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稱本師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唐朝武則天 讚頌 「無憂花」 真如 詞曲
心間淨土中 開著無憂花 潔白光燦燦 亮麗如初霞 無憂花 無憂花 唱著無憂的歌 無憂花 無憂花 唱著無憂的歌 心間蓮蕊中 開敷無憂花 潔白光燦燦 亮麗如初霞 芬芳若香荷 款款柔似波 無憂花 無憂花 心中那無憂的花 乘著星光歌謠 和著月亮開放 走過春夏秋冬 不曾凋零的花 有著歲月的深沉 沒有歲月的頹廢 永遠精勤於善法 無畏的無憂花 無憂花 無憂花 心中那潔白的無憂花 無憂花 無憂花 難割難捨的無憂花 那朵白雲扶著你 輕輕風兒擁著你 滿天星光輝耀你 月亮啊伴著你 無憂花 無憂花 那朵神聖的無憂花 開在紛紛攘攘的塵世 綻現晶瑩美麗的神情 無憂花 仙境的無憂花 追隨你 追隨你 無怨無悔 哪怕到千生萬世 哪怕到海角天涯 無憂花 無憂花 永遠開敷的聖潔的無憂花 班長提策
- 「前行」是準備好自己的心,向著自己最高的目標
- 生命目標如是離苦得樂,那們我們的一方心中,就如同無憂花一般,一片一片、一朵一朵,都朝著離苦得樂的目標綻放
本生論云: 「聽聞隨轉修心要,少力即脫生死城。」廣論 P16L1 , 手抄# 2 P31L3, 9B 22:17
- 即使我們耳聰目明,但在聽聞上,都有調整、修正的空間
- 即聞、即思、即修
怎麼才能夠轉呢?
- 即使忘了,但如果能不斷複習,則可慢慢記住
- 師父在開示中說「要注意,有三個次第」:聞思修。而且要「即聞即思即修」
- 轉不過來的困難在「沒有思惟」
- 我們自覺頭腦沒有停,一直在動腦筋,但其實我們並沒有真的「思惟」,而只是依憑「感受」
- 要用「正確知見」觀察感受,才是思惟。思惟來自聽聞,其為聽聞的重要
我們的心緊緊拉住生命線了嗎?全廣第十九講 https://www.blisswisdom.org/teachings/dailylamrim2/2450-130019 上一次我們討論到看破、放下、自在,師父說:「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了嗎?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地檢查,不能說沒有,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那麼現在又到了研討的時間,能否把心從忙忙碌碌的其他所緣上,迅速地緣到法上?可以用多快的時間把自己的心拉回來呢?也許在研討課之前你生氣了,或者你傷心了,或者你疲憊、有事情要忙、放不下等等等等,總之好像有很多讓你不能專心的事情。那麼我們要強迫我們自己——什麼叫強迫?就是拉著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拉到應該緣的法上。 [01′11″] 那麼就是要看我們平常轉心的速度有多快,有的人聽到法音立刻集中全部心力。在《略論釋》裡有講過,那種狀態就好像在曠野裡邊,晴空一聲霹靂,一個小動物突然牠就集中全力,說「猶如野獸乍聞聲」,全部都停了,牠就聽那個聲音;是那樣的一種聽法的狀態,其他的所緣都不見了,只有法的所緣存在在我們的心中,或者耳畔。 [01′48″] 我還想到了一個譬喻,比如說飛機要降落到一個正常的機場跑道上,那個跑道應該有一、兩千米,因為它用那樣的速度在高空飛翔,下降的時候它會有一個習慣性的速度向前衝,衝、衝、衝,然後慢慢地變慢。你不能一下著陸之後馬上就停,這可能會出問題。還有聽說會有飛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的事情,但是飛機在航母上著陸的那個長度,據說只有三百米!三百米的距離,飛行員要把飛機停在甲板上。雖然說是三百米的距離,但是實際上可能是一百五它就要停下來,因為你要是到三百米停下來,就衝到海裡去了!所以這個中間就設一道線要拉著那個飛機。[02′46″] 因為我們很少人看過航母,不知道那條線是怎麼做的。那條線是要把飛機拉著,它才能夠快點停下來;要只靠飛機自己停,一定是衝出一、兩千米以上,是絕對不可能在三百米的距離停下來,或者在一百米的距離停下來的。所以那條線就非常地寶貴,那條線的材料就要非常非常地精密,因為它要讓一架高速奔跑的飛機停下來,你想想這條繩子是多重要!所以後來人們就給它一個名字叫「生命線」,因為它拉不住,那飛機就衝到海裡了,所以那條繩子很重要。 [03′27″] 假如我們的心是那樣一架飛機的話,那麼什麼樣的一個拉力,會讓我們立刻停在這艘法的大船上呢?大家想一想我這個問題。可以迅速地從你攀緣的各種高空中,降落到聽法的這艘大船上,然後載著我們去無上菩提。你怎麼樣迅速地停靠,這也是一個練習。那麼那條讓我們迅速停下來的繩子,那條所謂的生命線到底是什麼?是上師的加持力?是我的信心?還是我的善法欲,還是什麼?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有沒有抓到那根繩子?有沒有看到那根繩子?因為它會在短時間內讓你迅速地停下來,專注在法上! [04′20″] 現在我們的心可以專注聽聞了嗎?只有把我們的杯子倒空,才能真正去聽師父在講什麼。要全神貫注地聽!下面開始聽了! [04′40″]
- 師長很會用比喻,上述開示中「生命線」也是一個喻意很深的喻,要談的重點是什麼?
