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10519 修習軌理(十五)及浴佛

2021-05-19

20210519 修習軌理十五及浴佛

  • 今天有浴佛,最後一堂修習軌理,接下來進入暇滿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 今天浴佛,師父會帶著我們做前行

蓮花喻讚(二) 

  • 今天是佛誕日,在今日浴佛,有更殊勝的功德
  • 浴佛有十五種殊勝果報(浴佛功德經),今年是藥師琉璃經
  • 有淨懺、淨信、 心質直、近善友、無漏慧、常見諸佛、恆持正法、能如說行、生淨佛國土、大姓富貴、自然念佛、末世護持正法、魔軍不能損惱、十方諸佛加護、成就五分法身等功德

浴佛法會

為什麼會有浴佛節呢?

浴佛這件事跟我有什麼關係?

師父開示浴佛意趣

  • 師父開示理路層層遞進

小結

  • 我們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
  • 生命的特徵是以心靈為主宰。
  • 我們常常忽略心靈的成長。
  • 佛陀看見世間的真相 —  苦。
  • 佛陀發願要幫助一切人離開痛苦。
  • 浴佛節就是慶祝佛陀的生日。
  • 我要發願跟著佛陀學習。

因為:

  • 我們不認識苦樂的本質與原因,所以有錯誤的認知與習慣。
  • 要將錯誤習慣改掉(淨罪)以及養成行善的習氣(集資)
  • 三寶(佛法僧)是福田;由供養三寶,淨罪集資可產生很大的效應

浴佛是供養方法之一,功德非常大 

浴佛:財敬供養、身語承事、依教奉行

我們要怎樣浴佛呢?

浴佛偈

  •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三瓢水

  • 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渡一切眾生

發願

我要好好跟著佛菩薩、師長學習,

我要照著佛菩薩、師長教我的去做,

我要像佛一樣達到究竟圓滿的狀態。

回向

感恩佛菩薩、師長,感恩同行,

感恩家人及自己的善根,

將今天的學習及浴佛的功德,

祝福自己學法順利,家庭社會皆祥和

祝福一切有情的生命都能圓滿。

温故知新

  • 廣論易於受持,因調心次第井然
  • 我們一步一步,都是調心次第,不能跳過去
  • 我們不能隨自己胃口,前面次第不走,如有地圖但不看,往不對的方向走,是鐵皮屋式的修行。所以要一步步按次第走。
  • 接下來是暇滿及道總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

這是個爬坡,爬坡不是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命也沒了。

全廣二 265講   03:41- 04:39

  • 破執邪妄分別 – 認為觀察修不重要
  • 聞思修每一步驟都不能少,思中有聞,修中有聞思
  • 他宗認為有智慧者,才要觀察修,一般人只修止即,但實則不然。所有人的修行次第皆不能偏廢
  • 要對善知識修信
  • 思擇觀察修障礙修止,也是錯的。思擇觀察修是修止的正行之一
  •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修
  • 造成最初不對的說法,從堪布和尚而來,會造成教法隱沒的因緣
  • 自宗的觀察和止住修
  • 心先在所緣境,調好之後,仍要觀察修
  • 廣論P 55LL3「又有未解此理者,說凡智者唯應觀修,凡孤薩黎唯應止修。此說亦非, 以此一一皆須二故。雖諸智者,亦須修習奢摩他等。諸孤薩黎,於善知識,亦須修習猛信等故。 又此二種修行道理,於諸經藏及續藏中,俱說多種,須由觀察而修習者。若無觀修或是微少,則不能生無垢淨慧,道勝命根。 」
  • 廣論P 56L3「是故於道幾許修習,反有爾許重大忘念,念力鈍劣,簡擇取捨意漸遲 鈍,當知即是走入錯道正因之相。 」
  • 「又於三寶等功德差別,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長。若多了知生死 過患,故生眾多厭患出離。若由多門,能見解脫所有勝利,故亦於此猛利希求。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諸行,則於此等諸不退 信,欲樂精進,漸能增廣。如是一切皆依觀慧,觀察經義修習而起, 故諸智者應於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轉。 」
  • 手抄第四冊 P137

回家功課

師父是如何帶我們領會念佛法門?為什麼恭敬念佛,心中要感到無比慚愧?

手抄#4 P137 – 138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57L6-P58L3)

如是成已~讚厭離故。

        如是成已,隨所欲修若止若觀,於彼屬意無大劬勞,即能成辦。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如是亦如聖無著云,「譬如黠慧鍛師或彼弟子,若時為欲淨除金銀一切垢穢,於時時中火燒水洗,柔軟隨順,現前堪能成辦彼彼妙莊嚴具。黠慧鍛師若彼弟子,隨所了知,順彼工巧以諸工具,隨所欲樂妙莊嚴相,皆能成辦。如是諸瑜伽師,若時令心,由不趣向貪等垢穢,而生厭離,即能不趣染污憂惱。若時令心,由善品,愛樂趣向,即生歡喜。次瑜伽師,為令其心於奢摩他品,或毘缽舍那品,加行修習,即於彼彼極能隨順,極能安住,無動無轉,如為成辦所思義故,皆能成辦。」 

