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01118 親近善士(十三)

2020-11-18

20201118 親近善士(十三)

  • 道宣律祖,邊修行,對律越來越嚴謹
  • 跟著老師,照老師所說的做
  • 老師把阿底峽尊者帶到我們面前,自己的無限生命跟這位善知識都有關

供曼達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為了什麼目的而聽法?

開始角度改變,不同的東西就會出現。》依老師告訴我的角度,不是自己輪迴的那一套

生命中,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的。 》我的優先順位和目標是什麼?

全廣二 81講   01:56- 03:27

那麼到底在我們的生命中,什麼事情是非做不可的,一定要排一個次序!這個在全廣前面都講過了:有一件事情非做不可的,而且那件事情直接關乎於我們離苦得樂。因為我們會發現每天都有太多事情要做,而且此生有太多的目標要完成,那麼它的次第到底是怎樣的,我們要每天提正念才能夠排序好。比如說修念死無常,才知道我們此生無論擁有多少,到了那一天都要放手;這樣的話,太強烈的貪、瞋對我們來說就很不划算,因為我們必須對生命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和規劃。 [02′40″]

一旦我們早晨起來思惟一下念死,由怖畏惡趣而生起強烈的皈依心,能夠轉動心意的話,哪怕只有幾分鐘,對我們的這一天的生命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而師父講的《廣論》,就會每天提醒我們,面對現在迅速迎面而來的這些事情、迅速消逝的昨天,乃至前一剎那迅速地又成為現在一剎那、後一剎那這樣迅速消逝的這個無常,到底我們的心要皈依誰?我們說:皈依上師三寶!那麼皈依上師三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就是時時刻刻要警醒自己的三業捨惡取善。 [03′27″]

  • 每天要提正念
  • 在每件事,要有長遠的打算和規劃,從無限生命的角度
  • 想要大家一起背誦淨行品
  • 佛法要在每次的念頭裡放進去,才會有用
  • 老師的叮嚀,都有其深意

老師的叮嚀

  • 思惟什麼事情是我們的生命中非做不可的?
  • 要每天提正念才能夠排序好。
  • 必須對生命有長遠的打算和規劃。
  • 強烈的皈依心,轉動心意,我們的生命都是很難能可貴的

跟著真如老師持誦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跟真如老師一起虔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 從念誦中,讓傳承流進來

看成佛地圖時

有了正確的認識,自己衡量自己,努力爬上去。往上辛苦,但往下會粉身碎骨

全廣二 265講   03:41- 04:39

不依過患

1.今生來世衰損之過患

2.未生不生、已生退失之過患 。

3.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不親近善知識就是親近惡知識

廣論 P39 LL5-P40L3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丁一  所依善知識之相         

               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丁三  彼應如何依師之理

               丁四  親止勝利 

廣論原文(P39LL3-P40L2)

又諸功德,未生不生~沉末法故。

《又諸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如《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云:「若彼於師住嫌恨心,或堅惡心,或恚惱心,能得功德,無有是處。若不能作大師想者亦復如是。若於三乘補特伽羅,說法比丘,不起恭敬,及尊長想,或大師想者,此等能得未得之法,或已得者,令不退失,無有是處。由不恭敬,沉沒法故。」如果我們不如理依止善知識的話,還沒有生起的功德會生不起來,已經生起的,也會退失。如《現在諸佛現證三摩地經》中所說:「如果對自己所依止的上師起嫌惡憎恨心、堅固惡心、或恚惱心,是不可能得到任何功德的。即使沒有惡心,然而不懂得視師如佛,同樣也無法生起功德。不要說對自己的師長,就是對大、小乘、或其他宗派的說法比丘不恭敬,或者沒有把他當作善知識、佛來看,這樣也還是得不到任何功德,甚或以前有的功德也會退失。不恭敬法及說法師,是造成佛法隱沒的主要原因。」

3.親近惡知識與惡友之過患。

廣論原文(P40L2-P40LL4)

