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7 如俊法師大課第317, 318講
讚頌「黝藍悲水」
啊
黝藍悲水 長長長養
蘊出空性 花芬芳 花芬芳
千葉難行的花瓣 妍開妙行的燦爛
心王寶鏡的慧光 去除了纖毫塵染
去除了纖毫塵染
偉麗沉宏的寶座 金光晃耀的聖尊
萬福莊嚴的威猛 引領群蒙至彼岸
引領群蒙至彼岸
白蓮花 白蓮花 引領群蒙至彼岸
引領群蒙至彼岸
心之勇士
117則[耕耘內心的完美世界]
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在指示我們如何開展內心前所未有的世界,我們老想追逐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卻荒蕪了自心美麗的田園。
如果能夠學會探索內心,就會發現內心的世界比外面的還要美妙、還要豐富多彩!
- 「經典上的每個字,都在指示我們如何開展內心前所未有的世界」法師多年前進僧團,聽師父講法華三部的無量義經,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師父說佛所說每個字都有無量義,每個字都有無量無邊的內涵,其後,聽師父講法,態度也就不一樣
- 現在學五大論相關教授,會講的更清楚。佛身語意中任何微塵,含全部佛身語意功德,這在經典上有很多描述
- 如佛講法華經前法座前後微塵都會發光,並化現無量無邊的化身佛。又如佛示現神變降服外道六師,當時一個公案是佛用齋後的牙籤,放到地上便化成大樹,每一枝葉的末端都會發光,且光的末端有化身佛,照耀無量眾生,因任一微塵,含佛身語意所有功德
- 「我們老想追逐外面的色聲香味觸,卻荒蕪了自心美麗的田園。」因我們的注意力習於撲向外境,無法發現內心世界。而要對治,必須趨入經典。要向內觀察,向內調伏,才能受用經藏的美好
- 法師出家前,在內地照顧祖母並在大學教書,當時有時間看母親的廣論160卷手抄,讀到業果時,法師有深刻、震憾的領悟。由業果,理解無限生命的過去現在末來,是當下這一念心要負責,而此真相只有佛講出來。結論是,生命不拿來、時間不拿來學佛,做其他事是浪費,法師下定決心出家從那時開始
- 「如果能夠學會探索內心,就會發現內心的世界比外面的還要美妙、還要豐富多彩!」如何探索內心?如何按經典探索?
- 上師、師父開示聞思經典和親近善士連在一起,沒有善知識解說經典,按自己理解會差十萬八千里
- 如面對境界生起感受時,要用師長依經典教導的教授來衡量感受,而不是用感受衡量境界
- 師長教授、法有加持的業力,幫我們向內觀察。得此,才能探索內心,才能發現內心的世界比外面的還要美妙、還要豐富多彩
- 止觀初探上師錄了半年,新同學也要重覆聽、重覆學。透過止觀、定慧,在戒的基礎下,煩惱現行、習氣種子可以被對治
- 現代人內心不易控制,情緒管理很難,因動盪太多,難得平靜。同樣地,五濁惡世,自他煩惱粗猛,透過止觀調伏、對治,前有戒的基礎,向內觀察、修行,內心世界較之外面世界美妙、豐富多彩
- 依止師長、聞思經典是一致的
- 師父在園區養病時,有以前師父弟子向師父懺悔,提到自己喜歡讀經典,但沒有把師父教誡放在心上,不認為依止師長、聞思經典是一致的,現在慢慢了解依止師長和聞思經典不能分開。由於覺得自己走錯了,因此,向師父懺悔。對弟子殷重的祈白,師父回覆「以前全在浪費時間」但該弟子習氣難改,之後也沒怎麼改,有些可惜
- 養成向內觀察的習慣,而經典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比外在境界更美好的事,這也是學佛可以幫助他人的地方
- 法師想出家的因緣。法師當時在過年前,法師的母親知會在香港普明院尼眾道場有辯經學院洛桑老校長講法,而師父也在,法師母親要法師去香港聽,因此法師有三天和師父一起聽
- 由於自己是很新的廣論學員,不懂規矩。每天師父聽完洛桑老校長的法,中午會回到普明院的下院(因該寺院尼眾道場)休息研討。第一天師父跟法師聽完法,下半山腰,準備研討今天的課程,法師自己因不懂法師寮房居士不可以進去,自己也傻傻地跟去半山腰,一起加入研討。第一天有法師覺得怪怎麼會有居士跟來,第二天身為居士的法師又跟去,直到第三,如淨法師跟法師說,是不是該居士吃晚餐?加上其他法師也要身為居士的法師去吃晚餐,而法師上山才被提醒不能這樣做
