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念死(四)課摘
禮佛
密集嘛(宗喀巴大師祈禱文)
密集嘛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無緣大悲寶庫觀世音)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無垢大智湧泉妙吉祥)
都繃麻呂炯杰桑威達(摧伏魔軍無餘秘密尊)
崗尖客北竹尖宗喀巴(雪嶺智嚴善巧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賢慧普聞足下作啟請)
(共唱三次)
班長:
感謝宗喀巴,讓我們有機會持頌密集嘛,讓我們可以把心安住。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班長:
每到一個地方,持頌心經三次,氣場就不一樣
做事情之前,如果能夠持頌三次心經,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讚頌 禮拜佛陀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禮拜你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合起我的掌 伏下我的膝
頂禮你 頂禮你 大慈悲的佛陀啊
頂禮你 頂禮你 親愛的佛陀啊
望著你的臉 望著你的眼
多少的神奇故事在把你傳頌
今日的我 小小的我
站在你的面前 站在你的面前
佛陀啊 佛陀啊 讓我看你的臉
讓我望你的眼 讓我拜你吧
(共唱二次)
班長:
法師說:南瞻部洲的我們,耳朵最力,要聽好的聲音,好的語言,不要讓我們聽到的都是垃圾
禮拜佛陀,讓我們內心歡喜,一定有其原因,想要知道原因,讓我們今日好好來探討
今勤瑜伽多寡聞:白話來說就是「從某個部分來講,叫做盲修瞎練」
廣文不善於修要:白話來說就是「空口白話」
以上都是修練最大的問題,所以師父提醒我們,
當自己有進步的時候,
記得要給自己打打氣,要讓自己當自己的啦啦隊
聽聞時如果有問題,無法有進展,或者是聽不進去,為什麼呢?
聽聽看師父怎麼說?
(全廣Ⅱ00:19 – 02:10)
換句話說,你先對這件事情不了解,現在你了解了。那我們現在「相應」也是一樣,先文字了解,後來文字的義理了解,後來義理當中的內容了解,要層層深入。我們通常容易犯的這個毛病,才學得一點皮毛,那自己以為:啊!行了。所以真正要想學這個的話,藏地的祖師們也好、印度的祖師們也好、漢地的祖師們也好,沒有一個例外,告訴我們:最重要的濃縮起來兩句話-淨罪、集資。就是我們的障礙,這個如果沒有除,不可能學得進去;資糧不夠,不可能學得進去!
因此現在在這個地方大家有一點要注意:平常我們總覺得好像我是來學的,應該坐在這裡你來教我的。我有這個資糧嗎?所以你們仔細去看看自然是了解,不要以為在這地方好像來做點常住的事情,或者我不願意做不相應的事情。實際上我們有幾個分別:不應該做的是不要做;應該做、自己不了解的這種事情,常常自己不清楚,我們要了解這就是我們最好的集聚資糧,資糧不夠你要想修學佛法是絕無可能,絕無可能!這個不是一個語言上面,我只能簡單地說,當你們慢慢地去深入的時候,你們自然會感覺得很不一樣的內涵。[02′10″]
班長:
學習廣論的層次,是先從文字下手,進一步是瞭解文字的內容,瞭解文字的義理,再來就是「比對自心」。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師父說那是因為資糧不足,所以要淨罪(集資的起點,將壞的去掉,好的就可以出來。把不對的習慣去除。)、集資(聚集資糧)
如何淨罪、集資?
