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法師大課

20210629 如俊法師大課

2021-06-29

20210629 如俊法師大課

讚頌「觀世音菩薩廣頌」

心之勇士 180則「生死中唯法可依」

因為有死亡,身體是不能帶往來世的,它是像瓦器一樣脆弱不可依靠的東西。不用在身體之上安立什麼很堅固的執著,因為它就是會壞、就是會老、就是會變。

在生與死的思考之中,我們要非常清楚——-唯有「法」,才是永久的依靠!

  • 因為有死亡,且死亡很特別,從過去開始,死亡都會在每人生命中發生。但凡夫最晚發現死亡,而聖者則最早發現
  • 佛陀因注視到死亡,上師也是因兒時玩伴死亡而注意到死亡且深入思惟
  • 上師思惟:死了如果什麼都沒有,那父母待我之好,也有親朋好友,如此相處的意義為何?此外在寺院中見到花落,上師問法師如此,為何花朵要開?
  • 我們凡夫很少想死亡。師父在念死無常中提到,我們一日準備很多,從一早準備,但準備中沒想到死亡,直到最後一天,也沒為死準備
  • 死亡如此真實存在,但是凡夫不注意之處
  • 師父提到,華人不喜歡談死,忌諱談死,但師父說想到死亡,是要我們想到有來生
  • 死亡本身不是恐懼,而是要想自己有沒有準備夠的善業可以到來生
  • 「在生與死的思考之中,我們要非常清楚——-唯有「法」,才是永久的依靠!」唯有法,才能離開死亡、怖畏
  • 業感果依「重、近、串習、先」,師父說不只下一生,下一剎那先感果也是「重、近、串習、先」決定
  • 要重視當下造的業,讓它成為下一剎那的重業
  • 如何造重業?依法,依佛陀的法,幫我持續善業,持續感樂果,並懺過去的惡
  • 最初,說要想到死亡,但平常沒想到死,亦即真實現行中,很少想到
  • 近來台灣疫情變嚴重,有同學說第一次感到死亡的威脅,之前一生中很少想到
  • 未想到死亡,代表來生未出現,業果無法建立。因業果依前世、今生、來世而安立,過去未來,此生看不到
  • 念死很重要,上師說修行人要養成一早緣念皈依,從念死想到後世,想到跟眾生一樣,墮惡趣者如大地土,感善趣者如爪上塵,要好好想,想到後世,並皈依上師三寶,要慢慢練習,把握要點

希望新生 180則「最大的勇士」

佛陀是大勇士,從來不避諱人生的每一分痛苦,不會用一種塗清涼油的方式或掩耳盗鈴的方式,去解決我們生命的苦果和苦因。他都是直擊性的,直接抽劍、直接擊斃痛苦,從不躲閃。

  • 真的勇士特徵是面對痛苦,研究徹底,想到因,幫助自他解決
  • 佛陀從死亡思考,思惟繫縛生死的因,找到生死的關鍵
  • 解決、思考時,佛陀不會用膚淺的答案而滿足,「不會用塗清涼油的方式或掩耳盗鈴的方式,去解決我們生命的苦果和苦因」一定研究徹底,並讓眾生可以學會
  • 這樣的心意,發揚光大。宗大師如佛陀,正視生命的痛苦、難解,並為自他解決
  • 法師自己年輕未出家前,知道台灣的牛乳被農藥污染,當時未接觸師父、廣論,只能繼續買有農藥、化肥的食物。此外,教育的問題也嚴重。網路高科技等助長心靈沈淪,讓年輕人無法自拔。孩子們回家用3C,白天教育就泡湯
  • 法師大學時的教授、同學,有人用對抗、有人用合作想要解決,但法師心裡想不曉得能否成功
  • 法師出家後接觸師父,才發現過去難以解決的事得以解決,且受益者越來越多。這是大師教法的特徵,對眾生因業感在法界中難解的痛苦,直接面對、解決
  • 宗大師發願到最沒有希望的五濁惡世、面對最沒有希望的眾生,得以解決他們的痛苦
  • 如佛陀最大的勇士,跟著師父、上師學習,要慢慢培養自己的勇氣。看到佛陀、宗大師、師父、上師,能夠激發我們的勇氣
  • 教法的實踐、修行者,如佛陀、祖師,真實面對生命痛苦,發願為眾生而多生多劫努力,因佛陀的透徹圓滿教法
  • 有位中醫生說,依其經驗,在某地發生的症狀,可以在當地找到治病的藥材、方法,這有時是很不可思議的東西,可把受困擾的疾病解決
  • 經典說業力淨化時,所處的五濁惡世,不是絕望,是毗盧遮那佛的壇城淨土,整個法界都是如此。宇宙也是佛陀的壇城,沒有一個地方不圓滿
  • 某一地方有缺憾、痛苦,其解決方法在當地都有,因為每個角落、微塵處是佛的淨土,只是業力未淨比。如淨化時可以體會
  • 在佛陀眼中,沒有絕望,也沒有不能解決之處

