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190911皈依(六)+業果(一)

2019-09-11

20190911 皈依(六)+業果(一)

禮佛

向著生命中最高的目標學習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密集嘛是咒王,法會持頌,百由旬內諸魔不能障難。用感恩、 學習的角度,念密集嘛。可以學習生命最高智慧。

咒可以保護,讓心手靜下來學習,不受干擾。心中要安立未來可以饒益所有有情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 大乘發心,因為我們學習大乘佛法
  • 菩提是覺,對治無明
  • 我們發心成佛為的是要幫助所有有情也能夠成為正等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以上是前行,讓我們把心靜下來。先前學習時,總沒那麼早來,因為覺得早太來,前行太長,不如晚點來,直接上課。現在才覺得虧大了,因為心沒有準備好,什麼(法)都進不來

讚頌「正念威武」

威武    正念在昂首闊步

威武    正念在昂首闊步

掃蕩昏昧    掃蕩無知    掃蕩冷酷

慈悲    慈悲

腳下生風    腳下生風    向大乘    向大乘

菩提心樹高茂    菩提心樹繁茂

予眾生陰涼    予眾生陰涼

昂首闊步    昂首闊步

正念大軍掃蕩私欲    掃蕩怯懦    掃蕩無知

走向菩提大城    永不退悔

威武    正念在昂首闊步

威武    良知在昂首闊步    利他    利他   利他

腳下生風    腳下生風    速度    速度

不要遲疑    不要恐懼    不要怯懦

只向    只向    只向    菩提佛國    菩提佛國    威武    威武    威武

  • 正念威武原本的名稱是「威武進行曲」,提醒我們「威武    正念在昂首闊步」,因為我們平常的正念可能是「彎腰駝背」
  • 現在全廣共學,一三五上午8-9點,鼓勵同學踴躍參加,有助大家理解法師大課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150 講(00:48 – 05:17 )轉外境,還是轉內心?

前兩天我們有討論到一個主題,這個主題就是:當有事情發生,內心開始不寂靜或者不痛快、生煩惱的時候,到底是轉外境容易,還是轉內心容易呢?我們習慣性地都是希望別人能改,會非常輕鬆地看到別人的過失。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習慣太熟悉了,一下子就會看到別人哪裡錯了、哪句話說錯了,所以讓我心裡不舒服,或者沒有配合我。看起來只要讓別人不這樣說、不這樣做,或者今天不要發生某種事情,就會過得很舒心,至少不會這麼挫敗。似乎世界上痛苦的原因,都是在他人、在境界那方面。所以我們無始劫來

養成的習慣,就是觀察他人的過失,在境界上糾纏、過不去,沒有去反省自己在煩惱發生的過程之中到底要負一些什麼樣的責任。 [02′14″]

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有這樣說:「佛說彼一切,皆由惡心造。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說在三界中最恐怖的到底是什麼呢?是那些猛獸、是毒蟲、是他人造作的災難,還是自然災害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很恐怖的,但是在《入行論》裡寂天菩薩說:最恐怖的,實際上是自己的心!在三界中,心是最恐怖的! [02′50″]

雖然很多人都讀過《入行論》、也背過《入行論》,但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認真地去思考一下:為什麼菩薩把最恐怖的因素或者說那個根本列為「心」呢?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嗎?有什麼依據嗎?為什麼他要這樣講呢?因為我們每天都小心著外面、小心著他人對我們的傷害,甚至小心著氣候呀,小心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最恐怖的是自己的心的話,我們會小心自己的心嗎? [03′36″]

  • 煩惱不要蓄積
  • 要觀察生活中的不愉快,要疏導,有方法
  • 怎麼防範?要有方法,要聞法
  • 碰到問題,正念正知會起,會發現煩惱找到對治的方法
  • 要有所準備。心要準備,不會觸境即昏
  • 從一早就要注意心對境 把正念正知鎧甲穿起來
  • 有境,先守身口,再找到意,疏導的方法
  • 停下來是截流
  • 要疏導,要有方法,要轉外境還是轉心?
  • 心不寂靜是煩惱,此時,轉外境或轉心容易?
  • 我們希望別人改,因為輕鬆,是習性。從無始劫(劫:一個地球的生命)我們習慣觀察別人的過失
  • 寂天菩薩說恐怖莫甚心,都是惡心造。在三界中心最恐怖。為何?

