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icon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20190313 暇滿(三)

20190313 暇滿(三)

禮佛

密集嘛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咒中之王

為什麼要持頌?

若能誦持伏魔真言,海慧經說則其周匝百踰繕那,魔羅及其魔眾諸天所不能至,縱使其來亦不能障,故應誦咒。

廣論P21 LL1-P22 L1

要慚愧自己學的不夠好,現在無法幫助魔,所以要持咒;未來等我學習好了,我也要饒益包含魔羅在內的眾生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讚頌「我的回憶」

那是一棵樹那是一朵花

那是一條路那是我的夢

那是一片雲那是我天空

那是我的回憶

那是在你身邊

那是我的詩那是我的歌

那是我的心那是我的回憶

那是我的回憶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97講

(00:00 – 04:32)廣泛地去學習教理

師父說:「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呢?我們哪,因為沒有真實地認識,我們種種增上慢會很容易產生。往往聽見大徹大悟,好像大徹大悟成了佛一樣。」 [00′14″]

在這裡邊,師父提到了增上慢這樣的一種心態,那麼什麼是增上慢?在世親菩薩所著的《五蘊論》,還有安慧論師所著的《廣五蘊論》中,提到「慢」總共有七種,增上慢是這七種慢中的第五種。在玄奘大師所翻譯的世親菩薩所著的《五蘊論》中說:「云何為慢?所謂七慢:一、慢,二、過慢,三、慢過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什麼是增上慢呢?就認為自己已經獲得自己尚未獲得的殊勝所證法,心高舉為本性,這就是增上慢。所謂他自己認為他已經獲得了自己尚未獲得的殊勝所證法,殊勝所證法到底是什麼?就是指聖果及禪定等等。聖果,從大小乘來分的話,小乘的聖果就是預流果一直到阿羅漢果,大乘就是初地一直到佛地之間。由於我們沒有真實地認識,所以自己會認為自己已經得了這些聖果乃至禪定等等。 [01′42″]

為什麼我們沒有真實地認識,會產生增上慢呢?或者判斷別人判斷錯了,或者判斷自己。「真實地認識」請問是來源於何處呢?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定要詳盡地、仔細地聽聞教典,然後開始廣泛地去辨析、了解,透過扎實地對教典的學習、對教理的聞思修,我們才能夠知道判斷的界限。比如剛才我說的聞、思、修三個層次的證悟,甚至加行位的證悟、到最後登地,它的位次、它的界限是非常非常清楚的。但是如果我們不仔細地學教典的話,我們就會把一個凡夫的大徹大悟和一個登地菩薩的大徹大悟,甚至和一個十地菩薩的大徹大悟全部混成一團,完全無法判斷。甚至如果有一個人在我們面前說他大徹大悟了,我們都不知道他到底徹悟什麼,都不會去詢問。祖師曾經說過:如果廣講加行位菩薩的功德的話,一個普通的凡夫可能會認為那是佛陀的功德,加行位哦!但是,一個普通的凡夫聽起來的話,哇!會覺得他的功德跟佛陀幾乎是沒有差別的,甚至就是佛陀的功德哦! [03′08″]

所以師父在這一小段,看這幾句話:「不是!大徹大悟有層次不同的,凡夫也可以大徹大悟。」當時可以想見三十年前哦!三十年前《菩提道次第廣論》還沒有在漢土流行,那麼師父怎麼樣把這個嚴密的教理給我們講清楚呢?你看,師父用了三行就講成這樣子了!但是這個三行我們要學好多。那麼對於教典沒有學習的初心行者來說,透過這幾句話可能就會去鑽研了,比如說:欸,為什麼大徹大悟層次差這麼多?而且凡夫也大徹大悟了?沿著這個疑問大概就可以去學教理。 [03′46″]

所以我會自己想:為什麼師父要舉這樣一個例子呢?透過這樣一段描寫,當然是讓我們去稍稍了解一下阿底峽尊者他到底是怎樣成就的一位高僧大德;另一方面,提到了天台宗的判教的方式,如果我們不去廣學教理的話,其實是沒法理解師父在講什麼的。所以師父在講《廣論》的整個過程,都在鼓勵我們一定要深入、廣泛地去學習教理。學習教理了之後修行會快得多,而且不會走上歧途。因為就像一個地圖,你要沿著地圖去到一個沒有經過的地方,而且要有善知識引領的話,這就變得方便得多! [04′32″]

七慢

一、慢          於劣而謂己勝,於等而謂己等者。是於境雖稱而以心高舉,故名為慢也。

二、過慢       於等而謂己勝,於勝而謂己等者。

三、慢過慢   於他勝中,而謂己更勝者。

四、我慢       執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舉者。

五、增上慢   未證得聖道而謂己證得者。

六、卑慢       於他多分勝中而謂己少分劣者。

七、邪慢       成就惡行,恃惡高舉者。

觀察題

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有發現「慢」的行相嗎?

同學分享

班長收攝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我們一起學習了

討論題

假如您接受生命無限的概念,您有把握下一世仍然有暇滿人身嗎?

人是怎麼投胎的?

原來班長出錯題目

討論題

假如您接受生命無限的概念,您希望下一世的生命是什麼狀態?

稻盛哲學

命運→生命的軌跡    》》      善念

(業果法則)           (宇宙的真理)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丁一. 正明暇滿

戊一. 閒暇

戊二. 圓滿

丁二. 思其義大

丁三. 思惟難得

暇滿人身,義大難得。

思惟義大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丁一. 正明暇滿

戊一. 閒暇

戊二. 圓滿

丁二. 思其義大

丁三. 思惟難得  

思惟難得

幸福田日日春善行銀行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視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以惡眼。名為眼施。

捨身受身。得清淨眼。未來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報。

二和顏悅色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不顰蹙惡色。捨身受身。

得端正色。未來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報。

三名言辭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出柔軟語。非麤惡言。捨身受身。

得言語辯了。所可言說。為人信受。未來成佛。得四辯才。是名第三果報。

四名身施。於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起迎禮拜。是名身施。捨身受身。

得端正身。長大之身。人所敬身。未來成佛。身如尼拘陀樹。無見頂者。

是名第四果報。

五名心施。雖以上事供養。心不和善。不名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養。

是名心施。捨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癡狂心。未來成佛。得一切種智心。

是名心施。第五果報。

六名床座施。若見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為敷床座令坐。

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請使令坐。捨身受身。常得尊貴七寶床座。未來成佛。

得師子法座。是名第六果報。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

使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即名房舍施。捨身受身。得自然宮殿舍宅。

未來成佛。得諸禪屋宅。是名第七果報。是名七施。雖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我們繼續手牽手 記錄行善

祖師傳 – 安慧論師

https://www.dropbox.com/s/4svorv3dl8tu227/%E7%A6%8F%E6%99%BA%E5%83%A7%E5%9C%98%E3%83%BB%E5%A6%82%E5%BE%97%E6%B3%95%E5%B8%AB%E3%80%8A%20%E7%A5%96%E5%B8%AB%E5%82%B3%20%E3%80%8BEP38%EF%BC%8D%E5%AE%89%E6%85%A7%E8%AB%96%E5%B8%AB.mp4?dl=0

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俱難得。廣論P62LL1-P63 L2

討論題

現在所做的哪些事,對我的無限生(暇滿人身)是有幫助的? 

同學分享:

班長收攝:

心的鼓動

https://www.dropbox.com/s/tazy9zgb07huyzo/%E5%BF%83%E7%9A%84%E9%BC%93%E5%8B%9501.mp4?dl=0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