廣海明月第335、336講

Q1:座上修和聞思修的次第為何?

A:

  • 廣論修習軌理中提到,正式修行是在定慧的狀態下跟止觀相應,心才能進入深沈、寧靜的思惟
  • 此深刻思惟,扭轉業力強大,座上修指此
  • 進入此階段前,思惟的內涵要透過聞思確立,要知道聞思的正確性。不能不知而思惟與修行。
  • 座上修所修在聞思時確立
  • 45L6「所言修者,謂其數數於善所緣,令心安住,將護修習所緣行相。 所謂修, … 此修即 是,為令其心隨自自在,堪如所欲住善所緣。 (所立) … 反而趣向煩惱等障礙,由此發起一切罪惡。 … 此復若隨任遇所緣即使修者,則於所欲如是次第、修習爾許善所 緣境,定不隨轉,反於如欲善所緣境堪任安住,成大障礙。若從最初令成惡習,則終生善行,悉成過失。故於所修諸所緣境,數量次第,先須決定。」
  • 深入止觀前,要在善知識指導下,把聞思數量、次第決定,沒有雜染
  • 上師說有增上行外道要修定,其修得四禪八定,題因沒有佛法的指導,且因入定時間太久,身體、頭髮被老鼠咬壞,而發瞔心。其心經修定,所發瞔心的業特別強,此時禪定功德都退失,且下一生肯定墮落
  • 把心安立在善所緣,要經師長指導確立

Q2:佛法說的有道理,但佛法要調伏內心,解決煩惱,遇到問題要想到佛法。雖想到廣論是寶典,但遇到煩惱,如何在廣論中找到答案?

A:

  • 兩個角度
  • 苦樂是業果道理,廣論中所有佛法都涵攝在業果範圍
  • 不離苦集滅道,苦果苦果、樂果樂因
  • 初學者有宿生善根,信任佛陀學佛,佛陀希望我們,幫助我們,把業果道理講完整。要依業果抉擇,趨吉避兇
  • 忍辱度提到一千劫善業,只因一念瞔心,就會讓善業種子壞掉
  • 業果只有佛陀清楚,經佛陀提醒,理解起瞔心的業果,而想到不用發脾氣來解決
  • 另外女孩子愛漂亮,但瞔心會變醜。在了解業果之後,面對境界,選擇不造惡業
  • 深細一點說,一般人觀察內心,覺得煩惱很難對付,而佛菩薩祖師有對治煩惱訣竅。其訣竅晬把所聽到的法觀察對照內心,法鏡內照。法鏡擦得亮,對佛陀有信心,聽清楚看清楚,看到煩惱背後的見解。煩惱因錯誤見解出生。看到錯誤見解,會有猛醒的感覺
  • 發現煩惱現行是因建立在離譜可笑的見解上,此時,煩惱可快速、有效被調伏
  •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在手抄第一冊P142。師父說所有佛經祖語,都是眼前最好指導,體會此指導,理解根據佛經祖語,可以破除、淨化煩惱
  • 聽法清楚、法鏡內照、看清煩惱,不要當成文字。聽時根據法義,觀察現行背後的見解。如女居士原不接受照妖鏡聽到師父說的,3’42”「「我們平常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抱怨,講了很多道理。這個道理幹什麼?增長自己憍慢,然後還要造很多惡業,我們到底是學什麼啊?」
  • 覺得他人不如自己,增長矯慢而造惡業,責怪先生、小孩,這樣的我們在學什麼?
  • 因覺得自己很有善根,虔誠拜佛學了道理而增長矯慢。思惟自己學了什麼?反省學錯了,而心內猛醒
  • 4’16”「家裡的矛盾原來不是因為她先生不學《廣論》,或者小孩不出家導致的,都是因為她自己的那個執著導致的,自己沒有調伏煩惱,結果家裡就弄得很多事情。現在學一學家裡的事情處理得越來越順,她發現:喔!佛法讓我們依據經典來調伏內心的方法,是最簡單的、最直接的能應用於生活的方式。 [04′16″]」
  • 妖在自己身上 ,向內觀察,以前不用這種方式,無法上手,但沒有比這種方法更好,要慢慢熟悉

