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每周課摘

20190703 皈依(三)

2019-07-03

20190703皈依(三)

  • 近來承擔營隊,要隨喜大家
  • 學習時,把心留給自己,好好學習。以往學習,沒有好好學習,會想到師父上師說「你來這裡做什麼?」禮佛就是要找生命中最高的方向
  • 營隊期間持密集嘛念頌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密集嘛是咒王,法會持頌,百由旬內諸魔不能障難。用感恩、 學習的角度,念密集嘛。可以學習生命最高智慧。

咒可以保護,讓心手靜下來學習,不受干擾。心中要安立未來可以饒益所有有情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讚頌「護法讚」

你看 我在出征 我在出征

看你看 英姿颯爽 英姿颯爽

看看 艷陽高照 艷陽高照

看看 春光明媚 春光明媚

看看 多麼嬌嬈 多麼嬌嬈

看 風旗招 風旗招

看看 軍號 軍號

看看 四野澎湃 四野澎湃

看看 大軍如潮 大軍如潮

氣壯山河英姿神傲    巡視四野威神浩浩

嗨~將士齊列風旗招    將軍側馬橫刀

啊~讚你戰旗飄 讚你戰旗飄

啊~讚你風骨傲 讚你風骨傲

啊~讚你戰旗飄 讚你戰旗飄

啊~讚你風骨傲 讚你風骨傲

啊~讚你戰旗飄 讚你戰旗飄

啊~讚你風骨傲 讚你風骨傲

  • 心力有提起來嗎?會不會比較有感覺?
  • 護法 》六臂怙主讚
  • 班長第一年當義工,背不起來。之後硬是把它背下來
  • 六臂怙主讚還不會背 ,可以到北苑請常用課頌本
  • 廣論的護法神是六臂怙主,是觀世音菩薩的憤怒相
  • 下士道護法是閻魔法王 》業果法則法主 》要有出離心
  • 中士道護法是多聞天王 》加強「戒」
  • 上士道護法是六臂怙主(瑪哈嘎拉) 》順緣俱足,違緣盡除
  • 由其憤怒相,可能無法直視其法像,但十分莊嚴
  • 六臂怙主讚形容身上全部裝飾,從腳到頭
  • 恭敬頂禮速救觀世音 》很快速來救拔我們
  • 腳踏毗那夜迦佩足鐲 》珍寶乾顱有五飾其首,全身上下的裝飾
  • 腳踩象神(財神)
  • 廣供 》龍天護法 》有世出世間之護法神
  • 朵瑪是供養物
  • 所欲悉地願能速垂賜 》順緣俱足,違緣盡除
  • 在營隊、法會前塞車,一起頌,最後即時趕到。
  • 護持企業營時,發現後台的同修都在頌六臂怙主讚,只希望大家學習、在生命都能圓滿、石頭少一點

六臂怙主讚

    恭敬頂禮速救觀世音 腳踏毗那夜迦佩足鐲

        身著虎皮下裙大黑天 六臂為諸蛇飾所莊嚴

        右執鉞刀次手持念珠 最後鼗鼓猛烈劇搖動

        左托顱骨以及三叉戟 如是亦持套索作繫縛

        威猛之口顯露利獠牙 三目嚴峻髮絲直上衝

        於額間處黃丹善塗抹 不動王於頂上堅穩合

        滴血人首五十為瓔珞 珍寶乾顱有五飾其首

        從樹來已受取朵瑪者 敬禮讚揚具德六臂尊

        如來正法敬慎作守護 三寶勝位敬慎作讚揚

        我等瑜伽師徒眷屬眾 一切惡緣障礙盡息滅 所欲悉地願能速垂賜

        上師怙主無分別    我今虔誠敬皈依 一切有情諸煩惱 願我斷除盡無餘

        怙主上師無分別  我今虔誠敬皈依 一切有情諸障礙 願我斷除盡無餘

        以此善根生生世世中    願我全持佛陀之正法

        違緣消除順緣皆完備 速救怙主不捨令成辦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129 講(03:26 – 07:32)

抱怨  —  增長自己憍慢,然後還要造很多惡業

抱怨的毛病怎麼改呢?有事情發生的時候,你會看到自己心裡不寂靜,或者起瞋心的那一面。看看都是責怪外境、責怪其他人呢?還是內心也有覺察自己的部分?這部分只要認真地意識到什麼是抱怨的這種行相,當這個毛病又來的時候,自己要知道:哇,來了、來了,又開始了!一個是嘴上抱怨,一個是心裡抱怨,還有一個可能動作上有抱怨的。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地,或者很快地改掉這種習氣毛病,為什麼?因為會造惡業呀、增長憍慢哪!對自己和他人一點好處都沒有。 [04′08″]

