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10915 念死無常(三)

2021-09-15

202109015  念死無常(三)

  • 菩提道是成佛之道
  • 次第無比重要,不能錯誤。如下棋,一步錯,步步錯

值遇宗大師及師長是脫離輪迴最美好的時機 

全廣II 207講 03:38 – 05:20 

         所以這一生遇到宗大師教法、遇到善知識,實際上是一個我們可以脫離惡趣、脫離輪迴的最美好的時機,當這個時機來到眼前的時候,必須拚命地用全部的注意力抓住。儘管我們還會被輪迴大夢的所謂安樂擊昏了頭

,想要在生死中找尋什麼真正的快樂,但是一聽到佛陀的呼喚、一聽到善知識的呼喚,我們要立刻把那個睜不開的眼睛努力地睜,一直昏昧的那個抉擇慧把它清晰。因為在能夠聽到的時候還不努力清醒的話,就會到再也聽不到的地方,或者聽了也完全沒反應。所以這樣的人身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珍貴、非常地義大,也是很危險的,因為一旦利用不好這樣的時光,反而造惡業,就成了下輩子墮落的一個因緣。04:34

        所以每次在聽法之前,還是希望大家能夠覺醒輪迴苦性的這件事,讓我們的心要有所戒備、有所準備。因為要防備的是我們內心裡的惡業,或者看不到無常的現象、看不到我的生命在輪迴裡是不安定的。用這種不安定的、還有很多惡業沒有淨化的狀態想要去享樂的話,實際上是非常不現實的;應該用所有的力量把惡業淨化掉,那個時候才會有安樂可享。05:09

        我們還是要再再地策勵自己的動機,要去希求一個所有的痛苦都遠離、所有的快樂都完備那樣的佛果。05:20

  • 要知道為何聽法,聽法時不能順著輪迴的等流習氣

老師的叮嚀

  • 能夠聽到時要努力清醒,才不會到再也聽不到的地方。
  • 這樣珍貴的人身非常珍貴、義大,也很危險。 
  • 心要有所戒備、有所準備:防備我們內心裡的惡業、看不到無常的現象及生命的不安定。
  • 每次聽法時,要覺醒輪迴苦性,決斷成佛 》斷掉生死、斷掉苦

讀誦經典,佛名要注意,不要增長隨口溜過去之惡習!正因為你忙,更不可讓它溜過去,正因為你了解暇滿難得,更不可輕易溜過!【日常師父法語】 > 要隨文作觀,把功德成為無限生命成佛資糧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護法讚」

  • 修行想要正法久住,師長長久住世,所以必須要護法。現在進行的營隊,大家也是在護法中
  • 護法讚有出征的感覺,要戰勝生死輪迴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 走穩眼前一步,並且堅持下去
  • 道總建立要有發心以及大乘菩提心,帶出共下士道四個法類
  • 念死無常,要用無限生命經營此生
  • 絕對不要去三惡趣
  • 校準方向要皈依
  • 無限生命中的運行秘密是業果法則

回家功課

  • 師父說,我們為常顛倒所蒙蔽,所以一直在苦痛中輪迴,一定要作意對治,可是我們無法馬上做到,那麼該如何做?   手抄#5 p158 – 159

幸福田小學堂

  • 如何作意對治「常顛倒」?  手抄#5 P158-P159
  • 「彼若安然睡,豈有暴於此。」的「睡」是指什麼?
  • 「為親非親故,作種種罪惡。」我有嗎?  手抄#5 P161
  • 師父如何帶著我們了解「瓦器、陽焰、魔花、刃劍」?  手抄167-168
  • 師父說什麼是「真正的勇士」?  手抄#5 P168-169

科判表六

於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己一   正修下士意樂             

     己二   發此意樂之量
      己三   除遣此中邪執

廣論原文(P76L5-LL3)