討論題:

不痛快、生煩惱的時候

我習慣怎麼處理?(我會轉境,還是轉心?)

同學分享

  • 想生氣的時候,停五秒鐘
  • 面對和女兒的爭執,從同學分享中,學習好好的看著她,然後跟女兒慢慢地說「我有事要跟你說」
  • 在業務和工廠的對立中,不斷也退讓而不被總經理認可,可以用客製化加價的方式跟客戶協調,幫公司爭取利潤也幫同仁增加報酬
  • 要求產品品質,讓同仁理解把自己當成客戶,自己不滿意的不會給客戶
  • 以前先生喝酒會生氣,昨晚先生又要出去喝酒,自己不用脾氣,而是轉而拜懺、祈求,透過轉心而讓自己不再心有怒氣,能夠平和地面對
  • 轉境解決別人的業果,轉心解決自己的業果

師長怎麼說 ?

所以佛菩薩都認為生死輪迴的各種痛苦到底是出自於哪裡呢?說顯然是出自於內心。出自於什麼樣的內心呢?就是不調伏的內心。因為內心不調伏的緣故,就會產生怖畏。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夠去除現生以及未來世的怖畏呢?就是要把心中的苦因拿掉。但是由於我們沒有熟練地掌握調伏內心的辦法,所以在對到境界的時候會第一千次、第一萬次地去尋覓境界的過失,會一直著在他人的過失上;時光都浪費了,沒有時間看自己內心的過失、沒有時間檢查自己。因為無始劫來的續流真的是像瀑布一樣,

一刻都不停地去觀察境那方面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虛度了很多可以檢束內心的珍貴光陰。 [04′43″]

從這點上來看,如果由於我們內心有煩惱、有各種障礙的緣故,產生了種種痛苦,那麼問題的答案就出現了!到底苦惱來的時候是調伏境,還是調伏心呢?那就要看看痛苦的根本在哪裡?如果痛苦的根本在境上,那就去解決境;如果痛苦的根本是心上的無明和煩惱、各種障礙,那麼就應該去解決內心的障礙,這樣就不會痛苦了。 [05′17″]

  • 要解決什麼?痛苦的根本在哪?
  • 深呼吸、快思慢想
  • 時間都浪費在爭執對錯上,「調整」錯東西
  • 覺得這個人非罵不可時,舌頭在口中轉七圈
  • 離境,才能發現是真的境的問題還是心的問題?

發火難忍時怎麼辦如得法師開示

  • 現在改不過來,想為何這樣想這樣做?再想師父怎麼這樣想怎麼做?用師父的方法取代自己的
  • 有個同學和外國男友長距離戀愛,在一起也吵、不在一起也吵,後來學廣論,用上述方法調整,兩人都改的
  • 我們覺得是境,其實是心,境是心化現的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佛梵文Sanga
  • San是淨除罪障,Ga是圓滿增長
  • 要一生比一生好
  • 對生命的看法要有不同
  • 上士道修菩提心。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 從聽聞》找到好的老師》有修習的軌則道理》要有閒暇圓滿的人身,有師法友》要知道學習的架構》理解生命瞬息萬變,無常隨時會來,念死是念生》生命無限,要注意下一世去哪裡,哪裡去,哪裡不去》要有人教,所以皈依,把不對的改成對的,有最保險的靠山

皈依後

如何落實於生活與學習?

1.親近善士

2.聽聞正法

3.如理思維

4.法隨法行

廣論P106L5, P26L3

皈依後如何落實於生活與學習?

1.諸根不掉

2.受學學處

3.悲愍有情:所有的人都是我的鏡子

4.勤修供養:增長自己的福德資糧,如七施供養

廣論P106LL3

什麼是如理作意?