Q3:師父說不要看成文字,看成文字是損失。再看女居士公案,覺得自己不會如此,自己很如法。336講所提,想到自己最近在公司有同仁評估屬下自己不能接受而警覺,想到「所以這個時候才能有一個佛教徒的擔當,這個擔當是什麼?」自己不想承擔責任的習性要如何對治?學佛者的擔當為何?

A:

  • 「我的煩惱不要嫁禍於人」,是學佛者的擔當
  • 要向內調伏,改善業力,幫助他人亦同,廣論「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所是處」
  • 師父說佛經祖語是最佳指導,用以破除內心煩惱,是佛法給眾生的利益。有此基礎,再自覺覺他
  • 要覺察煩惱背後的現行見解,如新人狀況不好,不是新人的責任,帶領的人也有責任。而組長出問題,自己是否也應負責?
  • 指責他人的理由,剛好也在自己身上,這是現行矛盾且不合理的見解,能深刻看到,則自己的感覺不一樣
  • 把煩惱的梯子抽掉,煩惱就不見了
  • 四力懺悔中要破現行,必須針對煩惱去懺
  • 以此基礎,跟對方道歉,了解對方的問題,並從對方的問題,反省對照自己。對方的問題,在自己身上也成立,但如不檢討自己,則無法看到現行背後的錯誤見解。所以可以跟對方道歉,並反省自己
  • 自己一方面解決公司問題,同時也在修行

Q4:初學法時,腦中跑火車如何對治?

A:

  • 練習,在前中後練習
  • 佛法修行,世間也有。如要準時起牀,在每天睡前作意,預計要睡多少?幾點起牀?
  • 要記得師父教誡,沒有猶豫。要事前練習,聽法時專注,思惟聽聞勝利,斷三過、具六想
  • 在事前練習,正聽時照要求練。事後思惟,做到的隨喜,沒做到想哪裡沒做?如此如法,佛菩薩會有加持,進步比自己想像快
  • 336講「只要不間斷地學習,長時間地聽聞經典、長時間地去觀察它,這個習氣肯定不會越來越嚴重,它一定會處在一種被削弱的狀態。我們的功夫進展得慢,但是有一天翻轉的時候也是很驚人的。」
  • 「再說一句:只要在這個班裡邊不停止地學下去,你真的覺得你不會變嗎?很多人都變了,為什麼你不會變呢?一定會越變越慈悲的,越變心胸越開闊,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對自我認知深刻的依靠的點就是依據經典啊!依靠經典我們才能看清自心啊!」
  • 之前有僧團法師求出家,師父問其想出家因緣,仍為居士的法師說,自己在慈心做了兩年義工,之後去水果攤,發現自己一直挑比較小、比較差的水果,很震驚自己的習慣。因早期慈心推動沒有很順利,而要鼓勵大家接受,同修把賣相比較不好買走,以讓福友買比較好的 
  • 法師發現在好環境,可以翻轉得更快,而在僧團可以改變得更快

