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5 念死(二)
密集嘛 (咒王)
米咩杰位得遷尖瑞錫
集咩堪北汪波蔣悲揚
都崩麻呂炯杰桑威達
崗尖喀北竹尖宗喀巴
洛桑札北霞喇受哇得
(共唱三次)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要記得是皈投禮敬,校準、向著自己的目標及方向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大乘皈依發心( 三遍)
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
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
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
讚頌「旅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YjgCY7YovQ
白月亮 掛天上 散發著清明的光
流浪的我在曠野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白月亮 明又亮 散發著溫暖的光
你在路上輕輕唱 像那家園的光
你在路上輕輕唱 多像家裡的光
多像家裡的光 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白月亮 明又亮 散發著溫暖的光
躺在山頂上 耳畔聽著悠揚的歌唱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睡在月亮旁
啊 有你在身旁
有你在身旁 在身旁
- 二日營宣導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115講
(01:04 – 05:16)
我們遇到的法殊勝,是虛心學習的一個很好的緣起
那麼對於在佛教各宗各派學習的人,我們學《廣論》的同學應該普同地恭敬,抱持著向別人學習的心,因為這才是聽了法之後應該出現的自己身心上的行為。就像秋天的穀穗,因為它很飽滿,結滿了榖粒,所以它是深深地彎著腰的。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到鄉下去看那個田裡面,很飽滿的穀穗都是深深地彎著腰垂著,都快挨到地面了。可是沒長多少榖粒的,它的頭是高高地仰向虛空的,最直的就是沒有結果實的那些,或者結幾粒的那些。
所以學得很多,正應該深深地彎下自己的腰去向很多很多人學習,用最謙卑的心態學習更多、集聚更多的資糧,這才是學了很多的樣子。 [01′55″]
說:「沒錯呀!我們學《廣論》,《廣論》很殊勝啊!」《廣論》很殊勝,自己就殊勝了嗎?然後說:「現在有學制,學制很殊勝啊!」學制很殊勝,自己就殊勝了嗎?自己就比別人強了嗎?這些觀點都是要拿來看自己,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師父說的:「哎,我這個是最好的!然後你這個不一樣。」
反正不管怎樣就是我比你好,師父說這都是驕慢的惡習呀!不應該拿所學的法變成彼此間這種比較,甚至貪自、瞋他造這樣的惡業,對別人來說也是很不舒服。而且一旦看到我們這樣出去講話的時候,別人就會想:「哎呀!這個學《廣論》的人是這樣子的喔?眼睛都長到天上去了,眼裡沒人的啊?」實際上師父教我們的不是這樣的,你看看師父的行誼呀!師父對比他年輕很多很多的法師都是跪下去就拜的,到什麼地方都非常注意不要打擾別人,都非常小心地與人方便啊! [03′03″]
這樣的事例其實是滿多的,有一次仁波切帶我們去一個寺院,那寺院的沙彌們正在背經,那個時候月亮剛剛升起來,沙彌法師們圍了一大圈,坐著在背經。仁波切本來是走在最前面,我們是跟在後面,忽然發現仁波切加快了腳步向前走去,然後又突然停下來,莊嚴地整理袈裟,居然仁波切遠遠地就對那些正在背經的小沙彌開始大禮拜哦!在銀色的月光下,仁波切雙手舉過頭頂、非常恭敬地禮拜的身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裡。 [03′49″]
我也跟大家說過小阿喀。小阿喀非常非常尊敬他自己的上師 – 大阿喀。有一次在給我們講現觀的時候,那時候大阿喀身體有點不好,大阿喀的侍者就來請小阿喀說:「上師叫你呢!」小阿喀馬上就從座位上起來,走到門口的時候,發現門外有很多僧眾的鞋子,阿喀在這個時候他都沒有從那個鞋子上邁過去,而是彎腰哦,七十多歲的上師,彎腰用雙手把那些鞋子輕輕地撥開、恭敬地撥開,撥出一條路走過去了。在那麼緊急的狀態下,他連僧眾的鞋子都不會邁過去。 [04′40″]
所以看看大德的修行啊!「廣聞善於修要」的人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行誼呢?看看我們這些善知識的示現,自己就應該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所以我們自己遇到的法殊勝,那不能馬上自己就變殊勝;學制殊勝,也不是自己驕慢的因,而恰恰是自己要虛心學習的一個很好的緣起。大家覺得呢? [05′16″]
思惟題
- 因為廣論,學了很多很好的觀念,我會覺得沒學廣論的人,不如我嗎?
黑手提琴師
思惟題
- 學了法以後看到沒學的人(如黑手大哥),應該如何想呢?
