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10407 修習軌理(十一)

2021-04-07

20210407 修習軌理(十一)

死心:善心死、惡心死、無記心死

遇到劫難,當下如何思惟?對應?

離開此期生命,他意助念自己也得到,自意也很重要,要自己幫助自己,他意幫助自己才會比較有用

要善心死,不要惡心死,無記依前面重近串習

供曼達

觀想無量無邊,清淨、善妙、廣大,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妙香遍塗花散之大地

須彌四洲日月所莊嚴

淨如佛土我樂敬供養

願諸有情共享此淨土

嗡 意當木 古如惹那

曼遮那岡 尼雅達雅昧

專注聽聞

好,今天還是要注意發心,要把我們的續流慢慢地靜下來,發心為求無上正等菩提,為了將無窮無盡的有情從生死的流轉中救拔出來,我必須去成佛;為了成佛,一定要種成佛的因;成佛的因,必須聽聞佛法才會了解。[02′07″]

聽聞的時候最重要的事,大家記住 – 要專注!因為通常都在忙別的事情,一下子把教典打開的時候,可能無法將你的續流專注,但是這個是可以訓練的。訓練到你從一個忙碌的頻道,一下子進到學習教典的頻道,頃刻間就可以全神貫注,其他的就拋開了,這是可以訓練的。訓練久了之後,我們只要一聽到師父說法的聲音,立刻就全神貫注。 [02′42″]

  • 專注聽聞最後會跟我緣在哪裡有關

老師的叮嚀

  • 為了成佛,一定要種成佛的因。
  • 成佛的因,必須聽聞佛法才會了解。
  • 訓練到從一個忙碌的頻道,頃刻間就可以全神貫注進到學習教典的頻道。
  • 專注:以不散亂心,正思法義
  • 每講全廣,前後貫穿
  • 成佛的因,從聽聞佛法開始
  • 下一期生命時,專注在哪裡很重要
  • 成佛為利有情,最後先成佛是自己。為了別人,最先受益的是自己
  • 破邪執,在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 我們學了之後,還是學自己,所以要破邪執,基本是跟著善知識學習

一聽到師父說法的聲音,立刻全神貫注。

〈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梵語)

敬禮尊重妙音(漢譯)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 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是無等師最勝子 荷佛一切事業擔
現化遊戲無量土 禮阿逸多及妙音

如極難量勝者教 造釋密意贍部嚴
名稱遍揚於三地 我禮龍猛無著足

攝二大車善傳流 深見廣行無錯謬
圓滿道心教授藏 敬禮持彼燃燈智

遍視無央佛語目 賢種趣脫最勝階
悲動方便善開顯 敬禮此諸善知識

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故離智者歡喜道 圓滿教要勝教授
見已釋此大車道 故我心意遍勇喜

諸有偏執暗未覆 具辨善惡妙慧力
欲令暇身不唐捐 諸具善者專勵聽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讚頌「太陽王傳說」

有朝日,才有萬類生機。要有師長才會有生機,也才會有勇氣出征,不會被輪迴消滅

溫故知新

  • 發心,師父說學佛不成佛要做什麼?發心成佛火炬才能照前方的路
  • 發心是願力,除此,也要有業力
  • 要種成佛的因
  • 修習軌理在道前基礎,一切都是成佛資糧
  •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要有此定解才能往下學
  • 除了正修,未修中間更重要
  • 破除於此修軌邪執分別:有此提醒,因為學過之後,很可能還是學自己
  • 破斥心未趣向聖言之愚者 
  • 破斥昧於觀修止修謬解
  • 破斥解修極狹之自詡智士者
  • 聞 》聞所成慧(了解和自己想的差距)   
  • 思 》思所成慧
  • 修 (串習,不用自己的那一套)》修所成慧
  • 聞: 聽懂  聞慧: 看到自心
  • 思: 比對  思慧: 正知見現行
  • 修: 串習  修慧: 見到真實

