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180926 親近善士之三

2018-09-26

20180926 親近善士之三

班長提策:

  • 我們的僧團,每天早上禮佛的供養儀軌非常嚴格。有一次法師在供水、供燈後,得到師長教誡,隔天做得更加仔細。但老師看完法師的供養後,又教誡法師,在供養時心裡是否虔誠的祈求與供養?亦即,我們的心在哪裡?在學習時,是否覺得珍貴?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讚頌「凝眸」

那一天親睹你的容顏    整個世界似乎都消失不見

情不自禁注視著你的眼    好想凝視千萬年

像太陽燦爛光明   又像明月清涼寂靜  

如水波光粼粼   如火燃燒熱情

慈悲凝成你柔情的眼   智慧化成你深邃的眼 

勇悍變成你威猛的眼   那一雙神秘之眼

當我看著你的眼睛    紛亂的心靈頓時安寧

進入你勝妙的宮殿 神聖光潔

當我又看著你的眼睛    喧雜的心念瞬間純淨

融入你悲智力的體性    你的雙眼

再讓我凝視萬年     終不疲厭

融入你悲智力的雙眼

我要再凝視千萬年 直到永遠

  • 邵大倫師兄教唱,並說明自己學習的淵源。因為自己有很多為什麼?因果是什麼?因為有很多問題,有機緣進入團體並透過跟法師請益,慢慢成長,也跟著藝人聯誼會的歌手一起學習。但中間因為家庭的照顧而斷掉一年。斷了學習之後,發現故態復萌而有所警覺。之後有機緣經由引見而加入一秀班長的班級學習。
  • 團體的讚頌,有民歌、聲樂和其他很多不同的表現。
  • 自己沒有上課時,有很多原本的習性不容易改變。但在跟團體學習、接觸時,則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就像「進入你勝妙的宮殿 神聖光潔」,此刻,對自己染污的習氣是可以透過懺悔給予原諒,因為在這樣的時間裡可以保有純潔的心境,即便能夠維持的時間很短
  • 希望自己能多練習「修信念恩」,也希望把讚頌供養給佛菩薩、父母、孩子
  • 自己覺得懺悔是要說出來的,因為藏在心裡,這樣的業仍會「增長廣大」

班長提策

  • 自己做很多事時,是否曾注意到自己在外笑容比較多,反而沒有在意自己的家人與感受?如果,這樣心只緣外,而不重視自己親近的家人,並不是如法的,也不是我們該學習的。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46 講  (00:00 – 05:07)   一個光輝的開始

師父接著解釋了「尊重」,尊重其實就是「上師」的意思。然後師父特別解釋:提到上師,好像是密教專門的名詞,其實不是的,只是對老師的一個稱呼,叫尊重。「尊重」在《四家合註入門》裡也有解釋,它是上師、尊重和堅穩的意思,堅穩就是很深邃、很莊嚴。在《攝類學》裡也提到「喇嘛」,「喇」就是「上」,因為功德至高無上,所以稱為「喇」;如同慈母一樣悲憫一切有情,所以稱為「嘛」;翻成上師、善知識。 [00′48″]

在這個地方,師父特別強調一下不是密教裡才這樣講的,其實它是對上師的一個稱呼。那麼師父為什麼要特別這樣講一下?就是有些人認為好像一研討《廣論》、一學《廣論》就是學密法。

其實《廣論》是一部顯教的教典,這裡邊基本沒有提到什麼密法的問題。所以就是學一部論,像《瑜伽師地論》、《入行論》、《現觀莊嚴論》很多論一樣。它是從般若海中流出的一部論,並不代表它是密法。要是多多地廣泛地聽聞的話,就不會讓我們由於一個名詞不了解,而去曲解它的內涵、造成很多的誤解和沒必要的一些擔憂。 [01′38″]

接著是「妙音」兩個字,師父說在這裡就是指文殊師利菩薩,普通大乘論所歸敬的都是文殊師利菩薩。我們小的時候,在每一間寺院裡都可以禮敬到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說到文殊菩薩,其實我們並不陌生,像五臺山就是文殊的道場,應該很多人都去過五臺山吧?所以在論前歸敬到文殊菩薩的時候,是否有一種很親切的、很熟悉的感動?

