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10623 暇滿(四)

2021-06-23

20210623 暇滿(四)

依法調心

老老實實修行

全廣II 33606:11- 07:06

        所以這個時候才能有一個佛教徒的擔當,這個擔當是什麼?就是我的煩惱不要嫁禍於別人,我的煩惱我自己清楚,不要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都說別人的錯,什麼事情不順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話,我們就把我們生命苦樂的關鍵都交給別人掌握,別人做好了我才能快樂,別人做好了我才能成功,別人做不好我就失敗。但是自心的煩惱卻不是這樣算的,自心的煩惱就是要自己做多少功夫、消多少業障,一筆、一筆算得很清楚的,完全不會模糊的,也不會欺誑的。 [06′48″]

  所以在這一點上,還是希望大家能夠 – 有一句話叫「死盡偷心」,作一個老老實實的修行人。就是要根據經典來調伏自己的煩惱,一定要改掉遇到什麼事情就趕快抱怨別人的這樣的一個習慣。 [07′06″]

老師的叮嚀

l一個佛教徒的擔當 – 自己的煩惱不嫁禍於人。 

l自心的煩惱就是要自己做多少功夫、消多少業障

l死盡偷心,老實修行。

l根據經典來調伏自己的煩惱!

死盡偷心,老實修行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發心,是現在最用心的銓釋,跟著佛陀一起學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暇滿人身多美好 

温故知新

這是個爬坡,爬坡是不輕鬆的;掉下去很輕鬆,但是也沒命了。

全廣二 265講   03:41- 04:39

  • 他圓滿前四現在不具,但有隨順

回家功課

第二思惟暇滿利大。(廣論 P 60LL3)

是故應當作是思惟,我今獲得如是妙身,何故令其空無果利。(廣論 P 61L7-L8) 其中「思惟」二字最重要

1.師父說這兩句中那兩個字「重要呀」

2.師父為什麼說豬及螞蟻是善知識?   

(手抄#4 P 205-208) (手抄#4 P 214-215)

暇滿利大  / 如俊法師

  • 法師給予我們當頭棒喝

《喻法》中云,「蟲禮騎野馬,藏魚梅烏食。」象徵暇滿難得

  • 蟲禮:蟲長時在土下,一次爬上來,上來還知道禮佛
  • 騎野馬:破腳的人,野馬一下,竟能騎到馬上,象徵人身難得
  • 藏魚:藏地沒有海產,有一藏人可以吃海鮮,太難得而把喉嚨綁起來,而想吃更多
  • 梅烏食:小孩把糌巴藏在背後被狗吃掉而大哭
  • 均象徵暇滿人身難得 

廣論小學堂

  • 500萬美金的房子的喻,是要告訴我們什麼?  手抄#4P206 可看不可用的房子。有法不學,太可惜
  • 什麼是比「一腳門裡,一腳門外」更嚴重?手抄#4P212。連門在哪裡都不知道
  • 真正傷害我們自己的是?手抄#4P216。自己才會傷害自己,自欺
  • 「數數修」是怎麼修?手抄#4P21。思惟修。
  • 師父說正確的了解後要如何做?手抄#4P230  。從聽聞而來的正知見、正思惟、 正精進
  • 師父說什麼是「時中眠」?手抄#4P233 。 在無明大夢癡癡呆呆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乙二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是「已經親近」,要檢查是否成為自己道的根本

          丙一  於有暇身勸取心要

          丙二  如何攝取心要之理

P62LL1-P63LL4 

第三思惟極難得者,~ 作惡豈善趣。

  • 難得之喻
  • 如是難得之因
  • 修暇滿因者稀少
  • 於惡趣中亦廣造新罪之理
  • 作意此等所緣行相之理者
  • 修此所緣行相之功用者
  • 以四特法修持之理者
  • 另說劣慧者修持之理:不要認為自己很充足,自己還是慧力淺薄

第三思惟極難得者。 (一、難得之喻)如是暇身如《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復生彼者,如大地土,從彼死沒生善趣者,如爪上塵。從二善趣死生惡趣者,如大地土,從彼沒已生善趣者,如爪上塵。」故從善趣惡趣二俱難得。         第三思惟暇滿極為難以獲得。(一、難得的比喻) 這樣的閒暇,在《事教》中說,從惡趣死後又再次投生惡趣者,就如同大地的塵土,從惡趣死後投生善趣者,則像如來以手指尖沾取的塵埃;從人天二種善趣死後而趣向惡趣者,像大地的塵土;從這二種善趣死後又再度投生善趣者,如手指尖的塵埃,因此無論從善趣或惡趣而言,都難以獲得。

