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200108 十二緣起(三)+菩提心(一)

2020-01-08

20200108 十二緣起(三)+菩提心(一)

  • 下周(1/15)有如得法師關懷,大家一起做總結

禮佛

向著生命中最高的目標學習,學習到以前沒有的智慧。依著信仰和信念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密集嘛是咒王,用感恩的心持誦,因為如果沒有祖師把法留下來,我們也無法受益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大乘發心,因為我們學習大乘佛法,菩提是覺,對治無明,我們發心成佛為的是要幫助所有有情也能夠成為正等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讚頌「文殊讚雲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iaMuKX3NUI&list=RDSiaMuKX3NUI&start_radio=1&t=0

文殊讚雲海(一)

詞:宗喀巴大師

曲/恭誦:真如

長夜所修大悲水 熄滅貪著自樂心火聚

如實觀見甚深性 遍斷分別執著戲論網

荷利他擔無厭倦 所作觀視為立眾生故

於此本尊天中天 以信樂風吹拂讚語花

在大乘佛法中,文殊師利菩薩於法表「般若智慧」。文殊菩薩右手持慧劍,左手執蓮花,上有般若經函,象徵以智慧劍斬斷無明,依般若慧成就佛道。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文殊師利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母,常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菩薩師,教化成熟一切眾生,名稱普聞十方世界;常於一切諸佛眾中為說法師,一切如來之所讚歎;住甚深智,能如實見一切諸法,通達一切解脫境界,究竟普賢所行諸行。」

《文殊讚雲海》是宗喀巴大師讚歎至尊文殊的身、語、意功德所寫下的讚偈。這首讚頌,便是 《文殊讚雲海》篇首皈敬頌的內容。

  • 這首讚頌是上師在聽到法師們把文殊讚雲海譯成中文時,上師當場清唱,並由法師立即用錄音筆錄下來
  • 讀頌文殊讚雲海,文殊菩薩的證量會進到大家心中,這是宗大師的發願
  • 原本元旦要推出的讚頌是三十五佛懺,在12/31接到指示,要改成文殊讚雲海,並且在1/1凌晨五點完成
  • 1/24除夕,會有上師讚頌專輯上架
  • 「於此本尊天中天」代表最殊勝的本尊,可以殷重祈求
  • 起信津梁的序文,大家可以看一下。希求一切智智、成佛之路是我們要共同走過的
  • 讚頌是老師修行的證得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178 講(00:00 – 01:00)

做好聽聞前行  是非常划算的時間投資

 為什麼聽法的時候會不專心呢?大家想一想。說:我有事情啊、我身體不舒服啊……,有諸多的理由,但是總歸起來大概就是前行沒做好。那麼前行就要思惟聞法勝利呀!思惟的時候,對一個聽聞者想要得到聽聞勝利的那個要求,比如斷器三過、具六種想,這些雖然我們都聽聞過《廣論》了,但是是否特別特別重視聽聞前行?因為如果在正聽的時候我們無法全神貫注,就會無量阿僧祇劫之後轉了一個大圈才收穫聽聞的結果,那豈不是太冤枉嗎?如果我們用幾分鐘的時間做一做聽聞前行,而使所有的聽聞具有非凡的意義、對我們的生命產生那麼強而有力的饒益的話,我認為這筆時間的投資還是非常划算的!