可能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最應該做的事情,永遠不做,想要集資,絕無可能。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Ⅱ第122講(03:53 – 08:03)
淨罪、集資
這裡邊我再講一下。通常我們學不下去的時候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什麼?怪外境,對吧?「如果環境不是這樣的話,我就能學下去。」 「如果他不是那樣老是看我不對,或者對我說了一些傷害我自尊的,或者讓我非常不舒服的話的話,我覺得我在這環境裡還是不錯的。」或者「我跟某人關係好,我還是不錯的。」這是一種什麼?原因出在外境上。還有一種人就是覺得我自己笨啊,我自己怎麼樣、怎麼樣啊!就是從自心的角度,他會覺得是自己不夠。但無論是覺得外境不夠,還是覺得內心出問題,他的癥結點都在於什麼?資糧未具。 [04′36″]
那這是不是給我們一個嶄新的思路?當我們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會常常糾結於這個環境怎麼是這樣的,和我想像的完全都不一樣,為什麼不像我理想的那樣呢?心裡就產生了劇烈的求不得苦,心裡就是七上八下、放不下。七上八下的感覺就是會不安、擔憂,怨自己的時候會覺得沮喪,有的時候會覺得很孤單,或者很害怕接下去會發生什麼。當這些種種的心情現起來的時候,我們能不能對諸如此類的心情和感受給它一個見解 – 實際上,你不用想那麼多、怪那麼多事情,好好積資糧、淨化障礙就可以了,除掉障礙就可以了? [05′25″]
以前有些同學就說:「哎呀!我現在《廣論》學不下去了。」有的人說到中士道就學不下去了,還有的人到上士道學不下去了。說就是業障啊,什麼家裡事情……講一堆。我說:「應該沒那麼複雜,好好地供養三寶,看你會不會提起心力?」集資糧嘛!好好地供養三寶。甚至班級裡舉辦一個小型的供養法會,大家都從家裡拿點蘋果呀、拿點橘子啊,甚至有的人拿碗供水呀,拿一個燈在佛前供一盞燈,我們去對殊勝境做供養。還有的人念密集嘛、旋繞,還有的就是大家集在一起拜三十五佛懺。供養過幾回之後,有一些人真的就好起來。他說:「莫名其妙!我心情好起來了。」 [06′07″]
還有一直放在心上想的一件事情:哎!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就是擺脫不了那個人、就是擺脫不了那件事,你就會發現就像一個網一樣,他把心完全塞到跟那個人有關的事情裡,他就是抽不出心力來。但是一旦認真地去緣念三寶、祈求三寶的加持,比如說念密集嘛、念三十五佛,還有人念《二十一度母經》,這樣念,念一段時間之後,他就發現:「欸!好像我好點了。」 [06′35″]
所以當自己感到心力不濟的時候,切記!不要瘋狂地向自己的頭上貼超多的標籤:「我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怎樣、怎樣、怎樣……」,發了太多對自己的負能量的這些心念,全部都是打擊自己的。
這樣打擊完就更沒力氣學了!本來是遇到困難了之後,應該自己給自己加油;可是我們遇到困難之後多半都是否定自己,釋放更多的負能量讓自己沒法消化,然後自己把自己搞得非常地煩惱。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對於「學不進去」這件事,沒有一個正確的看法,沒有一個正確的知見。或者說:「那感覺是很真實的,我沒能力呀!」可是感覺上真實的東西,經過正理觀察之後,你會發現事實不是那樣的。我們的感覺,尤其是凡夫的感覺,有太多的欺誑! [07′30″]
所以,對於學不進去這一件事,沒有建立正知見,就沒有辦法去解決它。當我們感到學不進去的時候,就只能跟著感覺走。那感覺是什麼?就是真的不能學了。可是好不容易「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碰到學不下去這個障礙,沒有辦法解決嗎?師父教我們就四個字 -集資淨障,這便是解決之道啊! [08′03″]
班長:
當我們覺得一切都不如我們的意時,是因為我們的資糧不足,所以看到的都不如自己的意。
當發現問題的時候,不是怪外境,就是怪自己能力不足,其實是資糧未具,不能像師父一樣有寬廣的心。
所以要淨罪集資。
供養三寶,就是一種淨罪集資的方法。
淨罪其實同時就在集資。
給自己機會,讓自己尋覓新的角度,不要讓自己往自己貼上我做不到的標籤,以寬廣的心,給自己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一定會不一樣。
例如:生病的人,如果不能夠給自己新的角度,相信自己已經健康,會讓自己陷在自己永遠不好,一定要藉助醫療的幫助。
以善巧的方法,讓自己或別人可以從新的角度來看待,才能夠有所轉變。
覺察感受自己背後的錯誤,才能夠讓自己有所改變。
思維題
生活中,我如何集資?