  • 懂得了以後,照著這個道理樣去作意。不要學了不做(空口說白話)
  • 「作意」就是提起我們的腦筋來,在這個上面去思惟觀察。
  • 法的特質是清淨染污相的。法是煩惱的正對治,能靜息煩惱。

皈依三戒條(遮止應學)

  • 不歸餘天:只皈依佛,不皈依其他,不要自己的心亂掉
  • 於諸有情捨離損害:不要損害有情
  • 與諸外道不應共住:要守住自己的心,不要半調子,不是不和不同宗教者往來

廣論P107L3

如何恭敬三寶(修行應學)

佛寶

法寶

僧寶

  • 也要把廣論視為三寶,要恭敬。有恭敬心才會得到比較多

【三種修行應學者。謂於佛像,若塑若畫,隨好隨醜,不應譏毀,置塵險處,及押當等,不敬輕毀,皆當斷除,應當執為是可敬田,猶如大師。】廣論: P107 L8

  • 對佛像不要有好壞差別,放在危險的地方,不可以當掉

如何供養三寶?

(嚼噉之先亦當供養)

  • 供養偈

嗡啊吽

嗡啊吽

嗡啊吽

供養上師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供養法界一切有情眾生

阿彌陀佛

在外頭吃飯不要損惱他人,心裡默念即可。

清淨供養

  • 東西本身清淨
  • 來源清淨(不可妄求)
  • 意樂清淨(回向無上菩提)
  • 加行清淨(恭敬、敬信心)
  • 觀想(佛) 、隨喜

如何祈求、啟白三寶?

師父的祈求

如得法師轉述

師父說:「世人都祈求能夠業障病障悉消除,什麼事都很順遂,但我不會這樣祈求。就像一艘船在海上航行, 大家都祈求沒有風浪能夠安全的到達彼岸,我不會這樣祈求。」

「我祈求,當我遇到風浪的時候,我能夠把舵掌穩,看清楚我的方向,即使船沉了,我到達彼岸的決心,也一定不會退的,而且我一定到得了彼岸。」

「我是這樣祈求的:當我遇到風浪時,我能夠把舵掌穩,把方向看清楚,並且堅固我到達彼岸的決心」

生命的密碼業果法則

  • 有本很有名的書秘密,其實也是業果法則

業果道理的四個特徵

1. 絕對無誤
2.
增長廣大
3.
不做不遇:不會無中生有

4. 不會失壞:做了也遮掩不了

廣論P117-120

  • 業決定理,業增長廣大,所未造業不會遇,已造之業不失壞

 業果道理,如是說~

1. 業決定一切苦樂:種芭樂得芭樂,不會得蘋果

此生的苦果與樂果,是來自哪裡?

你曾經做過的因 (你曾經造的業)

  • 佛所謂「無神論」是一切都是自己造的

2. 業可以增長廣大

一重又一重,倍倍增加、擴大   廣論 p117, 118

3. 業未造不會遇

    你沒做過的因,果不會發生在

    你身上

4. 業已造不失壞

    只要做過了的因,遲早一定會

     感果。  廣論 p120

師父音檔:
【第二引發一切善樂根本深忍信中分三:. 一、思總業果;. 二、思別業果;. 三、思已正行進止之理。 初中分二:. 一、正明思總之理;. 二、分別思惟。 今初】

廣論: P117LL6

音檔: 50B 05:28~07:29

手抄: #7 P56LL4~P57L4

這個整個的業分四個大綱,這四個我先說一下:第一個業決定理,第二個業增長廣大,第三個業沒有造碰不到,第四個造了以後,絕對不會失去。這個業的特別的行相,我們要把握得住,要把握得住。一切的苦樂都有它的原因,你造什麼業,就感什麼果,絲毫不差,這第一點。還有造這個業本身會增長廣大,造小小的業,會增長廣大變成功很大的果,這個還有這個特質。第三個呢沒有造的業,絕對碰不到。造了,絕對不會失去,這是第四個。

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一點,對眼前的事情,沒有一點好抱怨。不管是任何一點的苦樂,不要抱怨,抱怨誰?抱怨自己,你造了,就是逃不走;你不造,絕對不會碰上你,絕對不會碰上。

所以這個道理我們千萬要把握得住,你如果能夠把握得住這點的話,眼前的很多的是非等等都沒有了,一點都沒有了。萬一有什麼不對,你總會反省嘛,很簡單。然後你反省淨除,欸,解決嘛!

