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8 業果(二)
- 感謝大家圓滿「初心」的義賣
禮佛
向著生命中最高的目標學習
密集嘛 (咒王)– 宗大師祈禱文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密集嘛是咒王,法會持頌,百由旬內諸魔不能障難。用感恩、 學習的角度,念密集嘛。可以學習生命最高智慧。
咒可以保護,讓心手靜下來學習,不受干擾。心中要安立未來可以饒益所有有情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大乘發心,因為我們學習大乘佛法
菩提是覺,對治無明
我們發心成佛為的是要幫助所有有情也能夠成為正等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以上是前行,讓我們把心靜下來。先前學習時,總沒那麼早來,因為覺得早太來,前行太長,不如晚點來,直接上課。現在才覺得虧大了,因為心沒有準備好,什麼(法)都進不來
- 10月12日是憶師恩法會,是必修課。上周讚頌是正念威武,今天要學習另一首主題曲「相思樹」
相思樹
所有的相思樹都為你栽
所有美麗的花都為你開
藍天悠悠 碧海悠悠
所有的心思都望著你來
在生命黃金的花季
我在期待你來
落日的美麗 朝陽的明媚
都在等你來
所有的相思樹都為你栽
所有美麗的花都為你開
無垠的虛空 藍藍的大海
都在等你來
多少次望月祈求 多少次虔誠禮拜
所有的想念 所有的想念
只為期盼你來 只為期盼你來
我在等你來 那是生命的花開
我在盼你來 那是無悔的等待
多少世多少生 我在等待 等你來
請聽我聲聲的呼喚
回答我念念的渴盼
上師啊 我在盼你來 我在等你來
我在盼你來 我在等你來
- 我期待上師來
- 期待的意思是生命永遠真正更高的方向是
- 期待上師帶我走到
- 憶師恩法會在林口體育館,每年都有數萬人參與
- 今年是師父九十歲冥誕,會有同學學習的故事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生命要有藍圖,才不會亂走
- 設定目標,只往上走,真實離苦得樂
- 要學習各種階梯,從下士到上士,從不要去惡趣, 到解脫輪迴的中士道,脫離生死,學習苦集滅道(知苦斷集證滅修道)
- 即使到阿羅漢還是不究竟,所以要走上士道,修菩提心
- 「共」下、中士,不是只有學下士及中士,而是基礎
- 念死無常,開始下士道,在此之前,是道前基礎
- 道前基礎是否重要?從聽聞開始。廣論P15「由聞知諸法,由聞遮諸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
- 從聽聞得到萬事萬物的法,知道什麼該做不該的事,最後從聽聞可以得完整、真實的智慧
- 廣論P17「斷器三過,依六種想」
- 軌道:軌則、道理
- 斷三過:器覆、器污、器漏 廣論P17L2
- 外國朋友的中文非常好、非常標準,有一次在路上碰到高中生問路,同學說我不會說英文,但對方說的是中文 》這是三器過都有
- 生命中太多三種器過
- 正確作法要有六種作法:病想,醫想、藥品想、 殷重修起療病想、如來所住善士想、正法理久住想,P17L8 – P20LL4
- 再來是親近善士: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要有善知識、老師,不是只依自己的方法
- 修習軌理:P45L6, 依正確方法學習,把心放在善,不會一下好、一下不好,時時檢查心,知道自己修的是善還是惡
- 暇滿義大難得:只有人才能修,不見得是人就能修。P62LL1
- 從惡趣到惡趣如大地土,從惡趣到善趣如爪上塵
- 道總建立:確立生命宗旨、架構。P66L3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故所說法一切亦唯為利有情
- 為何要珍惜?因為生命無常 》未知生、焉知死。念死為念生。P75LL1
- 三惡趣不要去,只能皈依,拿無限生命的保險。皈依三寶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 世界最重要的正見:業果正見;出世間是空正見
生命的密碼 – 業果法則
業果總相:P117
- 業決定一切苦樂:業決定理
- 業增長廣大:種子長出果樹和果子,如同大自然的跡象
- 未造不會遇
- 已造不失壞: 廣論P117LL6 手抄 #7 P56LL4~P57L4
師父開示:金貓因緣
音檔: 050B 20:53-26:26
手抄: #7 P64L6~P67L2
亦如《集法句》云:「雖造微少惡,他世大怖畏,當作大苦惱,猶如入腹毒。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榖豐熟。」廣論: P118L2手抄: #7 P63L2~L9
- 善惡業均會增長廣大
討論題
每天在忙亂緊湊的生活節奏中,常常不知所為何來,在廣論班跟師父學習,真的可以離苦得樂嗎?
