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180613 聽聞軌理之二

2018-06-13

20180613 聽聞軌理之二

禮佛 – 要有追隨的對象,是學習的最高目標

可以禮敬自己心中最高的學習目標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 – 皈依、心所緣的方向,知道自己跟誰學習

以佛法來說,要跟根本上師釋迦牟尼佛學習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唐朝武則天

讚頌 「思念」

都不知道自己是誰

我在人世間昏睡

朝朝日出而作 日落卻無法而息

我的心在飄離 似乎要離我而去

總有一些心事無人能懂

有一些不能契及

海水潮潮漲潮息

天天日子這樣過去

上師啊 我的心在思念你

何時你來找我回去

上師啊 結束流浪的日子

直到遇見你 心靈的皈依

直到遇見你

梅華副班長分享

從思念的讚頌,常想到自己前半生

自己的同修常買書,喜歡看企業管理的書

同時也會買南懷瑾、前世今生等,是梅華師姐自己喜歡看的

自己有很多時間,但對人生有些問號「我的人生就這樣嗎?」

希冀從書中得到答案

但生活是生活,書本是書本

思念的「朝朝日出而作 日落卻無法而息」是自己的寫照

在學習之後,生命裡有很大的目標值得自己學習

也從而看清生命的真相

讓生命越來越踏實

找到「心靈的皈依」

可以用在身心上,讓自己越來越快樂

學習的第一步 – 聽聞

智者提醒我們以前並不會「聽聞」

聽聞軌聞 》學習「如何學習」

聽錯了,做出來肯定也不會是對的

聽聞軌理

軌則:怎麼做

道理:為什麼這麼做

整本廣論都在談「軌理」,是一本生命智慧的使用手冊

聽聞集云:

「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P15 LL5

  • 由聞知諸法 – 知道萬事萬物的道理、 真相,分為三個步驟
  • 由聞遮諸惡 (斷惡)
  • 由聞斷無義 (修善)
  • 由聞得涅槃 (佛果) – 真實無缺的智慧,沒有任何缺漏,成為最有智慧的人。要自己做,無法有人代勞

判別標準

煩惱在增長或減少? 要越來越快樂,痛苦越來越少

只談苦樂 不執著於對錯 》執著對錯,對我的苦樂沒有幫助

法 – 一切萬事萬物

  • 有一個目標(離苦得樂, 解脫)
  • 聞法要回歸苦樂問題
  • 正見(迷/ 悟關鍵 取捨標準)
  • 由境界回歸自心 》心隨境轉 或 境隨心轉,要把心賣給境界嗎?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II 第6講 (00:03 – 02:10)

用現在的努力,調整明天的生命狀況 (希望明天比今天好,未來比現在好)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260-130006

又到了學習《廣論》的時間了!00’03”

我們的生命在一刻不停地向前,我們的心續也在刹那刹那的遷流之中,沒有停頓的時候。在這個遷流的、一直向前的續流之中,如果能夠達成越往前走越是快樂、離開的痛苦越多,那麼這個遷流無疑是值得我們欣喜的;但是如果越往前走越黑、苦澀越多,那麼就是令人滿懷憂慮的。所以,為了改變我們的現在,為了改變我們的明天,我們坐在這裡來觀察自己的心、來學習如何調整。用現在的努力,調整明天的生命狀況,其實就是我們要做的。所以,還是要有一個為利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們要希求佛果的發心。1’04”

常常會想:為什麼一定要一個大乘的發心?因為有一個大乘的發心之後,才能取得佛果,到最後其實得到最圓滿狀態的還是自己。當我們發心去照顧所有所有的有情,有一天所有的美好就都會落到自己的心上,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這就是因果奇妙的道理。1’30”

所以一會兒在聽師父的帶子的時候,大家要專注。不知道你是不是現在還是很忙,在很忙的時候,「啊!研討時間到了,趕快打開!」你的心是不是還馬不停蹄地緣在你剛才忙的那件事情上?注意哦!注意哦!現在上課了,上課了!要注意,上課了!要開始聽師父的帶子了,要把自己的心專注在聽聞上。因為每天只有這麼少的時間,所以一定要惜時如金——不是「時」,是惜分鐘如金、惜秒如金!所以在聽的時候,儘量不要走神!2’10”