 (二、如是難得之因)     若作是念,彼由何故如是難得,如《四百頌》云,「諸人多受 行,非殊勝善品,是故諸異生,多定往惡趣。」謂善趣人等,亦多受行十不善等,非勝妙品,由是亦多往惡趣故。又如於菩薩所,起瞋恚心,一一剎那,尚須經劫住阿鼻獄。況內相續現有往昔多生所造眾多惡業,果未出生,對治未壞豈能不經多劫住惡趣耶。 

(二、難得的原因)   若想:「為什麼暇滿人身會如此難得?」其原因如《四百論》所說:「人們大多數都造作非殊妙的業 – 不善品,偏重於勤行不善,因此凡夫大多數在命終之後必然走入惡趣。」即使是善趣中的人類等,多數也都大量造作十不善等非勝妙的品類,這也導致走向惡趣。又如,我們若對菩薩生起一剎那嗔心,尚且要感得經劫處在無間地獄,何況自心相續中,仍有許多往昔多生造集的罪業還未感果,而且未以對治法破壞,豈能不歷經多劫久處惡趣?

無間地獄: 又作阿鼻地獄。位於贍部洲地下二萬由旬處,墮入此地獄的有情,受苦無間。

(三、修暇滿因者稀少)  如是若能決定淨治往昔所造惡趣之因,防護新造,則諸善趣 雖非希貴,然能爾者,實極稀少。若未如 是修則定往惡趣。既入惡趣則不能修善,相續為惡,故經多劫,雖善趣名亦不得聞,故極難得。 《入行論》云,「我以如是行,且不得人身,人身若不得,唯惡全無善。若時能善行,然我不作善,惡趣苦蒙蔽,爾時我何為。未能作諸善,然已作眾惡 ,經百俱胝劫,不聞善趣名。是故薄伽梵,說人極難得,如龜項趣入,海漂軛木孔。雖剎那作罪,尚住無間劫,況無始生死,作惡豈善趣。」 

 (三、修持暇滿之因的人稀少) 雖然如此,但如果能夠確定淨除往昔造

集的惡趣因,並且謹防新造的機會,則善趣並不稀貴(能防護自己

不造新因,便肯定可以生於善趣。) ,然而能夠這樣做的,卻極為稀有。如果不違樣做,就會往赴惡趣:到了惡趣,則不能修善,將持續的造惡,因而在許多劫中,就連善趣之名都聽不見,所以人身難以獲得。

如《入菩薩行論》說:「以我這般所作所為,連人身都無法獲得。如果不能獲得人身,就只有罪惡,毫無善業。當有機緣能行善,而我卻不修善,一旦被惡趣的痛苦徹底蒙蔽,那時我還能做什麼?如果未奉行眾善,又造集眾多罪惡,縱然歷經百千萬劫,就連善趣之名都聽不到,宛如烏龜的頸部要碰巧能穿過漂流大海中的軛木孔洞一般困難。一剎那間所造的罪惡,尚且要經劫久處無間地獄,何況無始輪迴以來造集罪惡,怎麼能前往善趣。

每天早上起床時

1.效學祖師大德自問:

「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手抄#4 P 224)  對現在的我,有什麼意義?

2.效學師長殷重晨起發願

討論題

當下發生的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所做不能影響現在嗎?

我憶念珍持暇滿人身, 對現在的我有什麼好處?

  • 同學分享:
  • 往自己身上修,很多事情到了教室口才不好,因為要往內修。以前讓他人有壓力,達到自己的目的為目的,現在會考慮話說會傷人,就不要說而自己承受。自己學到、看到、模倣,要自我沈澱,現在比以前好很多。
  • 現在所做除影響未來,能否影響現在?很害怕地震,有地震會跳起來走動以克制自己的感覺。現在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可以影響心境,即便不能影響結果
  • 以前所造之業,是現在所嘗之果。如有人對自己的好惡,都是過去造成。學習而有不同的思惟的方式。現在所造之業,其因也會有其未來果報。現在所造對現在就會有影響。如有善的力量,自己當下就無法大聲而有所改變,會有善的漣漪,讓可能的衝突化解。現在一點點的因,在無限生命中會累積感果。無時無刻要想到要用暇身修行。之前的漫畫,有濟公每天去地獄的體會。自己會警惕平常的作為。要會跟,不要跟丟就好
  • 當下發生的是果,和過去有關,是自己所造。現在所造是新因,也會影響現在。如同修是同行助伴。法鏡內照要看到自己現行背後的見解。如廣海明月女居士的公案,看到自己現行背後的見解,可以影響到現在,進而影響到未來。
  • 憶念已得暇滿人身乎?對自己有很多好處,如有暇滿身,可以看經書、聽聞,也會影響未來。用善影響未來,讓自己再得人身
  • 班長引導:
  • 以前把心力、好脾氣都對外,現在要放在家人身上

老師怎麼說?