如果我們周圍有一個常常抱怨的人,比如說一個團隊,整個團隊的氣氛大概都會有點低迷或者很不愉快。可是如果遇到事情之後,大家都來看自己的問題,然後互相幫助,用一種至少是非常禮貌的狀態來對待他人的話,那這個團隊的工作氣氛也會很愉快的。 [04′34″]

我們無始劫來向外看,把所有痛苦的根源都歸結為境那方面出現的,而跟我的心關係不大、跟我過去所造的業關係不大,尤其是跟我的過去生好像沒什麼關係。我們看什麼問題都局限在此生此世的某一個時間點,甚至縮小在剛剛發生的事情,就從剛剛發生的事情到現在這麼短的距離,去計算一下那個人錯在哪裡。

我們沒有從無限的過去到現在、到未來這樣的一個時間軸,去看待自他的生命所起的所有衝突或者所有的不如意。我們不習慣這樣看,所以常常擷取那一小段就給它下定義,而且是習慣性地去評判。 [05′24″]

一旦我們聽佛法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同學都想積極地改善,為什麼呢?因為這並不愉快!一個抱怨的人快樂嗎?不快樂。抱怨的心情鬱悶嗎?鬱悶啊!憤憤不平嗎?不平呀!他覺得周圍的人對他好嗎?不好。好為什麼要抱怨?就感恩了!那麼對他現在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嗎?沒有啊!珍惜嗎?可能也沒有。

因為這一切都如此地不如意,而且大家好像都不努力、都不改善,所以好像滿苦命的,就是一直抱怨。因為我們生命的苦樂都操縱在其他人的手裡,所以我們用抱怨別人的方式試圖能夠心情好一點,或者希望別人能夠改善,我的生命狀態會好一點,甚至說我抱怨你其實是出於善意。總之會有種種的理由,我們給抱怨很多條支撐它的柱子,讓這個抱怨的習氣能夠延續下去。 [06′26″]

但實際上師父說:「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抱怨。」這一句話就這麼幾個字哦!「我們平常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抱怨。」這句話師父在這裡講了,但是我們怎麼樣能夠把這句話放在自己身上觀察一下?

什麼是一點點事情?然後就抱怨了嗎?抱怨的行相是什麼?在心裡出來、在眼裡出現、在口中出現、在自己的動作中出現。然後我講道理了嗎?講了什麼道理?講這些到底幹什麼呢?我們會認為用這個道理說服別人,甚至規勸別人行善,世界會從此和平,我們大家會過得很安樂。師父說:「增長自己憍慢。」觀點都跟我們感受的是相對的!我們會覺得這樣的話大家都會造善業了,我用抱怨的方式規勸別人或者解決問題的話會很好。師父說除了增長自己憍慢,「然後還要造很多惡業,我們到底是學什麼啊?」這句話是反問自己的。就像我現在反問:「我在學什麼呀?」 [07′32″]

  • 遇到境感恩,而不是抱怨。二者差別在?
  • 如何面對任運(隨時)而起的抱怨?
  • 抱怨的毛病怎麼改呢?要往裡看。而不是向外看,不是照妖鏡
  • 不寂靜,就是煩惱。自己隨時在煩惱,而看外境
  • 要先學會往內觀察
  • 用非常禮貌的狀態,僧團對彼此也是
  • 非常禮貌 》因為對的距離,可以看到自己心中的部份
  • 如把痛苦歸結在境,會覺得和自己關係不大,和過去和無限生命無關
  • 痛苦根源,跟我的心,跟我以前怎麼做,跟累世有關。但我們通常只會看目前這一點
  • 皈依、業果是很重要的法門
  • 從無限生命,才會有業果的正知見
  • 我們很有理由支持抱怨是有理的,而遇到一點點事就抱怨
  • 要護住我們的心,在剎那間,想到我是佛弟子,但我們常都不在。因一點點事就跑掉
  • 抱怨會增長憍慢,還是造很多惡業
  • 抱怨的另一邊是感恩
  • 抱怨是賠錢的生意
  • 指抱怨又是照妖鏡,又不能抱怨,會不會學習很難?很受限制?有話不講,會不會內傷?

思惟題

學習後

我可以不去抱怨嗎?

會不會內傷呀?

