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法師大課

20181030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59, 60講複習

2018-10-30

20181030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59, 60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31-130059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32-130060

讚頌「勇悍行」

踏過生死的霜雪 度過障難的寒夜

舉劍宣誓 快斬眾苦之源

行於煩惱毒叢中 遨於痛楚愁雲裡

菩提佛子 心綻空性清涼光

勇猛 勇猛 勇猛 吾師導示勇猛行

無畏 無畏 無畏 隨師踏向菩提道

撐起決志的風帆 乘著精進的長風

向寶洲 取摩尼 遍濟一切眾生貧

收起無止的淚眼 力攀雪嶺的高岩

採來不死甘露藥 醫天下生老病死

向前走 向前走 掙脫一切羈索

邁步向前走

向前走 向前走 拉緊你我的手

勇前不回頭

向前走 向前走

直到蒼生盡到離邊的那一頭

向前走 向前走

直到蒼生盡到離邊的那一頭

法師開示

  • 看大乘經典時,會發現,如華嚴經等,由佛親自說的法,當然屬於經藏。但佛不止從嘴裡說法,身也會說,亦會加持弟子而說。如「佛頂大白傘蓋陀羅尼經」,即是佛從頂蓋加持弟子說法。此外,般若經、華嚴經等亦多有佛陀加持弟子而說法之處
  • 師父、上師鼓勵我們觀察、研閱「華嚴經40、60、80」,尤其是80華嚴中,說法者很多不是佛陀,而是佛陀加持,如四大天王,帝釋天、風神、海神等,「觀察十方。而說頌言」。觀察四大天王、帝釋等說法的內容,都是只有佛才能說出,亦即由佛陀加持而說出
  • 不論佛說法或加持弟子說法,都是觀察十方法界緣起,說出適合眾生的法
  • 今年五場憶師恩法會,上師都親自連線。上師在每場開示中,都提醒大家好好學習全廣。每場都一樣叮嚀,代表聽全廣是很重要的事
  • 上師是師父承許依止法做得最好的。師父說在藏地詮釋依止法最圓滿的是宗大師,而行持最圓滿者則是上師。其有兩種內涵
  • 師父此生見過的人當中依止法做到最好者,以及
  • 包含師父見到的人,以及在經典中讀到祖師的行誼,師父說最圓滿的是上師。師父提的應是第二種範圍
  • 跟隨依止法最好的上師,可以學習上師「如何跟師父學習」,此為最珍貴、最有價值,亦是百千萬劫難遭遇
  • 即使遇到佛法,也不一定能值遇宗大師教法
  • 跟隨上師學習如何依止師父,並且「觀察十方。而說頌言」,對眾生最出最有饒益的引導。因此按照進度,學習全廣,對上師要給我們最及時的引導,可以馬上接收到、

Q:工作職場上,依合約履行,但客戶要求更多,超越合約範圍。如果其要求不過份,自己會提供額外服務。但此狀兄一而再的發生。從正確利他的角度來看,應予以導正或是繼續配合其額外的需求?

A:

  • 為何問這個問題?(同組同學問到有公司同事,一直不受教。如果要真實利他應如何做?因此自己衍生上述合約的問題,想了解如何正確的利他?單純滿足應不是正確的方法。應如何善巧對應?)
  • 引導趨入,可用師父開示手抄第一冊P41
  • 「那麼他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呢?因為他徹底、如實地了解了,所以下面說,”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他的意業就是這樣的,他能夠「如實」的—如實在的,簡單極了。平常我們看見的啊,都是看見事情的一部分,而它真正的真相是看不見的,看不見的。平常我們眼前的東西,譬如說好像空氣,什麼都看不見,沒有什麼東西啊!欸,現在科學家告訴這裡還有空氣在,我們就看不見了。那空氣又是什麼?我們又看不見,就算科學家也看不見,就像眼前所有的東西,都是這個樣。不要說我們看不見的東西看不見,就是眼前隨便一樣東西,譬如說眼前這個茶杯,你說你看見了沒有?我不能說你看不見,但是我也要告訴你,我不能說你看見。你看見了茶杯的這一面,那這一面看見了沒有?沒有。你可以轉過來,四面看見了,裡面沒有,總是我們是局限的。那麼這個局限的裡邊啊,就有種種的毛病了,種種毛病了!就這樣。
  • 佛陀徹底的身語功德,如實、簡單極了,「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
  • 上師解釋說空氣我們感覺不到但存在。我們相信科學家說有空氣的存在。但平常以感覺為主,對生命很重要的東西,因為感覺不到,所以不重視,如破壞空氣、海洋、土壤等。
  • 上師再以師父說明的茶杯為例,指出我們「侷限」的毛病。對此,要很仔細的消化。
  • 我們拿起茶杯,只能看見對著眼睛的那一面;看到表面,看不到裡面;看到外面,看不到底面;看到茶杯,看不到原料。意即始終有看不到的面。只看到局部,很多面看不到
  • 師父用很簡單的理論,成立很可怕的結論 》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 好像茶杯朝著我的眼睛這一面,我看到了。但實際上,連這一面都不能成立看到了
  • 師父說看到這一面,看不到另一面,甚至連看到的面都不能成立,為何如此說?
  • 如:茶杯是無常法,剎那變異、壞滅,一點一點變化。人的死亡也是無常法,同樣剎那變異、剎那壞滅。但我們看不到其剎那變異、壞減
  • 我們只能看到局部,看不到全面。而且,往往沒看到的是最重要的
  • 有一個理路可以打敗我們 》所有法無自性,不是實際而獨立存在的,但我們始終認為「從他那方面實際而獨立存在」
  • 我們看茶杯以為「他那方面是實際而獨立存在的」,但卻沒看到最重要的「法無自性,不是實際而獨立存在的」
  • 如:看到饅頭,但覺得它不是麫粉做的。忽視了最重要的特性,始終見不到真相
  • 侷限裡有種種毛病。種種毛病、痛苦從侷限產生
  • 59, 60講中,上師從很多角度 ,讓我們理解自己的侷限,尤其在面對真相時的種種侷限。
  • 如「其實我們認真地思考一下佛陀的意功德的話,就只能用到不可思議了!不要說了解一切眾生的心意,就算是眼前的人,甚至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的人,你完全了解他的心意嗎?你確定沒有誤會嗎?確定對他心中的善良、對他的心中的隱忍,都知道嗎?可能我們更多地知道別人不好的東西,因為我們很多思考都朝著負面去了,可是對別人的善意、很多美德沒有去專心地探索。 [03′24″]
  • 開始想一想:有什麼真相是我不知道的?他有什麼苦楚是我不了解的?還有什麼東西是我的錯誤導致的? [04′12″]
  • 比如說當我們跟別人爭論,不要爭論到白熱化,簡單地爭論幾句的時候,就想一下:欸!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嗎?我這樣氣勢洶洶、煞有介事,甚至覺得真理一定在我手中這樣去爭論,我真的了解嗎?如果有一個念頭來反照自己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讓氣氛融洽一點? [05′23″]
  • 要改變這個世界,從哪裡做起?要從改變自心做起。那麼如何去改變自己呢?我們必須去了解自己的誤區、局限,或者說自己的顛倒在哪裡。如何去了解這一切呢?就要用一面鏡子來照一照我現在在何處?我在想什麼?我在說什麼?那麼那一面明鏡是什麼?就是法語──佛陀的法語、善知識的法語! [06′58″]
  • 呼應師父的提醒,上師說我們認識不到真相 》師父用簡單極了的理路,成立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我們所謂認識的理路,都會被佛菩薩破斥掉。對事情最重要的都沒看到時,不能說看到
  • 對此,要仔細思考。因為看似我們理解,但對此要發起定解 》我所有自以為是的認識,都會被師父用同一種理路破斥
  • 所以上師的法語,提出很多問題,藉以提醒我們,我們不如自己以為了解真相。這是毛病的根源、是痛苦的根本。不是境界的問題,而是因為我的無明而來
  • 針對上述同學的提問,可以思惟上述的理路「比如說當我們跟別人爭論,不要爭論到白熱化,簡單地爭論幾句的時候,就想一下:欸!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嗎?我這樣氣勢洶洶、煞有介事,甚至覺得真理一定在我手中這樣去爭論,我真的了解嗎?如果有一個念頭來反照自己的話,是不是就可以讓氣氛融洽一點? [05′23″] 》如果有一個念頭來反照自己的話,是種快樂的因
  • 境界上有人造成我的痛苦,應思惟是自己過去惡業感果。因我的無明、無知而來。因我們對真相並不了解,才會造下愚癡的業。進而思惟「 要改變這個世界,從哪裡做起?要從改變自心做起。那麼如何去改變自己呢?我們必須去了解自己的誤區、局限,或者說自己的顛倒在哪裡。如何去了解這一切呢?就要用一面鏡子來照一照我現在在何處?我在想什麼?我在說什麼?那麼那一面明鏡是什麼?就是法語──佛陀的法語、善知識的法語! [06′58″]」
  • 喻:一個醫院有個職員離職,院長找到原負責該業務的部門主管,要把工作歸回該部門。但部門主管死不答應,並要求加人。雙方不悅,院長因而發脾氣。但院長其後思惟,是否看到別人的美德、別人的隱忍 》因而向該主管道歉。因為發脾氣,可能對該主管造成很大心理壓力。
  • 院長之後其找另一位員工承接,並請該部門主管代為培訓。讓氣氛較為融洽
  • 同日,醫院為配合政府要求,進行有大量傷患的演習。此部門主管為主要業務承辦,並把演習處理得非常好
  • 院長其後思惟,因為道歉而有好的結果。假如發脾氣,只會更糟
  • 在境界中覺得自己很對時,更要思惟自己的侷限。因為自己無明中並不會覺得自己無明 》從茶杯覺察自己的侷限,很重要