問題敘述:

有一個問題困擾我很久。根據我所學到的業果道理,從因到果是需要時間的,只有重大的業才能現世感果。所以我比較傾向於認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只能對比較遠的將來,甚至來生產生作用,不管怎麼做對現在好像起不了什麼作用。難道我們當下發生的一切只跟過去有關係嗎?現在的所做所想真的不能影響現在嗎?恭請釋疑。感恩!

老師答問:

        你說這個問題困擾了你很久,覺得從因到果的時間的等待,聽起來是令人煩悶。你說:「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好像只能對比較遠的來生、將來起得了作用,不管怎麼做,對現在好像起不了作用。」我想問說:你拼命努力了,現在改善不大,是吧? 

       說:「難道當下發生的一切只跟過去有關係嗎?」還跟未來有關係,前念後念都有關係,不是只跟過去有關係,甚至你的當下的一念會影響到自他,影響層面滿廣的。 

        你還說:「現在的所做所想真的不能影響現在嗎?」我覺得可以影響現在。我們現在討論一下。 

第一、不管怎麼做好像對現在都起不了作用,這肯定是不周遍的。請問:你想改變的是外境還是內心?如果著眼於改變內心,業果法則對內心當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當前種下一個樂因,到底能不能改變今天的生活呢?比如我早晨起來,我要提持我的心力,希望我今天所遇到的一切都抱持著感恩的心、學習的心,這對我今天有沒有影響呢?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都是在內心操作的,要先讓自己的內心,符順於良善的動機和加行,持續做下去。內心一定會改變的。 

再比如說,要累積一個超大的福報,它的感果速度很快,那我想問說:你沒有辦法累積一個超大的福報嗎?因為累積一個超大的福報,我們所求的就有可能實現。那麼累積超大的福報的作法有多少種呢?首先一定是「作已增長業」,你去看〈深信業果〉那一章,比說說具足心清淨、加行清淨、田清淨,然後一定要對具力業門所作。 

比如說對上師三寶修信、聽聞思惟空性,還有發心去除一切有情的頭痛,孝順父母,這都是猛業,有的就會當生感果。 

如果想要看到自己所做所想能影響現在,請先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你內心的念頭是你的現在嗎?一定要從纏繞自己的負面思路中成功掙脫。這是改變現在的第一步。有著急嗎?有打擊自己嗎?那麼要停止著急、停止否定自己,怎麼停止呢?及時發現,發現了之後就要深呼吸,祈求或聽全廣都可以。當你從綑綁你的負面思路中掙脫,也許你就實現了你所做所想影響現在、改變現在。 

應該不是「也許」,是「就是」。 

請問:而你真能改變的,難道不是你自己的心嗎?不是你的心裡正在進行的一切嗎?改變那個方向,結果就會改變,千萬不要忽略自己內心的造作,那才是我們唯一能把握的東西。 

加油!一定要加油!請問加什麼油?加正念的油!  

  • 老師永遠知道我們的心在想什麼,要加正念的油
  • 把健康、幸福傳遞到社會,創造善的漣漪
  • 推薦大家蔬食一周,一起素素看
  • 每個善行都可能影響下一個善行,當下就有力量
  • 6/29 (二)法師大課,18:20上線

七月七日(三)
我們一起線上廣供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6/24 – 07/07:

【 「暇滿人身寶,難得而易失,得已應善修,莫令空無果。」 】( #4 P224 L4,P282 L1)P224L5,P281LL2-LL1

每週一句 06/17 – 06/23:

【 如是觀待若增上生,若決定勝,義大之身,

     若不晝夜殷勤勵力此二之因,而令失壞,如

     至寶洲空手而返,後世亦當匱乏安樂,莫得

     暇身。若不得此,眾苦續生,更有何事較此

     欺誑,應勤思惟。 】( 廣論P62 L5 – L7)   正知見、正思惟、正精進

 廣論原文(P63LL4-P64L7)