設若親近不善知識 及罪惡友~而成下趣

設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亦令諸德漸次損減,一切罪惡漸次增長,能生一切非愛樂,故一切種悉當遠離。《念住經》云:「為貪瞋癡一切根本者,謂罪惡友,此如毒樹。」《涅槃經》云:「如諸菩薩怖畏惡友,非醉象等,此唯壞身,前者俱壞善及淨心。」又說彼二,一唯壞肉身,一兼壞法身。一者不能擲諸惡趣,一定能擲。《諦者品》亦云:「若為惡友蛇執心,棄善知識療毒藥,此等雖聞正法寶,嗚呼放逸墮處。」

       假若親近惡知識和惡友,也會讓我們的德行漸漸減損,一切惡業逐漸增長,而且生出一切不如意、不可愛的果報來,所以一切時處,我們都應當遠離惡知識和惡友。《念住經》說:「惡友是貪瞋癡一切惡法的根本,它就像毒樹一樣,只要沾到一點,就會讓人中毒喪命。《涅槃經》說:「修行佛道的菩薩行者,害怕惡友甚於怕醉象。因為醉象頂多傷害我們的身體性命,而惡友能破壞我們一切善因、善念,使我們原來清淨的心也遭到污染而破壞了根。」《涅槃經》又比較了醉象和惡友的差別,醉象只能毀壞我們的肉身,惡友卻兼害我們的法身慧命;醉象不能把我們丟入惡道,惡友卻一定能。《諦者品》也說:「如果我們的心被毒蛇般的惡友纏縛住,而我們卻捨棄了可以療治三毒的良藥─善知識,如此,即使我們能夠聽聞到正法,最終還是因為親近惡友而放逸的緣故,墮入三惡道。」

《親友集》云:「無信而慳悋,妄語及離間,智者不應親,勿共惡人住。若自不作惡,近諸作惡者,亦疑為作惡,惡名亦增長。人近非應親,由彼過成過,如毒箭置囊,亦染無毒者。」惡知識者,謂若近誰能令性罪遮罪惡行,諸先有者不能損減,諸先非有令新增長。善知識敦巴云:「下者雖與上伴共住,僅成中等。上者若與下者共住,不待劬勞,而成下趣。」

     《親友集》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應該親近對三寶沒有信心、生性慳吝、好說妄語和離間語的人,也不應該和惡人共住。雖然自己沒作惡事,但因親近惡友,也會遭人質疑跟他一般的作惡,惡名自然會增長。和不應該親近的惡友在一起,久而久之我們也會沾染到壞習性,就像把毒箭放在箭囊中,沒有毒的箭也會變成毒箭。」所謂惡知識,是指無論誰一旦親近了這種人,以前有的惡行不會減少,以前沒有的性罪或遮罪等惡業反而會造作增長。善知識敦巴說:「下等人和上等人共住的話,最好的情況是下等人會變成中等人;可是上等人若和下等人共住的話,不用花什麼力氣,很快就變成下等了。」說明習善很難,學惡極易。

  • 由不恭敬,沈沒法故
  • 上課、聽法,對正法久住是很重要的

二罪,即性罪和遮罪

  • 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惡,如殺、盜、淫、妄,不待佛制,誰犯了就會得到罪報
  • 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質不是惡,但是佛禁止不許飲,誰飲了就會得到毀犯佛制戒的罪

回家功課

宗大師為什麼說

惡友比醉象還令人佈畏?

惡友跟善友我分辨得出來嗎?

廣論 3 P40 L4

師父說:

醉象最多把命送掉,惡友不但把我善根鏟除,還一定把我送到三惡道。

惡友看似幫忙、安慰我,實際上不知不覺、釜底抽薪地拿掉我向上精進的這個一股力量

(手抄#3 P180LL2-181L3     

討論題

惡友跟善友我分辨得出來嗎?

我是別人的善友還是惡友?

