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 親近善士之一
班長提策:
- 我現在在哪裡?我為什麼要來?如同真如老師所說,不管最近或今天,我心裡的坎、過不去的,我要把心裡的煩惱,垃圾,在今天,換成黃金帶回去
禮佛
- 禮敬我們最尊敬的師長,不論是佛、耶穌、天主,讓祂們知道我來上課,也讓自己知道生命中永遠有可以讓自己向上仰望的模範
- 禮敬師長,主要因為佛及尊長離我們很遠,而目前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師長,當我們視其為佛,就是我們可以靠近與仰望的目標
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指的是皈依,以及向著這樣的方向;意即我的生命要有目標,而南無則是讓我朝向生命最高的目標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唐朝武則天所提,代表所習之法是如此的珍貴,如百千萬劫難遭遇般,而我一定要珍惜
讚頌「綠葉飄」
綠葉飄 綠葉飄 紅花笑 紅花笑
蜜蜂唱來蝴蝶鬧 蝴蝶鬧
楊柳岸 翠樹搖
青青水裡 魚歡跳 魚歡跳
天空寫滿了純真 大地舒唱著慈心
誰的恩德 誰的恩德
使我們充滿歡樂歡樂
師父的恩德 師父的恩德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天空寫滿了純真 大地舒唱著慈心
誰的恩德 誰的恩德
使我們充滿歡樂歡樂
師父的恩德 師父的恩德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我們的生命充滿了歡樂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充滿了歡樂
- 上周大家有機會在課堂上包菜,我們每包一包菜,就是在護持種植的農友,也在護持我們自己的生命,這是今天選擇綠葉飄的原因
- 畫面裡是官田,用護持有機菱角來保護水雉
真如老師開示 全廣II第39講 01:35 – 05:40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578-130039
「修行就是 歷事練”心”」
上一節的時候,有法師問:「什麼叫『對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有了正確的認識』?」此處出現了嗎?當你捏到任何一顆念珠的時候,它是一百零八顆念珠中的一個,但都是提起全圓的;是全圓的法。那麼到底如何體會這句有點深奧的話?在學習每一個次第的時候,都要常常發心啊、都去想。所以大家這個道理是這樣聽了,要在聽聞中、在自己的修學中慢慢地去體會,不要停在眼前,一直要向前努力! [01′35″]
就比如說非常平淡無奇的一件事情,師父就可以在其中開示出道次第。像開上座學長會,開會之前師父就念《般若經》,然後給大家講一段般若;像學長有問題要問、法師們有問題問,師父都先講般若。請問般若能不能解決「我們下半年的行程是什麼?」般若可不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呢?你們敢說不能嗎?那你說能,是怎麼解決的? [02′27″]
所以,為什麼是「法人」?為什麼要起這樣的名字 – 法人事業?這跟很多人一起成立的公司有什麼不同?為什麼這裡邊要念《般若經》、要學《廣論》,還要開研討班?經年累月地這樣哦!然後學《南山律》。學這一些是為什麼? [02′48″]
所以尤其是開會、議事,這樣慢慢地在商量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先提起什麼?正知、正念。先想想:我們這個會議,注意!我們對這個會議的認知,在全圓佛法的道次第中,是不是為了成佛來開這個會的?還是只是把問題分配清楚,「啊!你去做這個、他去做那個、他去做……」分配清楚了,會議就開完了?那麼我們在這個會議中,自己得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資糧?發心又是怎樣?有沒有注意防護自己的律儀 – 菩薩戒呀、密乘戒呀,甚至皈依學處,有沒有注意在防護? [03′30″]
所以對於開會這件事來說,要非常非常注意開會的發心。我們「歷事練心」練的什麼心啊?首先是練發心。
另外在涉及到具體事項的時候,為什麼「我」越來越大?給我們一個事情,這件事情就執著地不得了,就是比天大、比地大、比什麼都大,眼睛裡就只有這個事情。然後當別人一碰這個事情的時候,啊!煩惱就出現了。煩惱出現怎麼辦啊?及時發覺,然後去調整。從朝向「我」越來越大的角度,把它轉向什麼?要克制這個「我」,要知道這習氣又出來了,然後去對治,要根據《廣論》去看。當你調伏一下「我」的時候,你就會有一種快樂的感覺,因為痛苦確實是「我」不停地增大導致的。 [04′20″]