反之,你不懂得這一點,嘀嘀咕咕去的話,那輾轉增上是越弄越糟,越弄越糟。現在所以我們一般世間是未嘗不想找快樂,未嘗不想去苦惱,得不到辦法,所以叫做緣木求魚,南轅北轍,越跑越遠哪,越跑越遠。

  • 談苦樂,對境反應
  • 有沒有從業果思惟
  • 在業果四個道理,哪個理解,哪個不懂?
  • 同學分享中提到業增長廣大,如先生喝酒,如果一直生氣,會把怒火越弄越大,這是業增長廣大;但反過來去拜懺、祈求,而息滅怒火,也是另一種角度的業增長廣大
  • 被罵一次,可能回來想一百次,被他人傷害一次,又自己傷害自己一百次,也是業增長廣大。

廣論研討班中秋普茶的由來

歷代祖師為了廣種善根,普結佛緣,以吃茶為契機,以宣示佛法為皈旨,因此有普茶之舉。普者,普遍周詳之意,雖然只有一盞茶,然而上奉十方諸佛,中供諸賢聖,下及六道品,如大雷音,如大雲雨,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莫不沾染茶露,生歡喜心。

現在許多寺院每到中秋或除夕,都還保留「吃普茶」的古風。所謂吃普茶,就是這天寺院裡所有僧眾團聚一堂,喝茶吃餅,分享修行情況,通常禪門寺院裡的住持和尚會開示「趙州茶、雲門餅」等公案,再說些勉勵的話,提醒年輕佛子不可忽悠度日,應精進修持,廣培福慧。並針對弟子們的修行情況,給予指點。

福智團體最早舉辦中秋普茶是在民國七十六年左右,日常師父與廣論同修共度中秋,師父慈悲和藹地和大家談了許多高僧大德的行誼,以及自己修行中所見所聞,大家在輕鬆的心情下增長了學佛的信心。

隔年中秋前後,師父又與《廣論》同修一起普茶,詳述了自己學佛出家以來的點滴往事,當時《廣論》研討班已開辦,同修們在師父慈祥垂視下,對於《廣論》的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好樂心。自此,研討班便於每年中秋節前後,舉辦普茶聚會。

中秋普茶  封藏淨源茶.憶師恩

淨源茶在坪林開展喝茶護水庫計畫,實踐師父光復大地淨化人心的宏願,已十餘載,創造出健康好喝的有機茶。

今年是師父九十冥誕,於憶師恩前夕中秋普茶的日子裡,在總結自己的善行同時,透由藏茶活 動,封藏淨源茶「典藏師心.久時憶」深具意義。

手工汝窯甕加上手工梧桐木箱 。

汝窯之不凡在其釉色,釉層厚而潤澤,猶如堆脂,胎釉結合緊密,施釉講究。釉色以天青為主要顏色,亦包含天藍、粉青、月白等色,有「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的美譽。

幸福田日日春善行銀行

長不大的弟弟

  • 轉境、轉心會有很大不同

什麼叫做業增長廣大?

為什麼業會增長?   手抄: #7 P63L2~L9

亦如《集法句》云:「雖造微少惡,他世大怖畏,當作大苦惱,猶如入腹毒。雖造微少福,他世引大樂,亦作諸大義,如諸榖豐熟。」 廣論: P118L2  手抄: #7 P63L2~L9

  • 造很少的惡,會增長廣大,像毒在腹一樣;假若造一點小善,未來會有更大的善,穀食豐收

師父開示:金貓因緣

  • 音檔: 050B 20:53-26:26
  • 手抄: #7 P64L6P67L2

那金貓因緣是怎樣一個因緣呢?佛世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叫惡生王,你聽了這個名字就可以曉得這個人不大好,叫惡生王。那麼是誰呢?是大迦旃延尊者去化度的。有一天他自己在王家的花園當中玩啊,一看見一個貓,這個貓從那個東南角跳到西北角,一看那個貓跳過去,金光一閃,欸,一看原來這個貓是金子做的,金顏色的。那個金顏色的貓總沒有看見過吧!他馬上找,欸,不見了,一看一個洞,牠鑽到那個洞裡面去了。

他是一個帝王嘛!哦,這個誰都沒有看見過,然後叫人家把牠挖出來,一定要去挖挖,挖了半天,貓沒有挖到,「咔!」一下挖到一個銅,一個大的銅罈,好大的一個大銅罈。結果打開來一看哪!一銅罈滿滿的都是金子,這麼個多!這個把它抬出來,抬出來一看,下面還有一罈;再抬出來,下面還有一罈,三罈。哇,這麼多金子!結果三罈拿完了,向前面又有三罈,啊,繼續地挖,反正他是國王嘛,結果挖了五里路都是這個,都是這個!