總之能修士夫義時,~ 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

總之能修士夫義時.唯是得此殊勝暇身期中.我等多是久住惡趣.設有少時暫來善趣.亦多生於無暇之處.其中難獲修法之時。縱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執取不死方面.是為一切衰損之門。其能治此憶念死者.即是一切圓滿之門。故不應執.此是無餘深法可修習者之所修持.及不應執.雖是應修然是最初僅應略修.非是堪為恆所修持。應於初中後三須此之理.由其至心發起定解而正修習。

總言之,只有獲得殊勝閒暇身時,才是能成士夫利義的時刻。我們多數時間都是處在惡趣,即便少數幾次來到善趣,也大多生於無暇之處,在這些處境中得不到修法的機會。縱然偶然一次獲得能夠修行的所依身,卻仍然不如理修習正法,原因便是出於這種「我姑且還不會死」的想法。所以心執取不死那一方面,便是一切衰損的大門;且其對治法 – 憶念死亡,則是一切圓滿之門。因此,不應該認定這樣的法門只是那些沒有其他甚深法可修者的行持;或者認為雖然是應修持的法,但只需在座中修法剛開始稍作修持,不足以作為恆久的行持。對於前中後三階段都需要這個法門的道理,應該發自內心生起確切不移的認知而進行修持。

師父開示

【縱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執取不死方面.是為一切衰損之門。 】 

  • 廣論: P76L7
  • 音檔: 38A 02:22 ~06:59  

    要曉得,你從最下面,…

  • 手抄: #5 P174 L3~P176 L3 

其中難獲修法之時。縱得一次堪修之身,然未如理修正法者,是由遇此且不死心,故心執取不死方面,是為一切衰損之門。

        那麼在這樣難得的機會當中,我們遇到了,遇到了以後還沒有如理修行,為什麼?喏,就是被這個不死的心遮蓋住,被這個不死的心遮蓋住。關於這一點要說明一下,這個不死的心不是我們想,欸,我死不死啊!不是,不是說透過你想了死不死,覺得不死。它無始以來的習氣,這個習氣本身任運地,就自然而然地讓你在這個業習當中流轉。你總想著還要忙這個、還要忙那個、還要忙那個,為眼前很多的事情轉;這個也少不了、那個也少不了,這個是它最重要的。

因為你忙這個眼前的事情,所以你一天到晚自己也不會想到修行,這個是「一切衰損之門」,一切衰損之門。

        所以我自己又想起一件事情來,當年我剛出家的時候,跟在我這善知識身邊,妙極了!三年當中,沒有一個應酬的,就是沒有一個應酬的。我現在發現美不可言!這個應酬你不能沾,一沾沾上了以後,那不曉得牽牽連連牽到什麼時候!他來看了你一次,你就得去回拜。我現在發現最好的辦法 – 他來看你,看完就算完了,就這個樣;他送給你的東西,送完就算完了。你回拜等到什麼時候去回拜?你發了大菩提心,證了勝義菩提心,然後你去回拜正好!密教還要晚,等到你成了佛,然後你去回拜,都積到那個時候。你有了這個能力去回拜他,人家都因為你的回拜而成功了。而眼前我們這個時候一回拜,啊!那大家永遠纏在這個裡頭。

        不是說我這個一定好,相反的,我這個是一個非常壞的壞辦法。這個什麼話呢?這是因為我自己曉得我是一個末法眾生,最差的人,自己實在沒有條件,那唯一的辦法 ─關起門來。可是人家有好心的人,他要來看你,他要來拜訪你,是,有特別必要的事情,應該做,否則的話,到此為止。他說不定拜訪了一趟,拜訪了兩趟,第三趟也不來訪了。但是他最多說:這個人不通人情!不通人情有什麼關係?我本來就是一個很差的人,不通人情,那我要學佛,我只要通那個法情,通那個佛情,也就夠了,這個我現在的想法。

       我想我們太多人,你們可能有這個經驗,可能有這個經驗,如果已經有了,這個的確是,有它的好處在,我們也不必去說它。你們年輕的人,真正在這地方準備向上要走的話,這一點自己先衡量衡量。當然佛法哪一條路都可以走,如果眼前主要的想走修行的路線,剛開始的時候,這一條路千萬不要動它,不要動它!這個是有它的特殊的道理,特殊的方便在。那麼,所以它這個上面我們要注意到,有個善巧,你想著什麼時候死都不知道,他後面告訴我們,他天天想著:「今天就要死!今天晚上就要死!」那自然而然,你這種事情就不去忙它了。