那麼當這個「我」在所有的事項中越來越小的時候,實際上和合也不是特別難做。只要你發心開始對治「我」,那麼別人跟你吵的時候,你就要注意:「小心!一會兒你就把我的『我』吵出來,很大!其實我的『我』和你的『我』也不相上下,我又不是不敢跟你吵,只不過是現在修行了,裝也得裝著向內調伏!」對不對?開始是裝、忍不住,但是嘴上不講。我可以在心裡忍,忍了之後,忍不過去在心裡嘀嘀咕咕、嘀嘀咕咕的,甚至很痛苦;慢慢地,心裡的不安也好了。 [04′57″]
你看研討班裡每一節課學習,其實都是可以對你當天的煩惱進行清理,至少你在上課的時候,你不用緣那些煩惱了吧?專心地聽,聽了以後煩惱好像忘了,一下課,唉!又出來了。那你聽完了之後,煩惱的強度應該有變低一點吧?聽課的時候,聽、聽、聽,聽到一個理路可以原諒對方了。還有一個,想想說:「哎呀!這個佛法非常不容易,他能來學習,我還是忍一忍讓他好好學吧!」總之,哪怕生出芝麻那麼大的善心,其實有的時候也可以幫我們扛過很多事情。善心的力量非常地不可思議,小小的一點善心,你就可以撐很大很大的事情。 [05′40″]
- 修行的行字,即為心之意。心如同河流,有前進的方向。修行修心,即為遇境時修自己的一顆心,亦即歷事練心。
- 學習道次第佛法,不論花多少時間,每次學習時,就像拿起一粒念珠,於此同時,亦將整串念珠一併提起。意即在每次學習時,都是在學習所有、完整佛法道次的內涵。什麼是對佛法有全面、完整的認識?真如老師開示說每拿起一顆念珠,都是108顆中的一顆,每顆念珠都代表全圓的部份
- 目前所聽的開示,都是真如老師對僧俗二眾的開示
- 學習時,不要只停留在眼前,而要一直向前走。不是與他人相較,而是走自己眼前、當下的一步
- 心的力量,不論善惡,都可以不可思議的擴大。如果用善的力量,歷經輾轉增長,可以支撐自己,排遣心中的煩惱。
- 學法之後,在開會之前,會向師父祈求,調整自己的動機。祈求自己的「我」不要那麼大。
- 開會時,發心把會開好,朝向比較好的方向?還是比誰比較厲害
- 最近在遇到忿怒的境時,想到法師提到的公案(故事),有位同學向老師告狀,說另一位同學學法那麼久,怎麼一點都沒改、怎麼還是這個樣子。老師在耐心聽完他的抱怨後說,「你也學了那麼久,怎麼你對他的感覺一點也改變?」。自己思惟之後,驚覺如果我一直執著在不開心的那一點,我其實就是他,與其無異。當能夠反觀自心,就比較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
- 我們常在跟別人比誰的我比較大,歷事練心,在如何讓自己對境時,能夠多離開苦一分,得到快樂多一分。
- 心隨境轉,自己永遠在煩惱裡 VS 境隨心轉 》轉過患為功德、化煩惱為菩提
影片「聰明的毛寶貝」
- 我們常被自己的觀點、角度侷限住,找不到解決問題,找到快樂的方法。
温故知新
科判:廣論的目錄,網要、架構
科判分二:
- 初歸敬頌及略述本論之重要:帶著皈敬的心,要把我放小,才能了解為何要讀本論
- 次開為四門
- 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人殊勝。傳承師長的殊勝、傳法於我 》接表二
- 圓滿種中受生事理:出身好
- 其身獲得功德事理:自作
- 得已於教所做事業:教他
- 今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法殊勝。從佛傳承下來之法
- 通達一切聖教無違殊勝
- 一切聖言現為教授殊勝
- 易於獲得勝者密意殊勝
- 極大罪行自趨消滅殊勝
- 如何說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如何聽聞、如何說?如何與心續結合
- 聽聞軌理
- 講說軌理
- 於完結時共作軌理
-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一步一步的學習
- 人要對、法也要對
如何聽講二種殊勝法
- 聽聞軌理
- 講說軌理
- 完結共做軌理
修學佛法九個步驟
- 斷器三過。廣論P17L2
- 具六種想。廣論P17L8
學習時會發生的問題:三種器過
- 器倒覆》器覆(不想聽)
- 縱向上然不淨潔》器污(聽扭曲):先入為主
- 雖淨潔若底穿漏》器漏(常忘記):心不在、不在意
依六種想 廣論P17L8 – P20LL4
- 於自安住如「病」想者:把自己定位成「病人」,有其不足,可以更好,永遠可以向上一步、 向前一步
- 於法師住如「醫」想者: 跟有智慧的智者「大醫王」學習,跟著比我更好的人學習
-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其所教授者為「法藥」》如:門裡門外,所緣行相等,如果沒能按著師長的法藥。我們就在門外,也無法讓自己不受所緣的侷限,而能有智慧的行相
-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照著「大醫王」說的教誡,要好好學習、照著做