Q5:在聞思進不去時,想到其他的事,突然覺得心飛走,剎那發現自己不要修行、不要經教的現行。因覺得聞思也無法幫助自己想成辦的事。此時想到法師提到老師說要寫修信念恩,但法師想到自己很忙而有所推託,其後因憶念師長,而效率大增。自己想到這裡,聞思就得以進入。自己學廣論這麼久,也是有不要經教的現行。從師父說經教是最好的指導,想到每天如能這樣做,心緒會很不一樣。這是最近的心得

A:

  • 師父在前面解釋「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師父說開始學用不上,但不代表不是最好指導
  • 眼前也是,但學了不是馬上用得上。如世間小孩讀書,一邊念書,一邊生活會有問題無法解決,這跟讀書沒什麼關係,但為何選擇讀書?因為將來出路比較好
  • 類似的心態,佛經祖語最好指導,不能放棄,因不能放掉將來最好的路
  • 佛經祖語,是無限生命、眼前最好指導
  • 佛陀一切遍智,說任何法,用慈悲智慧,關注所有有情,包含過去現在未來,是最好的引導
  • 凡夫難體會,但這是佛陀說法的特徵,有此信心較能得佛法好處
  • 335講師父提不要當文字,上師說會有今勤瑜伽多寡聞,廣聞不擅於修要的雙重過失
  • 因不會觀察現行背後見解,不了解正確見解以正破邪,因當成文字而無法這樣做
  • 學了經典,但無法覺察現行背後的見解,這是廣聞不擅於修要
  • 如當成文字,未來則會多寡聞
  • 「有的人就說:「啊!那我現在年齡大了,就往生極樂世界。」他認為往生極樂世界不需要學經論,其實這個是未見清淨依據的喔!這種說法。那你看看我們的心裡還有沒有這種宗?想要修行的時候就是不要經教,有沒有這種宗?」》今勤瑜伽多寡聞
  • 雖然《廣論》都學了這麼多年了,有的人講起來是頭頭是道,但是心裡有這種嗎?這是一個問題——提到來世要去哪兒的問題,大家依不依靠經教? [07′55″]」》廣聞不擅於修要
  • 這是今勤瑜伽多寡聞及廣聞不擅於修要的雙向問題
  • 對治之法:依師軌理、聽聞軌理要好好練習
  • 「看佛經:啊!煩惱突然煙消雲散了。我們會直接地感受到這個經典作用到內心上的時候,真的像斬斷煩惱的一把劍一樣非常地俐落!劍起、劍落,煩惱的續流就斷掉了,突然就變成一個很歡喜的狀態,這正是經教在我們生命中的偉大的作用。 [02′00″]」

Q6:335講「這一段也有好幾層」,要如何找到這幾層?

A:

  • 貼緊師父原文
  • 「本論一開頭的時候,就特別說明現在講修行的人,不要經教的;講經教的人不要修行的。」為什麼?
  • 「那我處處地方現在,近年來尤其特別感受到」
  • 「那個規矩是越多,這個團體是越弄得四分五裂」
  • 「本論給我們很好的指授,很好的指授。」
  • 「在這裡我鼓勵也建議大家,不要把它看成文字」
  • 「他沒辦法身體力行的話,他暫時不要學這個」
  • 「先應該退一步,把他的基礎建立好」等

Q7:學者想是淨土好?娑婆世界好?世間報酬率高、風險也高,淨土報酬率低,但比較穩當。自己不知造了多少惡業,要如何抉擇比較好?發菩提心的願心,要三大阿僧祗劫而成佛。在淨土沒有逆緣如何修菩薩行?

