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7 親近善士之四
禮佛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讚頌「樹影婆娑明月照」
那夜我聽到你的嘆息
那夜想起深恩的你
樹影婆娑 月兒明照
想著你的嘆息 又重穿越夢境
在夜裡我聽到你的嘆息
怎能忘你生生將我養息
孤獨苦海 流浪多時 怎能忘記深恩的你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洗去你眼中的淚滴 阻止你的嘆息
用清涼的法雨敷進你心底
直到你永遠微笑 直到我聽不到嘆息
直到淚水在你眼中乾涸
直到換成永恆的笑意
啊 如母有情 如母有情
我要報答你深深的恩情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走向光明幸福之地
直到樹影婆娑你在歌唱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直到明月照進你心裡
憶師恩法會 善行與心得分享
- 有很深的感動,印象最深的是,星期六有一萬四千多位參加。當天,大寮(廚房)要打一萬四千個便當,半夜兩點起就有600百位義工協助打便當,但因便當不夠,這些義工就把自己的便當奉獻出來,打完便當便餓著肚子回家了
- 自己雖因身體關係,但還是勉強去參加。師父留下很多的基業,尤其在食的部份,給我們留下健康的有機食品產業
- 第一次參加,先前聽姐姐說去了會感動,因此,自己很期待去參加,也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庇佑
- 能夠參加法會,一開始只知道在桃園某地。先前沒有參加過如此類型法會的經歷,自己感受非常深刻,有非常多的志工護持,連續三天,真的很令人感動,因為義工犧牲自己的時間。師父最偉大的地方,在注重道理、倫理,除了人世間的標準,更要利他。自己也需努力學習、提醒自己,在眾多有情中有利他之心。
- 有一千多位僧眾跟著老師學習,因為老師就是用完全的利他心,關顧所有的弟子
- 當天非常感動,講台前後都是人。現場的影片、氛圍都讓自己感受很深
- 幸福甜美的味道請你品嘗 / 入味的不只是滷味
- 父母的愛和佛菩薩的愛是一樣的
- 五味雜陳酸甜苦辣澀,再加上愛的味道。南海寺修如法師高齡70多歲,能夠背1萬4千多字,真的很不容易
- 師父提到有機農業,讓自己發願要做有機醫療和有機農業配合
班長回饋:
- 南宏副班長勇悍承擔憶師恩法會的總護持;美慧也全程安排大家的交通,非常令人感動
- 憶念師長時,也要憶念父母之恩
- 師父可以變改同學心意是不可思議的。憶念師長代表生命中不能沒有老師
廣論P1 皈敬頌 》在學習前要先皈敬我們的老師
- 皈敬頌「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 俱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
- 可以圓滿無數眾生現在以及未來的願望
- 佛陀全面完整了解所有的真相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 II 第 56 講 (00:00 – 02:15) 生命中什麼排第一位?
又到了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很隨喜大家能夠在自己的生命中,撥出一段時間來聽法。 [00′12″]
其實聽聞佛法對我們的生命影響力是很深遠的,因為它會對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或者想要做的事情有一個覺照,就是我現在做的事情,是我的生命一定需要做的嗎?那麼它的排序是怎樣的?是最重要的事情嗎?因為我們都知道實際上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通常都做不完,所以一定要把最需要完成的事情排在第一位。那麼如何才能把正確的、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最先去完成呢?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命要做一個規劃,
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就不會說:「啊!那件事可能我不該做,我把它先做了。」甚至說:「有一些事就是錯的,我不該做!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深思熟慮,或者沒有把自己的生命放在一個無限生命的長河中去看待,太顧眼前利益了,結果就失去了長遠的利益。」 [01′22″]
所以每天抽出時間來這樣聽法的話,我們就會再再地用自己人生的宗旨或者終極目標,來校對一下眼前的所做、所想、所行、所說。
校對下來,一旦是偏離了宗旨,或者偏離了我們對自身,乃至所有有情終極離苦得樂的目標、偏離了這個方向的話,我們就會隨時地調整。隨時調整自己的心,實際上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雖然開始略覺艱辛或者很艱辛,但是堅持下去的話,我們畢竟會後悔的事情越來越少,高興的事情會越來越多。這也就是佛法讓我們覺照內心,數數地啟發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生命能夠在一條安穩的路上去前行。 [02′15″]
- 到底為什麼要學習?