  • 要面對的是什麼?要做抉擇。
  • 「這一條路千萬不要動它,不要動它!」不要隨自意樂丟掉地圖

廣論原文(P76LL3-P77L3)

第三當發何當念死之心 ,~ 臨終悔惱。

第三當發何等念死心者。若由堅著.諸親屬等增上力故.恐與彼離起怖畏者.乃是於道全未修習畏死之理.此中非是令發彼心。若爾者何.謂由惑業增上所受一切之身.皆定不能超出於死。故於彼事雖生怖懼.暫無能遮。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若於此事思惟怖畏.則於此等有可修作.能令臨終無所怖畏。若未成辦如是諸義.總之不能脫離生死.特當墮落諸惡趣故.深生畏懼.臨終悔惱。

第三、應當生起什麼樣的念死之心。一些從未修道的人,由於對親眷等堅固地貪著,導致害怕與他們分離而生起畏懼,此處並不是要生起這種心情。那麼我們要發起的心是什麼呢?就是要生起「凡是與業和煩惱相應之身,終必難免一死」的心;而恐懼自己在尚未成辦後世的利益 – 遮止惡趣之因,成辦增上生及決定勝之因以前,就要步向死亡。因為如果對此思惟恐懼,就有機會成辦這些後世的利益,因而在臨終時沒有畏懼,假若沒有成辦這些利益,不但總體而言無法超輪迴,尤其還要懼怕墮入惡趣,臨終時勢必為懊悔所苦。

  • 恆時、不間斷,勇猛地把念死現起來
  • 法師常說,因僧團在背經,有位年長法師說現在好辛苦。有另法師說,不是你現在辛苦,而是先前沒有養成習慣
  • 自己過去生習慣,讓自己現在要更努力來調整

停一下,想一想

如果我是慣用左手的左撇子,什麼樣的情況,我會努力改成右撇子?

討論題

我有成功改掉某一習慣的經驗嗎?為什麼會下定決心?成功 or 失敗的原因 ?

同學分享

  • 失敗的惡習很多,但有一個成功的轉變過程。很想成為素食者,但不是很堅定,常一陣子就放棄,也有藉口。主要是自己喜歡的放不下。去年年初,疫情嚴重。大學時參加慈濟青年社,上人開示吃素是緩解疫情的解藥。當時也剛學廣論半年,聽到法師說視師如佛,聽到常師父講業果。葷只有口欲之樂,要因幾秒鐘的快樂,讓動物死亡,跟他們結惡緣。在尊敬的師長教誡之下,覺得吃素才是對的。農曆年後改為吃素,和先前吃葷感覺很不同。希望接下來可以生生世世做到
  • 吃素是很美好的事情,因不會有有情因自己而犠牲
  • 咬指甲的毛病,因怕吃到細菌而改變
  • 抽煙的習慣,因跑步跑不贏而改掉
  • 之前做木材的生意,抽煙、吃檳榔、講髒話。現在做環保、健康,好像不太對。之前覺得抽煙帥,現在要根治,公司訂憲法及樂活生活條例,有違反則罰錢。現在把上述習慣都改掉了。看到別人做過去自己的事,現在覺得好奇怪
  • 以前起牀會看手機三十分鐘到一小時,現在先念心經、拜懺等,不會看手機。
  • 先前三餐都會約別人開會,在飯店和知名餐廳。現在慢慢把次數減少,能跟家人、比較好的朋友在一起。在團體學習很幸福。
  • 師父、老師在廣海明月裡舉這麼多喻,要我們把教法結合心續,幫助我們把大師教法用在生活中
  • 迴向要祈求對無限生命最好的選擇
  • 喜歡吃牛肉,學習後有了很大的改變
  • 要抉擇未來是什麼,才能改變現在
  • 無限生命、暇滿人身的學習,才讓自己有所改變
  • 改變習慣,心沒有在是難的,所以心要到位
  • 自己戒煙很簡單,但後來會在夢裡夢到,留在心緒裡,學佛後沒有這個夢
  • 街上想供養出家人,現在會先準備,隨時可以供養
  • 左撇子換成右撇子,自己變得祈求、發願。發心都為了利他,讓自己能有所改變
  • 戒吃太多甜食的習慣,本來不知會有什麼壞處,所以毫無節制。知道不能過量。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因不知業果的概念,知道後會去改善。現在不會特別去找,但也不會太排斥
  • 通勤時會念心經、密集嘛。漫長時間像利用時間,現在反而會期待這樣的時間而歡喜,並且帶著歡喜心去上班
  • 交通狀況不好、有事故的時候,會把念經功德迴向