Q:同學感想:先前只能從師父的法語學習,現在,上師會給我們很多的提醒 》上師教導我們如何思惟、如何依師等,可以造善業 》思惟對我們太重要。從表面看似乎在學習,但必須思惟,也必須感恩上師的教導

A:

  • 當我們仰望佛陀的時候,當我們拿善知識的法語來校對我們每天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不停地修改自己。而我們的心續不停地修改、不停地修改,讓它達到良善、達到越來越有智慧,甚至充滿慈悲的善念的時候,我們生命的質量也隨之提升,就沒有那麼多苦惱了。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停地發現是我自己出了問題!如果是自己出了問題,自己改善就可以了;如果是別人出了問題,怎麼令他改善呢?可能很難哦!怎麼能令所有跟我們有緣分的人都得到那種改善呢?如果老是令別人改善,而忽略了自己內心的改善,這到底是不是生命的出路呢?如果是的話,很多時候我們都想要改變別人,然後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夠改變呀,但是這樣的努力不是很多都令人失望了嗎? [06′25″] 》會不斷發現自己有問題而要改善。但自己改善,不能離開皈依
  • 自己改善不是自己改善就可以,不能離開依靠佛陀的方法,不能離開皈依。》當我們仰望佛陀的時候,當我們拿善知識的法語來校對我們每天的行為的時候,我們就會不停地修改自己
  • 一個不會蓋房子的人,怎麼蓋都蓋不出來。必須要依靠會蓋房子的人。要找有經驗的人,不能靠自己。自己的改善不能靠自己,必須依止佛陀
  • 喻:一個美國的CEO廣論同學。其覺得觀功念恩、代人著想,對自己身心可以得到真正的好處
  • 有批客戶訂購的玻璃瓶,客戶不想要。其思惟後,並不以官司處理,而建議客戶自己願意改賣其他的廠商,但因為要重貼標籤,必須運回工廠重貼,因此希望其補償運費及貼標費用。客戶同意,雙方皆大歡喜
  • 另有一大公司佔其便宜,把貨品放在其閒置的碼頭倉庫中,並無償使用。此同學從代人著想思惟,因為空著也沒有使用,因此提供大公司無償使用,並且放了幾個月。之後,因供應商變動的問題,大公司又回來找這位同學供貨
  • 必須用不離開佛陀的方法來改善自己、提昇自己。現世改善是紅利,無限生命的改善才重要
  • 如:洗衣服,水要乾淨才能洗。真正要改善,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開始。亦即從水源乾淨開始

Q:佛陀的身口意功德,意代表法身、語代表報身、身代表化身。語代表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與報身間的關係為何?