  • 分不出善惡友,會有初發心是好的,但做的不一定是好的
  • 自己想發心幫助別人,但不確定自己是否幫到別人。不確定自己是善友或惡友
  • 學習後,自己是同修的惡友,同修是自己的善友。自己之前有點善惡不分,思惟角度前後也不一樣。之前開車時,有人在雙黃線迴轉,是自己的球友。每次碰到,都說佛教的壞話,自己也不敢學習。過兩天又開車,自己也做了同樣的事,發現習性很難改
  • 台大學生跳樓,有位是女兒同學的姐姐。自己有憂鬱症的傾向,跳樓前無處傾訴。女兒同學隻字不提,故作堅強。女兒問該如何,自己回覆此時只能陪伴。學習環境、善友是非常重要,從小要培養子女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針對惡友、善友,自己學習教理前後會不同。現在考慮善惡友,會從無限生命、業果、教理等思考。思考其根本的發心,從此對善友希望一起提升,對惡友要拉近他,感染善根
  • 拜懺時,對身語意都會有警醒。自己是善惡友,可以從教理中找答案
  • 班長:善惡友,是有沒有智慧當大家的善友。有位同修消失了兩年,把自己藏起來,因為聽到太多稱讚。現在覺得是錯的,因為走了寃枉路。被人稱讚有警覺是對的
  • 師父修行時身體不好,有人要他休息。原本覺得人家很好,之後發覺是惡友。這是從自己角度思惟,如果自己思惟是讓我放逸就是惡友

師父開示

【善知識敦巴云:「下者雖與上伴共住… 】

•廣論: P40L9

•音檔: 22A  13:14-  15:14

    這個科判在最前面, ……。

•手抄: #3 P187L2-P187LL1

這個科判在最前面,最前面第一張的反面,「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正式修學佛法。就是我們前面的基本的幾個條件都具足了,然後正式修學佛法這時候啊,這裡面分成功兩部分,「道的根本親近善知識」,親近善知識,那麼親近善知識又分成功六個項目,第一個說明所依善知識的相,第二個說明能依學者之相。善知識應該有什麼條件?那麼自己去依靠他的,應該具足什麼樣的狀態?每一個項目當中啊,要仔細地自己檢點。然後呢有了這個條件,怎麼樣地依止?怎麼樣去依止他。後面又特別說明依止的殊勝利益,以及不依止的大的禍害。你每一個次第都認識、都了解、都做到了,那修學佛法真正說起來已經過半!「行百里者,所以九十里」,過半,你已經跑了九十里了,這千真萬確的。[14:44]

將來你們自己好好地努力走上去看,如果說你一旦真正地依止到這個善知識的話,修行這事情不難。這一句話我先說在這個地方,現在大家不妨慢慢地努力下去,如果說你們這一生體會到這一點,做到這一點的話,我想大家那個時候,大家值得談恭喜、恭喜!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只能算是走完了一半路程。越接近成功,越不能鬆懈,要堅持到底,去爭取最後的勝利。

【出處】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五》

如果你親近的人能夠使你增長功德,增長智慧,就是善友;

如果親近了以後,他使你造惡業、增邪執,就是惡友。  》從自己的角度和心而來

日常師父  利器之論講記 (法護法師傳給阿底峽尊者)

  • 境界不是從他方而來
  • 心境如何分開?
  • 我們不是看對錯,要看善惡

廣論練功坊

自己具慧才能夠辨別得出來善惡  —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 善行分享 — 在困境中如何堅持?自己的餐廳,運作下來,才覺得這麼辛苦。現在在外面吃飯會很感恩。在疫情中受到影響,過程中是否想停損?有的。有此想法時,會有些人出現,給予鼓勵。聽到想結束,就有小朋友給予的鼓勵,希望能繼續下去。
  • 很多後悔、想中止時,想到要如何改善。有負面想法出現時,提醒自己要有正面的想法,只是過程中不太容易
  • 上師法語「學會欣賞自己的輝煌」我們應該學會欣賞自己生命成長的偉大過程,它常常悄悄地發生在內心深處,可能外表看起來還是很糟,可是實際上已經對自己生命做了最深刻的挑戰、最偉大的奮鬥。這是一個非常輝煌的過程。心之勇士 335
  • 想著要如何走下去。支撐著自己往下走,也是因為廣論和善友們的支持。班長的支持也是
  • 自己不是容易示弱的人,餐廳經營不容易,正在思考改變的可能
  • 班長:做好了就過了,加油!上課就是喘口氣

廣論練功房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11/11 – 11/17 :