班長收攝

  • 轉到這邊,會覺得過去那邊怎麼這麼奇怪
  • 下定決心,是在一點一點中更加深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360講  (02:05- 04:25)

習慣是練出來的

        試想一下,有一個人一直習慣用左手拿東西,然後有一天突然不讓他用左手拿東西,全部用右手拿東西,大家覺得有沒有可能不耽誤時間呢?因為他遇到要拿東西的時候,最先舉起的永遠都是左手,為什麼呢?因為習慣了!比如我們做什麼事都以自己為中心,處處都為自己考慮,如果有一天想要發心幫忙別人,但是我們發心幫忙別人的經驗是不足的。當我們幫忙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去退到原有的習慣中幫忙自己,還是會在沒有的經驗中去幫忙別人呢?一定是馬上就要想幫忙自己、以自己為中心。這就是一個左撇子改成右撇子的事情、很困難的事情,那是什麼呢?那就是習慣。03:19

         那請問東邊的習慣改成西邊的習慣,這裡邊耗費的是什麼東西呢?難以想像的時間的長度!所以一開始發心很顯然是滿划算的!如果我們最終就要去解決一切問題,那麼不如一開始就發心解決一切問題。比如說一開始小孩子的時候就教他這個,就像學語言一樣,一個大人學八門語言是很困難的,但如果一個小朋友開始學八門語言,也似乎沒有那麼困難。很顯然一開始發心還是太划算了!因為佛陀那麼有智慧,他一定給我們找一個最划算、最省力、又能找到最美的東西的那條路,佛陀一定是抉擇那條路給我們,善知識也是把這樣的路給我們。04:25

  • 習慣於輪迴、生死的習氣,要改時,經驗不足。所以要更努力去做
  • 一開始沒有次第,會耗費難以想像的時間,並和法擦邊而過
  • 校準成佛要往哪裡走

注視生命的真相

廣海明月 352講 04:59-06:34

        討論到這一段的時候,有認知到「它跟我們習慣上心裡走的方向完全是反的」,有認知到嗎?當我們走一條跟我們的習慣相反的路的時候,一開始會吃力否?會覺得不方便。所以學佛的人,一開始師父會一直強調說:認得!認得!一定要認得!強調我們一定要認真地聽法,認清我們內心裡正在做什麼,一定先要認得。認得了什麼呀?認得了苦,然後認得了苦因,把苦因拿掉才能夠得到快樂。如果學佛立刻就想得到快樂的話,沒有經過聞思修,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不能認為:啊!如果不能夠馬上地得到快樂,就不值得我去學。實際上修行是長久的時間用功的一件事情,就像一棵樹要成材的,十年!我們學一個手藝,也是跟師傅學幾年,然後自己再練一練,還要幫師傅再幾年,加在一起算一算大概也就十年功夫下去了。學一門手藝尚且如此,何況我們要戰勝我們生命中的苦因、我們要戰勝自己,所以我們學習要面對內心、認得內心,再拿掉內心的痛苦的因,它是需要一個聞思修的過程。