- 法師對這三天的印象很深,因認真聽法、跟法師研討,等三天時間到了,法師要回台灣。到山下沙田火車站準備去機場時,沙田是火車站、地鐵站,很繁華,因聖誔節剛過、農曆新年快到,法師看到很多人狂歡,感覺很不真實,像走進夢境中。法師覺得為何以前沒有感到世界有問題?回台後,法師在鳯山寺住了一個月,之後就出家了
- 認真聞思經典後,外在世界和聞思經典是不能比的
希望新生
第117則 「全心關注他人」
真正想生起菩提心的時候,就會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為他人拼盡全力。如果自己對他人的問題有所保留,沒有想盡辦法去幫忙,就會覺得遇到這個人卻沒有徹底利益他,心裡會非常過意不去。
- 現在真的想要生起菩提心?想要生起菩提心是個難題,其牽涉道次第架構
- 要想到菩提心的殊勝勝利和好處才會想要趨入
- 勝利和好處:現前增上生,一生比一生好;究竟決定勝,最後得成佛果位,自己離開死生輪迴痛苦,也幫眾生離開
- 現前增上生是下士道;究竟決定勝是中士、上士道
- 要生起菩提心,透過學習菩提心勝利、我愛執的過患
- 現在還沒要發菩提心,會覺得這一段蠻遙遠「會非常在意自己有沒有為他人拼盡全力。如果自己對他人的問題有所保留,沒有想盡辦法去幫忙,就會覺得遇到這個人卻沒有徹底利益他,心裡會非常過意不去。」
- 偶而發一點心可以,偶而拼一下可以,但在無限生命中這樣做不可能
- 一個偶而發心的案例:美國有兩個四歲雙胞胎,想得聖誕節禮物。他們把想要的禮物寫在紙上,並綁在汽球放到天空,想送到聖誕老人那邊。結果這個氣球飄到另一個州,掉到一個人家裡,這個人看到紙條,一時興起想滿小女孩的願,上網請人查兩位小朋友家裡的地址,查到後,便把聖誕禮物寄到小女孩家裡,之後更和太太跨州把一隻小朋友想要的狗送去
- 或許偶而一時興起幫助他人的心,但表示心有這個能力,可以完全為他人付出
- 現在雖然和自己離很遠,但要知道師長有菩提心,他們就是用這種心態對我,師長想為他人拼盡全力
- 如師父在園區養病時,身體很弱,能講的話只有幾句。當時製氧機故障,工程師來修理時,師父對工程師講了很多話,如說新世紀飲食等。當時工程師心不在焉,應沒有聽進去。事後,師父說,知道他沒聽進去,但先為他種下種子,日後自己或他人生病時,可能會想起我這些話。這是師父拼盡全力,把重要可以接引眾生的話,為眾生宣說
- 師父至印度請法很辛苦,當時發高燒到印度,從德里機場一整夜到達蘭沙拉不敢喝水,因怕供養的東西如果下車如廁會被車子載走。之後師父先去仁波切的中心,由於當時漢人很少,師父在中心等一整天,沒休息,沒人給水,這也是為眾生求法拼盡全力
- 師父圓寂前去大陸託赴上師也是拼盡全力。當時師父在飛機上測血氧濃度,一般應不會低於 95%,師父如吸氧會有 95以上,但當時測只有 60幾,不過師父看起來還好,也跟旁邊的弟子說幾句話。等見到上師,師父才說一路都吸不到氣,一路都很難過。因師父修練很好,我們看不出來
- 師父典型就是為眾生,把我們託給上師,沒有為自己有所保留。而上師也是,承擔師父所託也是拼盡全力
- 上師最想出家,想隱居閉關,因有很多傳承師長,如小阿克說上師學五大論、閉關他都可以指導,但師父不要上師出家,因要上師帶領僧團。也沒有讓上師學五大論。上師最想做的都師父都沒讓上師做。上師所做於漢地前所未見,挑戰壓力也前所未見,而上師也是拼盡全力
- 新冠疫情下,上師示現病相,但上師選擇開講止觀初探,此慎重程度超過錄全廣。錄止觀時會清場,注意燈光手勢,為的是幫助大家學法
- 上師準備經典不遺餘力,著墨著怎麼講,內容要有經祖師、經典教授為依據,會就內容和譯經院法師討論好幾天
- 年初上師示現嚴重病相,仍堅持講止觀初探,這就是生起菩提心,要為別人拼盡全力。師長正如此對我,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師長的用心,進而對師長佛菩薩觀功念恩。我被如此救,也只有如此做,否則無以回報
- 上師錄全廣,甲二法殊勝處。上師強調,希望大家做好預留。過去上師帶居士研討班的方式,就是要居士做好預習。先聽師父開示,再聽上師開示並和師父開示比對,如此印象比較深
- 要先熟師父開示。對師父原文要很清楚,熟到不看手抄也能答出來,再對比上師開示
- 不止如此,對師父開示熟悉,要到隔天對境時仍可記得
- 上師當時帶大班,小班有班長會先預習研討三次,等上師開講再比對學習
- 照這個方法學習全廣,讓法師很震憾,因為上師講的內容比我們深刻太多。
- 連貼緊原文,上師都比我們貼緊太多。上師說「如果所說沒有超過你們原先的理解我就不講」如此預習,正聽時收穫更大
- 當時被上師親自帶領的居士,應是生命裡最輝煌的記憶吧!