  • 老師會一直提醒我們聽聞軌理,安立我們的起心動念
  • 準備得多好,就表示收穫能夠有多大
  • 投資時不能不專心
  • 廣論要聞思修,聽聞、思惟、修行,學習了要跟同學分享。之後可以參加儲訓班
  • 班長參加儲訓班很多次,缺課太多。最後透過補課完成培訓
  • 團體有一步步自己學習到幫助別人學習。當幹部是最美麗的綁架
  • 基礎幹部儲訓班,有三位到班實習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全廣II 183講,上師舉師父日記「彼云:「你依止力不夠。」一語提醒了自己的大毛病。所言依止力,必先深明四諦,知世間之苦、空、無常,四大、五蘊之虛誑顛倒,識罪福業因,由是一心仰皈三寶,直如死囚求救,庶幾不為妄情俗塵所牽,不為「如似而非」之妄見所惑。能不為惑、不被牽,方能肯心向道,由自淨以化他也。而欲求自淨,必依三寶、上師——三寶之化身,則一心皈投之情自切,由此修習,庶幾真實上道矣!勉之!」師父把下中上道整個串起來
  • 一般人這樣說我們,我們會如何?
  • 「肯」字也為其打動
  • 師父把成佛架構放在心裡
  • 我們一般會自我感覺不錯,也覺得會反省已經很好
  • 眼下第一要務:懺罪積資!殷重祈求上師本尊三寶!研閱無垢經論正法。」》文殊三教授
  • 我們要學習師父,隨時把道總建立放在心裡
  • 師父,上師提醒我們聽聞軌理,因為基礎要穩固
  • 聽聞軌理 》親近善士 》 修習軌理 》暇滿義大 》道總建立
  • 為了成佛而聽聞
  • 要有老師
  • 了解修習的軌則、道理
  • 信處,沒有碰到佛法,也不是暇滿人身
  • 有暇滿,要有道總,再到下士、中士、上士的學習
  • 念死無常 》三惡趣苦 》皈依三寶 》深信業果
  • 念死吉祥,會當下珍惜念頭,時間
  • 生命一期一期,只上不下,不去三惡趣
  • 不去三惡趣,最保險的是皈依三寶
  • 再了解無限生命的秘密軌則 》業果 》宇宙間最公平的公平交易法 (種瓜得瓜,種芭樂得芭樂)
  • 中士道:苦集滅道、十二緣起
  • 用十二緣起取捨,不會越轉越苦
  • 發生希求解脫之心
  1. 由苦集門中思惟
  2. 由十二緣起思惟
  • 從無明,造了行為,而有因位識
  • 識種延續下來,形成名色、六處、觸、受 》愛取而有,而生老死
  • 能引因  》所引果
  • 能生因  》所生果
  • 識種子到處走
  • 從上述一種因果,不在果相上改;而好好造因
  • 煩惱之因在境界,在果相上,覺得都是對方的問題。但如能種因有所選擇,才能更改未來的果
  • 如何從一重因果轉至二重因果?在因地上努力,不從無明產生果
  • 每一念都可以在二重因果中選擇

如俊法師 – 解析十二緣起

https://www.dropbox.com/s/belghtolq2ix7gv/20190720-3%20%E8%A7%A3%E6%9E%90%E5%8D%81%E4%BA%8C%E5%9B%A0%E7%B7%A3%20_%E7%A6%8F%E6%99%BA%E5%83%A7%E5%9C%98-%E5%A6%82%E4%BF%8A%E6%B3%95%E5%B8%AB.mp4?dl=0

  • 業果正見到中士道還是有關
  • 異熟(身體)、等流(領受、造作)、增上(環境)
  • 造好、不好的業,好的延續,不好的截斷
  • 在果報上計較並沒有用
  • 愛取會產生有,是很強的種子,力量非常的大

愛取是關鍵?有的力量極大極大 !

1. 無明  》 正知見

2. 行  》 精進行

3. 愛取   》 善法欲

4. 生   》 增上生(不是每一生越來越不好)

  • 二世圓滿 VS 三世圓滿
  • 修行讓好的二世圓滿,惡的避免感果
  • 三世圓滿有可能永遠碰不到
  • 要覺察感受背後的見解
  • 轉動命運的大輪是思惟
  • 我們平常的思惟和師長所說的思惟差異極大
  • 我們沒有覺察自己的不覺察
  • 不要跟果相鬥,從愛取下手
  • 讓生命可以向上,可以跳出
  • 苦是果相、集是苦的原因
  • 集:不停的愛取有
  • 由死緣而「生」:重近串習
  • 隨感受起舞 vs 流轉輪迴
  • 依正法觀察感受 vs 解脫之道
  • 不被煩惱牽著走,因為愛取不同