  • 從輪迴的左撇子,轉成趨向佛果的右撇子,要跟著師長、 正確聞思
  • 念死無常是最勝之門

《希望新生 038》 習慣是練出來的

以自我為中心的這個習慣是練出來的, 

以他人為中心的習慣同樣是練出來的, 

關鍵是我們要了解其中的苦樂差別,

心甘情願向以他人為中心的方向發展。

  • 用心才能感動另外一個心

廣論練功房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9/09 – 09/15:

【《大般涅槃經》云:

「一切耕種之中,秋實第一,一切跡中,象跡第一,一切想中,無常死想是為第一,由是諸想能除三界一切貪欲無明我慢。」 】( 廣論P75LL1-P76L2  )

每週一句 09/16 – 09/22:

【修念死者,三根本,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 廣論P78L8-L9 )

淨行品第二十七偈

「若入堂宇,當願眾生,昇無上堂,安住不動。」

宣化上人開示

若入堂宇:你若到一個什麼講堂裏頭,或者是屋宇裏邊,這時也應該觀心發願,不應該打妄想,這個都是對治人一般的妄想,這發願就是對治眾生的妄想。若發願就能護持你的正念,所以發願也就是發菩提心,願願都是要得到菩提的。

所以若入堂宇,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昇無上法堂。也就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到無上的這種覺位,所以就要昇無上堂。

安住不動:在這個佛的地位,你就能如如不動;能如如不動,就能了了常明。如如不動就是定,了了常明就是慧,這就是定慧圓明,所以安住定慧圓明這種境界上不動。

以「生生世世」的信念面對死亡/  達賴喇嘛 

  • 用無限生命的角度來看念死
  • 不要畏懼死亡,要畏懼什麼狀態走,有沒有為無限生命準備,有沒有善法於心,是否與師長緊密結合?
  • 要生生世世值遇善知識

廣論原文(P77L3-P77L7)

本生論云 ,~ 怖畏死歿皆不得生。

本生論云.「雖勵不能住.何事不可醫.能作諸怖畏.其中有何益。如是若觀世法性.諸人作罪當憂悔.又未善作諸妙業.恐於後法起諸苦.臨終畏懼而蒙昧。若何能令我意悔.我未憶作如是事.復善修作白淨業.安住正法誰畏死。」四百論中亦云.「思念我必死.若誰有決定.此棄怖畏故.豈畏於死主。」故若數數思惟無常.念身受用定當速離.則能遮遣.希望不離彼等愛著。由離此等所引憂惱增上力故.怖畏死沒皆不得生。

《本生論》中記載(月王子告訴蘇達薩子):「再怎麼努力避免死亡,也無法久處不死,既然不可改變,那麼驚恐畏懼,又有什麼幫助?如果觀察世間有情的法性、真相,人們由於回憶起 先前造下罪業,因而在死時心生懊悔,並悔恨自己沒有好好造作善業,擔憂來生要遭遇痛苦,臨終時恐懼而迷惘,我不記得曾犯下任何會令我心生懊悔的行為,又善為修持白淨善業。因此,既然安住於正法,誰還會害怕死亡呢?」《四百論》中也提到:「凡是確定懷著『我必然會死』 ,又怎麼會畏懼死主?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憶念死亡而做好準備,臨終時自然就可以完全放下一切恐懼。」所以,如果一再思惟無常,想到身軀與財富都必定會迅速分離,就能遮除期望不與這一切分離的貪愛。因此,由於遠離它們而產生的憂惱所導致對死亡的恐懼,便不會生起。

第四如何修念死者。謂應由於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斷門中修習。此中有三.一思決定死.二思惟死無定期.三思惟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

第四如何修持念死。應該從三種根本,九種原因,以及三種決斷的角度去修持。其中分為三點:一、思惟必定會死,是第一項根本;二、思惟無法確定何時會死,是第二項根本;三、思惟死時除了正法以外,任何事情都沒有幫助,是第二項根本。

回家功課

師父在開示「安住正法誰畏死」時,為我們講說了《因果輪迴實錄》的一段公案,用意是要我們思惟什麼? 手抄#5 p184 – 186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念死為圓滿之門,不念死是衰損之門
  • 習慣是練出來,在輪迴和脫離生死,必須改變,透由聞思修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