【親近勝利者:(1)近諸佛位 (2)諸佛歡喜 (3)終不缺離大善知識 (4)不墮惡趣 (5)惡業煩惱悉不能勝 (6)終不違越菩薩所行 (7)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 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 (8)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 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9)復次由其承事知識,應於惡趣所受諸業,於現 法中身心之上,少起病惱,或於夢中而領受者,亦能引彼令盡無餘。 (10) 又能映蔽供事無量諸佛善根,有如是等最大勝利。 】 (廣論 P37,P38)

每週一句 11/18 – 12/02:

【親友集》云:「無信而慳悋,妄語及離間,智者不應親,勿共惡人住。若自不作惡,近諸作惡者,亦疑為作惡,惡名亦增長。人近非應親,由彼過成過,如毒箭置囊,亦染無毒者。」 】 (廣論 P40 L6-L8)

日常師父開示 :皈依三寶有什麼好處?

廣論 P113 L10-L13,

49A 00:30-03:18,手抄#7 P3-P4

  • 皈依要用清淨的心以得皈依體

攝彼等義:總結

1.究竟欲樂根本 – 依止善知識之利益P40

2.宣說若未能如理依止善知識之過患P41L2

3.教誡應勤修一切生中得善知識攝受方便P41L5

廣論原文(P39L4-P40L2)

第六攝彼等義者~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

第六攝彼等義者。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爾時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餘一切極為重要。見是究竟欲樂根本,故特引諸無垢經論,並以易解,能動心意,符合經義,諸善士語,而為莊嚴,將粗次第,略為建設,廣如餘處,應當了知。

第六項是攝彼等義。就是總結前面五項內涵 (所依善知識之相、能依學者之相、彼應如何依師之理、依止勝利、未依過患 ),並將不足之處作一補充。世人普遍讚揚的「上師相應法」教授,就是按照前面所說的內容去修學。如果只是緣著自己所修的法類,修習一次兩次,那一點用處都沒有,不會有所成就。真正誠心想要修習佛法的人,應該恆常親近善知識,而且必須要依止能正確引導我們修學的最殊勝的善知識。依止時,應如伽喀巴尊者所說:「依止上師的時候,要常常心懷戰兢惕厲,就怕會有一點點做得不對。」這是說如果不了解正確的依師之理就去依止的話,不但得不到親近善知識的利益,反而會造成過失和損害。

所以,依止善知識這個法類,比其他任何法類都更為重要。《由於依止善知識是一切究竟欲樂(指成佛)的根本,因此本論特別引用許多無錯誤(應理應機)的經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期能策動人心、轉變心意,又摘錄了符合經論義理的祖師語錄,來彰顯依止善知識的重要;並將其修習的綱要、次第,列於本論之道前基礎。關於依止善知識的詳細內容也可從其他經論去廣泛了解。

我等煩惱,極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師道理。知亦不行,諸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惟。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應由至心而悔,多發防護之心。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若如是者,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我們現在的狀態,就是煩惱非常的粗重。這大多是由於不了解依止善知識道理的緣故,或者就算知道了,也不照著去做,如此,即使我們聽聞了佛法,不僅沒有累積功德,反而會造作無數不如理依師的罪業;而且對這些罪過,也因為認知不足而很難察覺、不知道要懺悔,也無法生出防護未來不再犯的心。所以我們應該要反覆思惟、確實了知前面所說的依止善知識的勝利和不依止的過患。對自己累世以來未能如理如法依止善知識的罪過,應該至心懺悔,更要發起防護心,讓自己不再犯同樣的錯。還有要期勉自己早日成為一個能夠聽聞正法的具器弟子,經常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德相,努力積集資糧,廣發大願,希望種下在未證得菩提之前能生生世世值遇具德上師攝受的正因。

如果能這樣去做,不用很久就能像《大般若經》中的「常啼菩薩」於精進求法中執持罕見的堅決意志力,以及《華嚴經》中「善財童子」勇猛追隨善知識求法而永不疲厭一樣,最終獲得大成就。

  • 所有依師、修行難關,一是不知道理,以及知亦不行
  • 要恆常親近善知識

回家功課

真正的修行人是非都不談嗎?那不是不辨是非嗎?

# 3 P183 – P184 L3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