  • 抱怨換一個方式,用原來的方式傳遞錯誤,所以要換另一種方式
  • 我們有時幫對方貼標籤
  • 同學很孝順父母、守護媽媽,但對母親的若干行為而困擾。班長舉例自己的兒子,也很喜歡抱怨。班長過斑馬線也走很快,有時沒注意要跨過去時,兒子會說不要闖紅燈。自己一開始會生氣,但現在走到斑馬線,母子三人會一起說「不要闖紅燈」
  • 有時唸兒子,可不可以那樣說?可不可以以換個方式說?
  • 自己現在起頭都會用「我愛你」,其他都好辦
  • 如父母從來不稱讚自己,但想想父母,看著很多事,我們其實不清楚,不要隨意評判對錯
  • 班長小時第一次考第一名很開心,回到家想跟媽媽說,但媽媽背對著,讓自己很傷心。長大後問媽媽為何如此?媽媽回應,因為不管你,你都做得很好,所以不要讓你太驕傲,不能太稱讚你
  • 一般人很容易高估自己、低估別人,很容易想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永遠有可以發掘別人好的地方
  • 觀功念念或觀過念怨?
  • 有一個實驗,男人們一起喝20瓶酒,喝完後總計,竟是30-40瓶。由此得知,我們會一不小心,就一點小事,會認為我做的比他多,懂得比他多
  • 我們要有可以學習他人、成長的機會

再聽一次師父怎麼說

全廣II 128 01′07″- 01′55″

我們平常遇到一點點事情就抱怨,講了很多道理。這個道理幹什麼?增長自己憍慢,然後還要造很多惡業,我們到底是學什麼啊?唉!所以我就深深地感覺到這個特點。這個叫什麼啊?相應,也叫相應。所以我剛才講那個相應,看看我們現在相應在哪裡?我們是相應在增長煩惱,還是我們相應在真正地淨除罪障、積聚資糧,這個對我們才是真正重要的。所以我但願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學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真正懂得這個。

  • 要認清心裡在想的是什麼?
  • 自我檢討,跟媽媽道歉,是圓滿轉動的開始(媽媽也是很認真在學習的)
  • 世間是相互扶持,或者是每個人有不同聲音
  • 要抱怨不怕沒有理由
  • 我們太急著找支撐抱怨的柱子,相反可以走到另一邊「觀功念恩」
  • 修行是串習,沒有一次就到的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要先有無限生命,一生比一生好
  • 學習皈依後,在共中士,不只求下輩子是人,而是要解脫輪迴、出離生死
  • 上士道 》佛初發心,最後現證正等正覺,一切皆是為利有情
  • 皈依:善知識如命,惡知識如毒樹
  • 修的時候,不要一點點就抱怨
  • 暇滿人身,遇到佛法,有師長的教授,要如何建立生命的藍圖?
  • 雖然暇滿難得,但無常迅速,所以要念死。要好好活、正確的活
  • 無限生命往更好地方,不往三惡趣,所以需要皈依

上周我們的討論做好事,做好人。一定要皈依?一定要學佛?

  • 為的什麼做好事,有差異
  • 成佛做好事,較之沒有無限生命而做好事,有極大差異
  • 在路上布施出家人,有沒有成佛的觀念,如是否有所有有情皆可得佛法饒益的想法,其可得利益有很大差異

幸福田日日春善行銀行

【總為二事。由惡趣等自生怖畏。深信三寶,有從彼中救護堪能。故若此二唯有虛言,則其歸依亦同於彼,若此二因,堅固猛利,則其歸依亦能變意,故應勵力勤修二因。】廣論: P98 LL3 – P98LL1

  • 如果對惡趣的怖畏以及深信三寶救護是虛的,那皈依也是虛的
  • 皈依只念在口中,就像鸚鵡
  • 一心皈投依靠三寶,因為有無比好處
  • 皈依像無限大聚寶盆,放進去的善可以有無限大。投資一可以得無限大

【由能救自二種因中,外支或因,無所缺少,大師已成,然是內支,未能實心持為歸依,而苦惱故。是故應知,雖未請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復無懈怠,無比勝妙真歸依處,現前安住為自作怙,故應歸此。】廣論: P99 LL2-P100 L1

  • 有沒有可以救你?有。佛菩薩發願想救一切人 》外支已成。 》想方設法要救你
  • 重點在你有沒有伸出手來,想不想被救?
  • 沒有立即痛苦,而際遇很好時,很難想到要有佛菩薩救護
  • 有同學在銀行服務,常處理客戶抱怨。處理完馬上知道會有下一件,思惟生命很苦。我的生命,要不斷處理問題,所以苦惱在於沒有發出求救訊號
  • 佛菩薩發願,要救護眾生。
  • 皈依才能救自己

改「變」心「意」

一心皈投依靠三寶

師父開示:

   由能救自二種因中,外支或因,無所缺少,大師已成….