第六組分享:
平常多做一些善事就是集資。
平常每個月都會捐米,也會自己準備並且發便當或者布施。
在生活中也可以「七師」來集資。
第五組分享:
公司發生有銷售人員因為癌症,請長假留職停薪,逾期又沒有對公司有任何請假,遭公司人事退保,因此與公司產生爭執,因為學佛的緣故,所以這名員工要求什麼,都讓公司一律應其要求給付,所以在調解的時候,調解委員也站在公司這邊,勸誘這名員工接受公司所給的調解條件,達成調解,也因此促成公司員工對於公司有更高的向心力。
班長:
集資其實決定於我們用什麼態度對待每一件事情,如果我們都可以考慮到員工的貢獻,當然會得出不同的對待態度。
第四組分享:
上課一段時間,越上越有興趣,也讓自己越來越有信心,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三組慶豐師兄分享:
習慣於學習佛法時,用生活中的事務來做比較。做生意要找有錢人來做生意,修行要找有德行的人來親近。修行時,要把自己的不足去除,要見賢思齊,所以對於每個人好的德行
親近善知識,讓自己自我反省,把佛法置入生活,一定會有其效果。
第三組分享:
因為親愛的班長點名,所以當然來上課。
如何在生活中集資?把佛法力行在生活中,就是一種方法。
個人從事減塑的工作,其實減塑也就是一種集資。
公司(仁舟)成立兩年來,致力於減塑產品的製作,目標就是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減塑的行列,也算是一種集資。
如果公司的伙伴,可以有更多的新的概念,讓更多的人因為減塑商品的創造,讓更多的人喜歡減塑商品,其實就是公司理念的貫徹
第二組分享:
張權師兄組內討論時分享,因為很忙,所以無法為七施貢獻。
張權師兄之所以忙,是因為有一堆不要用的家具要處理,其實這種處理也是一種淨罪。
個人對於除罪的想法是:放下身段,接受別人的批評,讓自己感受,最後得到最多的其實是自己。
有一次拜訪客戶,因為聲音太過大聲,客戶向自己反應,不要那麼大聲,整個氣質都沒有了。
想到自己的女兒也曾經像這樣對自己反應過,因此去而復返的向該名客戶表示,如果自己再有這樣的行為,可以再度提醒自己,最後獲得改善的,就是自己。
班長:
這樣分享的,其實已經做到了「比對自心」。
存錢最好的方法,就是「日日春(存)」。
你能夠以一念清淨地禮一下佛的話,這個功德不可思議,不得了地大,不得了地大!
廣論: P42L4
音檔: 23A 05:43 – 05:59
手抄: #3 P220L1-P220L2
班長:
師父強調的是「一念清淨」,當跟自己的心結合的時候,就賺翻了,可以集資不可思議的功德
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用什麼念,得什麼果!
要淨罪集資,要「一念清淨」,要可以「比對自心」。
文殊菩薩曾經親自指導過宗喀巴
文殊三教授
祈禱上師本尊
多門集資淨罪
研閱無垢經論
班長:
集資必須從各種不同的門路進行。
每個星期三來上課,就是研閱無垢經論。
【為後當來世間義故,未能滅除諸惡趣因,未能成辦增上生因,決定勝因,即便沒亡而應恐怖。】
廣論:P76 LL1-P77L1
班長:
念死就是念生。
念死是策勵我們……生的時候沒有修行,沒有把惡業的因,經過懺悔淨除乾淨;沒有將善業的因如法修持,好好地繼續積聚。
在沒有完成這件事情之前死亡,那是恐怖的。所以我們要恐怖的,恐怖這一件事情。
手抄: #5 P181 LL5~P182 L10
人類因未知而恐懼死亡,因恐懼而懂得珍惜生命。 聖嚴法師
現需畏死 臨終則無所恐懼
念死三決定
思決定死(死亡是一定會來的)
思死無定期(什麼時候會死,是無法知道的)
思死後除法而外,餘皆無益(死了之後,除了我們的善行與正確的知見,什麼都帶不走。)
班長
背經,可以讓自己不會老年痴呆
影片觀賞:
她去過天堂,死而復生的生命經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n3QshRxbM
不要到失去的時候,不要到最後一刻,才想到生命的意義
如何讓生命過得更好,才是生命的意義
暇滿 ‧ 念死無常
走入修行之路最重要的助伴
一切就都放得下了!
知道自己要走什麼路以後,知道取捨,知道什麼一定要,什麼一定不要,才是集資的起點。
暇滿 ‧ 念死無常
走入修行之路最重要的助伴
一切就都放得下了!
人唯知道有來春,
所以留著來春穀。
人若知道有來生,
自然修取來生福。
無苦無出離,
故心汝堅忍。 (入行論)
忍是讓是清楚。
念死、知苦
→逆增上緣
因為知道念死、知苦,所以可以順緣增長。
當念死想得非常清楚時,念死就是知生。
如果能夠念死念到飛黃騰達,生也可以飛黃騰達.
思維題(家庭作業)
學了念死無常,我的人生風險管理
會有不同嗎?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今天的讚頌禮拜佛陀
一念清淨,功德不可思議的大。
學習時,如果覺得有障礙,學不進去,就是因為資糧不足,所以要淨罪集資。
要先把不好的去除,才能夠有好的開始。
淨罪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譬如供水,譬如開會保持禮敬態度,又譬如從事對世人有益的事業,都是淨罪集資。
念死,其實在生的那一剎那就已經發生,當發生的時候,帶不走任何東西,能帶走的只有善知識和善知見。
只有心自由的時候,路才會無限寬廣。
心的自由,在於怎麼看世界。
念死讓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寬度完全不一樣。
影片欣賞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2328936/
念死可以讓我們從微觀瞭解到宏觀。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