- 生命看待深度、廣度不同,抉擇即會不同
- 生命當要越來越好,今天比昨天好,未來比現在好,所以要校準目標和方向。每天可以有校準偏差的機會
- 每天聽法,串習是很重要的。因為沒有串習,生命只能在「啊~~」中重覆
- 煩惱不斷,輪迴永遠不會斷,如并轤轆一般
温故知新 《論語.為政》:「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老師的十條件(德相)
1.戒 (調伏、尸羅、清涼) 2. 定 3. 慧
4.德增上 (比我強),自己才能學習到。我們都要跟最有智慧的佛菩薩學習
5.多聞 (教: 博通三藏):聞多思廣修行深,所聞為正知見
6.達實性 (證: 修成慧):修所成慧,證達空性
7.善巧說 (很會幫助學生):把正知見轉成他人可以理解的言語,視對方的狀況而說明
8.悲愍 (想幫助學生):悲要去掉別人的苦
9.精勤 (不懈怠):要非常努力
10.離厭 (不疲倦)
1-6 攝自德 / 7-10 攝他德:攝為攝受之意,亦即利己、利他
廣論P24LL4
「總諸至言及解釋中,由各各乘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是於三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善知識十德相「知識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
老師的條件,看來像是在幫老師打分數,其實應視為我們要學習與成就的目標
前六者為攝自德,在攝他德的部份,悲憫是很重要的,可以啟動其他的部份
生命智慧老師的條件
1.戒、定、慧、空性
2.學問廣博 》 比我強
3.想幫助學生 》不懈怠
4.很會幫助學生
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 」 廣論 P26LL4 三學:戒定慧
能依學者之相
《四百論》曰:「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不變說者德,亦不轉聽者。」 廣論 P28L2
- 有堅定的信心、產生智慧、有更大的希求
- 學習者不要看說法者的過錯;也不要對其他學習的同修有比較心、差別心
- 能夠學好,不能對師長、同修觀過
- 無有不如己者,亦即周遭都是自己的學習對象
師父開示:
《菩薩別解脫經》云:「應捨自欲,敬重安住, 親教規範,所有論宗」
•廣論:廣論 P28L9
•音檔: 音檔 16A 23:03 –
《菩薩別解脫經》云: …
•手抄:手抄 #2 P263L6-P264L8
那麼現在這個正住,為什麼要正住啊?要去學。既然要去學的話,執著了你的,你不行。普通一般的人執著,大家起爭論,現在你要跟著人去學,你跑到這個地方的話,一定要照你的,那怎麼辦?那當然不行!所以,尤其是這個大乘戒,小乘還比較馬虎一點。換句話說,進來第一步就告訴你:「捨自欲」,把你自己心裡想的這種想法,你希望的拿掉、捨掉,要「敬」而「重」。「重」是恭敬,什麼啊?親教軌範,那個你所依止的親教師 – 常常說「和尚」,所以親教師,他的軌則、他的方法,然後呢,安住在這個上頭,這個才對,這個才對。
所以我現在還記得,好有意思,那麼大概有二十多年以前,那時到一個地方去,我自己覺得,唉呀,這個地方啊,好像這個,總是有意見,這個不對、那個不對,應該怎麼辦,應該怎麼辦。那個時候,我就遇見一個善知識,跑得來問我,他就說:「某人啊,你這個意見倒是很不錯欸,可是你的目的,你是來教他呀,還是跟他學呀?」我想了半天,一點都沒錯,我是跟他學,我卻要求他這個樣,這不是很顛倒嗎!這不是很顛倒嗎!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每一個地方都是非常值得我們仔細檢點,來仔細反省的地方。
而這個裡邊真正重要的,還是什麼呢?真正重要的還是概念問題,所以習慣改倒是容易,概念的認識就比較難。我想這裡最近這裡剛開始,儘管是亂哄哄的現象,可是我看得見在座的大部分同修,在這上面做得非常好。一旦有了這個概念認識了,很快容易轉得過來,這就是好現象,我順便一提。
- 習慣改倒是容易,概念的認識就比較難?同意嗎? 》理路改了,習慣就改了
- 捨自欲,把自己放小一點
- 用杯子為喻,我們看不到全貌,也就是不會有全面的認識。目前自己能看到的,是真實的嗎?捨自欲,才能夠學到更多(病想)
討論:當別人給你建議時,你會接納嗎?