若作是念,~ 應勤修學。

(四、於惡趣中亦廣造新罪之理者)若作是念,由受惡趣苦盡昔惡業已,仍可生樂趣,故非難脫也。即受彼苦之時,時時為惡,從惡趣沒後,仍須轉惡趣, 故難脫離。如云,「非唯受彼已,即便能脫離,謂正受彼時,復起諸餘惡。」

(四、在惡趣中也會大量新造罪惡的道理) 如果心想:「承受了惡趣的痛苦,就能消除往昔眾多惡業,繼而再度投生善趣,所以脫離惡趣並不困難。」但我們在惡趣受苦之際,也時時不斷造惡,因此雖從惡趣死去,仍然必須再轉生惡趣,所以難以脫離。如《入菩薩行論》言:「僅承受這些之後,並非這樣就能解脫,因為正在承受往昔所造宿業的苦果時,仍然又會生起其他罪業。」

(五、作意此等所緣行相之理) 如是思惟難得之後,應作是念,而發欲樂攝取心要。謂若使此身為惡行者,是徒耗費,應修正法而度時期。如《親友書》云,「從旁生出得人身,較龜處海遇軛木孔隙尤難,故大王應行正法令有果。若以眾寶飾金器,而用除棄吐穢等,若生人中作惡業,此極愚蒙過於彼。」《弟子書》中亦云,「得極難得人身已,應勤修證所思義。」  

(五、作意這些所緣行相的方法)如此思惟難得之後,應心想:「若放任此身作惡,是極大的浪費,應該要善用此生光陰,修持正法。」而生起受取心要的欲求。 《親友書》提到:「比起烏龜遇到漂流大海中的軛木之孔 ,脫離畜生而獲得人身更是困難。因此,大王!應該行持正法,令此生能取得豐盛成果。比起將珍寶綴飾的金器用來盛臭惡的吐穢物,投生為人卻造作惡業,更是至極愚癡。」 《弟子書》也說:「獲得了極為難得的人身,應當勤奮,去成辦心中所思惟的目標。」

(六、修此所緣行相之功用)   此又如大瑜伽師謂慬哦云,「應略休息。」答云,「實當如是,然此暇滿,實為難得。」又如博朵瓦云,「如昔坌宇有一雕房,名瑪卡喀,甚為壯麗,次為敵人所劫,經久失壞。有一老人因此房故,心極痛惜,後一次聞說其房為主所得,自不能走 ,憑持一矛逶迤而至,如彼喜曰,今得瑪卡喀,寧非夢歟。今得暇滿,亦應獲得如是歡喜,而修正法。」乃至未得如是心時,應勤修學。

(六、守護修習這些所緣行相的功用)又如大瑜伽師(種敦巴尊者)對慬哦瓦說:「稍稍歇會兒。」慬哦瓦大師答道:「確實如此!然而這個暇滿身實在難得啊!」又博朵瓦大師曾說:「往昔坌宇有一座碉堡名為瑪卡堡,相當壯麗,被敵軍佔據後經久失修而損壞,有一位老人為這座碉堡深感痛惜。後來有一次聽說此碉堡被收復,他明明已無法行走,卻仍拄著一根矛,步履蹣跚地走去,並說:『如今獲得瑪卡堡,不會是夢吧!』同樣的,我們也要為獲得暇滿而歡喜,而且用這樣的心修持正法。」應該修持直到獲得這樣的心。

  • 歡喜看到自己有暇滿人身

PENGUIN ESCAPES KILLER WHALES

回家功課

1.溫習《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竈神記》(手抄#4 P 241)  

2.佛陀在舍利弗尊者監工建孤獨園時為何現出笑容?(手抄#4 P 249

經典是我們的明燈與日輪

再說一句:只要在這個班裡邊不停止地學下去,你真的覺得你不會變嗎?很多人都變了,為什麼你不會變呢?一定會越變越慈悲的,越變心胸越開闊,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深刻。對自我認知深刻的依靠的點就是依據經典啊!依靠經典我們才能看清自心啊!所以經典是我們生活中像明燈一樣,或者像日輪那樣光明的存在,沒有這樣的光明,我們是看不清內心的取捨的。 [08′10″]

所以禮敬所有的法寶,禮敬宣說法寶的善知識、所有的傳承祖師們!希望大家好好地珍惜佛經的一字一句、論典的一字一句,因為它確實是解脫乃至成佛的唯一的依靠!就是像一個路一樣,如果沒有這個軌道,我們是無法走向解脫,乃至一切遍智的果位,都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好好地珍惜呀! [08′43″]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