回家功課

師父舉學習算術公式的喻,告訴我們聞思修的次第,我可以如何運用到生活上? 手抄#4 P86-87

  • 老師教的公式,聽懂了,是聞所成慧
  • 回去自己算的時候,要不斷思惟,有時會,有時不會,去比對,到會了,是思所成慧
  • 可以去做事叫修(算錢、買東西)可以運用叫修
  • 以前考試考的很好,但用不上,這就是沒有聞思修

科判表五

甲四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乙一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丙一  令發定解故稍開宣說

          丙二  總略宣說修持軌理    

                       丁一  正明修法

                       丁二  破除此中邪妄分別

廣論原文(P53L1-LL3)

故所應修者~亦成善說。

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故以數數觀察而修,及不觀察住止而修,二俱須要。

  • 所以,我們首先應從他人(善知識)聽聞自己所要修持之法,透過別人來獲得瞭解(即是透過別人的解釋而獲得間接的認識)。然後,再運用聖教和正理,如理思維所聽聞的法義,由自己的能力取得定解(即是透過自己的思維分析而獲得直接的瞭解)。若我們能以這種聞、思來決定當初所要修持的法義,沒有懷疑,然後再對它反復純熟串習,這樣便稱為「修」。所以我們同時需要屢屢不斷的「觀察修」及不作觀察的「安住修」因為,「修」是分為不觀察而安住聞思所抉擇的法義,與及由觀慧思擇法義兩種。

以於聞思所決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是故若許一切修習皆止修者,如持一麥說一切榖,皆唯是此,等同無異。復如聞所成慧,以聞為先,思所成慧以思為先,如是修所成慧,亦應以修為先,以其修慧從修成故。若如是者,則修所成慧前行之修,即是修習思所成慧所決定義,故說修慧從思慧生。

  • 假如認定凡是修習皆是「安住修」,這就好像手中拿著一粒青稞,便聲言所有青棵也是這樣。還有,正如「聞所成慧」是以聽聞為先,「思所成慧」則以思維為先,同樣「修所成慧」也是以修習為先。如此一來,「修」的意思應是純熟串習那些由「思所成慧」所決定的事情,所以才會說「修所成慧」是由「思所成慧」產生。

以是若有幾許多聞,亦有爾多從此成慧,此慧幾多其思亦多,思惟多故從思成慧,亦當不尠。如思慧多,則多修行,修行多故,則有眾多滅除過失,引德道理。故諸經論,皆說於修,聞思最要。若謂聞思所決擇者,非為修故,唯是廣闢諸外知解,若正修時,另修一各無關餘事。如示跑處另向餘跑,則前所說悉無係屬,亦是善破諸聖言中,諸總建立三慧次第生起之理,則其亂說「趣無錯道,不須多聞」亦成善說。

  • 因此,有多少聽聞便有多少「聞所成慧、」,這種智慧愈廣大,那我們的思維亦會愈廣大。思維愈廣大,「思所成慧」亦會愈廣大。「思慧」愈廣大,修行亦愈廣大。修行愈廣大,斷除過失和成就功德的能力亦愈廣大。所以,經論皆說聞、思對於修習是最極重要。
  • 有說:「由聞思決擇事情,只是為了增廣知識和消除外人的誤解,而非對向修習而設。所以,在修習時必須另外修習一些與聞思無關的東西。」要知道,這種說法就像給馬匹指示跑道後,卻騎馬朝其他地方跑去,彼此毫無關係,還會完全破壞經典所說引生三慧(聞、思、修三慧)的總體次序,從而便會說出:「趣入正道不必多聞」的荒謬言論。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P106L5

廣論練功房

一起來熟悉宗大師的智慧之語

每週一句 03/11 – 03/17:

【故所應修者,須先從他聞,由他力故而發定解,次乃自以聖教正理,如理思惟所聞諸義,由自力故而得決定。如是若由聞思決定,遠離疑惑,數數串習,是名為修。 】 

幸福時刻

洛桑醫師分享

  • 開心跟大家結緣
  • 有位客戶和家人溝通有問題,頻率不對無法溝通,不要硬么。因緣很重要
  • 有廣論的基礎,
  • 藏傳養生術/ 靜心、淨心/ 減法養生
  • 現在運動很多,最缺心裡養生,心理缺乏
  • 在西藏只有出家人才能讀廣論,辯論也只有出家人。福智教育制度很難得
  • 全世界最有錢的人,是「宗教家」,把慈善和助人擺在第一位
  • 福智也是百年、千年的事業
  • 公益要有企業精神來經營
  • 宗教理念,用賺錢來幫助他人,後面的錢不會缺。一般企業遇到風暴就倒了
  • 2016年開業,壓力很大,很想賺錢。自己很緊繃、睡不著
  • 聽了廣論後,有菩提心、利他,愛我執要放下
  • 現在三家診所,同仁更多,自己更自在。自己對廣論感觸很深
  • 健康 快樂 利他 三者是等號
  • 如何利他?菩提心、空性
  • 靜心、淨心(把愛我執去掉) 情緒垃圾少了、
  • 空了,不是沒有。情緒塞住,會癌化
  • 把自己淨化
  • 靜心、淨心是一起的
  • 知識和智慧不一樣
  • 字面要變成自己的,才是智慧
  • 智慧是悟道,變成自己的一部份
  • 智慧從何而來 》聞思修
  • 如何靜心、淨心?每天先懺悔惡念、傲慢心等
  • 慢慢了解自己,覺得自己沒有什麼了不起,認識自己,開始懺悔,包含專家對專家的嫉妒心
  • FB上的問題,是大家喜歡「點評」
  • 執念太重,對什麼都不順眼
  • 心念是練出來的
  • 家族性的疾病,能影響10%,後天 90%
  • DNA和因果一樣
  • 有因,要因緣俱足才會成
  • 有種子,要有水、土壤等
  • 有癌症基因,沒有澆水、施肥,會自己枯萎
  • 佛法學習的好處,是一通什麼都通
  • 醫學和佛法可以連結
  • 因緣俱足的概念,有前提在
  • 每天修練,要健康。疫情對我們是考驗,每天抱怨、擔心,練出怨氣,福田下降。如果藉此幫助他人,不要亂說話,會成為另一種功力
  • 修行是工夫,很多教授,要放下,但放不下,因為沒有練習
  • 聽了,要去練習
  • 人的惰性、心魔會存在。要練習,先懺悔
  • 之前也會對宗教有批評
  • 現在看到別的優點
  • 自己看到他人缺點,對他人沒有影響,對自己反而有不好影響
  • 看別人優點,自己有成長
  • 人與人不吵架,放大別人優點
  • 學習佛菩薩、宗大師的原理,是學習他們的優點,放大,心理舒服,頻道會接在一起。要修練
  • 放大成太陽,即使星星多,太陽會蓋住
  • 觀世音菩薩慈悲、文殊菩薩有智慧,各有優點
  • 悟道,先有慈悲心,再結合空
  • 透由練習,先懺悔,再來感恩(不膨脹自己)從師長再周圍的人
  • 我們一切都要靠別人,不是只有自己,大家的努力
  • 生命很脆弱,沒有靠別人,做不了事情
  • 懺悔、感恩(有慈悲心),會對別人看起來比較順,最後賺到的是自己
  • 慈悲心,在治療癌症病人過程。之前沒有什麼感覺,只會說不要想太多等,因為自己不是他,只會說想開點等。現在在學自他換,由上師加持,他的病痛由我承擔,我的快樂轉給他。開始修時會怕,想到真到我身上怎麼辦?怕的時候,真誠度不夠
  • 真的想,會去摸病人。現在開始酸痛會轉到自己身上。自己修自他換的感受
  • 看到癌症病人會覺得痛。之前沒有這種感覺。
  • 以前自己聽廣論,聽不太懂。但慢慢累積一些東西,再依著醫學。並透過自他換,菩提心來修習,心變得比較平靜。企業方向開始改變。
  • 企業不為賺錢,看自己可以養多少員工
  • 想推廣大善,真的大善是?教別人做慈悲,希望他很好
  • 慈希望他過得好,悲希望別人不要病痛、災難
  • 改變他人命運,要他人行善
  • 預防醫學,要別人健康 快樂 等於利他
  • 現在醫學研究,心血管疾病少40-50%
  • Mindfulness 正念療法
  • 每天做,一兩項就很用,如自他換
  • 心柔軟,會替他人著想
  • 以前出家兩年,再去印度學物理,到台灣學醫學院
  • 現在醫學知識,免疫細胞、幹細胞做得很多