同學分享:
- 在環境遇到很多法師,在三十年的世間接觸裡,不會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經驗。有很多的生活經驗,跟在現在的工作環境,讓自己覺得不能不學習。現在固定一三要上課,頌般若經,有很多境,讓自己更快樂,是學習而來
- 離苦得樂,是一種狀態。一般外求,但天堂是狀態不是地方
- 兩年學習,把歡樂帶給很多人。學習中遇到師長、佛菩薩,減少很多煩惱
- 兩年學習,感謝師父、師長,之前快樂是外求,現在是喜悅,由心而來。從五根衍進到心
- 從心散發出來的快樂,把愛分散出去,介紹給家人、朋友,也想影響自己的小叔、小嬸
- 很好的投資報酬,離苦得樂一定有的,不然不會有這些人來上課
- 以前買東西才會快樂,但不會長久。現在心靈的快樂很持久
- 學廣論,是學法,是法喜充滿
- 得到真到,智慧的珍寶
- 生活過程很忙亂,讓自己靜下來,翻廣論,可以有很多啟示,很法喜,的確可以離苦得樂
班長收攝
- 有次聚會,同學說只要學到一句,就會很快樂
- 有同學說「今天有應酬,但不要去,來上課,得到的快樂不同」
- 學得對不對,就看有沒有越來越快樂,還是越來越煩惱
- 如何持續快樂?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151 講 (00:00 – 03:24 )
讓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不停止
如果稍有時間來反省的話,我們就要注意心要平靜一些。就好像一個湖水,靜靜的時候才能夠映出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我們內心也是,寧靜了之後,才會發現自己生命中更深一層的問題。所以步調不能太快、太雜亂、太匆促,因為這樣的話,我們就無法關注內心、無法看那些念頭。所以在二六時中的工作中、學習中,在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這些事物之中,請大家要稍微放緩一下腳步。放緩腳步做什麼呢?凝視一下自己的心。要記得三界中最恐怖的就是內心了!因為最痛苦的根本存在於內心,所有的痛苦的來源,是我們並未調伏的心。 [01′06″]
所以如果佛菩薩來到世間告訴我們這樣的真理,我們在內心中能夠樹立這樣的見解,然後反覆地去練習的話,自然會嚐到修習佛法的甜頭。你會發現:實際上改變內心比改變外境容易多了,因為他人的心是很難把握的。可是我們如果靜下來看一看自己的心,每天看一看、每天看一看!大事看一看、小事看一看、凡事都看一看!我們就會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心,就是會熟悉自己對境的時候那個套路,你會知道這個事情來了我會怎麼想,是怎麼發生的,然後把它那個方向變成是向內調伏,馴服我這顆未馴服的心。讓沒有生起的良善能夠生起來
沒有生起的寬恕能夠生起來;對他人的慈悲,對應該尊重的父母親啊、師長、三寶,甚至一個陌生人、一個他有情,我們都應該恭恭敬敬地對待別人。這樣的話,就不會產生很多雜亂的、痛苦的這些因。所以每天起來的時候,如果提一下這樣的正念,這樣一天的生活之中我們就會少造很多惡業,因為我們會有一個正知力在關照自己的三業。 [02′35″]
長此以往這樣地用功下去,自然我們就會習慣於遮止三門的惡業,習慣在身語意上去造作良善的念頭。慢慢地讓我們的善業像瀑流水一樣絕對不會停止,而且越來越增長、越來越增長。
這樣的話,我們在現世的時候就會收穫一個平靜的、調柔的、感恩的心;不會用語言去刺傷別人,或者對他人的付出很麻木,或者凡有事情發生都是他人的錯;我們就非常容易反省自己;就會在生命裡發現很多很多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事情、值得感恩的事情。 [03′24″]
- 真如老師下手處和次第
- 先發現內心不平靜 》放緩腳步,如深呼吸,沒有寧靜的人,一定是想去轉境,但重點在轉心,聽到心的聲音 》要反覆練習 》要越來越熟悉套路,有原來的套路和要建立的套路。新的套路是師長的教導,師長的任何字都有其深意。套路改變,生命就改變 》要把別人放在重要的位置,心中有正念正知。我們平常是煩惱如瀑流水,要反省,要轉,發現如此非常重要
- 湖口老街的房子都不能拆,因為會影響別人,息息相關。利人即是利己
業的果相
- 異熟果:人、天、三惡趣(下一生的生命狀態)
- 增上果:外在環境(有些人環境很好,但學習能力很少,因為等流)
- 等流果:
–領受等流:過去習性的現在果報
–造作等流:過去習氣持續至今 P135-136 (如身體不好,但仍喜歡喝冰水)
- 如何讓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
命運 》生命的軌跡(業果法則)》善念 (宇宙的真理)
廣論第一頁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 9月24日法師大課,9月25日要上課,有中秋普茶及「藏茶」的活動
- 2019秋季,邀請各位幸福田的家人一起與慈心藏一甕好茶
秤心
思惟題
我的習慣是如何養成?可能改變嗎?