因為可能和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很多菩薩一樣,在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轉中,文殊菩薩已經不知道多少生來成為我們的依怙、成為我們的引領、成為我們心中的光明。所以,再次地看到宗大師在「論前歸敬」敬禮尊重妙音的時候,還是心裡滿溫暖的吧! [02′46″]

「妙音」兩個字,在《四家合註入門》裡解釋:為什麼叫「妙」呢?因為淨除了煩惱的粗暴,所以稱為「妙」。為什麼稱為「音」呢?因為他具足六十韻音語,所以稱為「音」。短短的「敬禮尊重妙音」,詳細地解釋它的內涵的話,可能要很多很多!但是師父在前邊解釋的時候,就把「敬禮」的一個內涵講了,然後說到「尊重」是上師,「妙音」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 [03′24″]

在這裡邊師父只是講一下說代表智慧,但代表智慧是什麼意思?我們為什麼會在輪迴裡流轉不能停息呢?就是由於我們沒有通達無自性的智慧。一旦我們懂得禮敬這樣的智慧的代表- 文殊菩薩,懂得去追隨這樣的智慧、懂得去聞思修教典,獲得這樣的智慧,不隨順於以無明為罪魁禍首的整個輪迴世界的苦楚。我們將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04′04″]

師父在淺淺地交代裡,蘊含了他深刻的悲心,就是希望透過這樣一個簡潔的介紹,讓我們能夠再度地會遇文殊菩薩,以及他偉大、不可思議的翻轉輪迴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乃至很多很多。

所以在這裡邊呢,如果我們真的「敬禮尊重妙音」、真正地用心下去的話,會感覺到師父透過這幾個字,也是在引領我們走一條路 – 追隨智慧、追隨文殊菩薩,開啟我們生生世世追隨善知識、追隨著《般若經》,乃至從《般若經》流淌出來的很多祖師所造的這種極其透徹、精闢的論典,來翻轉我們心中對於種種境界所安立的我愛執、自性執等等,實際上這真是一個光輝的開始!  [05′07″]

  • 真如老師說「實際上這真是一個光輝的開始! 」,我在禮敬上師時,有這樣的想法嗎?
  • 當我們講你要「尊重」我,我們有想到「尊重」的意涵嗎?當我們接觸父母時,我們有想到父母是我們的尊重,是我人生第一個老師嗎
  • 發菩提心的基礎,首先就是「知母、念恩」
  • 我們想到他人時,是否時時刻刻視為「尊重」,並給予祝福?
  • 對每個字詞,背後對我們的饒益
  • 可以想想當我們接到父母的電話時,當下我們會有煩惱嗎?
  •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真如老師曾去五台山禮敬文殊菩薩。其間,見到一位老法師,對排隊很長的人群中一位一直禮拜的信眾說「滾出去」,真如老師當下就覺得文殊菩薩示現了,因為祂叫我「煩惱滾出去」,這就是學習智慧的思惟角度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親近善士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Pasted Graphic.pdf

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廣論 P24L5 – L6

  • 為何從無間而來?先把疑問留著,日後會慢慢學到
  • 但我們要成佛是我們還沒有經驗的,所以要跟著有經驗的人學習

什麼是老師?

  • 榜樣、目標
  • 指引者、陪伴者 ,上述二者從世間的角度
  • 法乳、法鏡  》此從出世間的角度,讓我得知萬事萬物的真相

老師的十條件(德相)

1.戒 (調伏、尸羅、清涼)  2. 定  3. 慧

4.德增上 (比我強),自己才能學習到。我們都要跟最有智慧的佛菩薩學習

5.多聞 (教: 博通三藏):聞多思廣修行深,所聞為正知見

6.達實性 (證: 修成慧):修所成慧,證達空性

7.善巧說 (很會幫助學生):把正知見轉成他人可以理解的言語,視對方的狀況而說明

8.悲愍 (想幫助學生):悲要去掉別人的苦

9.精勤 (不懈怠):要非常努力

10.離厭 (不疲倦)   

1-6 攝自德 / 7-10 攝他德

廣論P24LL4

  • 「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 善知識十德相「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
  • 老師的條件,看來像是在幫老師打分數,其實應視為我們要學習與成就的目標
  • 前六者為攝自德,在攝他德的部份,悲憫是很重要的,可以啟動其他的部份

生命智慧老師的條件

1.戒、定、慧、空性

2.學問廣博 》 比我強

3.想幫助學生 》不懈怠

4.很會幫助學生

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 」 廣論 P26LL4

師父開示:

博朵瓦云: 「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 …..

•廣論:廣論 P26LL4                   

•音檔: 音檔 15A 7:23 – 12:57

如是若於諸學處… 

•手抄:手抄 #2 P223L5-P225L3

https://www.dropbox.com/s/7czsctooe4q7y4x/15A_07_23_.mp3?dl=0

【如是若於諸所學處,不樂修行,唯讚學處所有美譽,或其功德以謀自活者,則不堪任為善知識。】

像上面我們說的這些,假定說他對於這些前面所說的,他並沒有認真地修行,乃至於心裡面也並沒有好樂,好樂一心一意去修行,只是說讚美這個,讚美這個學處,說這樣有什麼好,有什麼好。這個概念我們要很清楚、很明白地自己去體會,去認識它。也就是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我們每一個人,都對於佛法有很大的景仰心─啊,就這個佛陀真偉大,真了不起。這個心情啊─對於三寶的讚美,但是更重要的我們要怎麼樣去學習,怎麼樣去學習,這個是兩件事情,這是兩件事情。