  • 學佛,可以看透很多事情,自己沒有學過免疫細胞、幹細胞,可以和專家談的很多
  • 學佛久了,很多事會跑出來
  • 學越多,忘記越多
  • 真的智慧,沒有學太多,世尊六年突然悟道,宗大師也是
  • 很多念的,但心裡沒有感覺
  • 自己有keyword,如以他人為前提,很多事會不一樣
  • 自己也不太背東西,information會忘記,因沒有變成自己的東西
  • 學東西,智慧從何而來?從慈悲心而來
  • 自他交換,由慈悲心感觸到
  • 如何悟空?把愛我執放下
  • 為何有愛我執?愛我執的意思?
  • 所有東西相對性存在。有執念,有痛苦
  • 要快樂的方法,不自在、不快樂,我執太重
  • 空有層次
  • 這個東西,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了解不同,但物件相同
  • 不同人對我的看法不同,層次、環境不一樣
  • 我的家人,對我有執念
  • 悟空,會發最大的慈悲心
  • 把自己變小,為別人著想,到捨身為人
  • 自己不是擅長念書,而是思考,變成智慧,再練習,變成自己的東西
  • 看到生老病死,很多人有心理問題,自己也是。自己的心旁邊要有個小警察,心魔出來,把它打下去
  • 好的事要培養。善增魔減
  • 心魔出現透過懺悔
  • 心比較均衡,會比較樂觀。事業也會比較樂觀
  • 人聽不聽你的話,是福報
  • 福報是能量體。如果日常老和尚在醫師旁邊講話,很感動,是能量
  • 郭台銘講事業,也是能量體
  • 能量體如1G和5G的差異
  • 宗教家一輩子教別人奉獻,每天執行大善
  • 善事不是只有自己做就好
  • 有人問如何不跟先生吵架?累積福報,福報大,他就幫你做事
  • 自己做牛做馬,也是累積能量
  • 人與人相處,都是能量,都是福報
  • 有人賺很多錢,身價高的,躺在那裡,打點滴,身體腫起來。灌牛奶吐出來
  • 老人家未過世,家族吵架等
  • 有癌症病人問,有沒有機會?活著就有機會
  • 要去練,不然學多少都沒用,要思惟
  • 萬事萬物,讓佛教生活化
  • 目標有三個 開心健康活著,好死
  • 好死有可能? 要往這個方向想,要練習
  • 現在練習「死」
  • 死亡可以練出來
  • 小時,奶奶中風,大小便失禁。好的時候,知道自己狀況很傷心,希望死亡時不要這麼糟糕。奶奶每天念六字大明咒,有天身體不好,端著粥給奶奶喝,半蹲著過世,這個福報能量很大
  • 去年有師長打禪21天往生
  • 厲害者可以掌握生死,可以求
  •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功課,要越早練習
  • 有大師洗個澡,換個衣服,就走了
  • Sub subconscious 
  • 不生病有可能?不可能?成佛會生病?修行可以到不生病?
  • 按思惟走
  • 很多人沒病找病
  • attitude,思考,action 往健康的方向做
  • 有不對勁,改變預防
  • 有想法,practice變成習慣,變成目的
  • 沒想,怎麼可能…. 找哪裡不對勁… 沒病不要找病,強烈的思考,想法要經營
  • 背完廣論,但做不到,不成長
  • 一件認真做,有一天會悟道
  • 大師學了要好好思考,練習,最後成為自己的智慧
  • 學的要認真執行,執行是最難
  • 廣論很生活化,企業、家庭、朋友等
  • 同一件事,如企業要賺錢,如果思惟改變,中間事情的解答容易出現。沒有累積福報、能量,很多事卡著
  •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不是放棄,能解決趕快解決;不能解決,不要煩惱。煩惱沒了,解決的方法就出現。有煩惱讓自己成了弱智,減弱智慧
  • 現在是弱智的時代,煩惱多,不用惱。大部資訊錯誤
  • 方向感、年份測試老人癡呆
  • 厲害的企業家也是訓練出來,把重要事情記下來
  • 現在連判斷能力都沒有
  • 有人傳檸檬汁可以治癌症,就是個錯誤
  • 把錯誤資訊傳給人家,是壞事。現在假的東西傳的越來越多
  • 佛法練習智慧,思考、練習

