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增991幸福田學習樂園
法師大課

20181002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51, 52講複習

2018-10-02

20181002 如俊法師大課 全廣II 第51, 52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23-130051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624-130052

法師提策

  • 在之前幾講,老師提策我們要進入「特別專注」的狀態,比平常更專注,自己是否在聽51講的時候,有進入這種狀態?(在52講,老師在一開頭提到「現在我們可以接著往下聽吧?大家要準備好自己的狀態,就是要比平常的狀態專注,而且要深刻地思惟。好![00′23″])
  • 51講音檔不長,希望大家再聽一次,能夠用專心的心態。怎麼說服自己做到?從聽聞前行思惟聞法勝利,思惟聽聞自己立即就可以得到的好處
  • 現在有很多同學希求聽聞上師開示的全廣,包含P島請法團,大家都表示很希求聽全廣,就像和上師一起研討一般。也如同上師出版「希望.新生」一般,就是要圓滿我們的希求、饒益我們。所以上師才會在極為忙碌之餘,仍然為了我們的希求而持續開示全廣。
  • 專注聽聞,即可得到上師的加持。即使理路未能理解,但專心聽,可以得到加持,身心上就會得到好處
  • 比較專心聽之後,相較上一次聽聞,是否有否差別?
  • 集論的六種漏,由於法師自己尚未學習,因此,目前尚無法清楚解釋

同學分享

Q1:

第一次聽 51講時,注意到佛陀和我們身的差別。這次在聽時,注意到師父提到「這才是我們要皈敬的」,但弟子的疑問是:自己無始以來,已造這麼多染污之業,能否如師父提到皈依佛陀就可以「得到了相應的好處,最後我們也可以達到佛這個程度」。但我們和佛有如此大的差異,為何皈敬就可以有如此大的好處?

A1:

  • 在51講裡,上師很強調「對比」,我自己印象也很深。那提到對比的目的是?其實,其與「皈依」二字是很有關係。皈依或歸依有不同的解釋 。
  • 首先,可以說是「歸投依靠求救護」。透過對比自己與佛陀的差異,才能對佛陀三寶求救護。不然,「我們好好的」,為何要歸依求救護?用這個角度,要用歸程的「歸」。
  • 此外,用白反來說明皈,是由黑反白的意思,從黑的、痛苦的狀態,求救護而變成白。亦即從黑的染污,變成白的善淨之業
  • 有如此對比,是很重要的;無論漏、業、無量無邊,都要做深刻的對比
  • 如果無量劫來都造染污之業,現在求佛怎麼來得及?如同學生長時間來荒廢學業,現在努力怎麼來得及?
  • 如果皈依,可以得到相應的好處,跟佛一樣。
  • 上述二者問題,能否做到由黑而白?能否來得及?在皈依的道次會有所說明。目前說明的是「皈敬頌」的內涵
  • 為何無量無邊都造染污之業、痛苦之因,現在皈依、求救護來得及?可以得到如佛相應的功德? 主要來自無量劫來佛陀所積累之「善淨之業」
  • 善業 vs 善淨之業 》善業指會遮止傷損他人的行為和心態,積極意義在進一步去利益他人。「善淨」指沒有雜染,沒有煩惱的雜染,純粹利他,沒有我執、我愛執與自私自利的染著
  • 自己雖然落後很多,但只要皈依佛,可以因佛陀無量劫所造善淨之業,當我求佛陀救護,可以得到佛深廣的救護
  • 亦如世間,CEO的能力,可以幫到有問題的年輕人。自己透過過去累積的能力,自然較一般人更有能力救助。而佛已累積無量劫的善淨之業,因此如能至誠皈依佛,如經論所言,最終可以得到佛一樣的果位。
  • 廣論P99L5「應皈依之因相分四」佛陀值得我們皈依的理由有四。簡之 
  • 佛陀遠離一切苦及苦因
  • 善巧於畏度脫方便
  • 以悲心故,沒有愛惡親疏,悉為救護
  • 普利一切有恩無恩。不論是否供養佛陀、不論對佛好不好,佛都一樣救護
  • 因此,佛是是應皈處
  • 具足四個條件,只有佛才有,而不是其他天神
  • 「佛」可以救護我 們;佛的「法」也是我們的皈依處;「佛弟子眾」也是皈依處(因為照著佛的法而修行)
  • 如瑜伽師地論中的攝分(攝抉擇分)所言,如能從上述四個理由,產生定解 ,則「專心依仰,必無不救」,故應至心發起定解
  • 由能救護二種因中,外支(大師)已成,內資支是否具足,才是要思惟的要點。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準備好,自己內在是否能配合,是否認真的皈依?如無,則無法得到救護 
  • 我會苦惱,因為內在條件還不夠,也沒有認真皈依,所以無法被救護,所以苦惱
  • 法師問:內資是內在的條件,第一個要具足的條件是什麼?
  • 同學分享
  • 信心、信佛陀殊勝的功德/ 對善知識的要依師/ 對自己要有信心,對自己的信心/ 要跟佛陀相應/ 知病
  • 法師回答:內資第一個具足的條件,要確信外支已具,要提醒自己
  • 法師以自己的狀況提策,當自己遇到大的難題時,為人力所不及處,只要覺得自己有認真皈依祈求,在感受上就不會那麼擔心。不論事項上是否實際獲得解決,「專心依仰,必無不救」
  • 按照教理,佛陀的功德,可以當下現量了知法界一切法,亦即,宇宙一切佛陀完全了解。所有眾生起心動念,佛陀當下都清楚。我們求佛陀,佛陀都當下了知,以佛陀悲心,一定會要救護我們。祈求沒有不回應,因此,要常祈求。
  • 祈求後,給予的回應和加持為何?讓苦因變少、讓樂因變多。其特徵為,對心比較有覺察時,祈求前後相比,祈求後比較容易緣到正法,比較容易朝向離苦得樂的方向
  • 四家合註講授者聯波仁波切說,「我們祈求佛菩薩,佛菩薩沒有不聽見,聽見了,沒有不加持」。
  • 依教奉行才是佛陀歡喜之事
  • 佛陀所造善淨之業,久遠劫前佛陀身為「福力太子」之時,福報非常大。四大天王幫其母懷胎時抬轎。國王有五個孩子,包含智慧最高、擅工巧明、長相莊嚴、十分精進等,福力太子則福報甚大(「福」來自利益他人)
  • 四人成年時,討論什麼力量最大,各自表述智慧、工巧明、容貌莊嚴、福報力量最大。相談不歡,各自外出為欲證明自己所有是最具力量者
  • 法師另舉牛頭栴檀之喻,請見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1368-20101025-26
  • 福力太子造的善業太多太強,希望天上降下食物給餓鬼吃。天上果然降下食物,但餓鬼因造業之因,食物成為火炭。後再祈求可以讓他們可以受用食物,果真食物得以享用後,得以轉生
  • 福力太子其後發願,為利一切有情,願將無量劫來之資糧善業回向,祈求得以速疾成佛。其後成為某一國之國王為福力王。餘四兄弟前來依靠,其父亦將國家交給福力王。餘兄弟稱福報力量最大
  • 阿難尊者相貌莊嚴、阿泥樓馱工巧明第一、二十億耳尊者精進第一、舍利佛智慧第一、福力太子為佛陀前世
  • 福力太子公案,詳見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4/136132.htmlhttp://longfeng.pixnet.net/blog/post/55340349-福力太子因緣經
  • 此次可以有兩種觀察角度
  • 福力太子的事蹟,代表從無量劫行菩薩行,才能累積如此的福報
  • 五人爭執力量何者最大?用其一生證實福報力量最大,但多生多劫後,仍然抱持原來的看法,代表「業的主體是思惟」。親身經驗看似最強烈,但其實不是。因為只有透過思惟才有可能產生深刻的影響力。若不如此,仍會維持原本的習氣。一般覺得要親身經驗,感受最深刻,但須有深刻思惟才能對無限生命產生轉變的力量。因為在無限生命中要能改變,不是靠親身驗而來的感受,而是由聽聞、思惟而來的業力,才是轉變的關鍵所在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
  • 手抄稿第38頁,皈敬頌「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
  • 讚美佛的身語意功德。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讚美佛的身功德;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讚美佛的語功德;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讚美佛的意功德

Q2:

  • 開起口來不是戲論,就是諍論,為何如此說?無法同意,那是否就不要開口?