A:

  • 大小乘共通原理。抉擇大乘或修小乘以解決自己死生輪迴?
  • 自己輪迴解決不是很好?為何要走大乘?為何向上走希求成佛?
  • 關鍵從自己感受、經驗出發,輪迴解決要再做什麼?
  • 重點在大小乘,不在感受,而是相信更有完整經驗的人
  • 佛說要走成佛之路,否則損失太大。直到發菩提心、成佛才能想像
  • 多年前,法師去紐西蘭,有千年大樹。看到大樹,想到上師喜歡大樹的莊嚴。 突然看到上坡路,想到要再往上走?有人從上面下來,說有四姐妹的大樹,四棵連在一起。因為有人如此說才耐著性子爬,果然看到更勝山坡下已經看過的大樹
  • 沒有跨進大乘,沒有辦法想像。抉擇只有相信佛陀,因其對離苦得樂可以究竟
  • 淨土與娑婆也是在此。大師教法特色在五濁惡修行進度快,風險低
  • 依師八勝利「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終不缺離大善知識,不墮惡趣,惡業煩惱悉不能勝,終不違越菩薩所行,於菩薩行具正念故,功德資糧漸漸增長,悉能成辦現前究竟一切利義,承事師故,意樂加行悉獲善業,作自他利資糧圓滿。」
  • 依止大師教法、師長,收穫最大,風險最小
  • 依過來人而不是依自己的感受,其差距不止一百年
  • 初地菩薩可依意願到佛土承事供養,位次在淨土,但可以在不同世界修行
  • 當各有好處,要抉擇最好最直的路,才是大師教法特色
  • 早一秒成佛和晚一秒差距很大,如國庫等大型金融工具,操作早一天和晚一天,利益差距很大。更何況成佛的利益

Q8:初學修行者要有正念正知,但常不自覺有貪瞔癡,要如何提升向內看的覺察

A:

  • 從認真聽開始
  • 法鏡內照,要覺照,法鏡要擦亮
  • 聽聞軌理、依師軌理要做好。聽法不止聽概念,也有佛陀、師長修行業力的加持,聽聞好可以領納 》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如上師
  • 另要刻意練習,聽聞前提醒自己,如上述起牀鬧鐘

Q9:師父說有規矩,但對規矩爭論不休。如持戒守規矩,和有彈性不要執著,如何思辨?

A:

  • 建立在正確認識基礎
  • 如生病時,醫生說什麼什麼不能做,或如疫情要戴口罩,這是有經驗者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如願意做做才有更大的自由
  • 向內調伏,在善知識十種德相。自己內心的狀態如野馬亂造業,要調伏野馬,讓馬照著方向,如此帶來的快樂會更多
  • 如此做,當下不吃虧 》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
  • 而念念正皈依法,當下功德就很大,且累積功德、淨除過失很快

法師結行開示

  • 上師、師父、宗大師,真心想解決眾生苦不論環境多麼困難。師父在漢地沒有人了解宗大師、不解藏地教法時引進大師教法;在眾人不理解時,建立慈心、里仁事業
  • 上師在師父示寂後,在千里之外建立教法。2017流言時,加入五大論、現觀中觀的課程,這一路歷程,都是上師、師父、宗大師,觀視眾生苦,為解決眾生問題,不論外界看法。
  • 今年用線上營隊以幫助眾生,如此決心沒有變,這是師長心續傳承給我們的勇氣,而我們也是被此勇氣拯救
  • 不用擔心這是沒有使用過的形式。五月開始受疫情衝擊,眾人凝聚心力把大師教法,在危機中讓有緣眾生得以接觸無限生命,得以接觸最明顯、光亮的教法。要為自他造就善業、成就功德。要提起心力,不論結果,如此心力發的很好
  • 老同學事業有成,學法認真,新同學可以效法。1999 班的精神可以往下傳
  • 法四殊勝,由此四特點,介紹廣論法之殊勝,對此多一點了解,很慶幸自己可以值遇大師教法,而因無法確信才會有自己的執著。從法的四種殊勝,要反省自己的執著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