A:

  • 要先針對師父整段的意趣進行掌握
  • 意代表法身,法身和法界法性、空性相應
  • 意是心法,心法跟佛陀法身並不一樣,但意業跟法性是完全相應
  • 身代表化身。佛陀身示現80幾年,其化身相應眾生的業感緣起而化現。如化現文殊菩薩、宗大師、華嚴初祖杜順和尚、寒山子等。佛陀身之化身。代表佛四生六道利益我們而化現百千萬億的化身
  • 佛語,亦即佛所說的法,法身佛和報身佛說的法是相應的,是可以加持讓眾生即生成佛
  • 師父於此所講的意趣為,在廣論一開始的皈敬頌中,便把法報化三身概念提出。而上師則開示法報化三身在現觀莊嚴最後一品第八品才會解釋
  • 五大論的核心是現觀。釋量論為現觀的理路;入中論為現觀的見解;戒論是現觀的行持;俱舍是現觀的內涵、別相支分介紹
  • 法報化三身在現觀第八品才講,而師父一開始就講,上師說「佛陀的法、報、化三身是怎麼來的呢?在《現觀》裡邊就會有詳細的介紹。要發心去了解法、報、化三身的功德及其差別,乃至作為現在還是一個凡夫的我,如何去獲得法、報、化三身?這是我們在今天再次學習的意義。 [02′39″]」此意在於佛陀身語意功德本來就不可思議,師父一開始說的用意是要我們發心學習五大論、廣學經論,以理解佛陀如何得到法報化三身的功德