- 造論圓滿三因,廣論P7S2「如是造論,光顯能仁所有密意,復有三種圓滿勝因,謂善所知五種明處及具教授, 謂從正遍知展轉傳來,於其中間善士未斷修持彼義扼要教授,並得謁見本尊天顏,獲言開許。 此等隨一雖能造論,然三齊具極為圓滿,此大阿闍黎三皆備具。」
- 五明:內明、醫方明、工巧明、聲明、因明
- P8「顯示法殊勝中,法者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依怙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厥為《道炬》。」廣論依菩提道炬開展解釋
- 廣論P50L7「若善說者為善聽者宣講演說,如法會中所變心力,暗中獨思難得生起 。」營隊中說、聽會有特別效果
- 十方恒河沙數有情對佛塔的供養,比不上一個人對般若經讀頌受持、為人演說
- 營隊是宣說般若的營隊,參與功德很難稱量,因此很有價值
Q1: 本尊是我們修行的某一尊,是本師?是我心中的信念?
A:
- 本尊,是佛陀在密教中示現的。
- 化身佛是隨眾生業感顯現,如釋迦牟尼佛在世界示現80年且示現示寂。報身佛則是三大阿僧祗劫修得圓滿的業,無量光、無量壽 、無量威神力
- 本尊是報身佛
- 顯教:化身佛
- 密教:報身佛,作用比化身佛強大很多
- 化身佛、報身佛的差別,如都叫管家,但總統府管家和一般家裡管家不同,其作用不同
- 本師是根本上師,是最主要依止的師長
Q2:學佛,佛陀是佛教本尊。這裡邊說主尊度母,度母就是指佛教的本尊,主要是白度母和綠度母。 [03′51″]
A
- 本尊用在密法中
- 度母是觀世音菩薩化身,觀世音菩薩久遠劫已成佛,只是示現菩薩相
- 經典中提稱念觀世音菩薩,其功德超過稱六十二億恆河沙數菩薩名號,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大悲的總聚體
Q3:綠度母主事業,因是師父、上師的事業,才會有此念頌度母咒的計劃?新同學問到咒語意涵和殊勝處為何?有人做七支供養,可以也把此放在七支供養計數中?
A:
- 念度母咒很好,因綠度母是佛法事業本尊,可以加持佛法事業圓滿
- 白度母可以遮除壽命的障礙,求長壽
- 師父的師長要大家多念綠度母咒,因此可以多念
- 咒有總持之意。威力含攝佛法全部內涵,所有咒語都有此威力,當然看個人修持而有不同效果
- 普賢行願品,把散文偈頌都念完再記數
- 親人往生,上師要大家多頌心經和普賢行願品
- 其中有一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 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 。」
- 是最殊勝的淨罪集資
Q4:啟白三寶,什麼是正確啟白?正確方式是?啟白和啟求是?