  • 我們的習性,我們的心基本上不在法上,總是心猿意馬,要用力把它拉回來,才能專注在法上。要惜秒如金。

影片 – 醒來看人生

  • 我們周遭有許多善妙的選擇,但我們是否能做對選擇?
  • 我們要「惜秒如金」,善善相連到天邊

廣論P15LL5-LL1

「如入善覆蔽黑暗障室內,縱然有眾色,具眼亦莫見。如是於此中,生人雖具慧,然未聽聞時,不知善惡法。如具眼有燈,則能見諸色,如是由聽聞,能知善惡法。」

本生論云:「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   廣論P16L1

怎麼才能夠轉呢? 

師父開示:聽聞隨轉修心要

•廣論: P16 L1 – L2                       

•音檔: 9B 20:20-9B 24:25 

•手抄: #2 P29LL1~P32 L5

「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啊,這幾句話美不可言!我一直在憶念,空下來常常想那句話。你修學佛法,如果能夠正確地去聽聞,這個聽聞很重要,可是這個聽聞之前,一定還有一個條件。我想大家曉得了,前面已經說過,後面還要詳細講。你能夠跟從這個善知識,如理聽聞,這第一件事情。然後呢聽到了正確的方法以後,下面「隨轉」,要跟著它轉。平常我們這個心如生牛皮,人家告訴你呀,剛強得不得了!人家告訴你─「告訴我這樣,你自己呢?」一點用場都沒有。 

這種情況之下,千萬不要去找善知識!惡知識,大家打打架,反正都是地獄種子,不怕;你看見那個善知識,你這樣一來的話,一定墮落!這話絕不是我講的,你們自己好好地去翻開那個經教上面告訴我們,後面會詳細說明,我這裡順便一提。真正的善知識如理跟你說的話,你起一念怨恨心的話,你就要那麼多世墮落在地獄當中,或者生到畜生當中,這麼可怕!

所以這個佛菩薩不在世間,不是佛菩薩不肯來慈悲,他一來了話,非把你送下地獄去不可,這樣嚴重欸!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嘛,現在我們粗裡粗氣的話,你隨便亂來一通沒關係,反正粗裡粗氣的。如果這個地方都是很精細的東西,給你隨便一碰,跌倒一個是價值連城哪,這個很明白的事情嘛! 

你自己傷害,也傷害別人。就像那個小孩子一樣,在這屋子裡面,反正跌筋斗沒關係。如果在這裡這價值連城的東西給他碰的話,這個絕對不讓小孩子來。再不然如果是電,很危險的東西叫他一碰的話,他自己也受傷。這個很清楚、很明白,所以要隨轉。

那麼怎麼才能夠轉呢?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呢?我們聽說這個道理很有道理,好啊!現在聽得覺得非常歡喜,聽得時候滿歡喜,書本一合,又還到書本上去了,現在比較好一點還有這個,說:啊!沒有關係,再聽一遍。你聽完了以後,還在那個裡頭,沒轉過來!下面會告訴我們怎麼轉,這個非常重要的!

這個轉哪就叫思惟。所以我這次特別講,這一次我之所以要求大家很嚴的原因就是這樣,如果你們單單聽聽的話,慢慢地別的有的是機會,還沒有準備好的,先不必聽這個,的的確確。然後我會繼續不斷地在這個地方講下去,還沒準備好了,先準備好了再來聽 ,那時有大好處。

總是希望這次聽了以後, 大家能夠跟著轉。那麼要想轉的話,就是整個的我們生活必須要配合,這個是它的一個原因之一。那時候你能夠轉了,就可以照著去修,否則我們談不到修!實際上這三個次第就是—-聞、思、修。這個「隨轉」,就是真正關鍵就在思惟,等到你思惟觀察這樣的話,那你就轉過來了。 

平常我們所以轉不過來的原因就在這裡。關於這一點,講到後面業那一部份會特別說明。這業從那裡起?業的行相是什麼?我們講了半天都不知道,實際上主要的關鍵,就是我們這個思惟心所這個上頭。你能夠這樣做的話, 「少力」─ 不要花多少氣力, 「即脫生死城」,現在我們花好大的氣力哦,唉,花了很大的氣力,還到地獄裡去受苦,冤枉,非常冤枉!