法師收攝

  • 59講「師父在前一段說:「如實地了解一切所知」,然後師父說:「簡單極了!」在這一段,師父說:「所以真正能夠如實看見的話,那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前面說:「簡單極了!」現在說:「很不容易!」很不容易是什麼?達到這個能夠如實看見的過程、一個成佛的過程,實際上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一旦證得了那個大覺佛位之後,就對一切的所知瞭如指掌,而且剎那間就可以了解一切,就變得簡單極了! [01′42″]」
  • 是否須延伸思考,上師開示「簡單極了和很不容易」,要帶給我們什麼結論?我們內心應該有什麼樣的領悟?
  • 佛陀成佛果位,對所有剎那間了解,是很容易的;然而此對凡夫來說,是很不容易的。我們凡夫什麼都不知道。從不知而知道,是很不容易的
  • 佛陀很容易,因此要依靠佛陀的果位方便。讓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雖然自己是小矮人,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靠近巨人的視野
  • 果位方便,是修持裡很重要的過程,祈請上師加持,也是要得到果位方便
  • 預科班學習,請熟悉的人教導經典;再如新手請熟手教導,很快就上手。其後再看SOP,會發覺熟手所講的重點都在SOP裡
  • 師父說簡單極了、很不容易,是要讓我們對果位方便持有希求心
  • 產生向上的力量》佛陀要帶領我們到佛陀果位。》 開始想一想:有什麼真相是我不知道的?他有什麼苦楚是我不了解的?還有什麼東西是我的錯誤導致的? [04′12″] 眼前的人,甚至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的人,你完全了解他的心意嗎?你確定沒有誤會嗎?確定對他心中的善良、對他的心中的隱忍,都知道嗎?比如說當我們跟別人爭論,不要爭論到白熱化,簡單地爭論幾句的時候,就想一下:欸!我了解事情的真相嗎? 》很多生活中反省的角度,讓我們思考我真的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面對境界時,不斷思考、反省自己的侷限性
  • 對佛陀修信,及面對境界覺察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就此想得比較清楚時,從離苦得樂的本能會想找出路,皈依、向上力量依此而生
  • 簡單極的理路不是我們想得出來,而是要如佛陀「如實」才會發覺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 用師父簡單極了的理路,了解我們什麼都不知道,是師父對我們的幫助
  • 依靠佛陀的力量、經驗,站在巨人肩膀,可以突破我們現狀、侷限。如果原本無法理解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依靠師父引導而能理解,此為果位方便
  • 從因地裡修是個方法,依靠果位方便,修行更快
  • 就成佛而言,果位方便更重要,因為成佛前不知佛是怎麼回事 》此亦為視師如佛的重要,其有佛親自教導的效果
  • 通常人對於超越自己的事情,可能有幾種現象:一種就是很想了解那是什麼;還有一種就是我現在也不錯,不用去那麼費力地了解;還有一種是悲觀、失望──我了解了有什麼用,我也達不到!不管我們生命處在一個什麼的狀態,現在都聽聞到佛法了,聽聞到佛法,我們已經知道生命最圓滿的狀態是什麼樣。那麼對比自己現在,就應該發起一個精進的心,去成就這樣的功德;為了成就這樣的功德,我們就要累積很多很多的資糧。 [04′50″]
  • 還有一種就是我現在也不錯,不用去那麼費力地了解,這個最糟糕。如何破解?
  • 還有一種是悲觀、失望──我了解了有什麼用,我也達不到!如何破解?
  • 解:不管我們生命處在一個什麼的狀態,現在都聽聞到佛法了,聽聞到佛法,我們已經知道生命最圓滿的狀態是什麼樣。那麼對比自己現在,就應該發起一個精進的心,去成就這樣的功德;為了成就這樣的功德,我們就要累積很多很多的資糧。 
  • 針對第一種(就是很想了解那是什麼)要有希求心
  • 第二種覺得自己不錯,雖然不是大鵬鳥,但小麻雀也不錯。對治方法在於,佛陀是「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而我們是有漏的痛苦之身。佛陀乃是無量劫來的妙善之身。佛語是「成滿無邊眾希願語」,饒益我們現前增上生、究竟決定勝,而我們不是諍論就是戲論;佛的意是「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而我們則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們其實一無是處
  • 如果認真思惟,就會會想找出路 》從佛陀「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依止善知識,學習佛語
  • 對很悲觀,一無是處者,對治的思路是,佛陀可以幫我們、以其經驗幫我們 》因為成佛才知道佛是怎麼回事。經由有經驗的師長來引導,照著做。雖然我對自己所做也不了解,而是有經驗的人跟我說是對的,即使眼前不了解,但此跟沒有依靠善知識的不了解是不一樣的。
  • 依止善知識及其經驗,照著做。如冷泡茶的喻相同
  • 雖然都不知道,但皈依,可以一步步走出來
  • 越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越需要皈依,不能不做,因為無限相續,最後還是要找路。皈依有經驗的師長、佛陀,以其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成滿一切離苦得樂的希望
  • 為何要如此信佛? 因為佛陀是唯一「事實、邏輯前後毫不相違 」,亦即現量、比量不為妨難,此為2千多年來祖師印證的結果
  • 59講「我們認真地思考一下佛陀的意功德的話,就只能用到不可思議了!不要說了解一切眾生的心意,就算是眼前的人,甚至在一起生活了好多年的人,你完全了解他的心意嗎?你確定沒有誤會嗎?確定對他心中的善良、對他的心中的隱忍,都知道嗎?可能我們更多地知道別人不好的東西,因為我們很多思考都朝著負面去了,可是對別人的善意、很多美德沒有去專心地探索。 [03′24″]」
  • 為何要探索他人的善意、美德?有人壞透了,也要這麼做嗎?
  • 從境界中觀察真善美的面,即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意義,佛法身遍一切時處,沒有時空限制,普現一切眾生前
  • 一切境界中都有師父、上師的加持,可以從這個觀點進行探索
  • 業也是我們自己所感。皈依師長、佛陀,改善了業,境界就不會如此糟糕
  • 釋迦牟尼佛成佛後,回到故里,釋迦族熱烈歡迎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但其中有五百多人看不到,只看到一個衰老的老翁。佛陀安慰他們,因為其業障未消,才看不到。
  • 無量劫前,此五百人是長者之子,並不信佛。之後染上傳染病,長者勸他們信佛,此五百個兒子,接受勸告,皈依佛陀。念頭雖如此,但不信惡業太強,不信是惡業,先墮地獄受苦。長者為其造善,五百人齊念南無佛,從地獄出。五百世到餓鬼道,再五百世到畜生道,再五百世到人道,在人道但聽不到佛法僧之名,其見到佛陀時,因惡業未消,所以見不到佛。佛陀要他們發露懺悔,之後,見到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其後,佛再說法,其證初果
  • 境界是業力所感,不是他方實有,和我們習習相關。對不理想的境界,皈依佛陀,發現誤區、錯誤。當下即可以轉變,或在無限生命中成熟為好的果
  • 上師說「確定對他心中的善良、對他的心中的隱忍,都知道嗎?可能我們更多地知道別人不好的東西,因為我們很多思考都朝著負面去了,可是對別人的善意、很多美德沒有去專心地探索。」我們是必須如此而為,亦即選擇是否要站在巨人的肩膀
  • 什麼樣的推動力?》面對境界覺察自己一無是處,從此更要皈依