- 生命線指的是?是我對師長、法的信心?是我的善法欲?是我的家人?
- 要讓自己的心停下來,靠自己沒那麼容易,而要靠師、法、友
- 聽聞隨轉,以往都是用「推」的,現在用「拉」的。以前沒有生命線,直接掉進海中。要讓聽聞成為拉住自己生命線的鉤子
- 廣論P298L1 「若能破其一向不喜,則止其憂,由憂息故,瞋則不生。故應以前所顯正理,於此破其一向不喜」 如果能夠覺察到自己心中的不喜,才有機會止息。
- 停止不對的,才能有機會開始對的。
討論 為什麼對於法、法師恭敬承事,好處卻是我自己的? 雜寶藏經「老比丘」公案 #2, 11L 9 9A(15:45~20:57)
- 四果 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
- 同學分享:
- 相信法、尊重法師,才能學習,所有學習、反饋是我們自己的,誰也搶不走
- 恭不恭敬不是影響到法師,而是留下空間給自己,讓法可以入心
- 不恭敬未來會回到自己身上 》別人也不會尊重你
- 法是佛陀留下的道理、師長放掉塵世的享受,為饒益我們而說法,因此要尊重法及法師
- 生命線的喻,有心向法,法是生命線的繩子,自己必須放下自己的鉤子,代表相信法及師長。
- 曾遇到不尊重部屬、頤指氣使的主管,讓自己就職不久即萌生離職的心。其後轉換自覺被羞辱的心態;而願意好好地聆聽並接受主管的指導,而日漸改變先前不佳的互動狀態,並且得到主管的肯定 》「信為能入,智為能度」
班長收攝
- 把「恭敬」放在心裡,才有機會聽得懂所聞的法義
- 多思惟「所做者,都會回到自身」
- 不恭敬,的確不是傷害到法師,而是影響到自身的學習。
- 信為欲依,欲為勤依 》相信是認識之後,經過思惟,才會真的相信
- 信和迷信是兩件事。信用佛、智者的標準。迷信並沒有思惟
師父開示: 聽聞軌理的重要 •廣論: P15 LL6 •音檔: 9A 20:59-9A 22:07 這個說明什麼?… •手抄: #2 P14L3~P14 LL4 你們去看看,真實故事。這個說明什麼?意業很重要,很重要!就是他心裡上面已經自己成熟了。佛法這個東西處處告訴我們:內學,內學!你學了法,自己內淨心意。我們現在真正最大的毛病—學了法是專門當做照妖鏡看別人,看看所有的人都是妖怪。除了這個以外,然後自己我慢心是越學越大,那個大得不得了!跑到任何地方,看看他不對,看看他不對;只有一個地方沒看見,應該看的地方就是沒看見。 大家就是這個就是錯的。準備—真正的問題在這上面。換句話說,一開頭我們並不了解,佛法的特質是什麼,這是很可憐的一件事情,也可以說非常可笑的事情。所以在這地方特別告訴我們,我們不要急著受什麼大法,你如果這個地方,你能夠轉化得過來的話,下面的法一一受用,馬上受用而且!所以他這個地方,在沒有聽之前,先告訴我們怎麼去聽啊,就說聽聞的軌理。
- 我們常覺得他人有問題,用照妖鏡的世智聰辯去看別人
- 轉化得過來,一一受用 》只有把我們的杯子倒空,才能真正去聽師父、佛菩薩在講什麼
- 周有光112歲往生,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其發明漢字拼音。自己在50歲時,決定把自己放空,重新學習語言學,發明漢語拼音。80歲時,自視自己0歲,重新學習、歸零。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周有光
- 把自己放空,生命的智慧才能進入到自己的杯中
【 正聞軌理分二, 斷器三過, 依六種想。 今初 若器倒覆,及縱向上然不淨潔,並雖淨潔若底穿漏。】 廣論P17L1 學習時會發生的問題:三種器過 器覆(不想聽): 器污(聽扭曲):先入為主 器漏(常忘記):心不在、不在意
- 不論在公司或家庭,只站在自己的立場,想聽才聽;心中早有決定,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待事情
- 只用對錯看待,而非苦樂
正確聽聞 斷器三過與對治
覆器 | 污器 | 漏器 |
諦聽聞 | 善聽聞 | 意思念之 |
專注屬耳 | 意善敬住 | 一切心 思惟聽聞 |
- 諦:真實不有缺漏
- 屬耳:非常認真
- 我們常只要講,不要聽
- 我們只聽到一點,就急著要回應
- 應先確定對方講完了,再予以回應
- 善聽聞:往好的方向想、善巧的聽聞,聽到背後的思涵;不要往負面的角度思考
- 意思念之:在意,所有正法、正知從聽聞而來
- 正確聽聞 》讓明天比今天好、未來比現在好
廣論 P17L6 手抄 #2 P66L1 學了不少東西,為什麼我們轉不過來?
