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10825 道總(五)+念死(一)

2021-08-25

20210825  道總(五)+念死無常(一)

讓大乘發心成為心之所願

全廣II 203講 00:00 – 03:49 

        雖然善知識們幾乎是每一次聽法都會強調動機的調整,讓我們沿著三士道,把動機調整到趣向於菩提心、趣向於佛果這樣的一個方向。但是就算講了很多年,我們在內心中是否引起對這件事的重視?重視和不重視之間的那一道界線到底是什麼?比如調整自己本身的動機,在「皈依發心」偈頌裡面,「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前面的兩句就提到了大乘不共皈依,而後面就提到了大乘的發心。為什麼要提到皈依和發心呢?如果在行善之前,我們本身的動機沒有辦法生起皈依的心念,請問:那我們所造作的善法有沒有辦法成為正法呢?再進一步,如果我們內心沒有辦法生起哪怕是造作的菩提心,朝著這樣的方向,我們所造作的善業不能夠稱之為大乘法或者趣向於大乘法。01:19

        因此做任何的善行之前調整動機,生起皈依和發心,就變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縱然三令五申,在大大小小的開示中,我也聽到師父反覆地策勵,還有我很多的上師們都如是說。但是反觀自己的內心,就在策動自己要發心去求大乘這件事上,我們到底把它看得有多重要呢?01:51

        所以對於從現在開始到成佛這樣一個修道進程的計算,我們有沒有特別在意要速疾成佛這個「速」字呢?縱然講了很多次、很多次,好像在內心中也無法生起鮮明的決斷,或者比較強烈的覺受。那麼這種狀態下,就讓這種狀態 – 好像自己佯裝不知,或者似是而非地懵懂下去,還是要結束內心這種忽明忽暗的狀況?因為現在有幸能夠聽到善知識在大大小小的開示中都這樣提醒我們,

在《廣論》幾乎每一處也都提醒我們,一開始就是要「導具善者趣佛地理」,立出這樣的一個目標和宗旨。所以我們能聽到是多麼幸運!因為我們聽到了之後,我們便不會犯那種錯誤去誹謗大乘法,就不會因為誹謗大乘法而墮落。02:57

        雖然不會因為去造作謗法罪而墮落惡趣,但是我們是否能夠聽進去佛菩薩勸我們的、給我們找的最好的路?最快成佛的那條路,就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準備趣入大乘,不是跳離了惡趣、跳離了輪迴,然後再慢慢地學大乘。在三士道裡最初有一個共下士道,開始就發心趣大乘。這種方式如果沒有善知識來教我們的話,我們是不太會重視到發心這個問題的。發心就決定了成佛的路是近還是遠!所以這條信息,到底在我們無量劫生命的這種進程中值多少錢呢?告訴我們這個竅要!03:49

  • 師長提醒的我們有聽進去,我們有重視嗎?
  • 我們想速疾成佛?還是一下有一下無,明明滅滅
  • 師長給我們有價值的東西,我們重視嗎?照著善知識說的做?
  • 重視、不重視的界限為何?
  • 想走最好最快的話?要皈依、發心,非常重要

老師的叮嚀

  • 善知識們再再強調動機的調整。
  • 把動機調整到趣向於菩提心、趣向於佛果。
  • 重視和不重視的界線是什麼?   是否在意速疾成佛這個「速」字

「發心就決定了成佛的路是近還是遠。」跟我們們學習息息相關

讀誦經典,佛名要注意,不要增長隨口溜過去之惡習!正因為你忙,更不可讓它溜過去,正因為你了解暇滿難得,更不可輕易溜過!【日常師父法語】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金色雨滴」

  • 憶念師長恩德
  • 金色雨滴是師長對我們的法恩
  • 道總到三士道,依師絕對不能忘掉

華嚴經云 : 「善男子,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正所攝受,不墮惡趣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思念者,則不違越菩薩學處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守護者,勝出世間 。若諸菩薩,承事供養善知識者,於一切行不忘而行 。若諸菩薩,為善知識所攝持者,諸業煩惱難以取勝 。」

  • 要迴向得師長攝受,生生世世學弘宗大師清淨圓滿教法
  • 發心決定成佛的遠近
  • 用大菩提心貫穿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走自己的一條路,永遠不嫌晚。隨分隨力,但不要得少為足