如果說你拿這個法門來念佛的話,的的確確萬修萬人去,這個祖師絕不騙我們的,絕不騙我們的,是千真萬確的! 乃至於根本不要出家,你在家的話,照著去做也能夠去,這有這麼大的好處啊!關鍵就在這裡。

  • 「聽聞隨轉修心要」,首先,要聽善知識的教言
  • 為何轉不過來?因為沒有思惟
  • 思惟到什麼程度?如果只是在文字上,思惟不會深刻
  • 我們的行為有所改變嗎?如果沒有改變,就不算思惟
  • 聽聞隨轉的次第 》聞、思、修
  • 思惟不深刻,不可能往下修
  • 如果聽到精髓,如果思惟深刻,不可能不往下修
  • 如果無法結合,就不是聞、思、修

問題:為何聽了道理,轉不過來?因為….同學分享及班長提策

  • 習慣不是一下累積
  • 習氣不是想對治就能對治,有因才有果。做的因可能是苦的,結果才會是樂的。要種因可能是辛苦的,但如此才可以得到樂果
  • 現在好,未來好一定要做;現在不好,未來好還是要做。這就是因地上要努力的證成
  • 現在好,未來不好;現在不好,未來不好,千萬別做
  • 萬事萬物,交互作用。同儕效應。要有好環境,有正確知見的人指導
  • 〖隨」要馬上有反應,我們常出了教室,「就不是師兄、師姐」,因為走出來,「就忘記了」
  • 有學進去,就要用出來;用不上的東西,學來是沒有用的
  • 有成見,很難聽得進去
  • 隨轉的力度、方向,單靠自己是不行的,要有師、友一起
  • 向上學習,要有高遠的目標
  • 聽聞未轉,可能因為不懂,可能因為不相應、不認同
  • 認為自己是對的,就不能隨轉
  • 聽了,覺得不急、不重要
  • 從境界到自己的心,從自己的心上省思,是離苦得樂之道

龍樹菩薩 (大智度論)

專視聽聞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踴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

手抄#2 P64LL2

  • 即使講說的人不是很好,但如果學習的人能夠有歡喜心,把自己放低,好好聽聞,這樣才是好的學生
  • 廣論P316LL1 「為圓滿業故,如日中熾象,遇池而入池,亦應趣其業」
  • 廣論前後呼應,在此指有歡喜心,法義才會入心

聽聞

  • 修行的起點
  • 即聞、即思、即修 (聞是修、思是修、修是修)
  • 永遠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 
  • 如上所說,不管講說者如何,如果心中有成見,什麼都學不到;因此要當開心的小學生

影片 – 嚴長壽「我的學習回顧」

  • 我們不能只有一個成功曲線,還有另一個曲線 》學習
  • 生命如果只有只一個曲線,只會讓自己越來越窄

老比丘公案

手抄稿#2 P12

這個在佛世,在《雜寶藏經》上面,有一個老比丘,他是老年以後出家。修學佛法,年紀大了比較困難,年輕的時候就容易,為什麼?真正修行要拿出全部精神,不是說老了什麼都沒有了啊!平常我們世間都說,啊,等退休了,那時候修學佛法,來不及了!年輕的時候全部精神放下去都不一定,等到你年老了還有希望嗎?但是這個老比丘真是啊,他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地有機會,有善根,到了晚年P012才進入佛門當中。但是他雖然晚進去,這個人意志倒是好樂之心非常強。(16:57)

 