- 因自己的習性、自己的心未能安住,即使聽到,但並不想照著執行
- 阿伯(洪碩伯師兄)鼓勵大家拜懺,有益身體健康,並且淨罪集資
- 因我們選擇性的判斷,只依自己的假設、假定 》「學我」
- 聽了很多,但沒有執行力;沒有跨出眼前的一步
》「我慢高坵,不出德水」廣論P31L2 聞、思、修
- 聞: 聽懂 聞慧: 看到自心(聞所成慧)
- 思: 比對 思慧: 正知見現行(思所成慧)
- 修: 串習 修慧: 見到真實 》空性智慧(修所成慧)
法 》萬事萬物、一切的境界 修學佛法的兩大條件
- 正知見 (反觀自心) 》思慧 (一般心只有依著感受,沒有反觀自心)
- 精進行 (勇悍為相) (真的有正知見,會自然地進入下一步「增進行」;無法踏出眼前一步,主要仍在正知見沒有建立)
依六種想
- 於自安住如「病」想者
- 於法師住如「醫」想者
- 於所教誡起「藥品」想者
- 於殷重修起「療病」想者
- 於如來所住「善士」想者
- 於正法理起「久住」想者
廣論P17L-P20L3
- 歸零,為病想。知道自己不足,可以更好。不是只停在這裡。明天比今天更好。心可以向上。永遠的小學生。
- 找最好的老師教我。佛是大醫王,教導我們
- 佛的法是法藥
- 不斷串習法藥,才能治病,讓自己更好;不可久久服用一次,對療病無用
- 佛菩薩是最好的老師,希望師長如佛般可以一直教導法
- 讓法可以常久住世,饒益我們
Your relationships are precious, protect them. How will you reconnect the ones you care about? Relationship > Reconnect 七種施因緣 》眼施、和顏悅色施、言辭施、身施、心施、床座施、房舍施 https://www.blisswisdom.org/publications/sutras/a/004/263-006/1536-076 祝福阿M母親100歲生日快樂,呷百二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廣論P44L2 其迴向者,是使積集、淨治、長養諸善,雖極微少,令增廣多。又使現前諸已感果將罄盡者,終無窮盡,總之攝於積集、淨治、增長無盡三事之中 為什麼要 “於自安住如病想” ? 廣論P17L8 迦摩巴云: 「若非實事,作實事修,雖成顛倒。然遭三毒,極大乾病之所逼迫,病勢極重,我等竟無能知自是病者。」 廣論P17LL5,#2 P70L1-P71LL1 10B 24:20-27:17 1.學佛兩個條件 正知見 精進行 2.要知病,要不怕難 習慣了,就不難了 知病 →看到自己的心行相 →貪有千萬面向, 不要得少為足 《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廣論P20L7,#2 P127L2-P127L9 12B 02:52-04:00 為什麼要講說? 怎麼說? •隨分隨力地講(仍在學) Ø教學相長 •圓滿證得地講 Ø種下成佛之因 無染法施 若不顧慮利養、恭敬、名等染事,而說法者勝利極大。 廣論P20LL1 恭敬法(法為佛母) •恭敬法才能感念 佛恩,師恩 •人會錯, 法不會錯 •應機不同, 圓滿一樣 •念念相應, 念念歡喜 以何意樂講說 •具足五想 •於徒眾修習慈心 •應遠離 : –高慢, 疲厭, 讚自, 毀他 •為自他成佛而說 廣論 P21L9-L10 說法者,真的一無所求 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討論 希求佛果, 心中的可能障礙 有哪些? 為甚麼 學法兩大過失 未得謂得 得少為足 回向(回轉趨向) •回小向大 •回事向理 •回自向他 回向 願此殊勝功德 回向法界有情 淨除一切罪障 共成無上菩提
No Comments