同學分享:
- 如果得到建議,會很開心,因為對方是在乎自己的。小時被父母管教並不開心,會排斥。但工作之後,想法變得很不一樣
- 子曰:子路聞過則喜。自己做得到嗎?自己只有三更半夜才會體會,平常因為我執,不容易接受。但夜半自省,可以慢慢體會對方的心意。經由串習,希望可以慢慢、 輾轉進步。先發願,再慢慢修
班長收攝:
- 如打球前,先寫自己的成績, 但和實際的成績落差很大 》誠實面對自己並不容易,可以夜半反省自已經是串習、改變的開始
為什麼要聽你的?
- 在每念中心存善念 》日日春善行銀行
日日春銀行 正式開幕
【善行銀行服務內容】
1.本行24小時貼心服務。
2.歡迎隨時隨地將每日所做的善行,PO到LINE所屬小組存起來。
3.本行將派出優質貼心的「分行經理」幫忙整理善行接龍。
【開戶對象】
1899幸福田
全體學員和護持團隊
【計息方式】
1.採個人零存整付。
2.班群善行複利計算。
3. 每季頒發股利。
董事會 | 董事長/一秀班長 |
董事/南宏副班長 | |
董事/丞莛副班長 | |
董事/文隆副班長 | |
董事/梅華副班長 | |
董事/蜀君副班長 | |
分行經理 | 第一分行/隆安‧金枝‧慶理 |
第二分行/慈敏‧家蓁‧宗明 | |
第三分行/淑雯‧明杰‧ | |
第四分行/茂琳‧秀麗‧ | |
第五分行/美蘭‧純美‧ | |
第六分行/佳穎‧美慧‧淑惠 | |
股東 | 1899班所有同學 |
本週善行主題:七種施 》眼施、和顏悅色施、言辭施、身施、心施、床座施、房舍施
- 一滴水流到大海,就是大海的一部份。
- 共造善業
真正的慈悲
https://www.dropbox.com/s/da43aenmk9hcfzm/%E7%9C%9F%E6%AD%A3%E7%9A%84%E6%85%88%E6%82%B2.mp4?dl=0
- 法外有情
- 要依止善知識。該法官攝自德很好,但其曾說「在我法胞下不是法官徽章,是我那顆心」
- 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 信是善知識帶領我們往生命高𡶶前進
- 迷信,沒有方向,沒有判斷
- 信是智慧的起點
信為能入
信為欲依
欲為勤依
智為能度
- 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正住、具慧、希求)
- 信為欲依欲為勤依
不希求
- 沒有好樂心(可有可無)
- 如畫中聽聞法:他是他,我是我
- 得少為足:我覺得自己現在還蠻好的,不需要修行
依師軌理:生命長河中,有善知識,作為自己房外的明月 》希望生命中都有明月相照
- 觀善知識的功
- 念善知識的恩
修 信 念恩:「信」向著生命更好的方向
希望廣論學習如同明月般 (moon river) 可以成為大家的沙利文老師(海倫凱勒的老師)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