Q:學佛,希望不要再輪迴,希望離苦得樂。但現實生活,有家庭、工作、健康等問題。學佛似乎不要有所求,如榮華富貴等。學習佛法,是否能有請求,在現世可以平安、順利渡過此生?來世不可知,生命無限,如果這一世過得不好,是否會有挫拆?

A:

  • 學佛可以有所求。佛陀教導我們得到平安、但要用正確、沒有副作用、沒有後患的方法求
  • 現世平安,不要有痛苦。中士道十二緣起的原理
  • 希求現世感果是善業,過去世惡業不感果
  • 用種樹、種花為喻。過去世的善業種子,心裡的善法,得到陽光、空氣、水的滋潤而感果
  • 惡業種子,是心裡的煩惱。不覺察,會很容易生起
  • 心要安位在善法上,不要起煩惱,這才是平安
  • 如做掉怨家對頭或騙一大筆錢,這是惡業
  • 現在快樂、未來快樂/ 現在不快樂,未來快樂 》要做
  • 現在快樂、未來不快樂/ 現在不快樂,未來不快樂 》不要做
  • 希求現世安樂可誦般若經

Q:學佛希望成佛,有什麼指標?

A:

  • 連指標都不知道,就是沒有成佛
  • 知道指標是成佛的一步
  • 指標:煩惱障、所知障斷除
  • 所知障是煩惱的習氣
  • 如:衣櫥裡有樟腦丸。樟腦丸即使去掉,但還有氣味。樟腦丸是煩惱
  • 煩惱障的起源是自性執。我們覺得境界是由他方獨立而存在的,而不是自己業力所感
  • 因和目己的業力習習相關,必須證空性
  • 是由他方獨立而存在是個錯覺。如有人傷害我,認為就是他方獨立存在而傷害我,不因於我,而造出更多惡業
  • 如能認得業由自己而起,才能慢慢斷除煩惱障
  • 之後再斷除習氣,亦即斷除所知障
  • 喻:最早法會都是師父親自帶,師父會授八關齋戒。有次師父授戒時,跟師父唸「我弟子某某,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是最重要的三句
  • 當時有一位法師聲音特別大,如俊法師備受干擾,而且那個人是法師最討厭的。當時法師被影響,無法專注越慌、越氣。如何得戒體?當下,法師看著師父祈求,突然想到先前師父、上師要僧團、居士誦般若經。當時用各種方法鼓勵法師、居士誦。而如俊法師在唸誦般若經時聲音很大,干擾到他人,但自己並未能發覺。而是經他人提醒才發覺。
  • 法師思及此,先前自己修行持干擾到別人,因此現在我修行,別人來干擾我,這只是業感果。業感果並不一定用如此順序對應,但表示自己過去如此干擾他人的習氣很重,因此應曾經干擾過他人的修行。現在自己因惡業感果而受苦,唯一的路只有皈依。所以最後一遍法師非常專注而不受他人影響。此即自己願不願意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待事情。其抉擇、苦樂會有所不同

以上若有疏漏或誤植,敬請見諒。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