-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希望永遠都有師長可以教我、永遠都在
-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希望教法久住,我才能獲得饒益。透過我們學習,也傳遞給他人,讓教法能夠延續下去
講說軌理:像佛一樣要成佛,佛出世就是不斷地把正確的修行方式教導眾生,我也要倣學佛陀,隨分隨力地講說,並從講說中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努力學習,並且承事師長及恭敬法
- 思惟說法所有勝利
- 發起承事大師及法
- 以何意樂及加行而說:隨分隨力、學習的心態
- 於何等境應說不說所有差別:未請不應說,不帶慢心而說
廣論P21LL5, 用什麼意樂講說分成五點
- 於自所應起醫想:所謂醫想,其實是在自己想幫人時,才會發覺自己的不足,因此也可視為病想,而更加精進
- 於法起藥想:所說者能對聽者有益
- 於聞法者起病人想:希望真的能夠幫到他人
- 於如來所起善士想:希望善知識永久都在
-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希望教法永久都在
學佛兩個條件
- 正知見
- 精進行
- 學習永遠的第一步和第二步,輾轉增上
- 用正知見比對我為何這樣想,師父會怎麼想?我為何這樣做?師父會怎麼做?
- 從比對中,抉擇正知見,並且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即為精進行
學法兩大過失
- 未得謂得
- 得少為足
- 要注意,當我們說「我懂了」時,是否就是學習停止的時刻?因為,「我」又出現、又變大了。但也不是都當不懂,而是要認知自己永遠都有更好的空間。
學佛,要有所還是無所得 》要有所得的無所得。當理解自己之不足,然後永遠在學習的狀態下,最後即會任運地在一切時處中學習,並且以利他為目標,把我縮小,而把空間留給眾生。
師父開示:名利雙收不好嗎?
- 有所得及無所得,端視自己看待名利的角度,並且反思日常所做的選擇
- 舉例開會時,不是比大,而能比小時,是否更能㘣滿地處理事項
- 如何在「無限生命」中名利雙收
親近善士:生命要跟隨師長學習
- 跟隨全面、完整認識的師長學習
科判表五
- 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 道之根本親近知識軌理
- 既親近已如何修心次第
- 學習分內外,外要有可以教導我的「不同的」善知識;對內而言,自己的心要如何調整,才能跟隨善知識學習
廣論P24L7: 由是親近知識之理分六。所依善知識之相、能依學者(學生)之相、彼應如何依師之理、依止勝利( 好處)、未依過患(壞處)、攝彼等義(總攝)。今初(第一個 》所依善知識之相)
- 對我們不熟悉的部份,特別需要老師
選擇善知識(師長)的條件
廣論P24LL5: 總諸至言(佛語)及解釋(論)中,由各各乘(聲聞、緣覺等)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所說知識(師長),是於三士(下中上士)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大乘佛道
- 之前超級大月亮出現時,大家都收到很多照片,很多人都在爭辯其真假、對錯。但是否自己親身去體驗?我們對珍貴的佛法,是否自身去體悟?
- 如果沒有師長,我們可能連「名利雙收」都不懂。
討論:
學習不是透過Google、自學DIY就可以了嗎?一定要跟老師學才行嗎?
- 同學分享:
- 學習看自己是否有興趣。如果有興趣,因為科技發展,從網路學習也是一種方式
- Google是Big Data, 但如何判斷,仍需要具德的師長,才能教導我們如何判別
- 知識、技能要自發,才會有創造力;但情義,從義理到實踐到反思,則需覺知、經驗較我們高的老師予以引導
-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方式與教導方法
- 跟老師學比Google、自學速度快,也比較容易走上對的路,重點是這位老師夠不夠格。
- 知識,技能或有可能自學,但生命智慧則否,定需有老師指導。但「智慧」所指為何?
- 班長收攝:
- 「毛竹精神」的偽學,讓我們體會為何須有師長教我們辨識
- 法是萬事萬物的真相,說法的人是否正確,是我們必須先抉擇,才能進一步學習正確的法
- 有些技能其實也不容易自學,而生命智慧的學習,則定需有經驗、傳承的師長予以教導
- 我們學對還是學錯?學習的對象(師長),其所說及其所做是否相同;其所做是否即其所說,另外,學習過程中,我是越來越快樂,還是越來越煩惱?應可做為檢擇師長的參考
- 我們在此學習的「智慧」,不是「世智聰辯」,是「真實無漏」的智慧,從此而能真實地離苦得樂,也就是快樂是沒有缺漏的、沒有後遺症,而能讓我持續向上
- 智慧,梵文為「般若」
學習如何能夠最快最有效果,即便是世間的事項
→ 找專家 !!