  • 廣論: P99 LL2 – P100L1
  • 音檔: 43B 09:43 ~14 : 56

             在救護我們當中有兩個

             …..

  • 手抄: #6 P93 L4 P95 LL1

在救護我們當中有兩個因,哪兩個因?內、外 –  因緣嘛!裡面是你要求皈依的心,外面是能救你的人。現在這兩種因當中,外面救你的因,外面那一支或者外面這個因,「無所缺少」,一點都不缺少。為什麼?佛已經成了佛了,不單一個佛,十方有無量無邊佛啊!不單我們釋迦世尊哪,釋迦世尊拼命地推,阿彌陀佛拼命地拉,唉!我們就是推不走,他拉呀,就是拉不上。為什麼原因啊?

看!這是我們的內支啊,我們沒有真實的心把這個內容作為我們皈依,結果在苦惱啊!所以每一個人苦苦惱惱,哎呀,要修行!結果呢?好難得呀!所以我看見大家真讚歎,都是宿生的善根,然後呢在這樣的五濁惡世,這樣的錯誤的充滿邪見當中,居然能夠捨棄跑到這個地方來,跑到這個地方還是苦苦惱惱,還要說修行。就最好的修行方法放在那裡不學,你怎麼修?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是內支,內支。

所以我們再想一想看:佛你信得過嗎?信得過。信得過,佛的特質是什麼?他自己解決一切問題,他還曉得怎麼幫助別人解決任何問題,他還有想幫助一切人的這個大慈悲心。我們信得過,信得過啊!既然信得過的話,難道就我例外嗎?他不來救我嗎?沒有這個大悲心嗎?我們信得過他沒有?更進一步問:難道他不懂得怎麼救我們嗎?我們信得過他沒有?那為什麼救不去啊?哪裡啊?喏、喏、喏,就這個內支啊,你在跟著煩惱轉啊!所以好好地看看哪,這個兩句話我們應該正確地去認識它。

然後因為這樣是「苦惱故」,唉!現在我們一天到晚苦苦惱惱,就是這樣。唉!所以現在到了這裡要感到歡喜啊!我們應該悲欣交集悲以往之不知,欣現在了解。歡喜啊,好好地努力!所以我們應該了解,雖然我們沒有請佛呀,但是他大悲心所引,他一直在這兒幫忙我們。佛一直瞪大了眼睛,到處在那裡;不但瞪大了眼睛,在前面是拉我們,後面是推我們,下面是頂我們,這樣地弄啊!他絕不會懈怠的。佛有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當中有一個叫精進無懈,佛的精進是永遠無限,他那個向前的力量就無限的速度在精進當中。

這個是真正的「勝妙」殊勝、奧妙,這個真正皈依的地方。「現前」,十方一切佛都在這裡,所以「毘盧遮那名一切處,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啊!佛啊,一切處,難道我這個地方不在嗎?當然在。結果我這個地方也不在,你那地方也不在,我們這些人都不在,為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內支啊!所以記住啊!我們現在不要說沒有善知識,是沒有學的弟子。哪一個學的弟子?就是「我」啊!

你現在來一直來學「我」,請問你學到哪一年啊?所以祖師說:「學到驢年去。」什麼叫驢年啊?你看看那十二生肖當中有沒有驢年哪?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就是沒個驢。所以轉來轉去,十二年當中,你們學到驢年,你學到哪年學不成,因為你學的「我」嘛!這是注意到內支啊!那現在這地方都處處地方告訴我們,前面已經點出那個行相來了,然後呢後面再告訴我們,我們好好努力、努力,好好地努力!

討論題

「學佛」跟「學我」的差別是什麼?

生命的尊嚴

  • 抱怨的另一端是「感恩」
  • 老祖宗把生命智慧放在文字裡

我們今天一起學習

  • 護主讚的讚頌,提升我們的心力
  • 六臂護主讚
  • 抱怨只能生憍慢心
  • 我們生命中,每次遇到的都是我們的鏡子
  • 抱怨時,是否是抱怨自己?
  • 如果轉成感恩,鏡子呈現也不一樣?
  • 皈依無比重要
  • 皈依後有個防護罩保護
  • 但皈依後,仍須守住自己的心,因為我們有往昔的心,要隨時守護
  • 皈依因為不想去不想去的三惡趣
  • 有誰能救?只有三寶能救
  • 學佛學我有什麼不一樣?
  • 抱怨可以轉成什麼?如轉成訴求。所以師父講變意。

命運握在自己的手上 希望新生 第178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