樣地可以做。所以在我們三慧當中,聞、思、修三個,諸佛的神力,是跟修相應的;我們現在呢,聞、思相應的。聞、思相應完完全全是凡夫,所以這個辦法的的確確,從我們想修行的人下腳第一步,一直到最後成佛,一直成佛,然後跟它永遠相應。[24:27]
• 諸佛神力是果,和修相應
• 我們在因地當中努力,要遠還是近?
• 要向更高的目標走
等起和等流
這個上面說所有的供養,及等起,什麼叫「等起」?大家了解不了解這等起的意義?我在這兒跟你們說一下:平常我們做一件事情,除了做這件事情以外,實際上,比如說我們的心跟其他相關的,就是同樣的這個心情,由於這樣的一個意樂,由於這樣的志願,所以引生出來的相關的各部分。我只是簡單地說一下,那個以後有機會,再把它詳細地說明。等流,等起,換句話說,你這個做的時候,若因、若緣都是圓滿的,沒有一點點雜染的,這個。那麼這是供養
回家功課
工作或生活,六加行用得上嗎?可以怎麼用?
討論題
平常開始工作前,我會做那些準備動作? 如果替換成六加行,用得上嗎? 會有助益嗎?
• 一早整理好自己,穿著得體,在公司心平氣和,想到客戶,利人利己,得以去除障礙
• 上班時用到六加行前三。在祈求上,自己在工地上,如北投機廠,有公安意外。有同仁得救,有人未得救。當時用祈求皈依,有祈求時該員得救。自己覺得祈求是有用的
• 班長:皈依時七支供養均完成
• 早起運動後用早餐,之後前行聽聞佛法。很少整理、淨地設像。會記筆記,但常忘、記不起來。家裡有綠度母唐卡。晚上會拜懺。在公司時會控制脾氣,主要在擔任社區主委會有煩惱,所以要淨罪
• 三事求加:對善知識不信去除等三事
• 班長:師父說「第一個,是不是在因地上做對?」最重要
• 根道集資行,希望大家踴躍參加
點滴善行成美德
不要期待自己一開始就全部做得很好,因為這根本不現實。透過一段時間努力,我們的生命能比過去有所改善,這就很難得了!朝著一個光明的方向在改善, 哪怕只有一點點,也是多少汗水與淚水換來的,可別小看啊!善行一點一點累積,到最後就會成就內心珍貴的美德。
– 真如老師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12/03 – 12/09: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
(七支行願 禮敬支 三門總禮)
每週一句 12/10 – 12/16: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
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七支行願 供養支 無上供)


孝事父母:你這個人若是孝順父母的孝子,也應該發願。發什麼願?
當願眾生:我現在願意一切眾生
善事於佛:移孝於佛,那麼若無佛的時候,你孝順父母,父母就是堂上活佛。
護養一切:你護持佛法也就是孝順父母,你供養父母也就等於孝順佛,佛和父母是不能離開的。所以無論哪一個人,要是孝順父母,佛一定會歡喜他的,佛一定說:「善哉男子!」來讚歎你。
https://book.bfnn.org/books2/1502.htm#a04
淨行品早上見。
一週一偈,
念三遍、五遍、十遍,
乃至發願背起來,
都將有不可思議的收穫。
祝福大家。
如得法師開示 師長功德
http://tp.blisswisdom.org/course/mod/page/view.php?id=4007
馬友友 Going Home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20201202 修習軌理(一)
供養要勝妙、廣大
供曼達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陪我走完最後一程
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處在各式各樣的糾結困境中,你對自己有多少多少的不滿意,但是佛菩薩永遠都不會捨棄我們!就像師父的誓言:只要你不放棄,我很樂意陪你走完最後一程!
《希望.新生2 [ 心之勇士] 》258
皈依是跟師長、佛菩薩說出我們的誓言
佛菩薩的誓言是說到做到
我們要成佛也要如此
佛菩薩的誓言
就是說到做到!