嗯,這個好啊!那個一大罈大得不得了,那個一罈這個容量我都忘記掉了,反正那個大罈裝幾合,一合就是十斗,有一石。你可以想一想一石的稻子穀子都一百多斤,一罈的金子那不曉得幾萬斤,這麼多啊!結果五里路,這麼一排排得去。   

平常他們遇見這種事情都要問那個教士或者婆羅門,那惡生王也信了那個迦旃延尊者,就問迦旃延尊者說:「我居然碰見了這種事情,這個好是壞呀?」「哎,這個好的,這該你得的。」「那什麼因緣?」哦,原來這樣。原來當毘婆尸佛的時候,

毘婆尸佛是誰?毘婆尸佛就是七佛之首。現在我們是賢劫,就是賢劫之前是莊嚴劫,莊嚴劫最後一尊佛是毘舍浮佛,最後一尊佛,再下面推,尸棄佛,然後呢毘婆尸佛。所以從平常我們說七佛、七佛,毘婆尸佛,毘婆尸佛離開現在是九十一劫。那麼那個時候說有一些出家人乞食,那個出家人在那個大街上面把一個缽擺在那裡,說這個是無盡藏,誰去供養他的話,得到的福是無盡的。那麼那個時候有一個樵夫,樵夫就是山裡面打柴的啦!他跑到山裡面打柴,那麼拿了柴去挑到街上面,賣掉了以後換飯吃。現在當然工業社會沒有的了,平常的時候,那生活很艱苦的,往往一擔柴,賣不了幾個錢。那一天就是換了三個銅板,他天天就是換到了,然後呢去吃。

那回來的時候,看見那地方,唉!他一想:我實在太窮了,人家廣興供養,我為什麼這麼窮,就因為以前沒有供養過,所以如果再不供養,也不知道窮到什麼時候!今天遇見這個機會,他就要供養,所以他就捨掉了。他餓著肚子哦,這個不簡單喔!

現在我們吃得飽飽的,叫你少吃一點都捨不得。他是餓著肚子,把僅有的三個銅錢,丟在那個缽裡邊。然後一路回去歡喜:「哎呀,好!越想越歡喜,我以前從來沒有種過那個善業,啊,真是歡喜!」結果從那個地方跑到他家裡五里路,他一直歡喜、一直跑,到了家了。然後到了家了,欸,想起來了:「哎呀,今天吃的東西沒有了!」所以這個歡喜的心就停了,到那裡為止。從此以後九十一劫以來,他生生都生到天上,然後人間,永遠是這樣。

這一世還感得這樣的果報,這一世還感得這樣的果報,得到那麼多。

他說:你丟他的,供養三個銅錢,得到的什麼?就三罈。然後呢供養完了以後你一直歡喜,這歡喜什麼呢?隨喜嘛,他一路歡喜跑五里路,然後呢這個五里路一直在增長,所以五里路一直這麼多。這個說明什麼?業的增長廣大。這一點不要小看哦!

平常我們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腦筋裡面,成天上晚地去想那件事情,這個惡業的增長廣大。所以我要告訴你們要思惟呀,碰到一點小小的事情就擺在那裡,對不起!你老在那個地方的話,那個都是你的地獄業,你什麼時候放不下,什麼時候就在那個地方。反過來的話,你如果一天到晚想那個的話,那個就是好,造的善業,增長廣大。

  • 要一直很開心,讓業增長廣大
  • 心情不好時想到金貓因緣
  • 心情不好,放在心裡也會一直增長

我們今天一起學習了什麼?

  • 正念威武:正念要昂首濶步,沒有的話,轉心轉不好
  • 從蓄積煩惱,要轉心還是轉境,要轉別人的業果還是自己的
  • 皈依,自己的能力不夠,要依靠三寶。決定皈依,要怎麼做
  • 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要尊重三寶,心不要跳來跳去,把心守住
  • 心不是只有自己,要有別人
  • 業果四決定:業決定理,業增長廣大,業已造不失,業未造不遇。這是生命法則,要想自己往哪裡去
  • 是否珍惜家人,是否支持彼此
  • 回向殷重,心中有別人,清楚唸著其名字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