三大阿僧祇劫 

1. 凡夫到初地菩薩:凡夫發菩提心後到初地菩薩,如果沒發就會原地踏步或向下輪迴

2. 初地菩薩到八地菩薩

3. 八地菩薩到成佛

  • 沒有道次第,不決定質量,可能是空忙一場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 所為義,分總說以及依據

廣論原文(P72LL3-P73L4)

第二所為義者,~ 非為迂緩 。

第二所為義者。(設問)若中下士諸法品類,悉是上士前加行者,作為上士道次足矣,何須別立共中下士道次名耶。 (答覆)別分三士而引導者,有二大義,一為摧伏增上我慢,謂尚未起共同中下士夫之心,即便自許我是大士。二為廣義上中下心,廣饒益之理者,謂上二士夫,亦須希求得增上生及其解脫。故於所導上中二類補特伽羅,教令修習此二意樂,無有過失,起功能故。若是下品補特伽羅,雖令修上,既不能發上品意樂,又棄下品俱無成故。  

復次為具上善根者,開示共道,令其修習,此諸功德,或先已生,若先未生,速當生起。若生下下,可導上上,故於自道非為迂緩。

第二、以三士道次引導的目的。(提問)如果中下士的法類是上士的前行,只要作為上士的道次第就止夠了,又何須 安立「與中下士共通的道次第」之名? (回答)分立三士而作引導,有兩大目的:

1.是為了調伏增上我慢 – 在尚未生起與中下士夫共通之心時,即自詡是上士。 

2.是為了廣益上中下三種心量的人。

廣泛利益的道理,是因為上二士夫中,中士也必須希求增上生,上士也必須希求解脫,因此就被引導的上中補特伽羅而言,教導另他們也修持中下二士的意樂,不會造成過失,並且會發起希求脫離惡趣及輪迴的功德。最下的補特伽羅,即使從上品修起 ,也生不起上品之心,又因捨棄下品,導致一無所成。

另外,如果為具有上等善根者開示共通道令他修習,則先前已經生起,或者先前未曾生起的眾多功德也會迅速出生。因此,如果生起下下功德,可以導向上上道,所以不會拖延自己的道途 

須以次第引導心者,《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以黠慧寶師漸磨摩尼法喻合說,恐文太繁,故不多錄。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上生,漸得決定勝。」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聖者無著亦云,「又諸菩薩為令漸次集善品故,於諸有情,先審觀察。知劣慧者,為說淺法,隨轉粗近教授教誡。知中慧者,為說中法,隨轉處中教授教誡。知廣慧者,為說深法,隨轉幽微教授教誡。是名菩薩於諸有情次第利行。」聖天亦於《攝行炬論》,成立先須修習到彼岸乘意樂,次趣密咒漸次道理。攝此義云,「諸初業有情,轉趣於勝義,正等覺說此,方便如梯級。」《四百論》中

,亦說道次極為決定,「先遮止非福,中間破除我,後斷一切見,若知為善巧。」此說道有決定次第。敬母善巧阿闍黎亦云,「如淨衣染色,先以施等語,善法動其心,次令修諸法。」月稱大阿闍黎,亦引此教為所根據

,成立道之次第決定。現見於道引導次第,諸修行者,極應珍貴,故於此理,應當獲得堅固定解。 

必須依三土道次第引導內心的依據:《陀羅尼自在王請問經》中,以工藝精湛的珠寶匠依序打磨珠寶的例子,結合法義而宣說必須按部就班引導弟子內心的道理,因於擔心文辭過多,故不引述。龍樹怙主也曾說:「先開示獲得增上生的下士法類,此後才開示能生起決定勝的中士與上士法類,是有其理由的。因為最初先獲得增上生,之後再漸次獲得解脫與遍智的決定勝。」這是說應依序導入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聖者無著菩薩也曾提到:「另外,菩薩為了使所化機逐漸真正修成善品,對於劣慧的有情,最初先宣說粗淺的法要,使之趣入淺顯教授,以及教誡。當了知他們具備了中等的智慧,就為他們宣說中等的法教,使之趣入中等的教授與教誡;當了知他們具備了廣大智慧,便宣說甚深法義,使他們深入幽微的教授與教誡。這便是符合次第地利益那些情。