全廣二144講 04:57- 06:10
聽著師父的語氣,聽著師父字字句句對《廣論》的解釋,我們認真地做了前行之後是會感動的,是會碰觸到師父慈悲的心意 – 師父所傳遞的諸佛慈悲的心意!你感受到一點點那樣的慈悲的時候,生命的狀態就會變得柔軟、變得調柔,還有舒適。甚至你看不過去的事情,就因為聽聞了這樣的教法之後,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突然就柔軟下來了,看不過去的也看過去了,過不去的都過去了;或者沒有勇氣行善的,也突然獲得了勇氣。因為我們感受到了佛菩薩對我們千古慈悲的心意,感受到了這樣一位師長以這樣的願力和行持,以這樣堅忍的毅力在引導著我們。而且他說:「只要你不放棄,我願意陪你走完最後一程!」佛菩薩的願力喔!佛菩薩的誓言就是說到做到! [06′10″]
跟著真如老師持誦
老師的叮嚀
認真做前行,會碰觸到師父慈悲的心意。
生命狀態變得柔軟、調柔、舒適。
過不去的都過去了,突然獲得了勇氣。
師父以菩薩的願力陪伴著我們,
佛菩薩的誓言就是說到做到!
每次上課的前行有其必要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誓言」
不管我換了什麼容顏 啦啦啦
不管我經歷什麼魔難 啦啦啦
我依然在你面前重又出現
不管我穿著什麼衣衫 啦啦啦
不管我擔著什麼重擔 啦啦啦
我依然在你面前舞姿翩翩
不管那歲月相隔多遠多遠
我依然記得你的誓言誓言
不管風刀霜劍
卻依然把你放在心間
不管歲月相隔多麼遙遠遙遠
我們依然記得那個誓言誓言
不管風刀霜劍
卻依然彼此同時出現
卻依然彼此同時出現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要去皈依,這是我們跟佛菩薩、師長的誓言
為何是「同時出現」?師長一直都在,是我有沒有準備好?二者俱全,就會同時出現
皈敬頌如祖譜、如家訓,有整本廣論的內涵
温故知新
道前基礎:聽聞軌理、親近善士、修習軌理、暇滿、道總
親近善士之後就要修
每一法類都是成佛重要的基礎
用多清淨的心皈依、發心,修行就可以到什麼程度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十親近勝利 廣論 P38 L5-P40L3
不依過患有三。廣論 P39 LL5-P40L3
攝彼等義有三。廣論 P40 LL3-P41L7
不依過患
1.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2.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過患 。
3.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不親近善知識就是親近惡知識
廣論 P39 LL5-P40L3
惡友比醉象更可怕
在成佛過程,不是世間智慧。沒有師長,無法提升
回家功課
真正的修行人是非都不談嗎?那不是不辨是非嗎?
# 3 P183 – P184 L3
你說真正修行人是非都不談嗎?談!什麼情況下呢?要辨別清楚,怎麼樣去惡從善,他辨別得很清楚。是!但是他絕對不是像世間上面的這種談論是非的方式,這個我們要差別弄得很清楚。修行絕對不是大糊塗蛋,修行是決定大智慧,他對任何一個行相判別得非常清楚 ─是啊、非啊!但是他的判別是什麼?曉得怎麼去去染轉淨。喔,這個壞的,你怎麼樣去淨除它,怎麼樣防止自己不受染,淨化,然後怎麼樣去幫助別人。在這種情況之下,他有這個毛病,你如何去幫助他,當然你還曉得他的病根何在,所以你一定對方也知道他,可是這種知道的,跟平常我們在煩惱當中這個行相絕大地不同。
你後者的知道,你完全不動,所以你能夠他的是非看得很清楚;另外一種的話,你自己完全纏在裡面,你也不曉得自己染污不染污,實際上呢,一團黑。所以前者是正分別,這我們必須要的,後者是妄分別,這是我們要去掉的。而我們所以能夠去掉妄分別,就是靠你那個正分別。[07:41]
在前頭我們剛開始的正分別,是跟聞、思相應的,等到你證到無分別智的時候,那個時候如如不動,那個是修相應的。但是修相應的這個如如不動,並不是什麼都不想喔,這個又錯了。
所以根本、後得等這種行相,慢慢地、慢慢地我們了解,我們千萬不要現在說:「啊!你不要去妄分別。」實際上呢掉在大無明、大糊塗當中,什麼是非不辨,這個叫作修行。假定這樣修行的話,那太容易了!你只
要睡在那裡的話,這不是修行嗎?你在這兒什麼都是不分別當中啊!所以佛經上面也說,那個像螺螄、蚌蛤那種人,他是無分別,他豈不是也得了無分別智了嗎?他根本分別不清楚是非善惡來的,所以這個我們要弄得很清楚,隨便一提。這裡你要分別得很清楚信的行相,把握住這點,好了!