師父開示:
【《本生論》亦云:「由修善不善諸業,諸人即成慣習性,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
- 廣論: P119 LL4
- 音檔: 051B 15:04-19:09
本生論亦云..
- 手抄: #7 P95L3~P97L5
【《本生論》亦云:「由修善不善諸業,諸人即成慣習性,如是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
這個話。由於我們修或者是善業,或者不善業,平常你們習慣養成功這個不善的,或者現在努力要努力去做善的,你養成功了以後變成功習慣。現在實際上呢,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我們的習性當中,習性當中,所以真正修行就要把那個習性改過來,就要改過來。那麼這個習性是多生多劫一直會延下去的,
當這個習性養成功了以後怎麼辦呢?下面這兩句話,注意哦!「雖不特策勵,他世現行猶如夢。」你養成功了習慣以後,到下一世它現行的時候,像夢當中一樣。這夢當中什麼意思啊?你在夢當中夢見的你也不曉得,夢當中就是這個樣,跟著這個夢境轉,對不對?現在實際上我們張開眼睛,我們覺得白天不夢的是什麼?我們在無明大夢當中!我們每一個人無明大夢當中,我們有我們的習性,我們有我們的愛好,我們有我們的行為,請問這個習性哪來的?
你們有沒有想過啊?喏,這裡就告訴我們了,這個習性就是我們前一生養成功的。真正說起來,後面會告訴我們的,這種潛在的習性就是等流因果。由於我們前生就是這樣的,所以現在這個人很勤儉的,這個人就宿生是一個勤儉的人;這一生懶惰的,宿生就是個懶惰的人。所以你從他現在的習性上面看,就多多少少可以看得出來:嗯,這個人天來的,說天道來的人,這種人都是很愛清潔,腦筋比較聰明;畜生道來的人,這個是馬馬虎虎。
如果說這個人這種瞋心比較大的,他很容易發脾氣,這樣,說毒蛇、猛獸啊這個脾氣很容易大;如果那個豬啊這些東西,那個貪心特別強,是這樣;如果猴子啊,牠那個散亂心特別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宿生,當然是一往分別,一往分別,這個就是宿生帶來的。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告訴,反過來我們現在這樣也是如此。同樣呢,從宿生到現在是如此,還有一點哪,不一定從宿生到現在,就是這一生前面的會影響我們現在,這個很清楚、很明白。
所以我們眼前的一個念頭,什麼啊?就是前面這個念頭的等流,就是跟前面相似。譬如我們現在正在講,我們講,我下面繼續地講下去;你們嘛聽,你們繼續地聽下去。如果你聽的時候全部精神貫注地聽,聽得很起勁,下面一直瞪大了眼睛在聽;如果你前面聽得沒有味道的話,你現在還是含含糊糊,唉呀!看看鐘,還不下課啊,怎麼樣……。哪!就是那個每一個不同的心情,就是什麼?就是前後的這個等流心識。
所以剎那也是如此,然後呢前後年月也是如此,然後呢一生,乃至於長劫都這個樣。
現在修就是修什麼?就修這個─對的,把它增長;不對的,趕快扭過來。所以修行、修行,現在我們開始了解了從哪裡修起。所以前面告訴我們,現在正皈依─皈依法,皈依法要怎麼樣呢?你要認得這個,現在先把那個行相告訴你,進一步才告訴你怎麼改、怎麼修,然後呢得到什麼果。所以這幾句話,好好地擺在心裡面,認得它!
- 這一刻的心念就是下一刻的等流
- 這一刻的等流,就是上一刻的心念
不是在業已感果的果上去改,而是感果的境上去改。(日常師父法師)
同樣的境界、同樣的問題、同樣的人,但是因為我的心變了,所以再看它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煩躁(真如老師四家合註淺釋)
The Heart Remembers
當愛變成一種本能
- 愛可以鈎出其他的愛,把不好的換掉,讓心數數於善
今天我們一起學了什麼?
- 憶念學習從何而來
- 從道前基礎的學習開始,都是佛菩薩的功德
- 業四個定
- 心要有最美的秤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