跑到佛門當中,佛世的時候,那個僧團也是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有很多人固然看見老年出家,很憐憫他、同情他。但是就有這種年輕人,常常看見:嗨,這個傢伙老朽了,怎麼樣都不行啊!總歡喜開他玩笑。可是這老比丘本身卻是非常認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誠。他一點不會說像我們普通世間,往往倚老賣老,這是非常壞的大毛病,他沒有!他也沒有─普通人年紀大了以後,有很多老的習慣,他總覺得修學佛法了,世間的用不上,全部精神像年輕人一樣,跟著他去學。但是儘管你那個心裡有這樣的準備,這體力不行,所以他處處地方總不如人家。這個年輕人常常開他玩笑,開他玩笑,他總歸逆來順受,人家雖然故意開他玩笑,他還誠誠心心地聽人家去做。(18:05)

 

那麼有一次,就有這個年輕的比丘在一起啊看見,那個年輕人看見他:欸,這個老傢伙來、來、來,給他開開玩笑。經常歡喜這樣。他們本來幾個年輕人在開玩笑,看見這個老比丘來了以後,大家故意裝得很莊嚴地在那裡講法。這個老比丘過去了,看見他們聽法好歡喜地過去。過去了以後,他很恭敬仔細,很羨慕這些年輕人講法,其實這些年輕人哪,都是調皮搗蛋的。看見來了,說:「好,你那個老上座,來、來、來!」這個上座有幾種,僧年也是個上座,換句話說年紀大,或者戒臘上座,或者智慧上座。就是說他年紀P013雖然輕,出家雖然晚,但是他智慧很高,或者開悟了,這叫智慧上座。因為人家開他玩笑啦,所以他出家雖然晚,年紀大了,說:「你這個老上座,來、來、來!歡迎!」然後坐在這裡,就給他講法,他聽得歡喜、高興啊!那些年輕人肚子裡都在笑:「這個老傢伙,老上當!」就這樣。然後有一位年輕人就說:「來、來、來!告訴你,讓你證得四果,佛告訴我們法要證果的呀!」他好高興,好歡喜!「就這樣,你坐在那個角落裡邊!」然後這個老比丘,就非常恭敬地坐在這個角落裡邊。(19:31)

 

有一個年輕人拿了一個鞭子,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那個,禪堂裡面用的那個香板,給他頭上面「叭!」一下,「好,這個加持你,使你得須陀洹果─初果。」這完全是開玩笑,但是這老年人卻是至誠恭敬地,一心一意地聽他們。結果一棒下去啊,他真的開悟了,證了個初果。哎呀,他歡喜啊!年輕人覺得開他玩笑而高興,這個老比丘因為開悟了,哎呀!非常恭敬、非常歡喜地,高興地下座感謝他們。結果大家一般地歡喜,但是內情完全不一樣。結果,「哎,你不要急,這個只是初果,還有二果。」「好、好、好!」跑到這個角落裡面。然後那個年輕人是後面笑得笑壞了,覺得這個老傢伙就這麼糊塗,會上那個當,這麼高興。這個老比丘心裡面真歡喜,證了果怎麼不歡喜啊?把生死了脫了,見到這個道相,一心恭敬從這個角落跑到那裡去。然後另外換了一個人,拿著個香板,頭P014上又「吭!」一下,說:「加持你,給你二果!」就這樣,如此這般四個角上面敲了四下,證了四果羅漢。(20:59)

  • 為何老比丘會證四果?非常認真、非常恭敬、非常虔誠
  • 先把自己放低、歡喜聽聞,「專視聽聞如渴飲」。如果覺得對自己沒有用,不會認真、恭敬、虔敬
  • 老比丘因為自己年紀大,而且有「慚愧心」(因為自己年輕時未能好好學習),因此更加努力學習
  • 如同Debug時,要先假設自己都是錯的

雁行理論

  • 師法友一起前行的力量

Q:為什麼對於法、法師恭敬承事,好處卻是我自己的?

下周四 6/21 如俊法師大師,期待再相見!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