師父說:
修行絕對不是大糊塗蛋,修行是決定大智慧,他對任何一個行相判別得非常清楚 ─是啊、非啊!但是他的判別是什麼?曉得怎麼去去染轉淨。
(手抄#3 P183L3-L5
談是非要去惡從善
修行不是大糊塗蛋,是要決定大智慧
曾有同事在吵架,班長請人去看,結果這個去看人更加激動,這就是纏在裡頭
先從聞思到修證
佛教徒更有是非觀念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41LL6-P42L3)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 今初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謂善灑掃所住處所,莊嚴安布身語意像。由無諂誑求諸供具端正陳設。次如《聲聞地》中所說,「從昏睡蓋,淨治心時,須為經行。除此從餘,貪欲等蓋,淨治心時,應於床座或小座等,結跏趺坐。」加行,即正修之前的準備工作。加行法分六個要項,這個記載出自金洲大師的傳記。第一、淨地設像:將修行處所打掃乾淨,莊嚴安置代表佛陀身語意的佛像、經書、佛塔及法器等物件。第二、莊嚴供具:以正直無欺的心所取得之清淨勝妙的供品,端正陳設來行供養。第三、入座皈依:如《聲聞地》所說:「若出現昏沈、打瞌睡的情況,必須起來走動經行以淨治身心;除此而外,如貪心熾盛等煩惱現前時,對治的方法是在床座或床前墊子上以盤腿打坐姿勢,收攝身心。」
故於安樂臥具,端正其身,結跏趺坐,或半跏趺,隨宜威儀。既安住已,皈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於前虛空明現觀想,廣大行派及深見派傳承諸師,復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及護法眾為資糧田。
所以我們於正修前,可在舒適安樂的坐具上,端正身體,依照個人情況以腿雙盤或單盤的坐姿,讓身心安住。安住以後,誦唸皈依發心儀軌,一定要提策內心和法相應。第四、觀想資糧田:觀想前面虛空皈依境清楚顯現,有廣行及深見各派傳承祖師,還有無量諸佛、菩薩、聲聞、獨覺以及龍、天、護法等聖眾圍繞,這些都是我們的資糧田,可以對著它皈依、祈求和發願。
又自相續中,若無能生道之順緣積集資糧,及除逆緣淨治業障二助緣者,唯勵力修所緣行相之正因,亦難生起。是故次應修習七支以治身心,攝盡集淨諸扼要處。
第五、集資淨障和七支供養:修行的時候,若身心不具足修道的二項助緣─積集資糧 (增進修道之順緣)、淨治業障 (去除障道之逆緣 ),只靠努力修習,內心當中仍然很難與法相應、或如理如量的生起所緣行相的正因。所以我們必須修七支供養來調治身心,因為它已含攝了一切集資、淨障的宗要。
皈依境及資糧田
初加行法有六,乃是金洲大師傳記。是傳承
如果沒有傳承,很難從中得到益處
莊嚴供具,有有形以及無形等清淨的心及物
集資淨障:七支行願=七支供養=十大願王
三事求加:不恭敬善知識消滅、恭敬善知識生起、所有障礙消除(供曼陀羅)
資糧田:田是對境。善知識是我們的資糧田和皈依境
既安住已,皈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是否和心相續和合?心和行為是否合在一起?
班長會請母親念心經,唸的時候會跳,班長提醒要一個字一個字念,如此用跳的,是心和行為比較沒有合在一起
如果換做是我
我的耐心有幾分鐘?
有相續和合嗎?
學習廣論 廣為討論
既安住已,皈依發心,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討論題想一下
此刻我的身心是與什麼和合?今天其他的時間呢?