        如果內心能轉成這種狀態,無論想要修持止或觀,將心投注其中,不必費力就能成就。所以這樣的觀察修,實是成辦無分別三摩地最為殊勝的辦法。(修止的方便)

正如聖無著在《瑜伽師地論》所說 : 「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或其學徒,為了淨除金銀中所有污垢雜質,便時時地將金銀在火中燒練、以水清洗,鍛鍊得柔軟堪用,能夠做成種種飾品。於是精巧的工匠或其學徒,以其熟稔的技術,運用工具隨心自如地製造出各種裝飾品。同樣的,當瑜伽師由於心不趨向貪心等垢穢而生起厭離,不趨向具染污的憂惱 ;  並由趨向喜愛善品而生起歡喜時,則此瑜伽師,令心修習奢摩他方面或者毗缽舍那方面,都能極其相應、極能安住、不動不搖,也因此能成辦所思惟的義理。」

止: 寂止,奢摩他    觀: 勝觀,毗缽舍那 

瑜伽師: 觀行者之總名也。瑜伽為相應。觀行即禪定相應之人,名為瑜伽師。

  • 學習禪修前也要學習

        又能令心堅固安住,一所緣境勝三摩地,所有違緣要有二種,謂沈及掉。是中若有猛利無間,見三寶等功德之心,則其沈沒極易斷除。以彼對治,即是由見功德門中策舉其心。定量諸師,多宣說故。若有無間猛利能見無常苦等過患之心,則其掉舉極易斷除。以掉舉者,是貪分攝散亂之心。能對治彼,諸經論中,讚厭離故。         

         另外,心堅固地安住次一所緣的三摩地,其主要的違緣有沉沒及掉舉二種。對此,如果有強烈而持續的觀見三寶等功德之心,就能非常輕易地斷除沉沒,因為許多具量善知識都提到,沉沒的對治法即是透過觀見功德而振奮內心。若有持續的觀見無常及苦等過患之心,就能極輕易地斷除掉舉,因為掉舉是屬於貪欲一類的散亂心,所以許多經典都讚嘆厭離為其對治法。    

  • 沈:沈沒,心提不起來,用觀三寶功德來對治 》看好處
  • 掉:掉舉,太高昂。是因貪而生,要修厭離 》看過患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5/13- 05/19: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 如於知識修習淨信。及修暇滿, 義大難得。死沒無常。業果。生死過患,及菩提心。須思擇修。謂於此等,須能令心猛利,恆常變改其意。】 

1.【如是觀修,即是成辦無分別定勝方便故。】 

( 廣論P57L6-L7)

2.【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 廣論P58L7-L8)

淨行品第十七偈

「鬀除鬚髮,當願眾生:永離煩惱,究竟寂滅。」

宣化上人開示

鬀除鬚髮:你把頭髮剃去,鬍鬚也剃去了,要做比丘,要做出家人。

這時候你也要發願,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不但把頭髮剃去了,要把煩惱也剃去了,剃除鬚髮就是要剃除煩惱。

究竟寂滅:常常得到寂滅之樂。寂滅就是真正的靜,清淨的快樂。你得到寂滅之樂,究竟寂滅,將來得到究竟的快樂。

廣論原文(P58L3-P58LL1)

諸於修見解極狹者~已廣釋訖。

是故從於知識修信,乃至淨修行心以來,若有幾許眾多熏修,即有爾許速易成辦,智者所喜妙三摩地。又非但止修,即諸觀修,亦須遠離掉沈二過,將護修習。此教授中諸大善巧先覺尊長,隨授何等應時所緣,為令於其所緣法類,起定解故,由師教授,引諸經論,應時之義,更以先覺語錄,莊嚴環繞其心,圓滿講說。又如說云,「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善哉,誠然。故不應謂此是修時方略策勵。以此所說「聞思之時,修行時者。」即是計執說眾多法與正修持,二時相違之邪分別故。        

        因此從修習對善知識的信心,到修習「行菩提心」之前,凡有多少修持,便能輕易成就多少智者所喜的堅固三摩地。不僅是止住修,即使是觀察修也必須遠離「沉沒」和「掉舉」,來守護修習。

具備此要訣的諸位先輩善巧上師,無論傳授任何階段的所緣,為了對該所緣法類引發確切的認知,對於相關經論的文義,以上師的口訣環繞內心,再以古德前輩的語錄作為莊嚴,而對修習的扼要作出圓滿的說明。 有人說 :  「就像懂得說法的人為懂得聽法的人開示,在法會中變轉心意的程度,私下獨思是難以企及的。」此說甚為善妙精確。所以不應認為:  「現在是緣念之時」,才開始努力,因為這就是分判所謂「聞思之時,修行之時」的言論,正是錯認廣說正法與修持互不相容的邪見。