- 抱持謙卑向別人學習的心 : 集更多資糧
- 學習的法(觀點)都是要拿來省察自己
- 我們沒有能力去觀察別人過去生多有善根(易看過失)
全廣II 115講 ( 0:00~3:03)
溫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聽聞軌理:是否用心聽聞,用心在說
親近善士:生命中需要有走過,有更高目標的師長帶領。「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親近是動詞,要靠近。
修習軌理:前行、正行、結行。前行做好,才能好的正行
暇滿義大:人身有閒暇、圓滿,聽得懂師父在教什麼
道總建立:完整的藍圖
- 聽聞軌理:學習如何學習
- 修行:修改自己的行為,從心開始
- 我們的心像脫繮野馬,心很難專注,所以需要有善知識的引導
- 廣論的第一個法類是念死
- 暇滿義大,對我們的生命給予很大的價值。從無限生命來看,是很難得的
- 道總建立:是藏寶圖,從下士到上士。共下士、共中士,到上士道,一階階上去
- 學習時,要發心念到大學畢業。不以下士為目標。
- 學習就無限生命來講,隨道總而上,是最快速的一條路
- 人的一生,一定會遇到死亡,就像換了衣服
- 活的時候做了什麼。有意義:盡心盡力幫助別人。如此可以保證有好的來生
- 念死是正向、是陽光的
- 死亡跟著我,為何要浪費我的生命
- 自己的小兒子,有自己的想法,在美國受教育,回到台灣當兵,而且是特種部隊。問他為何做此決定。兒子說大家都說用混,但我不想混一年,所以我選擇跳傘。雖然擔心兒子,但兒子很豁達。希望做對自己有意義的事
- 念死提醒我們這一生,死亡不知何會到,為何要混掉,浪費掉?
生命的真相: 無常
死無常 :
有一把毒箭一直跟在我的身後,
隨時會將我射死, 我一點辦法也沒有
死亡就像換件衣服
很像過年,換件新衣服
每天晚上都是小死
希望醒來,可以得到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身體?
如何讓明天比今天更好
珍惜走每一條路,預約更好的未來。做對別人有意義的事
分分秒秒都在死生之間,如何預定下一秒、下一分、下一個明天
【此復僅念今後邊際,定當有死,雖皆共有,然日日中,乃至臨終皆起是念,今日不死,今亦不死,其心終執不死方面。】 廣論: P74 L7
錯誤的見解:死亡會來,但不是現在,也不是明天
學習廣論 廣為討論
我有逃避隨時會死這件事嗎?(常用哪些想法或方法?)
同學分享
- 大多分享的同學對死亡並無逃避,因為會先做好準備,因為責任,因為想死的榮光而會多做善事
- 如果去過手術室,就會更看清死亡。也不會害怕
- 對死亡的苦,在親人過世時有刻骨銘心的感受
- 會刻意逃避死亡,不去想,覺得「好死不如歹活」
- 除了現世的思惟,亦可從無限生命的角度思惟念死,不是今生責任已了或死而無憾而已,而是在無限生命中,念死會帶給我們須修行、能修行、現世修、現在修的修行力量
念死的練習–
做自己的送行者
吳偉雄
- 每天練習做自己的送行者。自己通常在洗澡的時候練習,面對脫光的身體,如何幫自己洗最後一次澡?對自己人生觀有很大改觀
- 放點音樂、精油等,把心靜下來,對師長祈求,能在念死裡饒益、護佑我們
- 把自己當成洗完澡後,要穿上壽衣,跟自己、世界說再見
- 往哪裡死?在宗教中講禪,講靜心。沒有約束。今天想把自己最殊勝的工具供養給大家
- 先把自己還給空間、還給自己。
- 把心打開。信任自己、信任偉雄、信任空間。。。
- 把手放在大腿上,用最輕鬆的方式
- 靜心時,自己習慣張開眼睛,眼閉八分
- 心輪(雙乳之間)
- 把身體放鬆
- 頭頂天,眉心放鬆,放鬆、放鬆
- 肩膀放鬆
- 胸部放鬆
- 肚子放鬆
- 把自己交給自己、把自己還給自己
- 心打開、心打開
- 不用故作堅強,過去的已經過去了
- 接受情緒,沒有對錯,輕輕地看著它
- 慢慢把眼睛張開
- 這裡是我的家,將來我們往這裡去
- 這是我們的月光寶盒,今天來打開月光寶盒
- 眾生皆得,世界無戰事
- 守護著它
- 慢慢回來,兩次深呼吸,再一次深呼吸憋住
- P島請法說明
田日日春善行銀行 – 讓我們繼續手牽手記錄善行
團隊精神 – 如證和尚
- 團隊活動中,沒有角落族
- 平常是發光族,營隊時矮個子擦天花板,高個子擦地板,做和平常不一樣的事
- 班長從司儀的經驗,發現從一上台,後面有全部義工幫忙持咒。有全部的人一起,才是「一」
- 自己是最重要的學習者
我們今天一起學了什麼?
- 旅程,生命是什麼樣的旅程?如何從這個旅程接續到下一個?如何有白月亮?
- 菁英營請大家推薦。五十歲以後在身邊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 真如老師提醒廣聞善修要,阻礙我們的是憍慢。如何避免?旁人不是我們一眼可以看穿的。要跟師長學,恭敬同行。有謙虛的心,關顧同行,向其學習
- 各法類,我的旅程要如何走?念死,未知生、焉知死。要好好活,下一世比這一世好。
- 不能靜心,無法從念死看到真實的意義
- P島請法,是親近善知識。在無限生命中,持續有人帶領學習
- 如果選錯,沒有正確的焉知生,我的心念就如同秧苗插在柏油路上,無法生長。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