所以在《高僧傳》上面有這麼一個公案:有一位大德他一生成就很高,那麼臨終的時候,很多弟子、七眾信徒就向他請開示。向他請開示,大家總覺得,這個了不起的大德, 有修有證,這個開示總是非常玄奧的。結果啊他說了四句佛的略教戒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大家聽著再講下去,沒有了!大家心裡面就覺得好像很失望,說:「怎麼?講了就是這個?」「唉!」說:「你們大家不錯,都仰望說這個善知識想來求他,所以大家都曉得恭敬有道的人。你們不曉得照著去,他是怎麼成就的。所以說『人皆知敬有道者,不知行之自得道也』。」我寫在黑板上,就是這樣。

每個人都曉得說尊重、恭敬、讚歎有道的人,說,哎,這個人了不起、不了起!卻有一點事情對我們更重要的:你呀,自己去做的話,那麼你也能夠有這樣的成就。

是!讓我們讚歎等等有絕大好處,因為這個做為我們一心仰求的目標,做為我們心目當中祈求的一個目標,這樣。可是真正要做到它的話,是什麼?你認真如法去做,這個才是我們重要的事情。所以這位大德說完了以後,下面加了兩個字:「唉呀,真可惜啊!真可惜啊!」這個「悲夫」就是,那個是文言。換句話說:「你們真正照著去做,是你們成就。你別看這麼簡單的幾句話呀!」簡單的幾句話說起來好容易,你可以把它說得天花亂墜,但是於事實有補否?有沒有真正的幫助?沒有!這一個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

所以我們真正要在這個地方重要的,不要對別人去評頭論足,他好,讚歎不已,他壞,你就說他。你自己看,我應該怎麼辦?「見賢思齊焉」。看見他精彩,想:我怎麼樣才能夠跟他學,他為什麼能夠做到,找到他做到的因,你能夠努力去做,你就是他,就是佛。「見不賢是內自省也」,看見人家不對,自己反省,說:「啊,我可不要這樣!」我們不要去評頭論足別人,那是一點意思都沒有,一點意思都沒有。

  • 師父提醒我們,我們心中追求的是世智聰辯、異類文辭?還是要追求自心、是否斷除煩惱?
  • 是否聽聞後是否轉化成下腳的一步?

討論:

我們看得出來老師的德相嗎?

同學分享

  • 老師指的到底是誰? 》 班長:老師可先泛指可以教我、饒益我的人。廣論中有所定義:「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 老師是相處來的,如果觀察其言行一致、值得信賴/ 是學習的對象
  • 自己看不出來老師,只能在對境時,看待對方是否做得比我好,不會定義成一個人
  • 如果境界是不好的,也可以視為老師,因為讓我得以警惕
  •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把儒、佛結合。所謂要找比我強,可以把我的缺點引導成優點者就會是我的老師。可以從這一點去觀察

班長提策

  • 能否認出老師,主要是自己有沒有站在學習的立場
  • 我找不到老師,是老師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是不是「我」太大了?
  • 觀察點之一:他所說的是他所做的,他所做的就是他所說的
  • 自未調伏而調伏他者,無有是處。廣論P24LL3
  • 善知識的德相,其實也應作為自己的目標

佛說有七種施。不損財物。獲大果報。

一名眼施

二和顏悅色施

三名言辭施

四名身施

五心施

六名床座施

七名房舍施

Pasted Graphic 2.pdf

2018憶師恩法會

https://www.dropbox.com/s/o1jjb9c2re8qfyc/2018%20%E6%86%B6%E5%B8%AB%E6%81%A9%E6%B3%95%E6%9C%83.mp4?dl=0

廣論P58L7 又如說云:「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 一起參與、一起發願,共造殊勝善業的力量是很大的
  • 對師長修信念恩,是對自己的信、可以更好的信念的提升

土豆學會年度迎新活動

淨源知性之旅

時間:10/7(日)全天

地點:坪林淨源茶廠

費用:700元/人

Ps. 歡迎攜眷參加

祖師傳_佛陀度化難陀(下)

  • 煩惱沒有斷,輪迴不斷
  • 很多事情,是比較而來的。我們要向外比較?還是向內反觀自心?自己比較?
  • 自以為是的自己,是否看到真實的自己? 以網紅咪蒙為喻

看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想到它的來源的思路。(真如老師)

凡事追本溯源,找到事情的原始起因,才能把事情做好。(南懷瑾)

為什麼我碰不到好老師?

》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出現了

《四百論》曰:「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 廣論 P28L2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下星期二10月二日,如俊法師大課,敬請18:20就位,感恩。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