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00304 忍辱(二)+精進(一)

2020-03-04

20200304 忍辱(二)+精進(一)

珍惜彼此共同學習的機會,過往自己選擇要不要去上課,這次是被限制不能到學堂上課。能夠學習真的要好好珍惜

禮佛

領受師長的加持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主)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頂智巖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善慧名稱足下作白啟)

(共唱三次)

念密集嘛可以温柔一些,以表禮敬

念到「霞喇受哇得」可以用動作表達對宗大師的禮敬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與僧團一起共修

綠度母咒

https://reurl.cc/nz6ym6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道總建立地圖很寶貴,因為是一生比一生好,成佛的地圖
  • 從下世的希求後世,因為生命無限。
  • 希求後世,但三界皆苦,所以要解脫輪迴。中士道有聲聞、緣覺
  • 聲聞:因聽聞苦集滅道而成阿羅漢
  • 緣覺:證悟十二緣起而成辟支佛
  • 聲聞、緣覺斷煩惱障,未斷所知障,習氣未斷
  • 師父在佛學十四講,聲聞、緣覺仍是「化城」並不究竟,因為所知障未斷除
  • 有些阿羅漢在解脫輪迴後,因為過往未證道時喜歡歌舞,由於習氣未斷,聽到歌舞而手舞足蹈。有的由於有大小聲的習慣,雖然沒有煩惱,但會有不是生氣但大小聲的習氣
  • 聲聞、緣覺修為很好,但不究竟。主要擔心會「繞遠路」
  • 上士道:修菩提心、六度、四攝,熟自熟他,自利利他,覺行圓滿

於上士道修心之理分三:

一、顯示入大乘門唯是發心及其利益;

二、發菩提心之理;》七因果和自他換

三、既發心已學行之理。

學習六度「熟自佛法」:自利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布施為了自圓滿

學習四攝「熟他有情」:利他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為了他圓滿

  • 老師有可能會提前開示靜慮、般若(奢摩他,毗鉢舍那)

六度波羅密多:三學(戒定慧)》每一度是下一度的基礎

布施 (持戒的前行資糧)

持戒

忍辱 (持戒的助伴)

精進:貫穿六度,沒有精進的動力,不會上線共學

靜慮 (禪定)

般若

持戒 – 攝心為戒

  • 不是外相的不殺生、不妄語等,主要以內心為主,以求戒體

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

善護他意(大乘修行) 》行善去惡

  • 往上要很努力,但一鬆懈就很容易往下

戒究竟是什麼?

  • 不忍諸煩惱:包含自他
  • 不生惡念惡行:去惡取善
  • 心中清涼(息憂悔火):戒不是嘴上說說,而是由善得到清涼
  • 真正的安樂因:由於知所取捨

戒(尸羅、清涼、律儀):由佛所制定,律儀:該做與不該做

能斷心(斷除所有損惱有情之心):惡對他人損惱,對自己無益

意樂為根本(身語隨之)

攝心為戒,身語隨之

持戒時要

初見過患「當見猛力大怖畏,可斷雖小亦應斷。」

謂由過患深生怖畏,雖於小罪勵力斷除。  廣論: P282 L7

  • 怖畏不只是害怕

後見勝利

  • 得人、天、佛果之正因:因去惡行善
  • 一切修行和福智的根本

忍辱

  • 忍 》認:認識清楚
  • 認識 》接受 》承擔 》化解 》成就
  • 接受:看清楚領納在心,願意承擔,化解原來的煩惱,而成就智慧,輾轉增上

忍有三種:

1.耐他怨害(生忍) (忍眾生):忍他人對我不好,因為比我更苦。他人施暴,其實很苦。不是任由他人欺負,而是不受負面影響,進一步可以悲憫而幫助他

2.安受自身所生眾苦(法忍) 》忍修行之苦

3.善安住法思勝解( 無生法忍) 》 證諸法實相  無生無滅        廣論: P286L1  》法無生無滅。期待未來跟老師學習空性。(無實有的他和我)

入行論云:

『惡有情如空,非能盡降伏,

    唯摧此忿心,如破一切敵。

    以皮覆此地,豈有爾許皮,

    唯以鞋底皮,如覆一切地。

    如是諸外物,我不能盡遮,

    應遮我自心,何須遮諸餘。』   廣論: P286L3

  • 境不如我意,會希望此境不存在。但佛告誡,我們希望能有一塊皮把全部的地舖上。但如此不可能,而是應該用皮把自己的腳包上,當成好的鞋。我無法降伏一切境,只能摧伏自己的心。把心穿上認識清楚的鎧甲。
  • 我們無法遮一切外物,其實外物是我的心的反映,每個人都是我的鏡子
  • 把自己的心調伏好,怎麼不平的地,我都走得過去
  • 惡有情如空,但我自己不也是惡有情?