https://www.dropbox.com/s/wu7l7t7l9hhqzat/%E7%A6%8F%E6%99%BA%E5%83%A7%E5%9C%98%E3%83%BB%E5%A6%82%E5%BE%97%E6%B3%95%E5%B8%AB%20-%20%E5%90%8C%E4%BA%8B%E4%B8%80%E7%9B%B4%E6%8E%A8%E6%8B%96%E5%B7%A5%E4%BD%9C%EF%BC%8C%E6%88%91%E4%B9%9F%E4%B8%8D%E8%83%BD%E7%94%9F%E6%B0%A3%E5%97%8E%EF%BC%9F%E3%80%8A%20%E8%88%87%E5%96%84%E7%9F%A5%E8%AD%98%E5%BF%83%E9%9D%88%E5%B0%8D%E8%A9%B1%20%E3%80%8B.mp4?dl=0

希望新生「切莫辜負好時光」

好時光是什麼時候?就是在痛苦的時候!因為那是可以為這個世界創造美好價值的時刻,千萬不要讓心白白地受苦。能讓我們體諒他人,給這個社會更美好的回饋,這都是痛苦的價值。因為我受過那個苦了,我知道受苦的人有多痛,所以我要去幫他。

幸福田日日春善行銀行

菩提心

廣論P66 「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菩提心 (為利眾生  願成佛)

  • 入大乘唯一之門
  • 發心剎那即為佛子(菩薩)
  • 一離此心即退出大乘

阿底峽尊者:七因果教授

寂天菩薩:自他換教授

  • 觀功念恩也涵蓋下中上士道

弟子問達摩祖師:“如何才能變成一個自己愉快、也帶給別人快樂的人?”

 達摩祖師笑答:有四種境界,  你可體會其中妙趣。

首先,要把自己當成別人, 此是「無我」

再之,要把別人當成自己,這是「慈悲」

而後,要把別人當成別人, 此是「智慧」

最後,要把自己當成自己, 這是「自在」

七因果:知母、念恩、報恩、悅意慈、大悲、增上意樂、菩提心

  • 先想到自己的母親而念恩,並進而想所有眾生都曾為自己的母親
  • 七因果以大悲為上首(與樂慈、拔苦悲):希望所有人都快樂,都沒有痛苦
  • 工作上競爭,有同事會讓人穿小鞋,本來不舒服,但想到他是個很棒的父親,觀感亦隨之而轉
  • 增上意樂:自己要去做

修習利他之心的基礎

1.於諸有情令心平等 (無量捨)

2.修對一切有情生悅意相

英國辛德勒

https://www.dropbox.com/s/kt9qx8asqlcgcnh/%E4%BB%96%E6%8B%AF%E6%95%91%E4%BA%86669%E5%90%8D%E5%85%92%E7%AB%A5%E5%85%8D%E6%96%BC%E6%AD%BB%E4%BA%A1%E3%80%82%20%E4%BD%86%E6%8E%A5%E4%B8%8B%E4%BE%86%E7%99%BC%E7%94%9F%E7%9A%84%E4%BA%8B%E6%83%85.mp4?dl=0

  •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把菩提心放在心上

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什麼?

  • 今天學習代表文殊菩薩智慧的文殊讚雲海,師長無處不想饒益我們
  • 上師提醒聽聞軌理。這也是二重因果
  • 複習換識種子,把一重換成二重因果。不要在果相上追尋,而應在因上努力
  • 所以當下都是二重因果的抉擇
  • 上士道最主要是菩提心,為何是菩提心?七因果對我生命的好處是?
  • 觀功念恩是否也有二重因果、菩提心的內涵?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宗大師回向文
生生由勝宗喀巴
為作大乘知識力
願於佛讚善穩道
雖剎那頃不暫捨    讚嘆傳承師長

我之師長宗喀巴
或居兜率或極樂
任住何處勝淨土
我等願生眷屬首    皈依宗大師

初務廣大求多聞
中現經教皆教授
後盡日夜遍薰修
為宏聖教遍迴向    聞思修學

至尊師長壽堅固
潔淨事業遍十方
善慧教法如明燈
常破三界眾生闇    祈願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