A2:

  • 有人說,你的車又老又破,排氣超過環保標準,自己想想那不要這輛車好了。衣服也有同樣的問題。但,我們能不開口嗎?或是心臟都有問題,不能不要它。
  • 即使師父這麼說,我們是不能不開口的。人可以開口是很珍貴的,是人不共畜生的珍貴特質。
  • 所以不是不開口,而是要學習讓開口慢慢遠離戲論、諍論
  • 戲論與否的標準在於,「有人說:「可以啊!因為我講一個這樣的事情,他會開心。」開心之後,他的苦因沒有去掉,然後時光就這樣過去了。苦因沒有去掉,會出生苦果的,所以戲論對我們的生命是一種浪費、是一種需要改變的習慣。 [05′08″]」》戲論就是綺語,對離苦得樂,沒有幫助
  • 檢擇:是否幫助自他去除苦因、增長樂因

Q3:

  • 如何區分戲論及愛語?

A4:

  • 自己不想講戲論,但世俗可能會想要用輕鬆語言拉近距離,再用法饒益對方。要注意,其間的差異,在於對戲論是否區分得清楚?是否清楚理解苦因、樂因?即便從其相應開始切入,但是否心裡是否有清楚的認識?如果沒有,就脫不了戲論的可能。要思惟業果的道理。
  • 上師跟僧團研討時,曾開示「無法容忍人語言不是用來討論真理」,因為人有語言能力 ,可以表達,是很珍貴的。佛陀語功德可以「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 表達雖不用硬梆梆,但要理解苦樂因,必須透過學習。讓自己開口幫助自他離苦得樂

Q4:

  • 目標到底是什麼?是什麼發心,不要所謂好心做壞事

A4:

  • 師父開示說「我為什麼要學這個論?不是在這裡了解一點意思,只是使得我們口頭談話的時候覺得:欸,好像有什麼好講。不是!讓我們有這個認識,了解了照著去做,使得我們也能夠從充滿種種痛苦的染污之身,最後得到這樣圓滿的佛陀的這個身體,所以它簡單的意思就是這樣。」,如此把動機、目的描述清楚。有正確認識、照著做,因為有皈依。把自己雜染身語意,轉為佛陀善淨的身語意。願意照著佛陀的教授而行,由黑反白。對比自己與佛陀的狀態,才會願意皈依佛陀。

Q5:

  • 師父提醒釋迦世尊的身和我們不同,請問佛陀的身指的是?我們有漏,指的是有限的生命?51, 52講中,52講提到了解了,照著去做,可以得到圓滿的身體,不知所指為何?

A5:

  • 佛陀的身與我們本質的不同,「我們是無始以來造了種種的染污之業,佛陀恰恰相反,無量無邊劫以來造種種的善淨之業,已經達到圓滿的程度。」都是業感得
  • 漏指不圓滿,就是煩惱。
  • 法身:最究竟的身,和法界相應。充滿法界、宇宙。和空性相應。
  • 報身:佛多生多劫圓滿所感得的身,不會衰減,在摩醯首羅天(色究竟天),快樂最圓滿
  • 化身:為饒益有情,而化成千萬億化身。依眾生業力顯現。
  • 重點在造善淨之業
  • 52講「我們通常聽了說:「真的嗎?我也可以嗎?像我這樣的,也可以成就那樣的像天空一樣、像大海一樣、像浩渺的宇宙一般的功德嗎?」就是聽聞,然後照著去做,它的起步是非常紮實的,讓你能夠知道怎麼做。在這裡邊師父再再地鼓勵我們,實際上我們是可以成佛的! [04′17″]」
  • 起步很紮實,我們要成為像佛陀一樣,先聽聞佛陀教誨,並依止過來人、善知識
  • 按照對的方法,加速度會越來越快
  • 發菩提心到七地菩薩要兩大阿僧祇劫;而八地菩薩一剎那的功德超過之前到七地菩薩之累積
  • 法師已經拜70多萬大禮拜,也是從一點點的艱辛,到越來越快
  • 凡夫可以成熟佛陀般的功德,因佛陀可以「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
  • 有熟悉的經驗,可以快速的傳遞給他人。世間如此,佛法更是
  • 上師先前帶研討班,有學員想踩死小蟲,上師說「也沒招你,也沒惹你,幹嘛置牠於死」。該學員原為代人宰殺牲畜為副業,但之後,有人再請其代勞,思惟到上師所說,就不再從事殺牲畜的副業,從而改善了自己的業( 身體)
  • 專注地聽、專心承辦,可以慢慢感受「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的加持
  • 僧團先前背「辨了義不了義善說藏論」,有超過一百多位僧眾得以用藏文背誦,這也是聽從善知識的教言,而示現「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的佛語力量。

如有疏漏或誤植,敬請見諒。

You Might Also Like

No Comments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