入行論云﹕

【千劫所集施,供養善逝等,此一切善行,一恚能摧壞。】 廣論: P287L6

  • 忍辱要對治瞔恚
  • 百千劫所集供養佛菩薩的功德,一生氣就都壞了。火燒功德林
  • 生氣是最划不來的

理不應瞋:

1.不能作主

『雖忿由魔使, 醫師不瞋怪,

    能仁見煩惱, 非句惑眾生。』

『人棍喻』:( 直接、間接皆不應瞋)

『火喻』:(自性、 非不自性皆不應瞋)

  • 我們都無法作主,讓我生氣的人也不能作主
  • 不跟直接打人的棍子生氣,跟拿根子的人生氣也不合理,因為不是這個人,而是控制他的煩惱
  • 如同𨄮跤要打地一般
  • 如被火燙到,要跟火生氣
  • 還是要穿上調伏心的鞋子

同學:有句成語叫借刀殺人

  • 我們不跟刀生氣
  • 也不跟拿刀殺人的人生氣,因為殺人者也是被煩惱控制

2.自業所感果:如是因如是果,境界由自造之業感果而來

3.莫以小苦換大苦

  『於現在微苦, 我且不能忍,

      何不破瞋恚, 地獄眾苦因。』廣論: P293LL4

  • 現在小苦不忍,讓自己在無限生命中往下滑

理應悲愍

1.一切如母有情,為煩惱魔所狂魅

2.我要成佛度一切眾生

  • 排隊買口罩,有人積了一堆,也是由於煩惱
  • 不要把業果顛倒看,不要本末倒置
  • 法師沒戴口罩,不是法師不在乎,而是提醒「根本因」要看清楚

八風:(八種境界)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 端坐紫金蓮。』

  • 蘇東坡 vs 佛印禪師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019.htm

  • 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 我們很容易受到八風的影響,這是世間我們該看清楚其不真實,所以不應因此而瞔恚

師父開示:

「意非有形故,誰亦不能壞; …」

廣論: P295 LL1~P296 L2

手抄: #16 P126 L2~P127 LL4

這個意,我們的心念哪,…..。

音檔: # 124B 12:58~16:38

【亦如論云:「意非有形故,誰亦不能壞,由耽著於身,故身為苦損。毀訾及粗語,并其惡名稱,於身若無害,心汝何故瞋。」 】

        這個意,我們的心念哪,這個沒有形相的,沒有實體的東西。既然沒有形相沒有實體的東西,誰也不能去害它,這個千真萬確的事實。就像虛空一樣,儘管風在這裡吹,風這麼吹,這個虛空它了不相干。再熱啊,那也了不相干,你火在那個虛空當中燒,那個虛空還是動都不動;然後你冷了,虛空還是動都不動。現在你那個心也像虛空一樣,並沒有實體的東西。

如果說我們普通這個身體放不下,耽著那個身,那麼傷了你身體呀,那個倒是會產生痛苦的。現在不是呀!現在他在那兒嚷,或者是毀謗你,或者是罵你,或者是這個譏笑你。這些東西既沒有心可以被他傷害,也不會傷害你的身體,你對這個事情而發脾氣,為什麼?那豈不是一點道理都沒有嗎?這個說明了這件事情。

     所以現在到了這裡,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地探入、探討。的的確確平常你不如理思惟的話,由於我們習氣所使,自然而然還是跟著習氣轉。所以他一再地告訴我們,我們平常真正修習最重要的、最有用的就是什麼?如理思惟,如理思惟。

這個如理思惟不要說,已經到了現在講修學菩薩忍辱那一點。這我們剛開始的就常常說,欸,常常舉那個譬喻,我想諸位呀,很可能也常常拿這個譬喻去勸別人。說我們坐在這個地方,聽見外面兩個人哪,大聲地吼叫。你聽見了只是覺得:嗯,這兩個人聲音這麼大!這樣。其實他們兩個人吼叫的什麼啊?罵你。你剛開始的聽見的時候啊,你最多只是聽見這個,哦,把門關起來,聽不見嘛也就算了,他罵他的。等一下你聽完了以後,覺得:哎喲,原來在叫你呀,你耳朵就豎起來了。等一下你發現他在罵你呀,你心裡面就爆起來了。

    他同樣罵,為什麼前面你了不動心,是你後面會這樣呢?這很明白地說明,原來啊,你自己心裡面去非理作意。假定說的的確確受傷的話,絕對不要你心裡面起一些作意了以後,他第一聲一吼的話,啊!你這個痛不可當,應該這樣。因為有實體的東西,就像那個身體一樣,那根棒打在你身上,不管你曉得不曉得,「啪!」打上來的話,你那哪怕睡得很熟,打上來馬上就把你打醒,痛得你要命!這個很明白的事實,沒有這樣的事情,這個是我們常用的譬喻。

  • 我們到底在生氣什麼?
  • 要如理思惟
  • 感受是虛假的,但我們常用感受決定身語
  • 要用正知見取代感受背後的見解

同學:如果有人罵我,要不理他,還是要如何反應,要如何如理思惟

班長: 現在在上士道。我們做不到可以離境。雖然我們會在意,但用什麼理路來面對,現在不是人家罵,我就怎麼反應

同學:穿了鎧甲,要平心靜氣聽他在罵什麼?