聖天論師在《攝行炬論》中,成立必須先修習波羅蜜多乘的意樂,其後才進入密咒的軌理,並歸納其義涵而說:「諸初業有情

,要進入勝義,圓滿的佛陀說這個方法,就如同階梯的順序。」《四百論》也說:「最初先遮止非福的下士法類,此後中間破除輪迴根本我執的中士法類,最後斷除一切惡見及其習氣的上士道

,凡是知曉如此依序修持之理的人,便是智者。」這是指道有確定的次第。敬母善巧阿闍黎也提到:「就好比要將無垢的衣裳染色,最初先以布施等眾多法語,令心發起善妙本性,其後再令其修持教法。」月稱大阿闍黎也引這段文,證成道的次第是有確定次序的。由於見到修行應當極為珍愛引導道的次第,所以對於這個道理,應該獲得堅固的確切認知。

  • 教授:沒有學過,善知識所教
  • 教誡:已經知道,讓自己更有定解
  • 廣論 P556, 557

回家功課

師父說:「修行是件苦事情,那苦事情你為什麼要去做?因為它有特別的好處。」

師父說的「特別的好處」是什麼?

(手抄#5 P126L5-P128L8)

師父開示

【若生下下,可導上上,故於自道非為迂緩。】 

  • 廣論: P73L3-L4
  • 音檔: 36B 14:17 ~17:36 

    要曉得,你從最下面,…

  • 手抄: #5 P126 L1~P127L10

幸福田小學堂

建立道總的好處:

1.學習時不會兜圈子 

2.修行的心不易動搖

3.容易找到下手處   

4.依序步步向上

文殊三教授

  • 祈禱上師本尊
  • 多門集資淨罪
  • 研閱無垢經論
  • 宗大師受授記,是龍樹菩薩再來,親自文殊,要把上師視為佛、本尊,得文殊三教授
  • 要走上去,要依師,上師與本尊無二無別

停下來,想一想

  • 祈請老師速來台,老師一直沒來,是誰的問題?我真的很希求嗎?我準備好了嗎?

討論題

  • 如果老師打電話給我,接到電話的當下,我的心情是?如果有一天老師給我一個視訊器,要我放在桌前隨時打開?好隨時指導我……

心得分享

  • 每天上午發心,會祈求老師二六時中常住頂門、心間,可以如對聖顏,依教奉行,作師所喜。每天想到都會如對聖顏,不覺得跟老師離很遠。老師打電話給我,會很靜默,會想自己準備好了,聽老師想跟我什麼。有視訊器,很渴仰、希求。但因放逸,會跟老師請假
  • 接到老師電話,不知該問什麼?不知有什麼問題,可能是喔喔,您有什麼事找我?不會問問題。有視訊器,不太會打開,因自己不專精,有點羞愧自己二二六六的學習
  • 如果有此殊榮,聽到老師電話,只會說老師您好,您一定認識我。打開視訊,請老師看看自己是否有佛緣
  • 有視訊器,老師隨時看到我,我也可以隨時看到老師,能見聖者行住坐臥,如真是這樣,自己應該出家。
  • 似乎偏離航道,現在心裡感動。聽到老師的聲音,可能會哭,是法喜,喜極而泣。視訊器會用懺悔的心,會問老師很多問題,如何德何能?為何是我?為何到娑婆世界?可以用最究竟的根本,可以讓自己靈性回到自己的家?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一直浮沈。在汪洋中沒有根的浮萍,在找心裡的歸屬。希望老師告訴我,我可以如何做?如何修?將來要做什麼?可以免於六道輪迴,可以增上。
  • 班長:
  • 常說要靠近老師,想到老師身邊。但視訊器,有沒有在我們身上?有的,是我們要不要開鏡頭而已。我是否至心要成為修行者,跟著老師增上。視訊器關上,心並不在法上。沒有準備好,老師打電話給我,來得及嗎?另外,有真的希求、期待?
  • 一起努力,隨時可以把心的視訊器打開

文殊菩薩給宗喀巴大師的開示:

  • 「從今以後,應當視上師本尊無別而祈禱;淨化過去的罪墮並增長廣大資糧,勤於淨罪集資;依靠諸大車師的理路,詳細觀察經續及諸釋論的內涵。這三個必須同時並行,恆不間斷地修持,不久之後就會獲得正見最究竟的扼要,及對一切經續的無誤定解。 」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8/19 – 08/25:

【《攝修大乘道方便論》云:「欲得不思議,勝無上菩提,賴修菩提故,樂修為心要。已得極難得,圓滿暇滿身,後極難獲故,勤修令不空。」 】  ( 廣論P72L3-L5 )

週一句 08/26 – 09/08:

【《龍猛依怙亦云,「先增上生法,決定勝後起,以得增生,漸得決定勝。」此說增上生道及決定勝道,次第引導。 】  ( 廣論P73L6-L7)

射藝中之禪

  • 射箭可以在黑暗中射中標的,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眼
  • 時間用在對的地方,弓知道要射到哪裡,如同一次次認真學習,其他煩惱就會不見,眼中只有三士道,想成佛,往那裡走。弓用心來射

廣論原文(P74L2-LL1)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極為希貴 。

第二正取心要分三 ,一、於共下士道次修心,二、於共中士 道次修心,三、於上士夫道次修心。初中分三,一、正修下士意樂,二、發此意樂之量,三、除 遣此中邪執。初 中 分 二 , 一 、 發 生 悉 求 後 世 之 心 , 二 、 依 止 後 世 安 樂 方 便。初中分二,一、思惟此世不能久住憶念必死,二、思惟後世 當生何趣二趣苦樂。初中分四,一、未修念死所有過患,二、修習勝利 ,三、當 發何等念死之心,四、修念死理。 今初 

正說取心要的方法分三: ①在與下士共通的道次第中修心。②在與中士共通的道次第中修心。③在上士道次第中修心。「共下士道的修心次第」分三: ①正說修習下士的意樂; ②生起如此意樂的標準; ③破除對此的顛倒思惟。「正式修學下士意樂」分二:① 生起希求後世的心念。② 依止後世時能夠安樂的方法。「生起希求後世的心念」分二:① 思維不會在此久住,憶念會死亡。② 思維後世將會如何、二趣的苦樂。「思維不會在此久住,憶念會死亡 」分四:① 不修習念死的過患。② 修持的利益。③ 應當生起什麼樣的念死之心。④ 修持念死的軌理。

如是於其有暇身時,取心藏中有四顛倒,於諸無常執為常倒,即是第一損害之門。其中有二,謂粗及細,於其粗劣死無常中,分別不死是損害門。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若不作意此執對治, 被如是心之所蓋覆,便起久住現法之心。於此時中,謂須如是如是眾事,數數思惟,唯於現法,除苦引樂,所有方便,不生觀察後世、解脫、一切智等大義之心,故不令起趣法之意。設有時趣聞思修等,然亦唯為現法利故,令所修善勢力微弱。復與惡行罪犯相屬而轉,故未糅雜惡趣因者,極為希貴。 

要如上述在閒暇所依身中獲取心要時,有四種顛倒(執無常為常、執苦為樂、執無我為有我、執不淨為淨)。其中將無常執為恆常的顛倒,即是在最初造成損害之門。

關於這點,雖然想到「今生終究會死」的心念是人人都有的,然而直到臨終那一刻,卻日日都想著:「今天不會死」、「今天也不會死」….內心總是執著不會死的那一方面。如果不作意這種執著的對治法,被這樣的心覆蓋,就會生起久住於今世之心,時常想著:「在這段時間裡,需要這些、那些….」只會一再考慮營求純屬此生的安樂,及消除今生痛苦的辦法,不會生起探究後世、解脫、一切智等遠大利益之心,以致無法生起趣入正法之心。即使偶然趣入聞、思、修等,也由於只是為了今生,而使造集任何善業的勢力都很微弱,並且做時又會與惡行罪墮相關聯,所以能不摻染惡趣因的行為,實在稀少。

  • 無常為常顛倒:如近日補教業在中國被整理,也可以是無常為常顛倒的釋例
  • 對很多現世的事,我們覺得比現世輕還是重?

回家功課

學習道總就像寶藏地圖拿到了,下腳的第一步為什麼是念死無常?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發心決定成佛路的遠近
  • 沒有發心,無法究竟成佛,要趨向菩提心,且要「速」
  • 文殊三教授
  • 四顛倒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