今天一直在開會,想會議快點結束,不然來不及上課。今天在品新品,希望快點結束,但一直沒有結論,大家都有不同的意見。一直想要結束會議,但大家意見很多。自己把心安住後,要大家回去沈澱,不要膠著在此
班長:常想趕快結束會議,但在那剎那,心就不在會議上
這兩個月拿助行器,很難走路。跟著同事,人家走路輕鬆,在此經歷中,人家對你一點的好,都會很感激。如要坐電梯會被夾住,有人幫忙,會很感激。被開門,也很感謝。這段時間,要讓自己沈澱。從中看到西醫和傳統中醫相輔相成的好處。每個人在不同角色,要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有次回家,兒子快點在扶持,也會有很多主動的幫助,很感恩。這段時間讓自己感謝很多人
班長:同學有了上述經歷,之後會讓自己感同身受
人的身心和難相續在一起。人在此心在天邊。學法時,想到護持的學員資料不齊,心身不在一起。身心要與當下一念相續,當下的正念相續。如扶老婆婆過馬路,或利他等
班長:師父說不要用文字相,要把文字後的意涵放到心裡。同學參加淨智營時,如俊法師要了解同學學習狀況,有些幹部很有熱情、超過時間分享。法師很有耐心,當同學在時間到前被提醒要停止,而法師起身上台,看到法師非常穩定且安住。之前同事,有意見不同時,班長會提醒同事要先送祝福。有位同事在多益監考,經過每個位子都會祝福對方
決定令與相續和合
這個歸依也好,這個發心也好,要怎麼辦啊?這句話注意!要跟「相續和合」,而且決定要做到!什麼是「相續」?身心,就是我們的身心。為什麼叫「和合」?或者說什麼是和合?我們現在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然後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過了。請問這樣的皈依和合與否?跟身心和合否?不和合;跟嘴巴和合的,耳朵和合的。所以祖師告訴我們,這個叫入耳出口之學。他下面說得很有意思,「口耳之間短短數寸,曷以美堂堂七尺之軀?」我們這個身體堂堂七尺,你耳朵聽見了,嘴巴裡念出來這麼一點點,這個一點點東西,沒辦法對你真正地身心有好處。實際上呢裡邊意思就說,你真正要皈依的話,身心要和合,那個時候你會感覺到,一心一意皈投依靠,你沒別的了。[20:24]
現在我們皈投的、依靠的什麼?無明相應的東西,無明相應的東西,平常的時候癡癡呆呆,睡覺,這是我們要皈投依靠的,吃飯,這是我們要皈投依靠的,聊天,是我們要皈投依靠的,我們都在這個裡邊。碰見一點小小的不如意,大家起諍論,就是這個。當你真正皈投依靠的話,那些東西都不要了,一心一意抱著這個三寶。如果說你現在念佛的話,你的確會這樣的,哪有一點閒功夫,這個是真正跟身心和合的時候。所以這個皈依也好,發心也好,決定要做到這一點,這個是原則。
原則不是一步就做到,而是要朝著這個方向
要和合,一心一意抱著這個三寶。每一念念念三寶,至少每十念有一念是三寶,慢慢練習
廣論練功房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11/18 – 12/02 :
【親近勝利者:(1)近諸佛位 (2)諸佛歡喜 (3)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4)不墮惡趣 (5)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6)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7)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 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 (8)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 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9)復次由其承事知識,應於惡趣所受諸業,於現 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於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餘。 (10)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 (廣論 P37,P38)
每週一句 12/03 – 12/09: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
(七支行願 禮敬支 三門總禮)
佛子:又叫了一聲佛子,就是因為怕他不注意,不是怕智首菩薩不注意,就怕你我眾生在這個地方,聽這經聽得覺得很平常,就要沉沉入睡,所以又稱了一聲佛子。那麼聽經的人一聽,說: 「或者叫我呢!」那麼你想要睡覺,也就醒了。所以說:
菩薩在家:說一切在家的菩薩,那麼出家算不算呢?等到後邊,你就知道了,現在是講在家的菩薩,就是沒出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在家也有菩薩,你受了菩薩戒,行菩薩道,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讓人所不能讓的,吃人所不能吃的,受人所不能受的,行人所不能行的,做人所不能做的;你能慈悲代天宣化,能用智慧代國教民,為國家來教化老百姓,這都是在家的菩薩。
當願眾生:菩薩在家應該要發願,發什麼願?現在我就發願,願一切眾生,知家性空:都知道家這個性本來是空的,家也是空的,一切一切都是空的。那麼既然知道是空的了,免其逼迫:就不會被這個家來抓住了。被這個家枷住,就跑不了了,這等於逼迫。你知道它是空的,「哦!一切都是逢場作戲啊!這本來是空的。」你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執著它了,不會被家庭所累了,就不會生那麼多煩惱了,不會一天忙忙碌碌。
淨行品 01-05
菩薩在家 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
孝事父母 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 護養一切
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 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 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
妓樂聚會 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 了妓非實
音檔:
淨行品 01-05 串緊讀5遍
12/03起,淨行品早上見。
一週一偈,
念三遍、五遍、十遍,
乃至發願背起來,
都將有不可思議的收穫。
祝福大家。
「一切晝夜恆得見佛,於臨終時任生何苦,然隨念佛終不退失。」
如俊法師開示 :皈依二因的妙用?