班長:不會在生氣時去跟對方爭

同學:這需要練習

班長:可以停一下,不要馬上衝上去,會被煩惱控制,跟被煩惱控制者生氣。我們還在學,主要多很多理路可以多思惟,不是現在就可以做到被罵不生氣。

費城交響樂團  機艙演奏化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P84LyXfkQ

  • 為何音樂家面對相同境界,可以比較不生氣?
  • 演奏者養成要很多時間獨處,也要接受枯燥的練習
  • 人家罵我,我生氣,因為沒有學習師長教誡
  • 學習如何拉出美妙音樂,不會拉走音
  • 如何選擇不生氣,進而選擇布施
  • 生氣飛機就會起飛,雨就會停?
  • 如何真實認識,接受,承擔,化解,成就
  • 無限生命最棒的音樂家

苦功德

1.出離心

2.除遣高慢:要低下重新學習。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3.羞恥作惡:因為所有苦從不善生

4.歡喜修善:因為所有樂從善生

5.能發悲愍   廣論  P 300 L5 :因為所有有情如同我一樣在受苦,所以要悲憫有情眾生

  • 無苦無出離
  • 苦看的角度不同,有可能離開
  • 苦讓我們除去慢心
  • 轉心時會有苦,都會摔跤、需要練習

善行分享:請參考班網上各組的善行分享

吃包子的修行

https://www.dropbox.com/s/sovnwll2v1gjoim/%E7%A6%8F%E6%99%BA%E5%83%A7%E5%9C%98%E5%A6%82%E5%BE%97%E6%B3%95%E5%B8%AB%E2%80%94%E2%80%94%E5%90%83%E5%8C%85%E5%AD%90%E7%9A%84%E4%BF%AE%E8%A1%8C.mp4?dl=0

  • 持戒助伴是忍辱
  • 忍辱幫我們把心調整,理解次第,什麼是善

精進

緣善所緣 勇悍為相

  • 勇往直前     * 就善法 (利有情)
  • 凶暴不留情  * 對煩惱 (除惡業)  廣論 P305 L1

討論題

在事業上精進努力與在佛法上精進修學的異同?

  • 工作上精進要別人指點比較難。佛法上比較直接,由師長指導,對精進很不一樣
  • 佛法和工作相同是學習,不同處,佛法有理路可依循,跟師長、三寶。事業沒有正確方向,有錢、有市場就對應,沒有正確的軌理去依循
  • 精進在佛法對正法學習才是,工作上種種成就比較不是精進,目標上常不是喜歡,但為了利益,所以比較沒有意義。佛法學習在師法友,生命有答案,雖然很難,但值得,可以提供生命的答案。精進有意義,因為有目標,學習一分就得一分

班長

  • 要辨別善、緣於善。進一步還有戒善

佛法精進學習 與 世間精進經營

  • 攝善法                    工具完備 ?
  • 利有情                    方向正確 ?
  • 無顛倒                    遇難不退

身口意動業                   即知即行

廣論 P305L1-L2

  • 目標,看事物的深廣度。世間和佛法看待不同
  • 佛法視野寬廣,時間軸長遠
  • 世間精進可以佛法精進基礎?可以的。如果計劃可以百年、萬年計,目標會有所不同
  • 如一個綠色基地,用更長時間看,可以饒益更多人,更有意義

精進的利益

  • 除苦得智慧
  • 資糧善中進第一:沒有立即做,什麼都不會成
  • 晝夜諸時不空度 (等流)

廣論 P305 L4-LL1

  • 修行只有正知見、精進行兩步,正知見第一步,精進行是永遠第二步

83歲故宮導覽奶奶 孫若澂
https://reurl.cc/yZ1oA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IULrhI75E&t=13s

  • 孫老師把精進放到心上,讓自己努力向上。就是一種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 我們除了更精進,要成為佛菩薩的一寶,可以饒益更多人,這是上士道的核心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六度、四攝
  • 今天學習忍辱、精進
  • 不要火燒功德林
  • 人棍喻,以修忍辱 (直接、間接皆不應瞔)
  • 精進 》緣善所緣,勇悍為相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