A:
- 「就這一點,我也曾經問過我的好幾位上師,說:「這個皈依學處裡真的每件事都要啟白嗎?」實際上,真正守得精純是要每件事都要啟白。因為你會覺得:哪有一件事是不得到佛的加持、不得到善知識的加持,能靠我自力成辦利益眾生的善行呢?」
- 有一年好像已經有CEO營,和企業營一起,效果蠻好。當時法師帶完義工結行,收到義工的字條,說到這次護持時,想跳樓自殺,但最後沒有做,這是師長、三寶、佛菩薩、本尊的加持。因為世間成辦最小的事,都涉及無量無邊因緣,不是凡夫可以了解、掌握
- 如新冠病毒,現在印度很嚴重(幫印度眾生回向),起源從某個地方,但有太深、太廣,看不清的緣起「哪有一件事是不得到佛的加持、不得到善知識的加持,能靠我自力成辦利益眾生的善行呢?」
- P113L6「第四,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因緣太深、太廣,不是凡夫可以關顧,要祈求我可以如法去做。眾生內心生起善法,要有諸佛法身加持,作為增上緣,如陽光、空氣、水
- 棄捨世間諸餘方便,不是不做世間,只是世間事只能作為助伴。不要把主輔弄顛倒
- 「像一個孩子一樣,什麼自己的行為都問問說:「媽媽!這樣我可以做嗎?媽媽!這樣我可以做嗎?你覺得這樣好嗎?」非常尊重他們的老師」
- 法師最早學啟白是向一位同學學的。當時有位老同學,認真跟師父祈白:弟子一會兒要去講課,請師父加持,這就是「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如此做事會很不一樣
- 因佛法身遍一切時處,祈求、祈白才能跟法身相應
- 祈求、祈白一樣。是祈求之意
- 善知識不在身邊?師長一切時處普攝護,平常就如對聖顏,要養成習慣
- 十方諸佛都會加持我,要時時祈白、祈求
Q5:對上師三寶祈白,如何知道可不可做?
A:
- 從兩個角度
- 有很多經驗,即使問到上師、師父,問了當場有答案,但事後,上師、師父當場講的還是沒聽懂,這常發生
- 現在不在上師、師父身邊,要祈求 。其實,答案平常有給。現觀莊嚴論有說,任一善念,該不該做,都是有師長、諸佛法身加持才會做對
- 當面得到答案,要用經論、教理思惟、體會。師長會加持,讓心裡較容易緣到正法
- 不祈白,不易得加持,想到正法力量會變弱,用正法觀察很重要
- 如小朋友蛀牙,父母不會給他糖吃,而會帶他去看醫生。和小朋友希望的東西不一樣,但會是對他最好的
- 師長佛菩薩教導也有此作用
- 祈求、祈白師長、佛菩薩對自己有何教導?思惟,再祈求、祈白
- 上師有說,可以試著把問題根據教理思考歸納成如一百個問題,再歸納成10個、再到5個,最後 1-2個核心問題。等到親自見上師,問核心一二問題,其餘問題也可能解開
Q6:317講5分6秒,什麼是本尊的自生法,什麼是五部如來?
A:
- 五部如來是密教本尊。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四部,五部如來是事部本尊
- 本尊和十方諸佛一樣很多
- 本尊自生法,指如何成就和本尊一樣的方法,儀軌很薄,但要學,要很長時間才學會,才能了解意思、內涵
- 密法不能公開傳。碰到密法疑問,可以看看四家合注入門和白話校注集,其餘等正式受灌頂後再了解
Q7:「我也曾經問過我的好幾位上師」師父講完,上師還要再去問其他師長?是上師用祈白,再用教理歸納?上師此處之意為?
A:
- 不是不相信師長所言
- 廣論弟子相提到兩位善知識,其中桑樸瓦有很多師長,而種敦巴不過五位。弟子應學種敦巴。因為一開始師長不要太多,是在我們依止法不熟的狀況下,不能依止很多師長,等到依止做得好,才能依多師長而得許多傳承教授
- 阿底峽尊者、師父、上師也有很多師長,這不是普通人做得到的。一般人要有主要依止師長,而在主要師長開許能和別人建立師生關係,才能依止其他師長,並將別的師長視為根本師長的化身,主要仍以根本上師為主
- 佛陀一切法都是補特伽羅要學的,而要學所有的法,不同的法可能在不同師長身上,因此要先把依止法學的好,才能同時依止其他師長,才能讓師長歡喜,但一開始不要太多,要從主要師長學習
- 上師問過所有師長最好凡事啟白,而廣論是十方諸佛共同承許,教誡正確且具絕對正確性
- 尊者可以見度母,但能見本尊很不容易,不是打坐即可以看到,通常並不是有看到,在前面要有戒定慧的基礎,要仔細檢查,跟師長確認
- 宗大師親見文殊師利菩薩,會問老師,老師說是,宗大師再用顯密問題問看到的文殊菩薩,進而觀察其回答是否符合教理,戒律,如此,才能確認。不能隨隨便便,對來路不明者相信其引導,並向人傳遞,如此會有雜染、壞亂因緣
- 廣論上見本尊,是淨罪集資圓滿,師長現本來佛的樣子做引導
- 尊者和度母如師生談話時,當時尊者如何承事師長,對待度母就要有相同作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