Q:人觀想自己不生病,是否要配合福報?

A:

  • 想的attitude,practice,把壞的因斷掉。有疾病基因,要相信自己沒有這個病,有因斷source。先有attitude,再執行,往好的方向走
  • 好死都可以求,何況是病

Q:人壽命不是DNA決定,是心念決定?

A:

  • 有可能。尊者說他預感到113歲。自己的心自在,有慈悲、同理心。
  • 尊者86歲,腦筋很清楚,是練出來
  • 身體老了,要換。對眾生都貢獻的方法活著
  • 不論年紀多大,能為人貢獻多少,才是人生的價值
  • 從預防醫學,是quality of life,不是quantity,有限生命看能做多少
  • 在台灣學廣論的同學很幸福,很神聖。有其能量在。也要修練
  • 「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餘者,示法性諦令解脫」
  • 你是自己的master,要靠自己
  • 醫生不能治糖尿病,只能控制,但自己控制可以治好

Q:面對痛苦時如何處理?

A:

  • 遇到痛苦一般先責怪
  • 我們先架在external
  • 其實從內心
  • 想是自己的問題,慢慢改變
  • 架在外面,永遠是痛苦
  • 真的快樂,從內心
  • 心自在時,會理解人生的不順,而此來自慈悲心不夠,檢討自己,而會放手
  • 執念太強而放不下
  • 真的修行在遇到事情才知道
  • 自他換、慈悲心、利他,講給別人,為了自己。出書每啟悟一個人,自己福報增加
  • 痛苦要改變來於自己
  • 2007開始分享善的知識,正面想法如雪球滾大。堅持十幾年分享,最大收穫、改變是自己
  • 修佛,要練習內心的強大
  • 每天想死亡,慢慢想開,人生沒有比這個大的事
  • 有人繞大昭寺,有出家人修忍辱心,有人試驗說「師父你去吃大便」,這出家人大怒「你才去吃大病」要練心

Q:正面療法,有醫生建議化療,姐姐想用正念療法?

A:

  • 癌症病人要聽病人的聲音。重點是決策。每個人都有意見,成為病人的壓力
  • 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旁邊支持,但要聽病人
  • 過多意見,不如愛心與扶持
  • 癌症病人很多都是來自家人的壓力

Q:如何了解問題什麼是可以解決?什麼不能解決?

A:

  • 回歸能量、智慧
  • 三毒由智慧解決
  • 智慧之劍掉無明
  • 智慧來自慈悲,才會悟道
  • 強大慈悲,能量很強,沒有會擋的東西
  • 能量 福報 慈悲 轉換成智慧

Q:醫生賺錢來自病人,如何從賺錢看待慈悲?

A:

  • 宗教家的概念
  • 有錢做療診,沒錢教方法
  • 宗教有錢捐錢,沒錢做義工
  • 前提到慈善,因理念正確

Q:放下傲慢很了不起,有很多醫生有防衛心,傲慢、難以溝通?自身中失敗的例子如何處理?

A:

  • 如有防禦心,很難處理
  • 站在病人主場
  • 要有信心
  • 保健食品、化療等,要跟病人溝通,讓病人選擇
  • 自己只是配角,病人是主角
  • 75-80是靠病人,15-25才是醫生,不是百分百靠醫生。不是用權威性。生活要改變。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幸福不是一種心的狀態,是一種心的能力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