然能了解,一切講說皆為修持者,實屬少際。故能略攝所應修事,亦可別書。

       然而能通曉將一切講說都轉為修持之士實屬少數,所以也將另述略攝所應修事。

能不能現一切至言皆教授者,唯是於此修習道理,獲與未獲決定知解,隨逐而成。況於法藏諸未學者,縱於經咒廣大教典諸久習者,至修道時,現見多成自所學習經論對方。此亦雖應廣為決擇,然恐文繁故不多說。破於修理諸邪分別,已廣釋訖。

       能否體現一切至言為教授,只端賴於是否對此修法獲得確切的認知。且不論那些不學法藏之人,即使是長久學習廣大顯密教典之士,尚見在修道之時,也會成為自己所學那些經論的反方。因此雖有必須詳加抉擇,然而恐怕文詞過多,所以謹述至此。破除謬解修法已宣說完畢。

經: 梵sutra。即是顯教經典

咒: 梵mantra。即是密教續典

藏:梵sde snod。即是三藏經論 

  • 上述要破除對觀察修的錯誤見解
  • 行心:行菩提心
  • 古德前輩的語錄: 是作為我們學習的典範
  • 懂得說法和懂得聽法一樣重要
  • 沒有正確的定解時,可能會有邪見而成為「反方」
  • 配自己的胃口是「思惑」,如當義工時,常會拿劍砍對方
  • 配胃口,就是符順往昔所造的習氣。現在要改,但又要配胃口,則很難退治
  • 次第不能跳過,跳過就會回到自己習慣的部份而成為反方
  • 分辨要靠觀察修

養成提問題、想要去尋覓答案的習慣 

全廣II 68 05:29- 08:15

        一旦我們養成提問題、想要去尋覓答案的習慣,就是在思考的一個狀態,這樣的話,我們對我們的身心正處在的狀況,其實也會養成一個觀察思考的習慣。比如說,哎!我們發現我的心裡有點不太對了,或者有點不滿,然後你就觀察一下:首先要知道自己有點不滿的情緒,那麼對什麼不滿呢?是對某個人不滿嗎?然後會想到:哎!今天好像他也沒有做什麼對我不滿的事情,那麼為什麼看到他心裡有點怪怪的呢?然後觀察,就會發現可能是某一天他做了什麼事情,那件事我當時好像沒有感覺到什麼不舒服,這件事就過了。可是偶然的一天,見到這個人之後,那件事好像沒有明顯地浮現,但是卻有一個不太舒服的感覺。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那個習氣呀!那個觀過的習氣呀!當時可能心力很猛,這個觀過的習氣就沒有特別明顯地打擾自己。但是某一天當你心力有點弱,或者這一天早晨沒有認真地提正念、

發一個強烈的誓願說:「啊!我今天要把我身心上現出的一切煩惱全部都降伏掉!」當我沒有以這樣強猛的誓願開始的時候,欸!那天過去那個境,它又回來了,回來之後你發現它還是打擾自己了。其實這也是對身心的一種觀察和探索。 [06′59″]

  一旦探索到我們內心的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是不會肆無忌憚地覺得這是別人的錯。還有一點,我們會很耐心地去尋覓這個煩惱的習氣,它的累積是不是源於那天我沒有好好懺悔?或者我今天對我的心,防護力不是很嚴?或者我早晨起來沒有認真地發心 – 「我希望我一切的身語意的行為都能夠利益他人,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看他人有沒有對我好,我要練就用我的一切三業來饒益我所見到的一切的人,甚至沒有人的時候,我的心念也要那樣去想著利益所有的如母有情,做什麼的時候都要有這樣的一個意樂?」 [07′47″]

  常常養成一個提出問題,然後去探索問題的習慣,這樣我們的心就不會沉在一種情緒中、一種感受中不能自拔,覺得就是那樣。反過來思考、再反過去思考,從很多的角度去注視這件事,尤其是從所學的教理來注視我們的相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就是要對我們的心有一個覺察,其實這件事是滿重要的。 [08′15″]

  • 在近視的視野裡看事情和用寬廣高度肯定不同,這要用教理來判斷。不是用自己的想法、角度
  • 從教理,我們才能和自己的心越來越熟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浴佛
  • 心靈提升,要時時想著要饒益所有人人
  • 破邪執,視野如偏狹,難以饒益他人
  • 破邪執,破我往昔的垢穢
  • 要祈求佛菩薩的善妙習氣
  • 祈求是很重要功課,會有遼濶的目標
  • 事項不成功,但不可以輸掉內心
  • 佛子雖逢難,善增罪不生

回家功課

老師叮嚀我們養成

祈求佛菩薩的善妙習氣。我們一起來練習!

1.每天串習,記錄在善行日記中。

2.用心體會,下堂課分享。  

師父說的小提琴公案

為什麼沒學過的學費5元,

學過的學費105元?

師父這個喻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
手抄#4 P179)

  • 馴馬師要救馬,沒有「同行善友」,很難有拉力。有了同行善友,最後還是要靠自己。而且師長不會讓我們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