【想畫什麼樣的面貌】心之勇士90
如果你用畫筆,細細地畫出一尊菩薩像,
在描繪的過程中,你的心想著如何表現菩薩的慈悲;
如果你用畫筆,畫一個凶神惡煞,每一筆都要考慮怎樣顯示他的兇殘、恐怖。
臨摹誰,想畫誰,就會像誰。
問問自己的心:想畫誰呢?
略說修習軌理分二,一、正明修法,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別。初中分二,一、正修時應如何,二、未修中間應如何。初中分三,一、加行,二、正行,三、完結。 今初
廣論原文(P42L4-P43L2)
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海者是繁多辭。
其禮敬支中,三門總禮者,謂「所有」等一頌。非緣一方世界及一時之佛,應緣十方過去當來及現在所有一切諸佛,以至誠心,三業敬禮,非隨他轉。智軍阿闍黎釋中云,「此復若僅頂禮一佛,所得福德,且無限量,何況緣禮爾許諸佛。」
七支供養的第一支─禮敬支,分為總禮敬與分別禮敬。三門總禮敬,在《普賢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的偈頌,「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指出我們禮敬的對象,不只是緣在某一方或某一時的佛,而是要普緣十方,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有諸佛菩薩,以最虔誠的心,清淨的身、語、意三門來做禮敬,不隨外境或煩惱而轉。智軍阿闍黎的釋論中說:「如果只頂禮一尊佛,所得的福德資糧尚且無量廣大,更何況是禮敬十方三世無量的諸佛,所得福德資糧必定更加無量無邊。」
三門別禮中身禮敬者,「普賢行願』等一頌。謂以方時所攝一切諸佛,以意攀緣,如現前境。變化自身等諸佛剎,極微塵數,而申敬禮。此復是於諸境所有普賢妙行,發淨信力,由此信力,發起禮敬。「一身頂禮其福尚大,況以爾許身業禮敬,其福尤大。」智軍阿闍黎所釋也。
以身、語、意三門,行分別禮敬當中,關於身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的偈頌。提到要以意念去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就在我們面前,然後我們也化成無量微塵數的身體到每一尊佛前恭敬頂禮。此觀想境乃是藉由普賢菩薩的妙行所產生的清淨信心,以此清淨信心對每一尊佛發起禮敬。「能以一身頂禮一佛,福報已經很大,何況以無量身來頂禮無量諸佛,這福德就更大了。」這是智軍阿闍黎所做的解釋。
意敬禮者,「於一塵中」等一頌。謂於一一微塵之上,皆有一切塵數諸佛安住菩薩圍繞會中,應發勝解,隨念諸佛所有功德。
有關意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的偈頌。此說每一粒微塵都有一切諸佛安住、一切菩薩眷屬圍繞,應以此隨念諸佛功德,發起信解。
語敬禮者,「各以一切」等一頌。謂於諸佛功德勝譽,不可窮盡,化一一身,有無量首,化一一首,有無量舌,以微妙音而稱讚之。
有關語禮敬,在《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有:「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讚佛甚深功德海。」的偈頌。這是說為了要稱頌諸佛無量的功德和勝譽,我們化現出無數個身,每一身化現出無數個頭,每一頭又化現出無數個舌,每一舌發出無量妙音來讚揚諸佛的功德。
此中音者,即是讚辭,其支分者,謂因即是舌根,(此與漢文稍有出入)海者是繁多辭。
此處「音」字,是讚揚辭。其「支」為因,指舌根的意思 (這裡和漢譯本稍有出入);「海」,形容眾多。
回家功課
工作或生活,六加行用得上嗎?可以怎麼用?
馬友友 Going Home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