→ 找好老師 !!
生命智慧的專家是誰?
→ 佛,僧 !!
→ 目標是法 !!
- 三寶:佛、法、僧
- 佛法二寶,賴僧弘傳
影片:希望樹
https://www.dropbox.com/s/0qmlnnk1hjxr4q9/%E5%B8%8C%E6%9C%9B%E6%A8%B9.mp4?dl=0
- 廣論提到的好老師,我自己也要是個好學生
- 有一個孩子一直注視著老師,因為這個老師是孩子們當下最大的希望
- 老師帶給我們希望,用我們的心,才能判別老師,不是用評量表
- 從自身的經驗中,判別老師的好壞,來自學生的engagement
- 大乘佛法的關鍵「發菩提心」,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慈與大悲。大悲不忍眾生苦,而欲拔眾生苦;大慈則是把快樂給他
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廣論P24L5 – L6
- 要真實離苦得樂,沒有比尊重(老師)更重要的
- 未經之地:成佛之路
- 要有經驗的人的教導
師父開示:
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
- 廣論:廣論 P24L5
- 音檔: 音檔 14A 16:39 – 19:03
博朵瓦亦云:「修解脫者…
- 手抄:手抄 #2 P190LL4-P192L4
【博朵瓦亦云:】
https://www.dropbox.com/s/j7wchl2csbcgr52/14A_16%2739%27%27.mp3?dl=0
那麼下面又引那個博朵瓦的祖師的話來說,
【「修解脫者,更無緊要過於尊重,】
真正要想修佛法的人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下面引:
【即觀現世可看他而作者,若無教者亦且無成,況是無間從惡趣來,欲往從所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就看眼前世間的,那個世間的比起出世間的,不曉得方便多少,而你還可以看別人,你看見了別人就可以做的,對不起!沒人教你,你還是不行,沒有人教你就是不行!
世間這麼簡單的人,你看別人都看不行,何況是這麼難、這麼深遠的。再說世間的事情是你平常習慣的,單單看人家的都不行,現在這個出世間,你根本不習慣。我們無間以來,我們一直從惡道當中,一直在惡道當中,對出世的法一點都不了解,如果說你自己能夠真正跑得過去的話,那這佛、佛法也太容易了。所以我們不必拿佛法,世間的現象來看,你沒有人教你都不行耶!
那麼現在呢,我們自己的條件是如何啊?無間從惡道來,我們剛剛從惡道當中來。換句話說,我們惡道的習氣是非常重,對於這個善法是不相應。
而要去的地方呢,卻是從來沒去過的地方,那麼地陌生!怎麼可能不要老師而做得到呢?不要老師怎麼可能做得到呢?這是我們啊真正的內心上面,不斷地反覆思惟觀察。當你這個腦筋裡面生起了這樣量的話,你自然而然會重視去找善知識。如果這個生不起來的話,你不會想去要去找善知 識,一直陷在自己現在的現行當中。現在的現行是什麼?煩惱。這個煩惱不是煩煩惱惱,就是坐在那兒:「這個滿好啊,生活日子過得很愉快啊!」就是提不起來這種狀態,就這樣,這個就是我們的惰性。
- 師父很了解我們,理解我們常會自認為不需要老師,覺得自己不錯
下次討論:
師父音檔中出現一句話: 「這個滿好的,生活日子過得很愉快啊! 」為什麼師父說這是煩惱?你覺得是煩惱嗎?
恭敬法寶
《金剛經》云:
「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日常老和尚開示:
- 恭敬就是一份善業
- 不敬法是壞慧因
- 法寶非常重要,當生活上遇到問題時,就會從翻閱廣論中找尋答案。
- 因為敬重法,不會把廣論放在地上、不會在上面放東西、走路時也會很重視如何手持本論
- 記筆記時,請用鉛筆,請勿隨意塗畫
- 越重視,才會得到更大的受益
- 恭敬,會成為自己的福田
影片:Rotten Potatoes
https://www.dropbox.com/s/6k4srazq93ujb73/rotten%20%20potatoes.mp4?dl=0
- 修行就是修心
- 我要越來越快樂,把垃圾換黃金
- 要歷事練心,找到方法,讓煩惱越來越少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